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獨輪車在幼兒園內的教育意涵 -奎山幼兒園幼童搬運牛奶日常活動的影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獨輪車在幼兒園內的教育意涵 -奎山幼兒園幼童搬運牛奶日常活動的影像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倪 鳴 香 博士.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獨輪車在幼兒園內的教育意涵. ‧. -奎山幼兒園幼童搬運牛奶日常活動的影像分析. sit. y. Nat. Educational Meaning of Wheelbarrow in Kindergarten -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Children’s Daily Activity of Delivering the. er. io. n. Milk a in Kui-Shan Preschoolv. i l C n hengchi U. 研究生:曾 舒 萍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3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4) 謝誌 又到了寫謝詞的時候,會有一種「終於」把論文完成了,並深深的吐一口 氣,論文時間雖然拉了很長,過程中採用影像分析法,對我而言是相當具有挑 戰的工作,一方面又要接手家裡的幼兒園,在時間的壓力下,終於、終於完成 了。 從研究本身看見熊慧英對教育的遠見,跟她如何在實際的場域裡面實驗、 研究、與執行至今 60 年,不管是在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或是在 爬梳奎山學校的相關文獻時,都可以發現熊慧英對教育的熱忱及具有高度的敏. 政 治 大 的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非常感謝熊慧英女士給我的養分。也非常感謝她 立 感度,雖然她現在躺在病床上不能言說,但透過這篇論文讓一個要繼承幼兒園. ‧ 國. 學. 的兒子王立天先生,總是非常的熱情邀請研究生到奎山場域做研究,讓我學習 到好的教育應該是要分享讓更多人知道,讓下一代的教育有更好的野心及責任. ‧. 心。. 那為什麼會進奎山學校呢?非常關鍵的是—倪鳴香老師,她也是一位對幼兒. y. Nat. io. sit. 教育有極大熱忱、有遠見與使命感的老師,她看得到熊慧英女士及奎山在台灣. n. al. er. 幼教發展史當中的重要性,倪老師也一直很努力、積極地在保留與奎山相關的. i n U. v. 研究及文獻,在奎山的研究中,我可能只是研究奎山的一小部分,還有其他的. Ch. engchi. 人透過不同面向來研究奎山學校,從中看到倪老師的研究精神與耐力。並當在 寫論文過程中,不順遂時倪老師依然支持與鼓勵著我,不光只是這篇論文的學 習,還有包含不斷地讓我有機會可以參訪台灣及國外的幼兒園,不斷地有機會 探討更多有關幼兒教育的事情,使我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獲益良多,在此要謝謝 我的倪老師。 還有不管我寫幾篇謝誌,都是我幕後最重要的貴人,就是我的爸爸、媽 媽、哥哥、大嫂、弟弟、弟妹、妹妹及我的貓咪孩子們,總是很支持我所有的 選擇,信任我並覺得我可以做得很好,對我而言是莫大的鼓勵,你們是我生命 中最大的能量來源,我真的很愛你們。 也感謝幼教所一起上課及寫論文的老師及夥伴們,在此也感謝我的男朋友 1.

(5) 邱小田,在我寫論文低潮時,想盡辦法紓解我的情緒,並陪著我一起討論論文 的發展性,當我最後一年回到雲林人之初幼兒園工作時,每個六日不是幫忙我 整修幼兒園,就是陪著我到中南部各個大學的圖書館或摩斯修改論文,謝謝你 願意撥那麼多時間給我。有時看到你對自己藝術的研究熱忱,讓我由衷佩服也 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總覺得自己也要加緊腳步,努力地往前邁進。 最後也要謝謝自己,學習一次做很多事情,對我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事, 但我得更加努力的讓自己的人生是豐富而幸福的,希望在未來,可以有越挫越 勇的耐心,以及有更開闊的胸襟來進行研究的旅程。. 立. 政 治 大. susu 夫人 筆 2016.6.8.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6) 摘要 本研究透過解析與詮釋奎山幼兒園幼童使用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 影片,來理解「獨輪車」存在於幼兒園的教育意涵。具體而言,即是以幼童透 過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經驗為研究對象,探討該經驗如何在幼童的 身體知覺、社會互動關係、勞動的身體經驗等面向上帶來學習。研究方法採 「影像解讀分析」及「個人經驗訪談」兩個部分進行,前者主要從拍攝的 12 部 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活動影片中選取其中具代表性的 3 部影片進行影像微 觀解析;後者則訪談從奎山幼兒園直升至小學部三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各 3. 政 治 大 歷史及創辦人熊慧英的「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教育理念,以及「獨輪車」 立 名,共計 6 名,回觀其個人使用「獨輪車」之主觀經驗整。透過爬梳奎山學校. ‧ 國. 學. 在人類生活歷史演化圖像作為本研究之參照背景,以理解奎山幼兒園每日由 3 名幼童協同用獨輪車,在長達近 400 公尺的路途中為全班將「牛奶」搬回活動. ‧. 室的複雜任務,對幼童學習與發展的教育意涵。在資料解析與詮釋後,研究結 果讓我們認識孩童共同協力推動「獨輪車」中,過程中的「衝突」將可帶來孩. y. Nat. io. sit. 童間群性關係的拓展(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及養成觀點取替的能力;而為了. n. al. er. 能推動笨重難行的獨輪車,用力的同時孩童的身體自然會產生需要達成平衡的. i n U. v. 知覺;而象徵人類身體勞動經驗的「獨輪車」也在服務他者的搬運中,讓孩童. Ch. engchi. 完成以「勞動身體」作為認識自我的途徑,此也是熊慧英推動「社會化統整性 活動課程」以建構幼童健全人格之教育目標所強調的一環。. 關鍵字:幼兒、身體勞動、社會互動關係、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獨輪車. 3.

