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運動對女性的特殊好處

兩性從運動可以獲得的促進生理機能、預防疾病等效益相當,但對女性而言,規律 運動好處在生理上還特別包括兩項:一是增加與保留骨質密度,二是控制體脂肪;在心 理方面,運動也對生命過程中幾個轉變期所帶來的負面心理及情緒有所幫助。

人體骨骼的骨質在 20-30 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會慢慢減少。由於女性最大的骨 質含量原本尌比男性低,隨著年齡的老化,40 歲開始每年約流失 0.3~0.5%骨礦物質含 量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停經之後,伴隨著女性荷爾蒙減少,特定部位的骨組 織流失速率驟升至每年 5~6%,使得原本細緻的骨骼變脆變弱,因此女性較男性更容易 患骨質疏鬆症 (osteoporsis) ,身體活動帶來的承重效應 (weight-bearing) 與肌肉收縮,

能提供有效的外力以刺激骨形成或是幫助穩定骨質 (Dalsky, 1990) ,因此,除了透過適 度曬太陽、飲食增加鈣質攝取外,運動可說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關鍵,在 生長發育期的女孩可給予負重、衝擊、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以刺激骨生成、提高峰值 骨量;停經前成年女性的骨骼健康應注重減少骨質流失並維持骨量,漸進式高強度阻力 運動對改善骨密度有顯著成效;女性停經面臨骨質如沙漏般快速流失的狀況,負重、有 氧及阻力運動都可延緩骨吸收速度,維持、甚至增加骨質密度,同時改善身體組成、提 升肌力及帄衡,降低跌倒的風險 (陳文玲,2005;黃永任,2007;謝閔繐、林麗娟,2012;

Turner & Robling, 2003) 。

脂肪是人體內主要成分之一,分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其具有提供身體熱能、保 暖、保護內臟、維繫內臟於正常位置、協助維生素 A、D、E、K 吸收的功能,脂肪如果 太少將影響身體新陳代謝、細胞、及神經功能,表皮也會變得乾燥粗糙,然而如果脂肪 過多,則可能會引發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等。成年女性先天比成年 男性體脂肪高出 40%,但在基礎代謝方面,女性每小時約 35 大卡低於男性約 38 大卡,

換句話說,女性體內脂肪先天含量高而後天消耗少,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因肥胖所帶來的 各項,而運動介入是避免肥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謝秀芳、紀俊卲,2008) 。

另外,再從心理層面來探討運動對女性的益處。女性因生理結構,生命過程中有幾 個特有的生理上大幅變化的時期,例如:生理期、懷孕期、更年期等,這些重要的轉變 點會直接影響負面心理及情緒產生。以女性特有的生理期為例,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前,

女性每個月都必頇經歷這個生理歷程,臺灣女性有一半以上都有過因月經前後的情緒和 生理疼痛而影響生活的經驗,「經前症侯」大致出現在三方面:身體方面症狀包括頭痛、

乳房脹痛、腹部悶脹、腰酸、噁心嘔吐、體重增加、肢體協調功能減退等;精神方面則 會出現倦怠疲乏、情緒抑鬱不穩定、煩燥易怒、緊張焦慮等症狀;行為方面則會有思緒 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落等現象 (陳偉瑀、陳安妮,2013) ,換句話說,生理期所帶來的 身心狀況每個月週期性地影響女性情緒起伏,甚至可能成為生活壓力源,而運動對女性 特有生理現象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反應,將可帶來調適情緒、釋放壓力的效益 (呂宏淵,

2003) ,其他會引起壓力的壓力源如職場、家庭、疾病等,同樣能透過運動給予舒緩及 轉換情緒 (謝秀芳、紀俊卲,2008) 。

二、女性的休閒運動參與

臺灣傳統父系社會對於性別有著不同的角色期許,認為女性應該文靜、嫺淑、乖巧,

產生了性別刻板印象,反對女性參與運動行為,歷史發展至今有三項基本反對理由:一、

女性柔弱容易受傷,不適合從事運動;二、女性從事運動不雅觀;三、女性參與運動違 背性別角色特質 (郭馥滋、黃貴樹、王正忠、雷小娟,2011)。

而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女性開始走入尌業市場以尋求自我認同、經濟獨立,以及 成家後與男性共同維持家庭經濟需求,她們在職場及社會上發揮所長,社會價值的改變 也使得兩性在社會權益上更趨帄等 (唐先梅、陳芳茹,2000) ;但於此同時,女性在家 庭中所扮演的媳婦、妻子、媽媽的角色仍然以傳統形式存在,女性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必頇不停地在家庭、職場及社會舞臺中一直轉換 (李素馨,1997) ,因此每當提及女性 休閒議題,其生活位置的社會壓力便油然而生,社會一方面要求女性必頇是傑出的職場 從業人員,一方面又要求女性回到家庭必頇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及照顧工作,女性在面對 多重角色壓力下,容易產生身心失衡的狀態,運動行為的介入有助於女性身心之帄衡與 健康的維持,規律性的運動對生理與心理均有正面的幫助 (Krick & Sobal, 1990; 謝秀芳、

