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第一節 討論

本節將對本研究進行細部討論,包含學生電子健康素養現況、電子 健康素養教育介入成效和電子健康素養之影響因素。

一、 學生電子健康素養現況

(一) 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

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部分得分中間偏高,表示學生對電子健 康素養之認知的近用能力、資訊評估及批判思考有些許瞭解,然學生在

「資訊評估-判斷可信度」與「批判思考-對網路資源與資訊進行批判反 思」的得分最低,其中「我對於醫學名詞有疑問時,會聽信網友意見」

僅 2.35 分,表示學生不瞭解該如何判斷網路文章或資源的可信度,也較 不瞭解該如何對網路文章或資源的內容作批判,並容易聽信陌生網友的 意見,此結果與羅文伶、邱銘心 (2015) 之研究結果相符合,民眾在身體 出現異狀時,因為不知所措,而容易聽信身邊親友的經驗談及相信網路 上的健康訊息及偏方,網路上健康資訊的真偽、可信度即使是真實的,

也有可能在網路流傳過程中遭到誤植及竄改,而變成錯誤訊息,所以學 生在網路資訊評估之判斷其可信度及批判反思必須加強,並且要讓學生 知道要運用正確的管道與資訊加以查證,若對網路上的健康資訊有疑問 時,也可以詢問醫師及相關專家,以獲得正確的健康資訊。另外,學生 在「資訊評估」中,「統整網路資料時,我會找出網路資料中心主旨、主 要概念及次要概念」該題得分最低,表示學生在統整網路資料時,可能 不知道資料的中心主旨、主要概念及次要概念為何,對此,必須在未來 課程中加強教育。

(二) 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

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自我效能得分大多在中間程度,表示學生在電 子健康素養的近用能力、資訊評估及批判思考的信心程度只有 50%左右。

其中在「近用能力-我能利用醫藥專業網頁查詢醫藥辭彙(如: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醫護百科辭典)」得分最低,受測學生傾向一半把握程度,

羅文伶等 (2015) 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的網路健康謠言會使用醫藥專業名 詞及引用專家、專門團體與研究報告的說法,若學生不會利用醫藥專業 網頁查詢醫藥專業名詞,可能會因此誤信網路謠言,所以必須在未來課 程中加強教育學生利用醫藥專業網頁查詢醫藥詞彙及相關資訊。

(三) 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得分大多為中上程度,其中「資訊 評估」的得分最低,「我從網頁底的資訊發佈時間及修改時間、網路資訊 是否有錯字及合理性,來檢核評估網站」與「我在網路上搜尋作者的名 字,檢核這位作者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得分分別為 2.82 分與 2.84 分,表 示學生在未來一個月上網搜尋健康資訊時,有一半的可能不會檢查資訊 的發布時間與是否為錯誤訊息,與不會上網查證作者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對此應加強學生評估網站是否有檢核網站的能力,教師也許能教導學生 在相信網路健康訊息之前,搜尋作者的資訊,評估其可信度與真實性。

二、 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成效

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成效討論共分為三個部分,(一)電子健康素 養之認知、(二)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三)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 意向。

(一) 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之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在接受電子健康素養 教育介入後無顯著提升,但實驗組在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和「近用

能力」、「資訊評估」、「批判思考」等認知後測得分皆有增加,而 Xie (2011) 之研究結果發現教育介入能顯著提升電子健康素養的認知層面。

推測本研究未達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為對照組學生的家長大多為高社經 地位,家長可能平時會教導孩子電子健康素養與健康素養的相關知識,

所以學生的素質較為優良,另外,學生可能第一次接觸電子健康素養課 程,或許是對電子健康素養較不熟悉,以致於認知之得分較低。張小美 (2007) 的研究發現父母的知識水平達一定水準之上時,能提供正確的健 康知識,其兒女的電子健康素養得分較高;且廖筠怡 (2006) 之研究也發 現,父母是否會使用網路及是否會陪伴子女上網有顯著差異。所以,若 能發展家長手冊,發展親子共學課程,將能有效提高學生電子健康素養。

