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第三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討論與結論,台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績受到許多因素的 影響,研究者僅從研究結果對家長、教師、教育行政當局提出建議,同時也針對 本研究未臻完善之處做檢視,以對未來研究提供建議:

一、 對家庭教育的建議

(一)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學歷期望」、「父母成績期望」愈高,學生 的成績愈佳。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應適當的提高,這可以提高子女的教 育抱負,有利於學業成績。此外,家長應多投入子女學校課業,如陪子女讀書、

討論學校的事情、教子女寫功課、買課外讀物給子女等。

(二)本研究結果顯示:負面文化對學業成績有不利的影響,也會造成師生 負向互動。因此父母應避免子女養成不良嗜好,如抽煙、嚼檳榔、常上網咖、八 家將、廟會等。另一方面,教育當局應宣導多元文化教育,使教師能了解、尊重 不同族群或階層的生活方式。如教師能用文化差異的觀點,多與學童溝通,加強 彼此間的了解,避免師生不良的互動。

(三)本研究結果顯示:擁有電腦與個人書桌對學業成績有正向的影響。因 此,父母應提供子女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幫助子女學習。

二、 對政府政策的建議

(一)教育當局應加強主動式親職教育與成人教育活動(如結合社會扶助單 位,主動發掘需協助個案家庭,持續追蹤輔導),使家長瞭解父母親對子女教育 的重要性,使父母能提高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參與、教育期望。

(二)教育當局應充實各校的電腦與網路設備,來幫助學生學習。

(三)原住民族因家庭社經地位低落,家庭結構不健全,造成子女教育上的 不 利。因此,政府應大力扶植台東原住民的民族經濟,協助原住民提高自謀生 計的能力,以改善家庭背景與生活品質,並提高原住民族的社會地位。

三、 在未來研究建議方面

(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位探究外籍配偶子女之學業成就情形,且考慮低年級學童無法獨立回 答問卷,因此以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但因台東縣五年級之外籍配偶子女只有 68 人,再細分不同國籍分析,使樣本數太少,而產生統計不顯著的情形。建議 未來的研究者,等待較完整的外籍配偶子女樣本,再進行相關量化研究。

(二) 就研究變項而言:

如前所述,本研究雖試圖找出影響學生學業成就之重要變項,但限於時間與 經費,尚有其他重要變項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本研究並未納入,如學校設備、

教師流動等學校變項及智力等個人心理特質變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納入更 多的學校變項及個人特質變項。

本研究為考量學生填答問卷時之負荷,將問卷儘量精簡,同時在文獻探討 時,疏忽了學童教育抱負之影響,因此在模型建立時捨棄了學童教育抱負此一重 要中介變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納入學童教育抱負為中介變項。

(三) 就研究方法而言:

建立長期追踪調查:外籍配偶子女的學業成就問題,是新產生的教育議題,

由於本研究採用橫斷式的問卷調查方式來分析族群、地區、家庭背景、中介變項 與學業成績在 95 學年度的因果關連性。後續的研究可以做長期追踪調查,以貫

時性(longitudinal)資料進一步探討變項間的因果順序。也可以用來探討個人背 景與學業成績的關連性是否持續有所變遷,教育機會是愈趨向均等或不均等?未 來的研究可以根據追踪調查做分析,並與本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內政部(2006)。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2006 年 11 月 5 日)。

內政部戶政司(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與教育專案報告。

http://www.ris.gov.tw/ch9/f9a-24.html(2006 年 11 月 10 日)。

王天佑(2002)。比較原漢國中學生家庭背景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模式。 社會文 化學報,14,101-130。

王妙如(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 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台東縣政府(2005)。臺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立:國中小學生學習狀況與心 理健康追蹤調查結案報告,台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台東縣政府(2006)。台東縣政統計,http://www.taitung.gov.tw/department/(2006 年 11 月 5 日)。

行政院主計處(2006)。政府統計-人口,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2006 年 10 月 28 日)。

何瑞珠(1999)。家長參與子女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

27(1),233-261。

吳佳玲,1995。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繼親家 庭與生親家庭之比較--。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佳蓉,2003。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孟娟(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 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 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清山(民 93)。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6。

吳裕益(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 學報, 6, 1-31。

吳燕和(1998)。華人父母的權威觀念與行為:海內外華人家庭教育之比較研究。

載於喬健、潘乃吉主編,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471-485。高雄:麗文。

吳錦惠(2005)。新臺灣之子的教育問題與課程調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 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作比較。

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台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 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 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文益(2003)。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業成績、成就抱負:台東師院學生的 貫時性因果分析。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未出版。

李亦園(1991)。山地社會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1991),台灣的社 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雁萍,2006。隔代教養家庭少年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 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錦旭(譯)(1987)。Blackledge David & Hunt Barry(1985)著。教育社會學理 論。台北:桂冠。

李坤榮(1990)。我國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

23, 133-159。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生,28(3),226-256。

周新富(2003)。家庭社會資本組成構面及其與學習結果之關係。台灣教育社會 學研究,3(2),185-112。

林妙玲(2004)。台灣東南亞籍孕產婦妊娠知識、妊娠態度及就醫環境與產前檢 查行為之相關探討—以台灣籍孕產婦為對照。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慶信(2003):原漢學童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較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琡雯(1997)。從國際化到異文化、一個新的思考座標。社教雙月刊,82,36-37。

柯乃文(2006):台東縣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之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東。

洪希勇(2004):族群 、地區與家庭背景對台東國小學童成績之影響機制。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夏曉娟(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

國科會東亞區域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 域研究計畫。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

95-139。

高宣揚(1991)。論布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 29(3), 21-74。

張怡貞(1998)。國小男女學童知覺父母對於教育關注與期望調查。教育研究集 刊,41,53-71。

張明正、李美慧(2001)。台灣地區人口視型後之生育趨勢與展望。人口學刊,

23,93-112。

張淑猜(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本國國語文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善楠、黃毅志(1997)。原漢族別、社區與學童學業成績關聯性之因果機制。

少數族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洪泉 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張鈺佩(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 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教育部(2006)。教育部外籍與大陸配偶及其子女教育通報系統,

http://www.afesns.edu.tw/(2006 年 12 月 5 日)。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publish/fore ign_parent_student_in_basic/report.pdf(2006 年 11 月 3 日)

教育部統計處(2006)。主要統計報表,

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2006 年 10 月 28 日)。 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載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1991),台灣的社

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郭生玉(198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陳正昌(1994a)。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 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 台北。

陳正昌(1994b)。北部三縣市家庭教育資源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教育

陳正昌(1994b)。北部三縣市家庭教育資源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