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影像資料的採集與解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2013 年進入奎山幼兒園進行田野的質性研究為期一學期,過程中對於幼童

每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產生好奇,並在隔年(2014)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拍攝活 動,透過固定拍攝幼童的每日運牛奶的固定行程進行描述性觀察,以盡可能去 理解觀察情境中整個錯綜複雜的情況,再一步一步將焦點放在與研究問題有關 的面向上,並選擇性觀察特定的核心面向,當進一步觀察以不能提供更多的訊 息時,即是觀察結束的時候。

第一節 影像資料的採集與解析

奎山中學創建於 1963 年 8 月,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是一綜合性的從幼兒園 起,經小學而至中學的小班制小型實驗學校。創校人王熊慧英教授當時因洞察 大班級「養鴨人家」式的惡質教育環境是造成學生問題、青少年犯罪的淵藪,

為此開創小班級、少班數的小型學校做教育研究實驗。

在奎山幼兒園的日常活動設計上幼兒園每位幼童在就讀大班一整年的時 候,約 2~3 個禮拜就會輪替到一次搬運牛奶的工作,三位幼童需依照班級號碼 排序來擔任主推車手、輔助手與吊牛奶的角色,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到各種角 色。每日三位幼童使用獨輪車去搬運兩個班級要喝的牛奶,必須從幼兒園推到 總務處,來回的距離約 800 公尺,約 17~25 分鐘,依幼童們合作的效率為基 準,輪替到的 3~4 位幼童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將牛奶運回幼兒園給兩個班級的 幼童們喝。在這活動的設計上可以發現,它是一個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在固定的兩個地點移動、需要三位幼童共同合作才有辦法順利完成工作。

早期搬運牛奶是四位幼童,獨輪車的四面皆站一位幼童,前面幼童是負責 拉繩子控制方向並幫忙拉動獨輪車,獨輪車側邊是兩位輔助手協助平衡,後面 是主推車手負責施力與抬高獨輪車車身,以防腳部摩擦到地面。學期初要開始 搬運牛奶時,其實幼童通常會表現出沒有什麼力氣,需要透過前面站的這個人 用繩子拉,好讓獨輪車可以順利運行。但是到了下學期,幼童的力氣會被鍛練 出來,此時就不太需要前面拉繩子的幼童。另外,獨輪車前面的繩子在搬運中 很容易絞進去輪子裡,幼童還要花很大的力氣與時間把繩子取出,所以後來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取消獨輪車前面拉繩子的人 (馮臨燕) 。18 2013 年 3 月研究者進入奎山拍攝幼 童運牛奶活動時,即是由三位幼童推著獨輪車,裝載兩籃牛奶及優酪乳共約 50 瓶。隔年 2014 年 6 月再進入奎山拍攝時,由於園長發現一台獨輪車運載 50 瓶 牛奶太容易翻車,所以改由三位幼童推著一輛獨輪車,裝載一籃約 25 瓶牛奶,

一名幼童則拉一台四輪推車,內裝載另一籃約 25 瓶牛奶,分工運回幼兒園。

壹、影像資料

本研究採影像分析法,採集奎山幼兒園幼童每日搬運牛奶的影像紀錄,並 將影像中的互動對話內容轉成逐字稿,進行文本分析詮釋。前後於 2013 年 4 月 在質性研究課中拍攝 1 部,然而得知幼兒園老師每天都有幫幼童拍攝運牛奶影 片,在徵求幼兒園老師同意後,取得數支影片,但發現拍攝畫面的不穩定性,

而不能進行研究使用。後續為了繼續收集影片並於 2014 年 6 月份期間拍攝 11 部,共計拍攝 12 部(參表 3-1)。每部影片為 V 開頭,為 video 縮寫,並依照拍 攝時間先後的順序進行編號,其中取 3 部進行影像分析,分別是 V04、V02、

V01。以奎山幼兒園幼一班及幼二班為拍對象,分別為 44 位大班及 5 位中班,

共計 49 名幼童參與研究拍攝。

表 3-1 拍攝影片簡介一覽表

編號 片長 拍攝日期

V 01 23 分 57 秒 20130418 V 02 17 分 07 秒 20140610 V 03 16 分 22 秒 20140611 V 04 16 分 12 秒 20140612 V 05 24 分 13 秒 20140616 V 06 20 分 54 秒 20140617 V 07 22 分 34 秒 20140618 V 08 18 分 20 秒 20140619 V 09 20 分 52 秒 20140620 V 10 23 分 01 秒 20140624 V 11 18 分 13 秒 20140626 V 12 24 分 27 秒 20140627

18 參自訪 B01-20140626 馮臨燕:257-3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本研究透過拍攝並分析影像內容為主要的採集資料方法,為何會採用拍攝 為採集資料的手法,而不是在一旁觀察並手寫紀錄,首先這與筆者過往的背景 相關,過去一直是學習藝術創作此領域,相較之下對於視覺圖像、影像是熟悉 及敏感的,另一方面相較於在一旁觀察手寫記錄較不能同時觀看到各個面向,

試圖透過影像紀錄來分析取得某種客觀性。

在質性研究中,採用影片或照片這些工具作為資料,此研究方法跨越了許 多社會科學研究法的限制,相較於內容只能被記錄在訪談表裡的訪談法,此方 法提供了在事件與實務裡的非口語的構成要素。相較一般的觀察法,影片與照 片具有「能一再被使用」的優點:雖然在觀察情境結束時,已無法再重複,然 而,影片卻可以被無限次的重複觀看與分析。此超越了對所觀察現象之認知與 文件紀錄的限制(此兩項為觀察法的優點) (Bergmann,1985;Flick,2007:

