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供社會領域教師、學校單位、

教育主管單位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對社會領域教師的建議

一、樂於參與教師同儕團體,分享自身知識與經驗,共同提升教 師專業能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擔任科任或是兼任主任之社會領域教師,均比任教社會領 域之級任導師有較佳的海洋教育認知及教學效能。因為社會領域科任教師對於教材內 容的認知及嫻熟度都能更聚焦,在獲取海洋教育相關資訊也能更多元化,同時對於海 洋相關議題與時事的結合也更具敏銳度;而兼任主任之社會領域教師,因為工作內容 頇經常接收來自外部的教育相關資訊,以及較常參與會議;或是必頇對校內教師進行 海洋教育重大議題的政策宣導,對於海洋教育有更深入的瞭解。

因此,建議可由任教社會領域的主任或是科任教師擔任校內同儕團體召集人,或 是主動加入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將自身對於海洋教育相關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 學經驗、教材蒐集及內容等,和同儕分享並進行意見溝通,讓兼授課社會領域之級任 教師有學習請益的機會,彼此交流,可達教學相長之效。如此,不僅有助於共同提升 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有助於凝聚校內教師們的向心力,使校園氣氛更融洽。

二、教師應持續吸收海洋教育相關知識,以提高教學效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認知程度屬於中 上,且對於海洋教育所包含的五個層面認知程度有略為明顯的差異,顯示高雄市國小 社會領域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認知仍有進步的空間。而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 在預測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均達到顯著水準,顯示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在 預測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均有顯著預測力,也尌是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 度越高,教師教學效能表現尌越好。即使未來推動十二年國教,取消海洋教育議題,

但擔任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應該透過主動學習,藉由不斷的研究進修,持續吸收海洋

教育相關知識,並將海洋教育各個層面相關知識能再做深入研究,均衡發展各面向的 認知,以強化自我的專業素養及能力。進而規劃完善的課程計畫,並將其適時融入教 學活動中,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從不同的面向瞭解海洋教育,在潛移默化 中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達到「親海、愛海、知海」的情境,展現教師的教學效能。所以,

教師應持續強化自己的海洋教育認知,以提升自我的教學效能。

三、積極投入海洋教育教材設計規劃,活化海洋教育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認為現行海洋教育五個層面中最 重要且最需補強部份為海洋資源,且社會領域教師認為影響海洋教育教學成效最重要 因素之一為教材設計。據此,建議社會領域教師積極投入海洋教育相關教材設計規 劃,包含教材蒐集,分析、整合、教案設計、教材製作、教學環境布置等,亦可適時 與同儕間彼此分享心得或資訊交流,避免個人閉門造車或是造成學生在不同年段重覆 學習相同教材之誤。同時,社會領域教師在設計研發的過程中,也可以針對海洋資源 方面再作進一步之探索研究,合眾人之力以補強現行海洋教育資訊不足之處。期盼藉 由社會領域教師的積極投入海洋教育教材設計規劃,來活化海洋教育。

貳、對學校單位及教育主管單位的建議

一、由學校制訂校定課程,整體規劃海洋教育之實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認為影響海洋教育教學成效最重 要因素之一為「學校重點推動」。研究者建議,由於海洋教育原屬重大議題,未來實 行十二年國教雖會取消,但可仿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模式,由學校課程研發相關單位 主導,規劃海洋教育為校定課程,召集校內社會領域教師代表,進行橫向與縱向課程 設計規劃,使社會領域教師對於推廣海洋教育有更完整的概念,並能依照規劃逐年實 施,以期能持續推動海洋教育;再透過成員的回饋與省思,不斷的修正,使海洋教育 能更能契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期盼藉由學校的整體規劃,使學生在校的六年之中,能 學習到完整的海洋教育概念。

二、獎勵徵選海洋教育教學教案或辦理海洋教育相關研習,強 化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認知,進而增進教師教學效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之間具有顯著相關,表示國 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越高,教師的教學效能表現也越佳,而社會領域教 師認為影響海洋教育教學成效最重要因素之一為教材設計。因此,建議教育主管單位 可辦理優秀海洋教育教學教案徵選,鼓勵教師發揮創意,設計海洋教育教學教案投 稿,教育主管單位可因此獲取優秀作品,之後公佈推廣,提供社會領域教師參考運用,

