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工具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預試樣本

本研究問卷經參考相關文獻,並請指導教授評定後,進行預試。本研究預試 採取便利取樣的方式,學生填答的「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選取新竹市國立 新竹高中5 個班級共 214 名學生實施預試量表(附錄二),共回收 195 份問卷,回 收率91.12%。剔除填答不完全之問卷後,共得 177 份有效問卷,可用率 90.77%。

家長填答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量表」共發出 60 份問卷,回收 50 份問卷,回收 率83.33%,得 49 份有效問卷,可用率 98%。

二、正式樣本

本研究以新竹地區為研究範圍,採取立意抽樣的方式,分別抽取新竹市、新 竹縣共八所學校施測。「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選取 22 個班級,共發出 990 份問卷,回收916 份問卷,回收率 92.52%。剔除含有遺漏值的問卷後,共得 828 份有效問卷,可用率90.39%。家長填答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量表」由各校協助 施測的教師邀請學生帶回家給父母填答,或由導師利用親職教育座談會邀請該班 家長填答,八個學校共發出 126 份問卷,其中有新竹高中、磐石高中、關西高中 及湖口高中四所學校家長協助填答,共回收87 份,回收率 69.05%。

表3-2-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人數基本資料表 縣市 學校名稱 抽樣

班級數

性別 各校人數 男 女 合計

新竹市 國立新竹高中 4 155 0 155 新竹市 國立新竹女中 3 0 112 112

新竹市 市立成德高中 3 68 51 119

新竹市 私立磐石高中 2 56 46 102

新竹縣 國立竹北高中 3 43 66 109

新竹縣 國立關西高中 2 28 37 65

新竹縣 縣立湖口高中 3 35 54 89

新竹縣 私立義民高中 2 43 34 77

小計 22 428 400 82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根據前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四種:「基本資料調查 表」、「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與家長填答的「父母 對子女的期望量表」。

在高中生填答的問卷,為避免受試者受到量表名稱之干擾,問卷統稱為「高 中學生生活概況調查」,第一部份為「基本資料調查表」,調查學生性別與父母教 育程度;第二部份為「高中學生生活概況調查─父母篇」,以研究者自編之「高中 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施測;第二部份為「高中學生生活概況調查─自我篇」,以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施測。

由高中生之父母填答的問卷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基本資料調查表」,包 含父母親別與教育程度;第二部份則為研究者自編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量表」。 茲將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介紹如下。

一、基本資料調查表

根據研究目的,問卷的基本資料調查表包含受試者的性別與父母親的教育程 度。

(一)性別:分為男性與女性。

(二)教育程度: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分為國中以下、高中職、大專院校、研究 所以上共四組。

二、高中生知覺父母期望量表

(一)量表編製依據與架構

經研究者閱讀及整理與父母期望相關的文獻後,雖然發現有些研究以父母教 育期望,有些研究以父母期望稱之,但多數研究者皆將父母期望的內涵關注在子

研究成果,以學業成就、品行人際為家長期望的內涵(林淑娥,2004;周文欽,

2007;李文芳,2008;簡璐琪,2010),本研究也延用之前的研究成果,將父母期 望的範疇界定在學業與日常生活,並進一步擴展其內涵。

以教師期望理論、Finn(1972)的期望網模式、侯世昌(2002)的家長教育期 望模式所述,除了背景變項會影響期望對於學生表現的差異之外,親子互動與溝 通也是學者共同提及的關鍵因素。良好的親子關係會促進子女對於父母期望的知 覺與接納,因此為了更完整瞭解父母期望的影響,本研究將親子的互動溝通納入 討論,在父母期望的內涵中增加「互動回饋」的向度,以期瞭解父母向子女表達 期望時的溝通、支持與行為。

而以本研究所關注的高中生而言,學業成就的追求與學習生活實為高中學生 生活的重心,也是多數高中父母關心的焦點,因此希望能進一步瞭解父母對於子 女學業方面的期望為何。整理各個研究對於父母學業期望內涵的界定,有些以成 績表現做為期望的內容(Seginer,1983;吳孟錞,2004);也有研究者綜合討論目 前的成績表現與未來學歷,再加上社會成就或職業的期望(侯世昌,2002;蕭惠 蘭;2004)。為了更明確探討父母對於學業的期望,本研究引用目標導向理論的概 念,並參考Ames 的分類方式,將學習目標分為精熟目標與表現目標將父母期望子 女學業的成就期望分為學習精熟(mastery)期望與學業表現(performance)期望

(引自程炳林,2003),前者是父母期望子女投入學習時,在認知、情意、行為所 獲得的發展和技能;後者是期望子女展現在外在的學習成果與表現,包含學歷、

成績與評價。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以學習精熟、學習表現、生活表現與互動回饋來說明 父母期望的內涵,並以此四向度來編製本研究高中生適合的知覺父母期望量表,

各分量表的內容如下:

1.學習精熟

父母期望子女投入學習時,在認知、情意、行為所獲得的發展和技能。

2.學習表現

父母期望子女展現的學習成果與表現。

3.生活表現

父母期望子女在日常生活遵守的品行與常規。

4.互動回饋

父母向子女表達期望時的溝通、支持與行為。

(二)預試結果之項目分析

預試32 個題項確定後,以國立新竹高中五個班級的學生進行預試,共發出 214 份問卷,回收195 份。剔除填答不完全的問卷後,得有效問卷 177 份,可用率 90.77