(二) 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之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在接受電子健康 素養教育介入後有顯著提升,此結果與 Xie (2011) 之研究結果發現在自 我效能層面,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一致。進一步比較電子健康素 養教育介入對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普通/差的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 效能的影響,結果發現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成績好的學生 的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及「近用能力」之自我效能,顯示出電 子健康素養課程,可以加強成績好的學生的自我效能。而實驗組成績普 通/差的學生之自我效能在前後測得分沒有顯著上升,推測其可能的原因 為教材及問卷內容較為困難,所以,未來再進行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 時,也許可以從學生的作業來調整日後上課的內容,讓教材內容能更為 淺顯易懂。

(三) 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之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在接受電子健康素養 教育介入後無顯著提升,而對照組在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後測得分則上

升。推測其原因可能為對照組學生的家長大多為高社經地位,家長可能 平時會教導孩子電子健康素養與健康素養的相關知識,所以學生的素質 較為優良。再進一步比較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對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 普通/差的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成績好 的學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後測得分有上升,而成績普通/差的學 生在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後測得分下降,顯示成績好的學生對電子 健康素養有一定的瞭解並能在未來一個月後做到正確的電子健康素養行 為。

三、 電子健康素養之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現,在控制家庭相關因素後,發現母親教育程度較高的學 生之整體電子健康素養與近用能力的自我效能得分高於母親教育程度較 低之學生,此結果與陳研穎、許美瑞 (2003) 與廖筠怡 (2006) 之研究相 互映證,陳研穎、許美瑞 (2003) 與廖筠怡 (2006) 之研究發現,在家庭 中母親較父親更常提供生活知識給予子女,母親也較常親自教導或監督 子女使用網路。而張小美 (2007)、Aslanidou (2008) 與田芳華 (2009) 之 研究,認為家長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生其電子健康素養較好,推測家長教 育程度高,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也會較好。針對此情形,未 來可以製作家長與學生的互動學習手冊,讓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

回到家中也可以與家長一同學習,增進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

第二節 結論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包含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

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及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一、 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

全體受測學生在控制相關因素後,在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後實驗 組在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和「近用能力」、「資訊評估」、「批判 思考」等向度之認知後測得分皆有增加,但未達顯著差異。

依班上成績排名分組,在控制相關因素後,在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 入後成績好與成績普通/差的實驗組學生在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認知和

「近用能力」、「資訊評估」、「批判思考」等認知後測得分亦皆有增 加,但未達顯著差異。

二、 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

全體受測學生在控制相關因素後,發現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顯著 提升學生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和「近用能力」之自我效能。

依班上成績排名分組,在控制相關因素後,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 可顯著提升成績好的學生的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自我效能及「近用能力」

之自我效能。

三、 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全體受測學生在控制相關因素後,發現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無顯 著提升學生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依班上成績排名分組,在控制相關因素後,在成績好該組的學生中,

在電子健康素養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其整體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 與三向度之行為意向後測得分皆有增加,但未達顯著差異。

第三節 建議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提出建議,包含教育介入層面與未來相關研究兩 部份。

一、 教學介入層面

(一) 課程內容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遇到健康問題時會上網搜尋網友的經驗

談及偏方,聽信網友的意見,較不瞭解該如何評估網頁的可信度與真實 性,建議在課程內容設計時,可以在教材多做舉例,例如聽信網友的經 驗而不事先查證可能會有那些後果,或是設計情景劇讓學生演戲,使學 生更瞭解網路上會遇到的問題。

(二) 增能成績普通/差之學生的電子健康素養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教育介入未能顯著提升成績普通/差之學生的 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推測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子健康素養且課程對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教育介入未能顯著提升成績普通/差之學生的 電子健康素養之行為意向,推測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子健康素養且課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