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學校、教師、家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的建議

以下針對學校提出三點建議:

一、進行同理心課程之整體規畫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同理心發展仍待加強,所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 同理心是學校必須要重視的。研究者建議學校彙集教師、專家、家長的意見,進行 同理心課程的整體規畫。

二、辦理教師同理心知能研習

研究結果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同理心發展仍待加強,為了讓教師對於學生的 同理心的發展更具敏感性,研究者建議學校為教師辦理同理心的知能研習,藉此增 進教師的同理心知能,使其能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同理心。

三、舉辦同理心之相關親職教育講座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網路使用目的與動機對於人際互動少有助益,學生網路使用 活動項目也比較缺乏人際的深層互動,而且部分的網路使用行為與同理心是呈現負 相關的。因為學校比家長更容易能獲得這些教育的相關資訊,所以由學校來進行同 理心的相關親職講座,更可以讓家長重視學生的電腦網路使用情形、同理心發展,

有助於教養自己的子女。

貳、對教師的建議

以下針對教師提出三點建議:

一、加強學生的休閒生活規劃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愈常因為「覺得無聊,想打發時間」而使用網路的學生,其同理 心發展可能愈低。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休閒生活規劃能力,讓學生不再常常因為覺 得無聊而長時間的使用電腦網路。老師可透過課程與教學,讓學生瞭解休閒活動的 種類,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休閒活動的選擇性。然後,讓學生事先為自己安 排良好的休閒生活,並且實際去執行、省思,藉此加強學生的休閒生活規劃能力,

使學生能有良好的休閒生活。

二、進行學生的同理心課程與教學

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使用年齡有增加的趨勢,而且網路使用年齡愈長者,對電腦 的依賴也愈大,同理心的發展可能愈低。在這樣的趨勢中,教師應有更積極的方式

來提升學生的同理心。由於同理心的發展需要更多真實的人際互動,所以老師可透 過課程與教學,增加學生人際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與人相處,學習觀察別人、

瞭解別人,學習如何同理別人。

三、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性質網站資訊

研究結果顯示愈常「瀏覽學習性質網站」的學生,其同理心發展可能愈高。可 見,對於網路的使用愈正向、積極,學生的同理心發展會比較好。為避免學生在網 路世界中迷失了方向,老師可主動介紹優質的學習性質網站資訊,讓學生有更好的 網路使用選擇。老師除了可以口頭介紹之外,還可以用通知單的方式告知學生和家 長,鼓勵學生使用這些優質的網站,讓家長有更多的資訊可以輔導學生使用網路。

為方便學生使用這些網站,老師也可以在班級網頁中將這些優質的網站加入簡介和 超連結。

參、對家長的建議

以下針對家長提出三點建議:

一、督導子女的休閒生活規畫

研究結果顯示愈常因為「覺得無聊,想打發時間」而使用網路的學生,其同理 心發展可能愈低。此外,在假日中的每天網路使用時間愈長者,其同理心的發展也 可能愈低。因此,讓學生擁有良好的休閒規畫,生活作息更有規律,是非常重要的 事。這需要家長在家對於子女的休閒規畫與生活作息進行關切、督導,使子女的休 閒生活能有意義、豐富,而不是沈迷於網路世界中,不可自拔。

二、增加子女的人際互動機會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網路使用目的與動機對於人際互動少有助益,學生網路使用 活動項目也比較缺乏人際的深層互動。因此增加學生與人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可以

學習人際互動技巧,學習關心別人、同理別人,是有必要的。除了家人間的交流之 外,家長可以帶子女出去與人互動,或是鼓勵子女參加社團、營隊,藉此增加真實 生活的人際互動,讓子女學習人際相處與同理瞭解。

