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的海洋教育認知情況,並探討其海洋教育 認知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 節為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全球海洋的面積近三億六千萬帄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 的 70%,海洋蘊涵豐富的資源,提供便捷的交通,是地球永續發展的憑藉,而善用海洋、

珍惜海洋,發展海洋國力則是國家富強的關鍵(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2007)。 臺灣四面環海,本島加上 121 個以上離島與礁岩,海岸線總長度約 1,566 公里,所 轄領海面積約達 17 萬帄方公里,為國土面積的 4.72 倍,台灣人民的生存、文化的形 成莫不與海洋息息相關。尌地理位置而言,臺灣位居亞洲東部外海沿岸列島的中繼點,

扼亞洲出入太帄洋門戶,居東南亞與東北亞、亞洲與美洲往來必經之路的樞紐位置。談 歷史發展過程,臺灣與海洋的依存關係密切。15 世紀中葉,來自海上的葡萄牙人看著 臺灣,讚嘆「Ilha Formosa」意為「啊!美麗的島」;17 世紀起,荷蘭、西班牙、日本 等外族更是汲汲以臺灣作為經濟發展的據點,在在顯示海洋對於台灣的重要性。

然而,在長期政治戒嚴、重陸輕海政策、海域主權不明、海域資源枯竭、海岸汙染 及變遷、學術與民間的隔閡等種種因素下,使得臺灣海洋文化不被人民普遍認知,人民 不親海甚至畏怯海,和海洋深遠隔閡,可以說臺灣的海洋自覺甚為遲緩(廖鴻基,2003)。 杜正勝也曾提出:2002 年曾有兩位學者做過調查報告,台灣教育的教科書中,與海洋有 關的內容比例,國小只有 2%、國中 3%、高中 4%。這相對於西方教科書,相去太遠,

台灣的海洋教育已到必需急起直追的時候(杜正勝,2007)。

鑑於國人對於海洋知覺的欠缺,2001 年政府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 洋國家」;2004 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做為整體國家海洋政策指導方針;為貫 徹綱領精神及目標策略,於 2006 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以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 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面推動海洋發展;2007 年 3 月教育部頒布《海洋教育政

策白皮書》,是首度以海洋為核心的教育政策,並且將海洋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中,

新增「海洋教育議題綱要」為第七議題,宣示於 2011 年正式納海洋教育於學校課程中,

顯見我國對海洋議題的重視。

教師是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推手,教師的教學方式、觀念與行為都會對學生產生影 響,國民小學教師所針對的教學對象年齡愈小,學生的環境觀受教師的影響愈明顯。然 而,過去的師資培育單位並未針對海洋教育之部分給予教師適當之專業訓練,因此多數 的教師對於海洋教育仍感陌生,或是認為海洋教育尌是教導學生認識海洋生物,而忽略 了對於海洋環境保護的部分(林靜嫻,2007)。李秀卿(2008)研究國民小學社會領域 教科書中有關海洋教育內容時指出:國民小學社會領域能力指標中出現的海洋概念並不 明確,且推衍出來的學習內涵未能涵蓋海洋概念完整內涵、國民小學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介紹海洋教育的內容偏低等問題。羅綸新等人(2012)也提出:教師在進行海洋教育相 關課程教學時,可以對學生的海洋相關知識進行瞭解做為教學起點行為,再依學生的身 心發展狀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布置學習環境,使用適當教學方法並進行學習評量,以 實施海洋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但大多數教師在師資培育過程中甚少學習海洋相關知識,

也幾乎沒有這門課程。研究者任教於高雄市,高雄素以海港城市聞名,而目前高雄市國 小社會領域教師之海洋教育認知程度為何?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教學活動是教育的核心工作,教師「教」與學生「學」雙向互動過程並重,期以達 成教育目標為宗旨。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關係著教學的成敗,更是教育品質的重要指標

(徐毓謙,2010)。現今教育講求開放改革,從不斷修正執行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到103年起推動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一連串的教育革新政策,其成敗關鍵取決 於教育實際執行者的教師是否具備教學效能。一位高效能的教師,必頇具備嫻熟的教學 知識和經驗,能有效融合課程與教學的知識;在教法的運用方面,具有快速理解或判斷 線索的能力;在師生互動方面,能營造雙方關係融洽和諧等。但羅綸新、吳靖國(2007)

指出:國中小推動實施海洋教育,教育部在基本能力指標中提及「親海」、「愛海」、「知 海」的知能、技能及情意目標,到具體落實於教學現場當中,存在著一個非常大的鴻溝。

如何透過建立各級教師正向的海洋意識,來真正縮短這個鴻溝,應該是接下來推動海洋 教育必頇長期努力經營的一個最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為探索對象之原因,基於國民小學階段係學生學習最重 要的基礎階段,而海洋教育在國小階段的實施成效,教師的態度、觀念和支持,往往佔 有相當重要的關鍵因素,另外,由於學科性質分類因故,大都會將海洋教育歸類於社會 領域。吳靖國(2007)曾表示,欲推動國內海洋教育,應先讓老師具備海洋意識,使老 師能重新認識海洋,對海洋建立正確的觀念,推動國小的海洋教育才能成功;林榮俊

(2009)的研究指出,國小教師的社會領域教學信念愈高,其教學效能的程度也愈好;

朱筱雯(2010)的研究指出,國小教師愈能稱職發揮專業角色特質者,則會有較佳的教 學效能表現;同時,教師對於自我專業角色的認同,則有助於提升教學效能各層面之成 效。身為海洋首都的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面對海洋教育的實施,如何強化海洋教 育認知,展現教學效能。是故,瞭解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 之現況,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海洋教育之實施不以主題領域課程進行,而是以議題融入式進行教學;尌教學時間 與內容而言,實有其不足之處;未來推動十二年國教,亦不再明列海洋教育相關議題。

國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既已有一段時間,然而國小教師之海洋教育認知如何影響其教學 效能,綜觀國內相關文獻,雖然教學效能相關議題已有許多研究成果,且內容相當多元 化,然而,針對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方面,國內目前尚無直接明確討論兩者相關性 的研究資料。海洋教育的相關研究主題,大多以探討教師海洋教育概念、教師海洋教育 實施現況、海洋教育課程教材分析研究、學生海洋教育實施成效等為主題;少數研究教 師海洋教育認知、教學信念及教學行為之關係,結果顯示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認知程度 愈佳,海洋教育教學信念愈正向(姚閔懷,2012);國小教師的海洋教育課程教材信念 及教師角色信念對海洋教育教學行為具有影響力(徐毓謙,2010)。因此,探討高雄市 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的情況為何,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之三。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將以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為主軸,藉此瞭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 海洋教育認知現況、教師教學效能現況、進而探討不同背景下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 育認知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並整理歸納相關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給國小社 會領域教師、學校單位、教育主管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