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對於教育及輔導人員、家長及未來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教育與輔導人員

(一)關注高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學生適應的因應策略與方法

檢視本研究受試高中生的生活適應概況,無論男女,在「中學生生活適應量 表」上的得分,較低分的三個分量表皆包括「工作適應」、「學習適應」、「自我定 向」。除了部份兼職打工的學生,當題項內容為「工作」的安排、內容等…,對於 多數學生而言,指稱的多是他們認為該完成的事─學習或社團班級職務。因本研 究施測期間為第二學期的第一次期中考前後,顯示學生經過了一個多學期的適 應,從國中升上高中的學科難度改變、教學與考試方式的變化,確實造成學習上 的挑戰,即使到了下學期,仍感覺自己在學習的適應上有待努力。且高一學生在 下學期即將面臨選課選組的抉擇,但對於高中的課程仍不熟悉,對於自己的目標 與未來的選擇,抱持著許多不確定,因此在「自我定向」的適應程度較低。由此 可知,在高一的輔導工作,除了生涯輔導的重點工作─選課選組,學生在學習方 面的適應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建議學校的教育與輔導人員,可規劃為期一年的新 生學習適應方案,在情緒上、學習策略上皆提供學生因應的策略與輔導。從上學 期開始提供各項的學習資訊、學習小團體及學習輔導課程,下學期仍要持續追蹤,

並發掘在學習上仍有適應困擾的學生,透過學長姐、任課教師的分享或個別輔導,

增進其面對高中課程的學習技巧與信心,以提升高中生的生活適應。

(二)協助家長瞭解高中生的生活,並增進家長對子女期望的溝通與共識

相較於國中小,高中生不只更獨立於父母,高中校園生活提供家長參與的部 份也較少,因此有許多高中新生家長不太適應,不知如何瞭解孩子的生活。透過 每學期舉辦的親職教育座談會、家長讀書會與其他交流活動,學校教育與輔導人

員可協助家長認識一般學生進入高中後常見的變化與問題,增進家長對於高中生 的瞭解與接納。另外,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父母對子 女期望之間有差異,且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對於高中生的生活適應沒有相關,高中 生所知覺的父母期望才具有影響力。因此,學校可透過讀書會討論題綱、分享講 座的安排,提供父母更多具體的建議,鼓勵父母多與孩子互動溝通,增進家長在 溝通方面的技巧、在表達期望時的支持行為,並在表達期望內涵時,對於高中生 最敏感的「學習表現」期望,需謹慎不宜過度,可多表達父母對於子女日常生活 的品行常規、對學習過程的好奇與樂趣的期望,能更增進高中生的生活適應。

二、給家長的建議

(一)建立適切的期望內涵,更有助於孩子的適應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子女知覺父母期望程度最高的部份為「生活表現」與「學 習表現」,但對於高中生的生活適應情形,「生活表現」是預測力最高的項目,但

「學習表現」卻是與「生活適應」全量表相關性最低的項目,即使在「學習適應」

方面,相關性仍低。因此,擔心孩子學習狀況,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高中家長,

建議父母先調整對子女的期望內涵,先不要聚焦在孩子在學習上是否已有良好的 表現,而從表達對於子女在「學習精熟」與「生活表現」的期望開始,多表達自 己期待孩子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與成長、重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常 規,能更有助於孩子的學習適應情形。

(二)因應孩子的發展變化,讓父母期望能被孩子知覺,並透過互動溝通,親子 之間能達成對期望的共識

本研究結果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對子女的生活適應沒 有顯著相關,顯示到了高中階段,孩子學習在生活上、情感上皆獨立於父母,父 母對子女直接的影響力逐漸降低。雖然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愛護與關心,仍有很高

的期許與盼望,但當孩子表現不如父母預期時,仍要以平常心面對,接納孩子對 自己有不同於父母的期待。另一方面,研究結果也發現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對於 生活適應情形仍有顯著預測力,因此建議父母可增進與孩子的互動溝通,與孩子 討論孩子的期望,從中傳達父母的想法,也表達更多的支持與行為,讓孩子知覺 父母的期望,也讓父母期望與孩子自我期望逐漸達成共識,讓經過討論與認同的 期望激勵孩子內在的動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三、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探究高中生知覺學習表現期望與因應父母期望時的心理歷程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其生活適應有顯著相關,且在知 覺「互動回饋」、「生活表現」期望的相關性最高,而在知覺父母對於「學習表現」

的期望,則是相關性最低,卻是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程度第二高分的項目,顯示 高中生經常可以感覺到來自父母對於「學習表現」的期望,但這方面的期望對於 促進高中生子女適應的幫助不大。另一方面,在本研究中父母填答對子女期望的 部份,父母對於子女「學習表現」的期望程度卻是最低的。對於「學習表現」期 望,是最多研究者在父母期望、父母教育期望研究中主要討論的內涵,而高中生 對此的知覺程度也很高,但卻跟生活適應的相關性不高,是否代表高中生對於學 習表現的期望,其知覺與反應的心理歷程跟其他期望有所不同?親子之間對於此 期望的落差原因為何?都是未來研究可以再探究的方向。

(二)進一步瞭解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父母對子女期望之間的差異情形

由本研究的成對樣本研究結果指出,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與父母對子女的期 望之間,在「學習精熟」、「互動回饋」兩個分量表與「父母期望」全量表皆達到 顯著差異,且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顯著比高中生知覺期望的程度要高。針對此現象,

父母對子女懷抱著很高的期許,應是理所當然,但高中生實際知覺的程度沒有那

麼高,主要是父母表達上刻意的保留,或是表達方式造成的問題?家長應如何表 達才能讓子女有所知覺?抑或是高中生對於不同期望知覺敏感性不同所造成的差 異?且親子雙方對於期望的落差,會不會影響高中生的生活適應?未來研究可針 對期望的差異進一步探討,瞭解親子之間期望落差的因素,並探究期望差異帶來 的影響,希望能協助高中家長透過更適切的期望表達,增進子女未來的生活適應。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純鶴(2006)。高職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中市高職學生為 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王玉珍(2007)。國中直升高中學生的生活適應探究:阻礙與因應。教育心理學報。

39(2),頁 195-216。

呂慧勳(2006)。醫科與非醫科學生高中時期父母管教方式、教育期望與親子衝突 之差異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沈如瑩(2003)。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李佩玲(2003)國中少年生活風格、父母參與與其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北 縣偏遠地區國中生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台北市。

李鴻章(2007)。台東縣原住民父母教育期望、子女知覺與學業成就關聯與變遷,

教育學術彙刊,1(2),頁 1-22。

李文芳(2008)。台北市國中生家長教育期望、教養方式與子女行為困擾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何秋蓮(2007)。國中生家庭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學業成就影響之 研究─以臺南縣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 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吳新華(1993)。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頁 169-188。

吳新華(1996)。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虹妮(1999)。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吳萬春(2006)。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幼淑(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期望、學習壓力與其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邱靜娟(1993)。國中生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淑娥(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參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星杰(2008)。高中職汽車科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彰化市。

林美珍(2008)。國中生樂觀特質、社會支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台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