252))

影片可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與詮釋。角度的不同將決定分析時所著重的不同 焦點及分析結果,同時也是從社會學者的角度而做的分析。Denzin 強調多重詮 釋的可能性,在奎山幼兒園每日三名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過程中,可以 分析的點有很多,如數量的概念、身體動作、自然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關 係、師生關係、獨輪車及滑輪物理概念等,但筆者選擇分析探討獨輪車與幼兒 互動之間的關係;使用影片作為分析資料也帶來了選擇(那些影片與場景要被詳 細地分析)與詮釋的難題(應該從什麼觀點去注意這份資料?) 該選擇哪幾部影片 來談詮釋,分析出來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何處理資料以便進行詮釋呢?本研究 中奎山幼兒園運牛奶影像先透過轉錄對話與脈絡,再將視覺資料轉變為文本。

影像處理方法,步驟 1 將採集到的數部影像,依差異性較多的影像內容並 擷取其中幾部影像進行研究,(以研究問題飽和為挑選依據),並將被選取之影 像進行內容描述。針對被選出的影片分析則參照部分 Denzin (1989b)提出四個步 驟作為一般的分析模式:步驟 2 首先影片被視為一整體,要指出影片中令人印 象深刻的印象、問題與意義類型。在整個運牛奶過程中,幼童的爭執點從何而 來。步驟 3 接著是將(影片)資料中待解的研究問題格式化,因此指出影片中每 個爭執的問題並予以格式化。步驟 4 並且研究者以個別的場景與其出現的順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來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析」(structured microanalysis),擷取每個與研究問題有 關的影格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析。步驟 5 最後為了要回答研究問題,研究者須 探究整個影片裡所蘊含的模式。步驟 6 並提出對影片的真實性或顛覆性看法來 對照。步驟 7 進而總體分析出主要概念。步驟 8 最後研究者書寫對影片的詮 釋。 (Flick 著,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249-250) ,如表 3-2。

步驟 1 首先將採集到的數部影像,依差異性較多的影像內容並擷取其中幾 部影像進行研究,(以研究問題飽和為挑選依據),並將被選取之影像進行內容 描述。總共拍攝 12 部影像,將試圖從 3 部影像內容中較具有差異性地去解析幼 童使用獨輪車在搬運牛奶的過程中爭執原因,進而去分析三位幼童如何去使用 獨輪車。挑選影像 V04 是 12 部影像中搬運牛奶過程中最為順利的一組,這組 是由三位女童負責一台獨輪車及一位女童負責另一台四輪推車,透過解析 V04 影像去發現幼童如何推行獨輪車,與之達到和諧,探究其原因;第二部是 V02 影像,這是 12 部裡面運行過程中較為不順利的一組,因獨輪車與四輪推車兩組 相互競速而使之獨輪車頻頻出狀況,諸如翻車、或獨輪車腳部拖地影響前進,

透過 V02 影像去發現幼童如何推行獨輪車,與獨輪車不協調的原因為何,將探 究其原因;第三部是 V01,為何挑選是因來自於 2013 年那時候的運牛奶規則是 三位幼童負責一輛獨輪車乘載兩籃牛奶,約 50 瓶,重量是較重的,透過影像 V01 去理解三位幼童如何透過獨輪車搬運重量較重的物品,與影像 V02、 V04 的 25 瓶牛奶的差異,在這些重量的差異中幼童們如何與獨輪車達到平衡並與之 前進,探究其原因。

步驟 2 首先影片被視為一整體,要指出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象、問題 與意義類型。本研究先抽取這三部有差異性影片,進行整部影像總體表格的書 寫,將三部影片逐字稿,在整個運牛奶過程中,幼童的爭執點從何而來。

步驟 3 接著是將(影片)資料中待解的研究問題格式化,因此指出影片中每 個爭執的問題並予以格式化。依照時間軸排序,進而將搬運過程中每個爭執的 問題點依情境、情節作為分割單位,進而擷取影像之影格,輔助其說明情境。

步驟 4 並且研究者以個別的場景與其出現的順序來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 析」(structured microanalysis),擷取每個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影格進行結構式的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觀分析。

步驟 5 最後為了要回答研究問題,研究者須探究整個影片裡所蘊含的模 式。蘊含的模式:爭執點,例 1、當獨輪車無法被幼童順利運行時。2、當幼童 爭執擔任獨輪車主推車手時。3、當點數牛奶的數量不一致時。透過搬運牛奶活 動過程中的爭執點,去分析幼童幼童如何在過程中去解決問題,而在本研究 中,將以「當獨輪車無法被幼童順利運行時」為主要研究分析的重點。過程中 有機會學習到什麼樣的教育意涵。

步驟 6 進而總體分析出主要兩個概念,如概念化一:關於獨輪車如何被使 用、概念化二:關於幼童的教義意涵。

步驟 7 並提出對影片的真實性或顛覆性看法來對照。Denzin 提到「真實性 觀點」 (realistic readings) 將影片理解為對一現象所做的真實描述,只有詳細的 分析內容及影像的表面特色,即能(完全地)揭露此影片的意義。對影片的詮釋

步驟 7 並提出對影片的真實性或顛覆性看法來對照。Denzin 提到「真實性 觀點」 (realistic readings) 將影片理解為對一現象所做的真實描述,只有詳細的 分析內容及影像的表面特色,即能(完全地)揭露此影片的意義。對影片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