(7) Educational Meaning of Wheelbarrow in Kindergarten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Children’s Daily Activity of Delivering the Milk in Kui-Shan Preschool 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documentaries of Kuei-shan Kindergarten which let children use wheelbarrow to transport milk,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wheelbarrow’s existence. Generally speaking, by using the daily practice of transporting milk by wheelbarrow, the study try to examine the. 政 治 大. learning process in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children’s perception, children’s social. 立. interaction and laboring’s body experience.. ‧ 國. 學. 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eelbarrow’s cultural history to clarify the symbolization of human laboring. In the second place, by introducing Kuei-shan. ‧. Kindergarten’s 51 years history and the founder (Miss Xiong Hui-Ying)’s. sit. y. Nat. background, to demonstrate how she established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 io. er. through experiments.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use transporting milk as an example, to accomplish such difficult work, the three children cooperate with each. al. n. v i n other to transport the milk back C to their classroom daily by nearly 400 meters way. hengchi U. In other words, by making 12 documentaries of how children transport milk by. wheelbarrow, I observe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this daily practice. Then I picked 3 documentarie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my observation.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6 Kuei-sha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3 from the third grade, 3 from the sixth grade) who graduated from Kuei-shan Kindergarten, I review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the practice. To sum up,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Kindergartens should help children construct personality through “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cluding perception, challenge, labor and sociability, in order to fulfill modern children’s needs. 4.

(8) Key words: Child, Body of. labor, Social Interaction,Sociability,Socialize. Integrated Curriculum , wheelbarrow.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消逝的童年勞動身體經驗 ..................................................... 1 第二節 奎山的獨輪車與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的關係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6. 政 治 大. 第二章 關於獨輪車的歷史與功能 .......................................................... 7. 立. 第一節 爬梳歷史中獨輪車的身影 ..................................................... 7. ‧ 國. 學. 第二節 獨輪車運載的原理與功能 ................................................... 19.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5. sit. y. Nat. 第一節 影像資料的採集與解析 ....................................................... 26. er. io. 第二節 訪談資料的採集與運用 ....................................................... 33. n. a. v. l C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37 ni. hengchi U. 第四章 影像案例分析 ............................................................................ 39 第一節 協調之中的日常漫步 ........................................................... 39 第二節 你來我往的衝突 .................................................................... 58 第三節 失衡中的汗流浹背................................................................ 83 第四節 影像案例分析總結.............................................................. 104 第五章 獨輪車在幼兒園存在之教育意涵 .......................................... 109 第一節 幼童身體知覺之建構 ......................................................... 109 6.

(10) 第二節 社會互動關係之媒介 ....................................................... 119 第三節 勞動作為認識自我的途徑 ............................................... 124 第四節 透過「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培養幼童能力.......... 128 第六章 回顧與建議 ............................................................................ 131 第一節 幼兒園中該給幼童使用什麼樣的物件 .......................... 131 第二節 影像研究方法 .................................................................... 132 參考文獻 .................................................................................................... 134. 立. 政 治 大. 附件 ............................................................................................................ 136. ‧ 國. 學. 附件一:奎山幼兒園家長研究同意說明書................................... 136. ‧. 附件二:奎山資深老師訪談同意書 ............................................... 138. y. Nat. er. io. sit. 附件三:奎山畢業校友訪談同意書 ............................................... 139 附件四:奎山小學部家長訪談同意說明書 ................................... 140 a. n. iv l C n hengchi U 附件五:訪談大綱 ............................................................................ 142. 7.

