•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五、 年齡、心評年資、心評分級的不同會對心評教師的培訓需求造成影響

不同年齡對心評教師的培訓課程及實施方式需求沒有影響,但是在醫療與用藥 知識及認知能力評量的實施時數達到差異,且有隨著年齡增長,時數需求越多的情 形。推論應為心評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其更能體察醫療與用藥知識及認知能力評 量課程的重要性,是以認為在培訓時應有更多的時數,以對該課程有更深入的瞭解。

而心評年資不同的教師在培訓課程需求雖然沒有差異,但是在鑑定安置機制及 專業倫理態度的實施方式達到顯著差異,除了專題演講的方式之外,心評年資越長 的教師越偏好實作演練、師徒制等方式進行課程。而在實施時數方面,在角色與定 位、專業倫理、醫療與用藥及社會適應行為評量等課程有心評年資越長,所需時數 越多的情形,很可能是隨著心評教師隨著其心評年資的增長而提高,卻越覺得這些 課程在原先培訓時的不足,是以認為要有較多時數才能符合其需求。

在心評分級方面,不同心評分級的教師在培訓課程需求上沒有差異,但是在專 業倫理、溝通與人際互動、蒐集個案學習有關記錄等課程的實施方式有顯著差異。

區級心評教師的選擇不但多樣性,且較著重於實作演練與師徒制等操作性與互動性 高的方式。此外,區級心評教師也趨向以較多時數探究專業倫理的課題,這是與一 般心評教師較為不同的。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對教師提供完整的心評培訓課程規劃

由於心評教師對培訓的需求程度高,尤其在資料分析與解釋方面,是以教育主 管機關在規劃心評教師培訓課程時,即應將鑑定工作有關的課程完整納入,避免將 基礎的鑑定工作背景知識及資料蒐集、分析與解釋的相關課程只納入進階課程,那 將使得心評教師無法勝任鑑定工作,影響鑑定工作的品質。

(二) 心評培訓時,以多元的方式進行

在規劃心評教師的培訓時,除了專題演講的方式之外,也應依課程性質輔以實 作演練、個案研討、分組討論、師徒制等方式,從討論或實際操作中獲取經驗,使

理論課程與實務工作能作結合,所學能夠運用於鑑定工作中。

(三) 對各培訓課程安排足夠的時數

為心評教師規劃培訓課程,但時數不足,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尤其在各個 評量工具的選擇及使用上尤其需要安排較多時數,讓心評教師對各評量工具有詳盡 的瞭解,才能減少在進行鑑定工作時因評量工具的不熟悉而造成困擾。

二、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台北縣心評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培訓需求,建議未來可以從教育 行政人員著手,從教育行政人員對心評教師的角色定位與期待,探究其規劃的培訓 課程。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僅以年齡、教育程度、特教背景、心評年資、心評分級等變項,探討不 同背景變項的培訓需求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在上述變項中,只有年齡、心評年資、

心評分級對心評教師的培訓需求達到顯著差異,可能尚有其他變項對心評教師的培 訓需求造成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 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僅對教師在成為心評教師之前在培訓上的需求進行探究,未來研究可以 納入心評教師之進階課程,探討心評教師對進階課程的需求,進而規劃出完整的心 評教師培訓模式。

(四)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並且以開放式填答輔助,雖能在需求上獲得廣 泛的資訊,瞭解心評教師的培訓需求,但仍感到無法獲得較深入的訊息。未來研究 建議能運用焦點訪談或深度訪談的方式,以深入瞭解心評教師的培訓需求。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小燕(2007):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工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 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天苗、范德鑫(2000):運用專業判斷鑑定智障學生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19,127-148。

王木榮(2001):提昇身心障礙兒童鑑定正確率之我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 育論文集,157-169。

朱建英(2005):心理評量人員角色與執行現況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台 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2002)。

吳佳燁(2006):幼稚園評鑑委員培訓方案之建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台傑、吳訓生(1994):特殊教育評量工具需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9,77-109。

林幸台(1995):落實特殊兒童的鑑定與就學輔導工作。特教新知通訊,3(1),1-2。

林寶貴(2000):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 論與實務(頁289-331)。臺北:心理。

