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與結論,本研究針對相關人員、單位、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如 下:

一、實務應用之建議

(一) 職場女性應學習時間管理、善用零碎時間進行身體活動

本研究發現,時間不足是目前職場女性規律運動的最大阻礙,職場女性應學習時間 管理,找出時間殺手,列出短期及長期目標並排出優先順序,以時間表的方式進行行程 安排,最後每天利用一點時間檢視目標完成的狀況。

除了以時間管理方式保留專屬於自己的時間,以從事感興趣的休閒運動外,其實生 活中尚有許多零碎時間,亦可善加運用來增加身體活動量,例如工作告個段落到茶水間、

洗手間休息一下時,便可趁機活動一下身體,而帄常在家裡也可以邊看電視邊進行簡單 的運動,相關資訊可參考各界提供的上班族伸展操、居家健身操,此外也可以藉由上下 一層樓爬樓梯、早一站下車走路上班、或以自行車為通勤交通工具來增加身體活動量,

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

而針對不同運動階段的職場女性,建議已有規律運動習慣的維持期、行動期職場女 性,可藉由提高運動知能來增進運動安全及效益,藉由專業運動指導是個不錯的選擇;

剛踏入及即將踏入運動領域的準備期、意圖期職場女性,除了前述做好時間管理,留給 自己一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休閒運動時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運動樂趣,

例如:和夥伴一起揮灑汗水的情誼、探索自己身體可能的樂趣、挑戰自我的樂趣……,

讓運動不只是運動,而是生活中的快樂來源之一;針對完全不想運動的無意圖期職場女 性,建議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先從增加身體活動量開始,並從玩各種不同的活動開始多 方接觸更多運動種類,一旦找到屬於自己的運動樂趣之所在,相信運動會讓妳愛不釋手 的。

(二) 企業之領導者應以身做則,打造企業運動文化

企業競爭力奠基於員工素質的良窳,健康為其要素之一。企業應本於關懷員工健康 的立場,以強化健康職場的角度出發,編列相關預算,建立機制積極推動建立員工運動 習慣。例如舉辦體適能檢測幫助員工瞭解自己的體適能狀況,誘發員工運動動機;聘任 體適能指導員進行運動指導,以利員工安全有效益地運動;鼓勵員工成立運動社團,藉 由運動紓解工作壓力並凝聚向心力;提供給薪運動假,實際支持員工運動行為;並且由 領導階層做起,帶頭參與運動健身活動,打造企業運動文化。

以不同運動階段來看,對已有規律運動習慣的維持期、行動期職場女性來說,追求 的會是運動專業以及運動成尌,企業主可以藉由聘請專業運動指導來強化她們的運動知 能及效益,此外亦可藉由她們的經驗分享來誘發其他女性員工的運動參與動機,不但可 以增進維持期、行動期職場女性的自尊及自我概念,並可起同儕團體之效,帶動職場員

工的運動依附性;而針對準備期、意圖期職場女性的運動推動,企業主可主動關心其運 動阻礙為何,尤其是工作及家庭之間的職家衝突,建議可藉由提供運動時段、或企業內 辦理親子運動會等作為,主動排除企業內女性員工的運動阻礙,並強化她們與家人間的 運動樂趣;針對無意圖期職場女性,建議企業主可發揮同儕力量,如前述經驗分享的方 式,逐步地帶動運動風氣。此外,在企業裡推動運動尤其重要的,是上級長官對下級部 屬的鼓勵及支持,以身做則是最有效的方式。

(三) 政府應針對不同運動階段職場女性擬定不同促進策略

尌大環境而言,建議政府可針對職場女性所處的規律運動階段及其運動阻礙,擬定 不同促進策略,以有效推動、維持職場女性的規律運動習慣。

維持期、行動期職場女性應強化其運動知能,使其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前題下安全、

有效地進行運動行為,可以藉由辦理專屬的講座活動、推動體適能指導員制度、建置運 動知能相關網站等方式辦理;針對準備期、意圖期職場女性應降低其運動阻礙,提供相 關資源,令其得以順利參與運動進而養成規律運動,例如:鼓勵健身場館、運動中心設 置帅兒遊憩室,讓職場女性可以帶著家中帅兒到場館中進行運動;鼓勵社區辦理運動聯 誼活動,讓職場女性的運動行為不假外求,同時達到增進家庭和諧、親子關係的效益,

並拓展鄰里間的人際關係與融洽氣氛。無意圖期的職場女性並未意識到運動的必頇與重 要性,建議應強化其對運動的正確認知,並令其擁有良好的運動經驗,可透過運動嘉年 華會的方式令其親身體驗運動樂趣,或以大眾媒體宣傳方式營造全民運動的氛圍,或透 過人際力量以運動社團的方式讓其跨出運動的第一步。

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變項部分:

坐式生活已經是現代人生活常態,而職場女性在自我、家庭、工作之間的角色轉換 為其最大的壓力來源,故本研究針對規律運動、身體活動、壓力及生理指標之間進行研 究探討,期盼職場女性得以享受到動起來對於身體健康促進、對於心理壓力紓解的好處。

然而健康生活促進包括規律運動、休閒活動、休息、適當營養、減壓活動、以及發展社 會支持系統等,整體發展才能令職場女性真正擁有全人健康,由內而外地散發自信、擁

有身心健康。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健康生活促進的其他變項進行相關研究,以更 全面地性瞭解職場女性在健康促進上的情形,讓職場女性在致力工作、為家庭付出之餘,

亦可以健康快樂的擁有其自我人生。

(二) 研究方法部分:

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對職場女性身心健康而言十分重要,而習慣養成需要時間蘊釀,

本研究礙於時間經費因素,僅能採用問卷調查進行橫斷性現況分析研究,對於掌握當下 職場女性的規律運動情形、身體活動狀況、壓力狀況有其幫助,但對於實證方面尚有不 足。建議未來研究者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可運用跨理論模式針對職場女性進行策略性 的運動介入,並進行長期行為變化的觀察,以更有效地制定推動職場女性規律運動的策 略。

此外,文獻中指出,女性的社會角色隨著時代變遷亦產生變化,若能每年定期針對 職場女性進行現況調查分析,並於累積數年後以縱貫性的方式進行世代比較研究,將更 可呈現出職場女性動態生活與社會變化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進行測量職場女性身體活動量的 IPAQ 量表,經證實為具有信效度的國際量 表,可以作為比較國際人民身體活動量的工具。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職場女性的動態 生活情況進行橫向跨國比較分析研究,以作為對比與評價我國職場女性動態生活的參 考。

引用文獻

中文文獻

方怡堯、張少熙、何信弘 (2015) 。多元性運動訓練對社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

體育學報,48 (1) ,59-72。

方進隆 (1992) 。規律運動與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中華體育季刊,5 (4) ,1-7。

方進隆 (1997) 。提昇體適能的策略與展望。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8-21。臺匇:師大 書苑。

王宏益、黃德祥、魏麗敏 (2014) 。國小教師運動參與、情緒智力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 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 (4) ,88-102。

王秀華 (1999) 。運動與下背痛。中華體育季刊,13 (2) ,101-107。

王秀華、李淑芳 (2011) 。不同運動階段老年婦女其功能性體適能與健康生活品質之研 究。體育學報,44 (3) ,333-350。

王鶴森等編著 (2014) 。運動生理學。新匇市:新文京開發。

江澤群、林國瑞(2001)。台匇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研究,匇體學 報,9,105-117。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4) 。人力資源調查性別專題分析。104 年 12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33185341FDXHD8F3.pdf

吳秋燕、張素珠 (2014) 。老年人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之探討。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0,

33-44。

吳海助、林章榜 (2012) 。不同游泳運動階段運動期望價值信念差異之研究。運動休閒 餐旅研究,7 (1) ,1-19。

吳珮瑀、吳佳慧、蕭高明 (2013) 。博士媽媽向前走-女性多重角色與進修博士的困境 與進路。應用心理研究,57,31-75。

呂宏淵 (2003) 。運動對懷孕期婦女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2 (1) ,28-30。

呂昌明、林旭龍 (2001)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工作場所員工運動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 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89-2413-H-003-093) ,未出 版。

呂崇銘、呂適仲、王于寧 (2010) 。企業員工工作效能與附設運動休閒設施使用之相關 性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 (4),17-34。

巫昌陽、蔡季恬、王彩如、吳靜怡 (2009) 。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女性運動休閒阻礙 與需求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2,53-72。

李水碧 (譯) (2004) 。體適能與全人健康的理論與實務。臺匇市:湯姆生。 (Werner W.K.

Hoeger & Sharon A. Hoeger, 2003)

李仲廣、盧昌崇(2004)。基礎休閒學。匇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志宏、林耀豐 (2010) 。運動介入對運動行為改變之探討-跨理論模式的應用。中華 體育季刊,24 (3),159-168。

李亞珊、朱真儀、林貴福 (2010) 。台灣地區身體活動量表之應用研究。運動生理暨體 能學報,11,1-12。

李素馨 (1997) 。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 (1) ,43-68。

李碧霞 (2001) 。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匇市中山區居民 為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匇市。

周宇輝、康正男、高俊雄 (2012)。國民運動中心與社區簡易型運動設施效益分析。臺灣 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2 (4) ,255-284。

林百也、沈宗仁、顏榮宏 (2003) 。東南技術學院教職員工生活型態與健康關係之研究。

中州學報,17,418-435。

林百也、劉選卲 (2005) 。運動參與程度與健康體適能成績之研究-以中州技術學院進 修專校學生為例。中州學報,22,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