(11) 表目錄 表 3-1 拍攝影片簡介一覽表 ............................................................... 27 表 3-2 奎山幼童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影像分析步驟表 ................... 31 表 3-3 受訪者一覽表 ........................................................................... 33 表 3-4 受訪者一覽表 ........................................................................... 3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i n U. v.

(12) 圖目錄 圖 2-1 西元 1300-1350 年馬修巴黎(MATTHEW PARIS)所繪畫 SS ALBAN AND AMPHIBALUS 的生活 ............................................................................ 8 圖 2-2 西元 900 年前後在 VÉZELAY 這個地方的獨輪車.......................... 8 圖 2-3 西元 1700-1900 年歐洲農家生活的獨輪車................................ 9 圖 2-4 中國古代戰車 ............................................................................ 10 圖 2-5 明代兩人操作的火戰車 ............................................................ 11. 政 治 大 圖 2-6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 12 立. ‧ 國. 學. 圖 2-7,北宋畫家張擇端繪的《清明上河圖》 .................................. 12 圖 2-8 明代獨輪手推車及應用圖(《皇都積勝圖》圖錄) ................... 13. ‧. 圖 2-9 1941 年中國浙江攝影作品一 .................................................. 15. y. Nat. er. io. sit. 圖 2-10 1941 年中國浙江市攝影作品二 ............................................ 15 圖 2-11 台灣早期勞動者用肩挑賣木屐 .............................................. 16 a. n. iv l C n h e n g c h i U...................................... 16 圖 2-12 民國 20 年士林庄役場(士林區公所) 圖 2-13 台灣早期小販用兩輪推車賣布 .............................................. 17 圖 2-14 荷蘭人由瓜哇引進水牛,徹底改變台灣的農業(日制發行的明信片) . 17 圖 2-15 台北市建築工地所使用的獨輪車 (曾舒萍,2014) ................ 18 圖 2-16 2014 年奎山幼兒園搬運牛奶的獨輪車................................... 18 圖 2-17 第一種槓桿如:老虎鉗的槓桿原理 ....................................... 19 圖 2-18 第二種槓桿如:獨輪車的槓桿原理 ....................................... 20 圖 2-19 第三種槓桿如:掃把的槓桿原理 ........................................... 20 2.

(13) 圖 2-20 獨輪車組成結構 ...................................................................... 21 圖 2-21 上坡中的獨輪車 ...................................................................... 22 圖 2-22 下坡中的獨輪車 ..................................................................... 23 圖 2-23 在前方視點的獨輪車,包括平衡及側翻狀態。 ................... 23 圖 5-1 SCSMMOM 內臟發育曲線 ........................................................ 110 圖 5-2 FROSTIG, M.發展四階段與 MOVEMENT EDUCATION 達成課題之關係 . 114 圖 7-1 德國柏林幼兒園幼童在沙坑使用的獨輪車 ........................... 13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 i n U. v.

(14) 第一章 緒論 福祿貝爾在關於勞動等各種活動中表述,強調了勞動等各種活動的教 育意義,並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認為,家庭裡的共同勞動和家庭成員之間 的互動幫忙是家庭共同生活的基礎。並認為,做事、勞動等各種活動是人 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 (Friedrich Frobe;陶明潔譯,1992:20). 第一節. 消逝的童年勞動身體經驗. 政 治 大 幼兒園進行田野觀察。依稀記得在這第一次參訪,我們一到奎山學校,王立天 立 教授及數位教職員就在紅色小門內迎接。在王董事的熱情寒喧中,我們初步環 102 學年度下學期年我修了質性研究方法課,一群三人隨同老師進入奎山. ‧ 國. 學. 視了奎山的校園,他說:「再等一下接近九點的時候,幼兒園的小朋友要運牛 奶」 。其實當時我一臉疑惑,只見王董笑咪咪一臉期待著好像有一個有趣的事情. ‧. 將要發生,果真過了一會,我們看見不遠處有三個小孩推著一台紅色的獨輪車. Nat. sit. y. 往我們這邊走來,跟隨在後方有一位老師,當他們從我們眼前經過,王董說:. er. io. 「你們可以跟他們一起過去看看。」. al. v i n Ch 的記憶裡,是我父親每天養魚用來推魚飼料的運輸工具。我的童年每天看著父 engchi U n. 「為什麼幼兒園有獨輪車這個運輸工具?」我的第一個直覺。這個工具在我. 親把魚飼料透過機器攪拌成一團又一團的大麵糰,然後一袋一袋的疊置放入獨 輪車裡。在這個日常的行動裡,父親總是把那一袋袋的魚飼料疊的又高又重, 然後依每個魚池的距離送發餵養鰻魚,我們四個小孩也會從旁協助父母親一起 工作。但這笨重的獨輪車,我們小孩實在推不動,都要等到父親發送完後,回 程空車時,才有機會幫忙推回原來的地方。印象中父親稱這台獨輪車為「零夠 車」 (台語) ,它應先源自日語,猫车車ねこ車(ne ko ku ru ma)。1 這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童年物件,為什麼會出現在台北市的幼兒園內呢?其 1. 參見:土木人(2012 年 10 月 22 日)。土木建築工地專業術語教學。上網日期:2014 年 8 月. 26 日。網址:http://bbs.civilgroup.org/viewtopic.php?t=9227。 1.

