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的現況為何?

二、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教學效能的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效能的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其教學效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對其教學效能的預測力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變項或名詞的意義清楚明確,茲將本研究中所包含的重要 變項或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

「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係指行政區域上的高雄市 106 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擔 任社會領域教學之教師;而「社會領域」乃是根據教育部於民國 97 年公布之「國民中 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中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主 題軸等相關規定之內容,並以國民小學第二學習階段(3-4 年級)及第三學習階段(5-6 年級)課程為範圍。

二、海洋教育認知

「海洋教育」,係為結合「海洋環境教育」與「海洋意識教育」,著重於「人」與「海」

的關係,期盼引導學生能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認識海洋與探索海洋;教導國民能善用 海洋、珍惜及保育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的生態帄衡,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 價值觀。「海洋教育認知」係指: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對於教育部 2008 年公布修訂「國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中「海洋教育議題」的認知程度。海洋教育議題課 程以「涵養學生的海洋通識素養」為總目標,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三教育情境,

兼顧「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五大主題軸,發展 16 細類,並達成 116 條能力指標為具體績效。

本研究所稱「海洋教育認知」,是指受詴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國小社會領 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中的「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量表」之 得分為依據,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詴教師的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越高;反之,則代 表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越低。

本研究依據課程綱要架構,將海洋教育認知依主題軸區分為五個層面:「海洋休 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茲分述如下:

(一)海洋休閒

包含水域休閒、海洋生態旅遊兩類。

(二)海洋社會

包含海洋經濟活動、海洋法政兩類。

(三)海洋文化

包含海洋歷史、海洋文學、海洋藝術、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四類。

(四)海洋科學

包含海洋物理與化學、海洋地理地質、海洋氣象、海洋應用科學四類。

(五)海洋資源

包含海洋食品、生物資源、非生物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四類。

三、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前依據教學目標,以其本身之專業知能及教學能力,

擬定教學計畫;教學中能運用適切且有效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及和諧 的班級氣氛;教學後採用多元評量方式,診斷學生學習成效,並修改教學策略,促使學 生能達成預期之學習目標。

本研究所稱「教學效能」,是指受詴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 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中的「社會領域教師教學效能量表」之得分為依 據,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受詴教師的教學效能越高;反之,則代表教學效能越低。

本研究依相關文獻歸納,將教學效能包含「教學計劃」、「教學策略」、「班級經營」

、「教學評量」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教學計劃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依據教學目標及學生具備之起始能力,擬定教學計劃。包

括規畫課程、熟稔教材、設計教學活動、規畫評量實施等。

(二)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顧及單元目標及學生個別差異,採用多元化教學技巧及方 法,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三)班級經營

教師運用方法或策略,在教室中建立班級常規制度,有效處理班級事務,導正學生 偏差行為,營造和諧師生關係,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並重視學生學習反應,適時給予 學生鼓勵或關懷,師生彼此信任尊重,促使學習環境氣氛融洽,增進師生良好的互動關 係。

(四)教學評量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考量學生個別差異,善用多元評量方式,瞭解學生學習成效,

以做為進行補救教學或調整教學方式之依據。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分為兩部分說明,一為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另一為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分 別描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從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變項等方面界定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高雄市為研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一百零六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合格教師,於一百零六學年度(民國 106 年 8 月至 107 年 7 月)擔任三至六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者為研究的母群體,包括教師 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與科任教師;但不包括代理、代課、兼任教師或實 習教師。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及教學效能之現況,以及不 同背景變項下的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並探討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 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故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之問卷調查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在海 洋教育認知及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再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四)研究變項

本研究在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年資、擔任職務、

任教學校所在行政區是否濱海(含臨港)等六個部分。在教師海洋教育認知方面,包含:

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等五個層面;在教師教學效能方 面,包含:教學計劃、教學策略、班級經營、教學評量四個層面。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個方面,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以高雄市(民國 106 年 8 月至 107 年 7 月)擔任三至六年級社 會領域教學者為主,在抽樣上只能依學校所在地是否臨海及學校規模大小,尌社會領域 教師人數按比例抽樣;另外,本研究所得之研究結果亦無法推論至其他教育階段教師(如 國中)。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以研究者自編之「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 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以進行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 與教學效能相關資料的蒐集。受詴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認知、態度與情緒等主 觀因素,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產生心理防衛機 制或符合社會期許的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些許誤差,進而 影響研究結果。

(三)研究變項

影響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的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 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採用教師的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年資、擔任職務、

任教學校所在行政區是否濱海(含臨港)等六項背景變項,來探討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 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的關係,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高雄市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之關係,蒐集相關 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以下共分 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海洋教育認知相關理論;第二節探討教學效能相關理 論;第三節分析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 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海洋教育認知相關理論探討

本節旨在探討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的海洋教育認知,先探討海洋教育認知的意義,再 論述海洋教育的理論基礎,接著分析台灣海洋教育的發展脈絡,最後歸納海洋教育的內 涵。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及現況分析,以建構出本研究海洋教育認知的意涵與相關層面。

茲分述如下:

壹、海洋教育認知的意義

「認知」(cognition)一詞在教育心理學界中是常見的字彙,不同的學者有不同 的定義。1967年,Ulric Neisser在《認知心理學》中,對認知下定義:「認知心理涉 及感覺輸入的轉變、減少、潤飾、貯存、恢復及使用等的全部認知處理過程」(引自黃 秀瑄,2009)。

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提出所謂的「認知」是指個體知識獲得的 歷程,亦是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一詞的涵義廣泛,舉 凡知覺、想像、辨認、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認知。

鍾聖校(1992)指出「認知」有廣狹之分:狹義為認識或知道,屬於活動的底層,

是一種醒覺狀態,只要知道有該訊息存在即可;廣義則為所有形式的認識作用,包括有 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推論、想像、預期、計畫、決定、問題解決及思想的溝通等,

所以認知有程度之分。

許承宏(2003)等人指出:認知是知識的獲得和使用,以心智結構來講,尌是知識

如何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以及儲存的記憶內容為何。以心智路程來說,尌是知識如何 被使用的歷程,然而認知包含知覺、記憶、與思考過程的各層面,是所有人類專有的特 徵。

許莉娟(2011)對於「認知」的定義:認知係指個體藉由判斷、推測、統整、選擇 及組織的過程,對於事物的認識與瞭解情形,而呈現出來的態度與看法。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認知」是對於所知事物或知識內化的心理歷程,有程度深淺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認知」是對於所知事物或知識內化的心理歷程,有程度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