林寶貴、王炳欽(1990):我國各縣市教育局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 運作績效之評估與訪視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林寶貴、吳淑敏、曾怡惇、林美秀(1998):特殊教育評量、鑑定工具調查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23-38。

胡永崇(1991):特殊兒童鑑定合適過程及國內特殊兒童鑑定問題的檢討與改進。

國教天地,89,14-23。

胡永崇(1995):特殊教育評量的意義與重要性質。國教天地,109,5-10。

胡永崇(1996):檢討幾個國內現有的特殊兒童鑑定與安置問題。特教新知通訊,

4(2),1-3。

侯儒燕(2007):臺北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工作執行狀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征農主編(1992):辭海。台北:東華。

特殊教育法(教育部,1997)。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教育部,1998)。

許平和(2003):身心障礙兒童鑑定與就學安置法令及個案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彩禪(1999):中美幼兒教育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心怡、洪儷瑜(2005):特殊教育心評老師專業角色之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2-2413-H-003-018)。

陳心怡、洪儷瑜(2006):特殊教育心評老師專業角色之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93-2413-H-003-020)。

陳麗如(2006):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二版一刷)。臺北:心理。

陳麗玲(1994):我國公共圖書館人力資源培訓之探討。台北:漢美。

張世彗、藍瑋琛(2005):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三版)。臺北:心理。

張靖卿(1999):身心障礙學生鑑定之相關問題及解決之道—鑑定教師之意見調查研 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張蓓莉主編(199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教育 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編印。

程學鵬(2005):我國飛安體系下民用航空局飛航管制組人力運用與培訓之探討。

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文凱(1992):智能不足兒童教育診斷報告的撰寫與應用。特教園丁,7(4)。

楊坤堂(2001):量身訂做:學習障礙與情緒障礙學生的鑑定與診斷。國小特殊教 育,32,5-13。

楊萬教(2004):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武升(2003):中部地區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運作狀況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評量 小組心理評量人員培訓方式實施計畫。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十八日北府教特 字第0930681358 號函。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8):share-71_share-71_全縣心評人力公告[970330]。2008 年3 月 31 日,取自 http://www.sec.tpc.edu.tw/

蔡美玲(2003):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工作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1995):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麗文文化。

蔡崇建(1990):特殊兒童教育診斷策略與評量過程。特殊教育季刊,34,5-15。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劉雅億(2000):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安置問題與改進意見之探討—

以台北市、台北縣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淑敏(1997):我國公務人員培訓制度之改進與提昇人力資源之研究—兼論 中山

先生人才培育政策。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雅惠(2005):桃園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人員工作困擾及解決方式之探討。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二版一刷)。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w, N. J.(2003).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0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Longman.(1988). Longm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Hong Kong: Longman.

McLoughlin, J. A., & Lewis, R. B.(2001). Assess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Pierangelo, R., & Giuliani, G. A.(2002).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A practical

approach. Boston: Allyn and Bacon.

Rainforth, B., & York-Barr, J.(1997). Collaborative team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Reschly, D. J.(2000). The present and future status of school psych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9(4), 507-522.

Taylor, R. L. (2000). Assessment of excep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ocedures(5

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enn, J. J. (2007). Assess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Ysseldyke, J. E. (2001). Reflections on a research career: generalizations from 25 years of research on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al decision mak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67(3), 295-309.

Ysseldyke, J. E., Algozzine, B., & Thurlow, M. L.(2000). Critical issues in special

education (3

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附錄一 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初稿)

第一部分:心評教師基本資料】

1. 年齡:□①20-30 歲 □②31-40 歲 □③41-50 歲 □④51 歲以上 敬愛的心評教師:

您好!百忙之中打擾,請您見諒!這份問 卷的目的在瞭解特殊教育教師在成為特殊教 育心理評量教師(以下簡稱心評教師)之前接 受培訓的需求。問卷結果只彙整團體意見,而 不以個人意見為分析對象,所得結果僅供學術

您好!百忙之中打擾,請您見諒!這份問 卷的目的在瞭解特殊教育教師在成為特殊教 育心理評量教師(以下簡稱心評教師)之前接 受培訓的需求。問卷結果只彙整團體意見,而 不以個人意見為分析對象,所得結果僅供學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