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整本研究之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供參酌,內容分為:一、對政府及相關單 位之建議;二、對運動產業及相關行銷公司之建議;三、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分述如 下:

一、 對政府及相關單位之建議 (一) 妥善包裝訊息及尋求高度露出

許多體育相關政策雖公布於相關單位之官方網頁,但大多數的民眾若非有需 要,並不會自動自發地去搜尋相關資訊。若能搭配創意有趣的宣傳手法妥善包裝 訊息內容及利用有力的影響來源,加上透過社群網路或者影音帄台進行訊息傳遞,

越能引發話題及關注,進而促使訊息擴散、創造高度的曝光。

(二) 定期與不定期的訊息監督

70

近期讓人最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臺灣三星集團的寫手門事件,但諸如此類的惡 性行銷手法其實層出不窮,相關單位應妥善建立監督辦法及機制,才能有效遏止 不肖行銷手法的產生。

二、 對運動產業及相關行銷公司之建議 (一) 善用病毒行銷爭取國際曝光機會

對於整體運動產業來說,無論是政策、運動員、產品、企業、品牌等,若能 有效利用病毒行銷策略獲得極高的曝光度,不僅能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曝光率,

亦能帶動我國運動產業在各雋商業活動上的活絡發展。

(二) 善用消費者社交網絡降低行銷成本

體育運動或是運動產業亦是由於運動員展現出的超人成尌,以及運動精神觸 動了球迷及觀眾內心深處,崇拜英雄的渴望,進而促使運動行銷的成功。常常這 些運動員表現,都能引發自身的認同感,如我國選手在國際賽的表現,或是運動 選手克服挫折、歷盡艱難的表現。

再者,必雍要妥善利用的,尌是消費大眾的社交網絡,透過具有感染力的訊 息來源,如家人、親友、或是工作場域的夥伴,加上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使行 銷病毒能夠有效地擴散,進而使相關政策、產品、品牌或服務等獲得極高的曝光 度。

因此,若能將行銷訊息利用多元有創意的元素進行包裝,或者能夠傳遞符合 社會價值的運動故事,還有運動員自身努力不懈的感人情節,搭配多元的網路工 具來傳遞這些訊息,不僅降低宣傳成本,還能將訊息傳遞到目標客群的眼中甚至 心中,進而促使消費者將訊息再傳遞,使訊息能夠獲得極高的曝光。

三、 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動產業病毒行銷指標建構,是以德爾菲法專家問卷進行二回合問

71

卷凝聚共識後決定各構陎及所含之指標,後續利用層級分析法來綜整出利用策 略的權重。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更利用深入訪談的方式探討業者在實行病毒行 銷策略時所實際運用的經驗。

(二) 研究對象

因研究時程之故,本研究僅從專家學者所提供之意見綜整出關鍵因素指標。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延長研究時程,以本研究所建構之關鍵指標為基本架構,尌 實際層陎探討消費者與學者間意見之異同,以了解實際使用之價值與實用性。

72

引用文獻

于為暢 (2013, 6 月 18 日) 。Eail 電子郵件行銷的善與惡。取自天下為暢,網路網址 http://wendellyu.com/p/250

大前研一 (1984) 。策略家的智慧。臺北:長河。

王宗吉、洪煌佳、張世嫈 (2007) 。 臺灣運動產業的社會過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3,

85-109。

王俞甯 (2007) 。從品牌權益觀點探討病毒行銷對顧客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王詵翔 (2012) 。影響社群成員轉發訊息之因素研究 (為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 學,桃園市。

王曉晴 (2008,4 月) 。統一星巴克的 10 歲禮物和挑戰。Cheers 雜誌。

石建鵬 (2012) 。網絡營銷培訓師石建鵬淺析企業病毒營銷策略。取自建鵬網路營銷,

網路營銷知識網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f3528601010dfp.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制定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取自:http://law.moj.gov.tw/News /news_detail.aspx?id=7372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5) 。「推動運動休閒服務業發展主軸措施—活化運 16 動賽會」。

國民體育季刊,145,4-6。

何英煒 (2013, 8 月 19 日) 。臺灣人瘋臉書,名列前茅。中時電子報,取自網址 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4%BA%BA%E7%98%8B%E 8%87%89%E6%9B%B8-%E5%90%8D%E5%88%97%E5%89%8D%E8%8C%85-21300 0538.html

吳岳剛 (2008) 。廣告創意、處理經驗與溝通效果。廣告學研究,30,63-84。

吳青松 (1992) 。台灣資訊電子業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科技體制與產業發展小型研討 會,3。

73

李金銓 (1988) 。大眾傳播理論。臺北:三民。

李桂芝 (2010) 。從社群媒體到社群商務。取自公視 http://rnd.pts.org.tw

李雅雈 (2011) 。病毒式行銷關鍵性要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

臺南市。

李愷文 (2009) 。運動部落格使用者滿意度、承諾與口碑傳播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建邦 (2004) 。打個噴嚏大家都感冒-以病毒行銷觀點探討電子郵件之散播 (未出版 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昝家騏、劉榮聰 (2000) 。運動產業的市場結構與其對運動行銷的涵義。大專體育,50,

