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有效的體育教學

研究者將本節分成三部分討論。第一部分探討體育教學的意義;第二部分說 明有效體育教學的要素;第三部分為小結。

一、體育教學的意義

誠如前面所述教學常被喻為是一門藝術,只因為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 同,因此體育教學常是一門讓學生充滿期待的「教學藝術」。所以體育教學在教 育目標下,是一有計畫、有目的之師生互動歷程,教師依據教與學的原則,透過

各種具有教育價值的運動項目為媒介,以有效的教學策略或學習活動,指導學生 學習,以期達成承先啟後的薪傳,及培養健康、快樂身心的一種學習歷程(周宏 室,1994)。

體育除了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教育,更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透過體 育課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學習運動技巧知能,享受運動樂趣,

並擁有良好的體適能,是學校體育教育中很重要的課題(方進隆,2000)。事實 上「體育」不單是「身體的教育」,也是「應用身體的教育」,依內涵可包含了 身心二方面,因此學校體育應兼重「身心平衡」、「動靜皆宜」,發揮體育的教 育功能(李慶泰,2001)。葉憲清(1986)認為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內容,也是 學校教學科目之一,同時體育課具有異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性格:它除了是教學科 目之外,也是基礎體育,而且還是動態的課程。

周宏室(2001)認為體育教學具有以下屬性:

(一)體育教學是動態性教學。

(二)體育教學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

(三)體育教學是實踐性的教學。

(四)體育教學是環繞在歡樂氣氛下的教學。

(五)體育教學是全民運動的基礎教學。

(六)體育教學是追求真、善、美的全人教學。體育教學是有目的、有系統的師 生互動歷程。

在現今教學不斷求新求變的趨勢下,為了培養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與符合 社會需求的下一代、為合理改善體育教學,不斷研究,發展有效的教學,是提昇 教學效果的不二法門(張淑慧,2001)。葉憲清(1986)認為體育教學具備有下 列功能:運動樂趣的獲得、運動能力的增強、人際關係的融洽、社會行為的養成 及師生情感的交流。

蔡貞雄(2001)認為體育教學的功能如下:

(一) 發展身體機能:包括1.形態的成長與機能的發達;2.提高生活能力 及活動能力。

樂趣。

(三) 發展心智能力:經由動作的認知和技術的領悟,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 新知,並隨經驗的累積而活化思考能力,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 發展社會行為:透過知識、技能和情意三方面的陶冶,以體悟品德教育的 要義、促進團體生活的適應,進而實踐有效率的社會行為,建立良好的人 際關係。

體育教學的特點在於,體育教學為一具有動態性與集團性的過程,舉凡教學 計劃、教學進度、教材編選、教法運用、教學管理、教學環境、教師能力、學生 素質等,都會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劉仙湧,1995)。李慶泰(2001)認為體育 教學應涵蓋教學目標,結合了教師、教材、教法,有效的授與學生體育相關知識 及技能,以達到鼓勵並足以使學生運動之目的。

因此,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領域的課程設計目標是希望學生透過認識休閒運 動並樂於參與,學習應用肢體發展之能力,從事適當的身體活動,在活動中表現 出身體的協調性與全身性身體活動的控制能力,最終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良 好體適能。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研究者認為體育教學是一種有完整教學計畫的過程,

並依據課程目標,建構符合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整體性概念,透過教師對於教材內 容的理解與教學設備、器材的支援,教師將教材內容作有目的、符合教育意義的 教學產出,於體能活動中,培養學生擁有良好適能,並以達到全人健康的目的。

二、有效體育教學的要素

在教學現場的教師,為改善教學時所遭遇的瓶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研 究與剖析,無非希望達到有效的教學,將原先所設計的教材內容呈現給學生,以 達到有效能的教學。然而影響體育教學的要素,各學者研究成果實在分歧,研究 者整理國內外各學者對於有效體育教學行為的看法,如表2-2-1。並提出研究者 的結論。

表 2-2-1 國內外學者有效教學要素的看法

研究者 年代 有效教學的要素

王敏男  1990  (一)讓學生從適當的學習活動、能針對主題、學習時間 要長,從事點名、服裝檢查和瑣事的時間要短。

(二)學習氣氛以成功、積極、關懷為主。

(三)學生能從教師處獲得清楚、客觀和比率高的回饋。

(四)教師能經查核學生進步情形。

(五)低比率的管理時間,從事某一活動能順暢地轉換到 另一種學習環境,不浪費時間,學生等待的時間要 少。

(六)學生在行列中等待的時間少、高比率時間從事與主 題有關的練習,體育以活動為基礎,學生在上課時 應有較多的時間從事活動。

(七)教師的教學要有組織,對學生應期望,學習活動應 由教師指導,活動不宜太容易或太困難。在學習活 動中,學生需要成功及挑戰性。

(八)教師要熱心參與,並投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主動 指導,有高比率的師生互動。