不但可增強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認知,亦適合社會領域教師推廣海洋教育。

教育主管單位亦可辦理海洋教育相關研習,聘請教學經驗豐富,或是在社會領域 學有專精,概念多元化,教法創新化,頗受學生好評的教師擔任講師,以推廣海洋教 育為主題,和教師分享其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藉由彼此的教學經驗交流討論,啟發 思考,強化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認知。進而增進教師教學效能。

三、檢討並補強海洋教育相關資料庫,提供豐富的相關教學資 源,以持續推廣海洋教育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社會領域教師認為海洋教育認知的五個層面中,最需 補強的部份為「海洋資源」。由於海洋教育為課程綱要中之重要議題,並不似七大領 域課程清楚列出各學習階段之教學目標及學習概念,而是訂定課程架構,雖說對於任 教教師而言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但僅由學校教師自行規劃學習內涵加以融入課程,可 能無法教授完整概念;再則,隨著時代變遷及空間環境改變,海洋教育相關知識更加 豐富而多元而非一成不變。是故,教育主管單位應定期檢視海洋教育課程架構是否符 合現代教育所需,適時補強資料庫,提供第一線的教育人員足夠的相關教學資源,以 持續推廣海洋教育。

叁、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展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

本研究乃考量研究者居住地點及時間、財力等因素,研究範圍僅限於高雄市,因 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有地域性的限制,建議未來的研究可考慮擴及其他臨海縣市甚 或全國,進行更大範圍或更深入之研究;在對象方面,僅以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

建議另以國民中學或高中職教師為對象。若能擴展研究對象及研究範圍,增加樣本的 豐富性,便能擴大推論的範圍;或進行比較性的研究,探討其間的異同。

二、採用多元之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自編問卷作為蒐集資料的工具,填答者在作答時亦受當時個人內在 及外在因素影響,可能無法完全表達真實感受;為降低影響研究結果之隱性主客觀因 素,研究者宜運用較為人性化之方式,例如實際誘因,使填答者能盡量以實際情況作 答。且以量化之統計分析結果,僅能說明一般情形,但對於教師個人認知及外顯行為,

無法做更深入的探討。因此,若能搭配深度訪談或參與觀察,藉由質化的研究方法更 深入的瞭解教師的認知程度,及其與效能表現之深層關係,使資料蒐集更多元性,讓 研究結果更符合真實的情境,將更具參考價值。

三、探討其他研究變項

本研究在個人背景變項方面,僅針對教師之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年資、

擔任職務,任教學校所在行政區是否濱海等便象進行研究,但從其他相關研究發現,

影響的變項甚多,例如教師是否為海洋相關科系畢業、參與海洋教育相關研習時數多 寡、學校規模,擔任社會領域教學年資等。因此,未來之研究可根據研究需求,納入 適切之背景變項,或是有關之相依變項,能更進一步深入分析討論,以期獲得更深入 之研究結果與發現。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力中(2009)。臨海及非臨海地區國小教師對於施行海洋教育資源需求研究調查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行政院(200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海洋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臺北市:國家書坊。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201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取自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public/Attachment/f1260928833977.pdf 朱筱雯 (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杜正勝(2007)。島國不識海洋。2007 年 2 月 16 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DU/?m=20070125.

吳宗立(2007)。追求卓越的教師教學效能。菁莪季刊,19,22-30。

呂金燮、黃慈(2006)。人類學習與認知。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李坤崇(2007)。台灣中小學海洋教育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市:高等教育事業文化有限公司。

李明嘉(2006)。海洋環境教育教學對學童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雅妮(2008)。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吳靖國、李秀卿(2007)。海洋教育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之建構。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 學、基隆市政府教育局(主辦),「海洋教育」數位典藏教材與創意教學研討會會

吳靖國、李秀卿(2007)。海洋教育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之建構。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 學、基隆市政府教育局(主辦),「海洋教育」數位典藏教材與創意教學研討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