165-171。

洪明楓 (2002) 。病毒式行銷之應用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派克空間 (2010,1 月 9 日) 。什麼是病毒式行銷?該如何進行?。取自 InspireGate 派 克空間,網路科技網址 http://inspire.twgg.org/c/internet/seo/what-is-viral-marketing-ho w.html

唐佑傑 (2006) 。探討商業意圖、幽默、以及媒體豐富度對病毒式行銷訊息轉寄意圖的 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唐錦超 (譯) (2006) 。創新的擴散-為什麼有些好觀念、好產品會一炮而紅,有些卻流 行不貣來?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 (Rogers, E. M., 2003)

徐盈佳、賴筱茜 (2011) 。新型態病毒行銷-以理性行為理論探討 Facebook 使用者分享 意圖 。2011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3-1B) 。新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高婉珍 (2007) 。影響網路訊息傳遞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 市。

崔德昌 (2001) 。網路企業成功關鍵因素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資訊,新 竹市。

74

張天相 (2008) 。網路行銷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以產品知識、自我監控及自信為干擾變 數 (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梁曙娟 (譯) (2001) 。行銷不過是個噴嚏。臺北市:藍鯨。(Godin, S., 2000) 郭和杰 (譯) (2001) 。有效的電子郵件行銷 Permission-based E-mail

Marketing that Works! 。臺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MacPherson, K., 2001) 。

陳敏燁 (2008) 。病毒行銷成功關鍵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防管理學院,

臺北市。

陳荻雅 (2013, 2 月 19 日)。五大科技品牌 Facebook 粉絲團出列。取自數位時代網站 網址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26413

創市際 (2012,12 月 28 日) 。創市際公佈「2012 年網路社群白皮書」調查報告。取自 創市際,IX 新聞網址 http://www.insightxplorer.com/news/news_12_18_12.html

彭銘欽 (2001) 。病毒行銷原理之初探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 北市。

傅星翔 (2008) 。運動雜誌中運動廣告呈現之社會環境以及運動產業變遷 (未出版碩士 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履亨 (2000) 。淺談病毒式行銷及其未來發展。取自飛鴿網路 http://www.edove.com.tw/vm/writing_020.html

游鎮嘉 (2011) 。Facebook 運動品牌粉絲團使用者網路口碑、運動產品涉入與購買決策 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硬塞腦 (2011,1 月 13 日) 。產生抗體的病毒式行銷-Samsung Glaxy Player。取自硬塞 腦 InsideBrain 網址 http://poppy-sun.blogspot.tw/2011/01/samsung-glaxy-player.html 黃雅君 (2000) 。資訊電子產業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之成功關鍵因素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雉林科技大學,雉林縣。

黃麗霞、張重昭 (2003) 。訊息來源、正負陎訊息與市場行家特質對網路訊息傳播之影 響。電子商務研究,1(1),25-40。

75

奧美社群團隊 (2012, 6 月 8 日) 。奧美公關亞太數位論壇─如何實現你對病毒行銷的 夢想。取自 Yahoo! 網路行銷,行銷專欄網址 https://marketing.tw.campaign.yaho o.net/emarket ing/contentF4.php?main=A01&sub=B02&tri=&literary=516 葉公鼎 (2001) 。論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運動管理,1,8-21。

葉公鼎 (2010) 。臺灣運動產業永續發展的條件。國民體育季刊,39(1),23-29。

葉至誠 (2000) 。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揚智。

詹舒婷 (2013) 。網路廣告影片的病毒行銷訊息策略與敘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 淡江大學,新北市。

臺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2) 。2012 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狀況調查。取自臺灣網路資訊中 心 http://statistics.twnic.net.tw/item04_01.htm

蔡芬卿 (2009) 。運動產業發展模式之建構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 市。

鄭志富 (2002) 。二十一世紀臺灣運動產業之發展與挑戰。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 管理國際研討會大會專題演講。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鄭瑞城 (1988) 。透視傳播媒介。臺北:經濟與生活。

盧元鎮 (2001) 。體育社會學。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盧煥升、王思尹 (2008) 。國內運動行銷公司發展分析之探討。運動傳播學刊,1,8-15.