%。

本研究的項目分析以極端值比較法(CR 值)、項目與總分間的相關為選題指 標。若該題的CR 值小於 3 或與總分的相關小於.3 則刪除該題項,因此預試的 32 個題項經過項目分析後,將 11、15、19 題刪除(項目分析結果見附錄五)。惟第 14 題雖與總分的相關僅為.28,但考量到各分量表題項之平衡,且斟酌題意後,其 所測量之意涵對於「學習表現」分量表有其代表性,故保留第 30 題,並以 29 題 進行因素分析。

為簡化變項之結構,本研究以主成份分析表及最大變異法(varimax)正交轉 軸進行因素分析。取樣適切性量數(Kaiser-Meyer-Olkin)值為.905,代表資料符合 常態性,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根據因素分析的結果,再考量題意與各分量表的題 數,刪除各因素負荷量不佳的題項第4、7、20、25、29 題共 5 題,最後正式量表 各分量表各保留6 題,全量表共 24 題。

(三)正式量表

表3-3-2 分量表的內部相關(N=828) 介於.81 至.90 之間;將各分量表題項拆成兩半,斯布係數(Spearman-Brown)介 於.76 至.87 之間。另以 51 位學生在三週後進行本量表的重測,重測信度介於.58

期望有關。

而正式量表24 題的因素分析摘要結果如表 3-3-4 所示(詳細結果如附錄六),

萃取出的四個因素,各包含六個題項,符合研究者原先設計的架構,因此依據編 製架構將四個因素分別命名。因素一為「互動回饋」分量表,包含第 4、8、12、

16、20、24 題;因素二為「學習表現」分量表,包含 2、6、10、14、18、22 題;

因素三為「生活表現」分量表,包含3、7、11、15、19、23 題;因素四為「學習 精熟」分量表,包含1、5、9、13、17、21 題。

表3-3-5 預試之項目分析結果

題號 CR 值 相關 題號 CR 值 相關 題號 CR 值 相關 1 6.03 0.65 9 6.01 0.62 17 7.85 0.69 2 6.82 0.55 10 4.00 0.41 18 3.79 0.53 3 6.12 0.61 11 4.13 0.45 19 5.64 0.56 4 8.00 0.59 12 5.87 0.58 20 3.71 0.39 5 6.82 0.58 13 5.60 0.62 21 7.87 0.70 6 7.32 0.67 14 6.64 0.59 22 8.77 0.63 7 9.54 0.68 15 5.64 0.65 23 5.55 0.65 8 3.79 0.56 16 3.23 0.47 24 5.60 0.60

四、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蔡順良(2009)編製的「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在取得 原作者與出版社的同意授權後(附錄一),遵守測驗使用之倫理,將其作為評定受 試高中生生活適應情形的工具。

(一)量表內容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的編製根據A.L. Edwards 的心理需求理論與國高中 職的任教教師訪談資料,了解中學生實際生活適應狀況來編製架構(陳李綢、蔡 順良,2009),量表得分愈高,代表個人的生活適應能力愈好。全量表分為八個分 量表,每個分量表各8 題,共有 64 題,適用於國高中職一至三年級的學生,茲將 各分量表的內涵說明如下:

1.自我定向

代表個人對生活目標、生活方式、工作方向與職業的自我定向感。在自我定 向分表得分愈高代表其自我定向能力愈高。

2.家庭適應

代表個人對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親戚的交往有愉快、積極的認知及滿意 的經驗。在家庭適應分量表得分愈高代表其家庭適應能力愈高。

3.社會適應

代表個人對社會中的生活環境及朋友相處有愉快、積極的認知及滿意的經 驗。在社會適應分量表得分愈高者代表其社會適應能力愈高。

4.人際關係

代表個人在與同學、朋友、家人相處及交往的關係。在人際關係分量表得分 愈高者代表其人際關係能力愈高。

5.學習適應

代表個人在學習方面會運用技巧解決問題,面對學業上的困難會想辦法去調 適,促進學習效果。在學習適應分量表得分愈高者代表其學習適應能力愈高。

6.自我意識

代表個人對周遭人事物有明確的覺察及認知能力。在自我意識分量表量分愈 高者代表其自我意識能力愈高。

7.工作適應

代表個人在工作上具有計畫、分析、負責、有能力解決問題、有信心、有技 巧達成工作目標及與工作伙伴的溝通。在工作適應分量表得分愈高者代表其工作 適應能力愈高。

8.自我勝任

代表個人對自己學習、領導、運動等技能的勝任感。在自我勝任分量表得分 愈高者代表其自我勝任能力愈高。

(二)計分方式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填答方式採李克特氏四點量表,請受試者按照自身 的符合程度填答,填答選項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大部份符合」、「完全 符合」,分別計為 1、2、3、4 分,然後將各分量表所包含的題目得加總,即為各 分量表的分數,八個分量表分數的加總即為全量表的總分。

(三)信度資料

該量表以內部一致性、折半信度及重測信度進行信度考驗。以取樣的2218 名

該量表以內部一致性、折半信度及重測信度進行信度考驗。以取樣的2218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