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的結論、結果與討論,提出二部分具體建議,第一部分是有關體 育教學的建議,第二部分是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有關體育教學的建議

(一)多鼓勵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

本研究發現兩位教師在教師行為時間分配方面相當,皆能符合有效體育教 學的要素,但是教專體育教師因為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於教學前即與同儕針 對教學的設計與內容進行討論與溝通,藉由教學前的會議,讓教師進一步對教學 內容有更深入的瞭解有利於教學的進行,並於教學後再進行回饋與教師自我省 思,王敏男(1994)指出許多教師常以沒有效率的方式,從經年累月的錯誤中來 提升教學品質,況且經驗的累積若未經過適當的省思也不一定能朝向專業成長。

所以一個好的教師除了本身具有專業的技能及教學熱忱之外,更需要具有反省與 評鑑自己教學的能力。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乃是教育部為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管 道,藉由專業能力的培養讓教師更具有競爭力與提供學生更優質的教學活動。

(二)體育教師應多採用正向激勵回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成就感

觀察研究中發現,正向的激勵回饋會引起學生更高昂的學習動機並能讓體育 教學氣氛更為輕鬆活絡,針對學生的學習情形需適時的給予學生回饋,除了體育 教學中最迫切需要的技能回饋之外,更應不吝於給學生正向的激勵回饋。

(三)以遊戲化、競賽等活動取代原本深硬的技能活動

本研究發現體育教師於教學中採用遊戲或是分組比賽的方式來進行技能練 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昂且活力十足,有助於讓學生愛上體育課。但是這必 須考驗教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且須輔以有經驗的班級經營與輔導,方能有

效率的讓整個體育教學兼具趣味化及操作性。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期程與研究工具,對未來研究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藉由長時間的個案觀察,瞭解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體育教學 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考量因素的控制,僅針對兩位教師作為期八週之教學觀察,然而教師 的專業成長與否並無法在短時間即可立竿見影,在各項資料的推論上有所限 制,往後的研究,可從體育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體育教學的專業成長 方面進行個案研究,藉由長時間的觀察教學情形,所得到的結果會更具說服力。

(二)同時採用多種系統觀察工具進行多面向的觀察

系統觀察法使用於體育教學研究已成為當今體育教學學術研究的主流,每 一種系統觀察工具皆有其觀察的面向,然而體育教學並非單從某一面向就能決 定其優劣,因此,未來的研究若能同時使用不同的系統觀察工具,亦或發展出 能多面向觀察的系統觀察工具,其所得結果輔以文件分析等質性方法。將更能 深入了解體育教學的內涵。

一、中文部分

方進隆(2000)。學校體適能的展望。學校體育,10(4),2-3 頁。

王立行、饒見維(1992)。教育專業化與教育實習的實施,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 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83-209頁)。臺北:師大書苑。

王志文(2002)。體育與特教教師之教學行為比較—以啟智班適應體育教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敏男(1990)。談體育課程與教學。中等教育,6(41),36-38。

王敏男(1994)。體育教學研究–系統觀察法。國民體育季刊,23(3),75-84。

石偉源(2006)。臺北市國中學生評鑑體育教師教學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結構方程 模式(

SEM

)因果徑路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 市。

吳政達(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政策之可行性評估。初等教育學刊,15, 83-109。

吳秋慧(2004)。國小教師體育教學反省、反省信念與有效體育教學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初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淑靜(2004)。國小體育教師師生互動行為及教學決定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吳俊憲、吳錦惠(201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促進學校課程改革之研究。中等教 育,62(2),36-59。

宋佩穎(2002)。體育教師與特教教師對學生行為管理技巧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潔(2000)。體育實習教師對「有效體育教學」知識結構變化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慶泰(2001)。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遠哲(1996)。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摘要。教改通訊,

39,11。

杜正勝(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忠誠有限公 司。

卓旻怡(1999)。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周禾程(1999)。體育教師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之研發。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 學院,桃園縣。

周禾程、周宏室(2007)。運動教育觀察系統之研發。大專體育學刊,9(3),35-46。

周宏室(1994)。臺北市學生對體育課程目標認知之調查研究。臺北:文鶴出版 有限公司。

周宏室(2001)。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 書苑。

林春宏(2009)。國小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專業成長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靜萍、許義雄(1993)。國中體育教學師生互動分析。體育學報,16,79-98。

林忠仁(1995)。簡單有效的自我評量回饋觀察。臺灣省學校體育,5(6)。25-31。

林進材(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林靜萍(1993)。國中體育教學師生互動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林靜萍(1994)。CAFIAS 體育教學師生互動系統觀察法之應用。國民體育季刊,

9(23),85-95。

林靜萍(1996)。體育試教老師教學行為分析。體育學報,21,13-24。

邱明麗(2006)。國小教師體育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 教育大學,花蓮市。

夏淑琴(1999)。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之比較研究-以教師回饋為例。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紅瑛、張德銳、丁一顧(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導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困 難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175-208。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

高雄教育簡訊,21,8。

高曉婷(2004)。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效能感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美玉(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在職進修教育的經驗與反省。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淑慧(2001)。影響國小教師體育教學效能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誌元(2001)。體育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以教學回饋為例。東師體育,8,61-77。

張德銳(1992a)。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2b)。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專業(241-28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2c)。形成性教師評鑑模式初探。臺灣教育,504,18-24。

張德銳(1996)。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評鑑(初版)(241-284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a)。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與教學導師制度芻議。師友,447, 6-11。

張德銳(2004b)。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

29,169-193,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的規劃與實施芻議。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 臺北市:心理。

張德銳(2008)。以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97年度「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教學影片委託製作計畫」。檢索日期:2011年5月21日,取自

http://tepd.moe.gov.tw/upfiles/fileupload/17/downf01248947738.pdf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忠誠有限

公司。

教育部(2009)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持網路專案計畫。檢索日期:2010年7 月10日。取自http://tepd.nhcue.edu.tw

教育部(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檢索日期:2010年6月1

日。取自http://tepd.moe.gov.tw/chinese/05_download/01_list.php。

教育部(2010)。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宣導稿。檢索日期:2010年6月1日。取自 http://tepd.moe.gov.tw/chinese/05_download/01_list.php?fy=3 莊美鈴(1992)。有效教學的自我評量。臺灣省學校體育, 2(6),15-21 頁。

莊逸萍(2001)。系統觀察法運用於有效體育教學之比較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 校90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19-26。

許仕清(2008)。國中體育教師教學/訓練雙重角色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小玲(2006)。體育與特教教師適應體育教學師生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玉枝(1995)。體育課學生行為分析。體育學報,20,111-122。

陳玉枝(1995)。體育課學生行為之描述分析—以臺北縣國民小學開放教育之體育 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玉枝(2009)。系統觀察法。載於黃月嬋(修正),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199-211 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春蓮(2002)。體育教師有效教學知覺之探討。大專體育,61, 99-106。

陳勝美(1994)。體育課之教師行為分析–臺北市國民小學舞蹈教學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照明(1997)。STOP系統觀察法之應用研究–以國中二年級跳箱為例。國立體

陳照明(1997)。STOP系統觀察法之應用研究–以國中二年級跳箱為例。國立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