三、留意子女的電腦網路使用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愈常「使用網路搜尋引擎」、「使用e-mail」、「下載軟體」、「玩線 上遊戲」、「觀看影音動畫」者,其同理心發展也可能愈低。但特別的是,愈常「瀏 覽學習性質網站」者,其同理心發展的情況卻可能愈高。此外,在假日中的每天網 路使用時間愈長者,其同理心的發展也可能愈低。因此家長要鼓勵子女多瀏覽學習 性質網站,並且留意子女使用電腦網路的時間、活動項目。家長可以將電腦擺置於 家中的公共空間,避免讓子女一個人在房間使用電腦網路,藉此掌握子女的電腦網 路使用狀況。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發現許多因素無法在本研究詳細探究,提出下列四點建議,

作為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所以研究結果不能推論到私 立學校以及研究地區以外的學校。因此,未來相關研究在研究地區上,不妨擴大抽 樣對象,可涵括臺灣所有的國小,可與私立學校比較,以明瞭其異同,也可以國中、

高中、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在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行為與同理心發展之關係,然而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生同理心發展的因素尚有很多,例如教師的管教方式、家長的管

教方式、親子的依附關係等,也可能造成影響。因此,未來研究時,可以納入更多 的變項,或許可以獲得更多面向的結果與發現。

三、在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僅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網路使用行為與同理心發展的現況,未能涉 及學生同理心發展轉變的情形。因此,在未來研究上可納入研究範疇,以增加研究 之價值。

四、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為主,後續研究可採用下列方式:

(一)本研究資料多為填答者的經驗或知覺應如何作答而填寫,可能流於個人 主觀因素與社會期望的影響。因此,在未來研究上,可增加質的研究,以訪問法、

觀察法與個案研究法等方式,針對研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使研究能質、量並重,

研究結果更加完善。

(二)採用時間序列或縱貫研究,深入探討時間因素對同理心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世億(2006)。友情內涵之建構及與同理心相關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建翔(2005)。國小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雅君(1998)。讀書治療團體對兒童同理心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臺北:五南。

何琦瑜、鄭一青(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天下雜誌。

吳佳真、譚天(譯)(1998)。S.Turkle 著。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份認同(Life on the screen)。臺北:遠流。

吳幸玲、郭靜晃(譯)(1993)。Philip & N. Barbara 著。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 論與實務(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臺北:揚智 文化。

吳明隆(1998a)。資訊社會變革中教師應有的體認與做法。研習資訊,15(2),

33-42。

吳明隆(1998b)。電腦網路學習特性及其相關問題的省思。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 心簡訊,8709,23-39。

吳武典、簡茂發(2000)。人事智能的理念與衡鑑。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237-255。

李東白(1987)。諮商的理論與技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侶萩(1995)。同理心訓練對國中人際疏離學生之自我觀念、情緒穩定、社會適 應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周倩、楊台恩(1998)。電腦網路的特質及相關問題初探。社教雙月刊,84,17-20。

林孟平(1996)。小組輔導與心理治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林佳旺(2004)。國小兒童網路使用之現況與問題探究。師說,180,53-87。

林芳寧(2003)。同理心成長團體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南市。

林清湫(1999)。性別、年級、道德推理、同理心與國小學童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 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筠菁(2006)

運用故事教學發展學童同理心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74,18-25。

施香如(2003)。網路虛擬世界的特性及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學生輔導,89,80-89。

洪瑞敏、趙憶菁(1999)。國小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現況及其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南 師院學生學刊,20,67-100。

唐育瑜(2000)。同理心團體訓練對父母離異兒童人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建原(1998)。電腦網路對教育衝擊。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701,28-31。

張基成(1997)。開發思考與創造力之知識建構工具與認知學習環境的探討:電腦 的革新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3,36-45。

張德聰、黃正旭、黃素菲(2001)。諮商技術。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曉玲(2004)

運用繪本教學於國小中年級學童同理心發展之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08 年 3 月 8 日取 自,http://140.111.34.46/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A6P

%B2z%A4%DF&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梁良淵(2007)。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 相關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永芳(2002)。國小學童同理心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三興(1989)。同理心訓練對親子關係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怡君(2005)。家庭背景、數位落差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屏東市為

陳怡君(2005)。家庭背景、數位落差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屏東市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