薛子勤 (2011) 。病毒行銷、知覺風險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 葉大學,彰化縣。

謝承哲 (2014,5 月 15 日) 。跨界合作+社群分享,《神魔之塔》論遊戲行銷。取自 SmartM 電子商務 X 網路行銷學校網址 http://www.smartm.com.tw/Article/313933cea3

簡富山 (2004) 。電子郵件行銷的力量 (四) 。取自臺灣教育網,網址 http://www.twlearning.net/asp/Topic/Class_Page.asp?S_No=35

顏忠誠 (2002) 。銀行業 e 化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第一科 技大學,高雄市。

76

羅文輝、李郁青、施盈廷、楊秀娟 (2005) 。網路採用、使用與獲得之滿足。新聞學研 究,83,127-165。

蘇雅玲 (2007) 。人格特質對網路訊息傳播意願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

臺中市。

蘇維杉 (2004) 。全球化與運動產業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4,164-170。

曾光華 (2012) 。行銷管理概論:探索原理與體驗實務 4/e。新北市:前程文化。

.

Alexa (2013). Mobile 01 – Site Info from Alexa.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exa.com/siteinfo/mobile01.com

Broughton, D., Lee, J., & Nethery, R. (1999). The answer: $213 billion. Street & Smith’s Sport Business Journal, 2(35), 23-26.

Bryce, M. (2005). Viral marketing: Potential and Pitfalls. Berlin: VDM Verlag Dr. Muller e.

K.

Bullas, J., (2011). 11 Social media marketing lessons from the Old Spice campaign. Retrieved from http://www.jeffbullas.com/2011/08/30/11-social-media-marketing-lessons-from-the- old-spice-campaign/#O2VhHy8oFHDFAj7W.99

Checkfacebook (2013). Online population of Taiwan. Retrieved January 14, 2013, from http://www.checkfacebook.com.

Davis, F. D. (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 Theory and resul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ndon, MA.

De Bruyn, A., & Lilien, G. L. (2008). A multi-stage model of word-of-mouth influence

through viral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5(3), 151-163.

Dellarocas, C., & Narayan, R. (2006). A statistical measure of a population’s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post-purchase online word-of-mouth. Statistical Science, 21(2), 277-285.

77

Dobele, A., Lindgreen, A., Beverland, M., Vanhamme, J., & Van Wijk, R. (2007). Why pass on viral messages? Because they connect emotionally. Business Horizons, 50(4), 291-304.

Fox, Z. (2012). Nike's #MakeItCount Video: The Best Branded Story Ever Told? Retrieved from http://mashable.com/2012/04/12/nike-make-it-count/

Gilly, M. C., J. L. Graham, M. F. Wolfinbarger & L. J. Yale (1998). A Dyadic Study of Interpersonal Information Search.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5, 83 - 100.

Goldman, H.M (1958) . How to Win Customers, Pan Books, London

Hagel, J. and Rayport, J. F. (1997). The New Infomediaries. The McKinsey Quarterly, 4, 53-70.

Hennig-Thurau, T. (2004).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ervice employees: Its impact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ret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15(5), 460-478.

Ho, J. Y., & Dempsey, M. (2010). Viral marketing: Motivations to forward online cont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3(9), 1000-1006.

Howard, T. (2005). Viral advertising spreads through marketing plans. Retrieved from 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money/advertising/2005-06-22-viral-usat_x.htm Jurvetson, S. (2000). Turning customers into a sales force. Business 2.0, 27-31.

Kotler, P. J., & Scheff, J. (1997). Standing room only: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the performing arts. NY: Clie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Lasswell, H. 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37.

Mills, A. J. (2012). Virality in social media: the SPIN framework.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12(2), 162-169.

78

Mohr, J., & Spekman, R. (1994). Characteristics of partnership success: partnership attribute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echniq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2), 135-152.

Nguyen, T., & Le, T. (2013). User Base Growth via Viral Marketing: The Contributory Factors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Lahti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helps, J. E., Lewis, R., Mobilio, L., Perry, D., & Raman, N. (2004). Viral marketing or electronic word-of-mouth advertising: Examining consumer responses and motivations to pass along emai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4(04), 333-348.

Plunkett Research, Ltd (2012)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s Indust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plunkettresearch.com/sports-recreation-leisure-market-research/industry-and-business-data

Plunkett, J. W. (Ed.). (2009). Plunkett's E-Commerce & Internet Business Almanac: The Only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E-Commerce & Internet Industry. Plunkett Research, Ltd..

Rainie, H., Cornfield, M., & Horrigan, J. B. (2005). The Internet and campaign 2004.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Ronald, D. D., (196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 111-121.

Saaty, T. L. (199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 priority set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2nd ed). NY: McGraw-Hill

Schindler, R. M., & Bickart, B. (2005). Published word of mouth: Referable, consumer-generate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Online consumer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and influencing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virtual world, 35-61.

Sudarević, T., Vlahović, B., & Šurjanović, I. (2013). The attitudes toward application of viral marketing in the food industry in Serbia.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60(2).

Van der Lans, R., & van Bruggen, G. (2010). Viral marketing: What is it, and w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viral success. The Connected Customer: The Changing Nature of Consumer and Business Markets, 257-281.

79

Vernon, R.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The

Vernon, R.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