莊美鈴  1992  (一)高比率的參與主教材學習時間。

(二)高比率的活動時間。

(三)適合學生能力的教學內容。

(四)創造和睦、肯定的教學氣氛。

(五)創造能提供高比率的活動時間,但不妨礙創造和睦 與肯定教學氣氛的教學結構。 

蕭秋祺  1997  (一)課室管理:為使耗費在管理上的時間短且少,以及 教學活動的進行與轉換流暢、迅速且有秩序,有效的 教師除本身應精通課室管理及組織技巧外,應於學期 初即建立教學常規及訂定課室規則,並確實執行;且 在教學前,也已先擬好教學計畫。

(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設計應蘊含豐富且生動的活 潑,以能吸引學生參與,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而實施的方法,則強調運用輔助器具或教學媒體來 輔助教學。

(三)教學能力:有效教師本身應具有高度教學熱忱,具 備良好的運動技術,能做出正確而標準的示範動 作,能提供明確、扼要的講解說明,以及能與學生 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並能創造出和睦、肯 定的教學氣氛。

(四)器材設備:充足的器材、足夠的活動空間及場地設 備是從事體育教學的基本條件,而滿足此條件的前 提是學校能重視體育教學及行政單位充分的配合;

此外,為確保學習環境的安全,教師於教學前應確 實檢查場地、設備及器材。

(五)成功學習:有效教師在教學前應瞭解學生的基本能 力,而教學內容的難易水準,即配合學生的能力,

並且於活動進行中,時常檢核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 的情形,以確保學生動作練習的成功率。

(六)教學時間:有效的體育教學應避免讓學生有過多的 等待時間,教師介紹活動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大部 分的教學時間則應該用來進行主要教學內容。

表 2-2-1 國內外學者有效教學要素的看法(續)

研究者 年代 有效教學的要素

李明潔  2000  (一)教師如何活化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上成功、行為上 具有優良的表現。

(二)追求最好的教學活動、課程與教學、教學評量實施 成效,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蔡貞雄  2001  (一)教師有效能的教學運作和行為。

(二)對體育教學產生積極正面的良好效應。

(三)能預期教學效果的獲得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 

王志文  2001  (一)教師行為要素方面:包括教學氣氛之建立、講解清 楚明白、教學回饋、教學組織與管理等。

1.教學氣氛之建立:教師應熱心參與、積極投入,對 學生應少責難、多肯定,創造和睦之教學氣氛及 成功、積極、關懷之學習氣氛。

2.講解清楚明白:教師應善用有效教學法,精通並善 用教學技巧。

3.教學回饋:多正面性回饋並且清楚、客觀及高比例 之回饋,隨時查核學生學習狀況,給予回饋,主動 創造高比例之師生互動。

4.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師應有專業之決斷力及能配合 學生安排組織學習活動。

(二)教學時間要素方面:包括教師教學時間、學生從事 練習時間、組織管理教學時間等。

1.教學時間:教師在教學時間中運用主教材時間比例 要高。

2.學生實際從事練習:時間多用於學習活動上。

3.組織管理教學時間:教師在場地環境移轉順暢,花 費在等待與浪費的時間少,教學管理結構化,花費 於教學管理的時間也較少。

莊逸萍  2001  (一)在教師教學時間方面,有效教學教師應儘量安排時 間教授重要學習內容,且提供學生更多的機會與時 間從事和主要學習內容有關的活動。

(二)在教師管理時間方面有效教師儘量減少時間在學生 非學習的行為管理上。

(三)在學生參與時間方面,學生具有高度的學習興趣,

且在課堂中擁有高比率的時間進行主要活動的練 習,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輪流使用器材的等待上。

(四)在教材內容設計方面,課程的設計內容應考慮學生 的學習背景,配合學生的興趣與程度,難易適中,

才能提升學習效果。

(五)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師應具熱心、關懷與積極的態 度並對學生的動機與技巧動作進行適當的回饋,包 含口語與非口語方式。

(六)在教學環境方面,教學環境應安全、鼓勵肯定學生,

以達事半功倍的成效。

陳春蓮  2002  (一)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二)適當的教學策略與教材。

(三)積極的師生關係。

(四)良好的學習成效。

(五)教師的專業素養方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