(15) 實心中很是納悶,當時腦中充滿著問號。當然這個困惑也可以說是引起我對幼 童在幼兒園內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這活動產生好奇的起點。「獨輪車」本身是一 個成人所使用的勞動工具,換句話說,成人是透過自身的力氣去推動獨輪車, 搬運物品。在我身體的記憶中,獨輪車並不好推,一方面是因為很容易左右傾 斜所以要控制它的方向,如果再加上裡頭物品的重量很重,就會很容易翻車。 然而我小時候的經驗告訴我,它是困難的,但現在卻在奎山幼兒園裡看見三位 五、六歲的幼童使用它搬運牛奶,我內心驚訝的是,似乎在我長大以後從未沒 看過有年幼的孩童用它來搬運有重量的物品,也就是說在奎山的這一幕,喚起 了我早年的記憶,也意識到「勞動的身體經驗」在幼童的生活世界中似乎消逝. 政 治 大 「為何會消逝呢?」似乎這個問題成為我的關注。也許它的消逝很多的因 立 素,其一,台灣的產業自 1960 年代中期由農業經濟蛻變為以製造業為主的現代 了!. ‧ 國. 學. 化社會,並在 1980 年代後期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社會,進入 1990 年代 之後,產業結構比重更朝向服務業及資訊電子業發展(劉瑞文,2001,引自周. ‧. 麗端、曾慶玲,2002:29)。從早期台灣的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還存在諸多的勞. Nat. sit. y. 動力,到今天的服務業社會,勞動力已經被機械所取代;其二,在社會快速變. er. io. 遷下,現今台灣家庭結構是以核心家庭為發展趨勢。為了適應社會現代化由農. al. v i n Ch 與價值取向的改變(馮燕,2002,引自曾淑枝,2002:90)。針對家庭獨生子女家 engchi U n. 業生產模式轉變成工業社會,家庭結構開始簡化,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 庭日增的現況,時下年輕人,「不婚、不生」蔚為風氣,縱使生育,也已生育一 名子女作為對家族傳宗接替的交代,因此走在街頭,「三人行」的小家庭日漸增 多,縱使政府近幾年來以生育福利作為鼓勵,然而民間想的依舊是「工作、經 濟雙重壓力,養兒精力、經費大不容易」,其預估獨生子女家庭會是未來家庭型 態的主流(黃琇敏,2009:43)。家庭結構的改變,獨生子女趨勢不斷的增多, 在過渡保護下成人儘可能減輕或避免幼童身體的勞累,但運動除外。好比在我 阿公那一代台灣經濟主要建立在農、漁、牧業,阿公是養漁的,1956 年前後出 生的爸爸及他的兄弟都需要一起跟著阿公勞動,到了我這一代,我在 1984 年出 生,爸爸會在漁貨收成時才叫我們孩子們去幫忙抓魚,抓魚的過程是需要耗掉 2.