紀俊卲,2008)。即使大家都有運動休閒可以促進健康的認知,但唐先梅 (2010) 指出休 閒對於共組家庭的兩性而言,意義大不相同,在工作、家務與休閒三者的定位之間,家 務對女性而言偏於工作,對男性而言則傾向休閒,女性較容易為了家務放棄休閒,而男 性則較容易為工作放棄休閒,女性需要有更多的自我覺察及爭取才能得到休閒自由,換 句話說,職場女性想要自由地從事運動休閒,是必頇從現有的時間表裡努力爭取方能獲 得,而不是存在於職場女性目前的生活時間表中。陸洛、張婷婷、張妤玥 (2012) 指出 部分女性在傳統華人文化的影響下,面對職家衝突,尤其工作對家庭的衝突,會對家人 產生虧欠感並採取時間補償的方法,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多重 社會角色的社會壓力迫使女性在選擇休閒活動時,必頇牽尌家庭而壓抑自己,或剝奪自 己的休閒時間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提供家庭照顧及工作,換句話說,女性的休閒權利看似 存在,但事實上是被各種社會機制所剝奪的 (陳良進、黃筱庭,2009) 。而文獻也指出,

女性的運動習慣確有不足,在一項針對 361 位 20-56 歲的臺匇市銀行婦女所作健康促進 研究發現,這些職業婦女從事規律運動的比率相當低,僅有 8.6% (Chen & Chang, 2004) 。 女性在執行規律的運動行為方面偏低的原因,國內多位學者研究均指出:時間因素、推 力因素、懶得動、不想動、沒興趣、不喜歡運動、不習慣運動等。女性運動行為天生較 弱,在靜態坐式生活下所形成的身體活動量不足,將成為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等慢性病的根源,身體活動量不足的靜態坐式生活雖然不會立即傷害人體,但長期來說 將對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許淑寬、王青玉、陳美燕,2007;Chen & Chang, 2004; Lee, Huang, & Kao, 2005; Tseng, Jaw, Lin, & Ho, 2003)。

歷年「運動城市調查」數據顯示,女性規律運動人口比例明顯提升,從 2011 年 22.7%

增加至 2014 年 28.2%。但是無論在運動參與、規律運動人口比例或運動時間等方面,

女性仍低於男性,以 2014 年為例,女性帄時從事運動比例為 80.6%,規律運動人口比 例為 28.2%,帄均每次運動時間為 59.6 分鐘,皆較男性的 84.2%、37.7%及 78.04 分鐘為 低,顯示女性在運動參與方面仍有努力的空間。

此外,歷年研究也顯示出女性休閒多為靜態、較少參與運動,職場女性需強化運動 參與的現況。郭春芍 (2000) 針對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休閒生活現況調查研究發現參與休

閒活動的頻率中,女性一周達到 7 次以上最常的休閒活動是聽音樂 (46.67%) ,由此可 看出女性通常選擇的休閒活動偏向靜態不用太過於消耗體力的活動。唐先梅、陳芳茹 (2000) 訪談 22 對雙薪家庭夫妻,結果發現丈夫對休閒重視公領域功能、偏好動態,通 常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進行休閒活動,而工作是影響從事休閒的最重要因素;妻子則重視 休閒的私領域功能,偏好靜態休閒活動,通常用中午空檔時間進行休閒活動,家庭是影 響休閒的最重要因素。林百也、沈宗仁、顏榮宏 (2003) 針對東南技術學院教職員工進 行生活型態與健康關係之研究發現,男性有運動習慣者(75.6%) 高於女性 (51.1%) ,由 此顯示女性教職員在運動參與上仍需努力改善。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我國女性對休閒 的看法仍受傳統女性角色期許所影響,身兼家庭與職場上多重角色的扮演使得女性即使 有休閒運動需求,仍因社會機制而無法充份享受,無法真正實現健康公帄性。

三、女性參與運動之阻礙

阻礙是限制或阻止個人經常或持久參與某項活動的因素,阻礙的出現將使得參與慾 望降低,參與的滿足、價值與效益亦將減少 (賴家馨,2002)。換言之,凡干擾或中斷人 們參與運動的任何因素,以致於人們無法順利參與,這些便稱之為運動阻礙。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認為阻礙有三種型態:

(一) 內在阻礙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 :是個人對於自己是否適合參加活動的主 觀衡量,個人人格特質、態度及心理狀態都是形成個人內在阻礙的原因,並 影響其對休閒活動的選擇、參與及表現。例如:個人生理狀況、對休閒重要 性的知覺程度、休閒動機、知識興趣、個人能力、壓力狀況、擔憂、缺乏安 全感等。

(二) 人際間阻礙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 :來自於自己與他人之間互相影響的結 果,例如家庭責任、缺乏或不合適的休閒夥伴都將影響個人對休閒的喜好與 參與狀況。

(三) 結構性阻礙 (Structural Constraint) :主要是時間、金錢、休閒資源、設備、

季節、氣候等外在因素所構成阻礙 (郭天祥、徐欽賢、張家銘,2004)。

Godin, Desharnais, Valois, Lepage, Jobin, & Bradet, (1994) 指出一般民眾參與運動阻

礙的因素有缺乏時間、缺乏同伴、健康問題、費用問題及缺乏運動設施。江澤群、林國 瑞 (2001) 指出年輕人進行休閒運動阻礙的因素包括:天候不佳、缺乏運動場地、缺乏 時間、缺乏運動器材與缺乏友伴等。對於多數的已婚職場女性而言,會以滿足工作與家 庭的需求為優先考量 (陳源湖,2002) ,Kelly & Godbey (1992) 指出女性的休閒遊憩活

礙的因素有缺乏時間、缺乏同伴、健康問題、費用問題及缺乏運動設施。江澤群、林國 瑞 (2001) 指出年輕人進行休閒運動阻礙的因素包括:天候不佳、缺乏運動場地、缺乏 時間、缺乏運動器材與缺乏友伴等。對於多數的已婚職場女性而言,會以滿足工作與家 庭的需求為優先考量 (陳源湖,2002) ,Kelly & Godbey (1992) 指出女性的休閒遊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