(16) 很多的體力。由於養漁是家業,所以生長在 80 年代的我還有這樣的身體勞動經 驗。但是到了我姪子約 2000 年後出生,這一代成人就「不讓」他跟著堂哥一起 工作,由於他也是家中的獨子,和我同輩的堂哥就不希望讓他像自己一樣勞 動。 時代的改變,社會的變遷中我們依舊看見人類總會向前邁進,但在人類的 行動中總也會遺留前人的痕跡。「獨輪車」作為歷史演化的物件,在它身上我們 看見人類歷史演進的身影。推「獨輪車」是需要透過勞力,它協助人們搬運, 同時也象徵著「人類勞動的本身」。而「它」如果被放置在幼兒園內,或成為年 幼孩童的工具時,「它」對孩童成長將形成怎樣的身體經驗?「它」在童年教育. 政 治 大 很好控制的獨輪車,且「它」竟然在奎山校園內留存使用約有 40-50 年之久? 立. 中又扮演怎樣的角色?那麼為何創辦於 1963 年的奎山幼兒園會讓幼童使用不是. ‧ 國. 學. 第二節 奎山的獨輪車與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的關係 奎山中學創建於民國 52 年 8 月,位於台北市北投,是一綜合性的從幼稚園. ‧. 起,經小學而至中學的小班制小型實驗學校。創校人王熊慧英教授當時因洞察大. Nat. er. io. 開創小班級、少班數的小型學校做教育研究實驗。. sit. y. 班級「養鴨人家」式的惡質教育環境是造成學生問題、青少年犯罪的淵藪,為此. al. v i n Ch 父親是一名軍醫、母親是專職的家庭主婦,她身為一代相傳的長孫女,在弟妹間 engchi U n. 創辦人熊慧英(1925-年)是台灣重要的幼教專家及教育家,出生江蘇省六合縣,. 頗有權威,並就讀上海國立幼稚師範專修科二年,因抗戰中斷學習,隨國民黨政 府遷移來台灣。1948-1955 年來台先任職於教育廳,並獲聘台灣省立台北女子師 範學校附設幼兒園主任,兼任幼稚師範科的教師。1953 年出版《幼兒活動單元教 材教法》推廣陳鶴琴所提倡的「五指教學法」 。1955-1963 年主持台銀附設幼稚園, 1963 年創辦奎山學校。1973-1980 年創辦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系與研究所,目 前熊慧英女士已臥病在床約 10 年之久,不能言語。從上述熊慧英的生命歷程來 看,她的一生都奉獻給台灣的教育,而奎山則是其落實其理想教育的實驗田野。 1955-1963 年熊慧英主持的台銀附設幼稚園教育實驗,可以說是奎山幼兒園 教育模式的前身。在台銀幼兒園時期,不斷透過在實務的場域中觀察幼兒,思 3.

(17) 考應該如何施行教育才能培養出具健全的人格。她的專業培育受到陳鶴琴五指 教學法的影響,由於以單元分科教學進行,老師教什麼幼童就學什麼,她發現 如此會使幼童形成段落性的學習,學習興致缺缺。觀察到此現象,熊慧英認為 其似乎不是那麼適和幼童的學習。幼兒對於單元中心一節課一節課的上法總是 興趣缺缺,常藉故上廁所溜出去玩,或是在班上幼童無法專心,常常爭吵,導 致課程必須停止。1955 年臺銀幼兒園成立,熊慧英開始思考新的「興趣中心教 學實驗研究」,在教室佈置上將教師主控的材料櫃改成開放式的角落區,幼童可 以不受時間限制並自由的去角落區學習,讓孩子與置身的環境有更多的連結, 讓幼童有主動創造環境的可能,並不中斷孩子的學習,培養其專注力。熊慧英. 政 治 大 行學習,其價值在讓孩童可以依自我發展的速度從事活動,並自然成長。綜合 立 各種有效之教學法,熊慧英以興趣中心教學法及行為課程為經,以部頒課程標 認為該方式可以兼顧學習者個性發展和個別差異,幼童可以在自由又規律下進. ‧ 國. 學. 準內容及五指活動為緯。強調教學時要能根據幼兒學習心理,採用各種設計教 學法和幼兒園課程各科教材教法,組合成為統整性的孩童學習活動。綜合教學. ‧. 法表面看是很混亂,但是會發現每位孩童都專心的工作。孩童經驗的獲得需透. Nat. sit. y. 過孩童內在的思考活動及外在行動兩方面,孩童的活動不僅是孩童實際去做,. er. io. 亦經由孩童自己思考而產生行動,教師的工作並非按教案進行教學,而是設法. al. v i n Ch 到教育目的(熊慧英主編,1959:28)。在臺銀幼稚園兩年的實驗中, 「故事中心 engchi U n. 為孩童安排自我發展與團體合作發展的機會,在孩童自己主導的活動過程中達. 教學法」最受幼童喜愛,熊慧英認為好的故事提供不同的教育意義,同時協助 幼童發展良好行為與健全人格的教育工具。孩童的故事表演不同於成人的戲劇 演出,在孩童投入故事表演的遊戲過程中會使用個別活動趨向團體活動,從小 團體趨向於大團體,而形成孩童社會化歷程。總而言之,對熊慧英而言「尊重 孩童」與「課程統整」可以說是幼兒園教學實驗研究的基調,她向傳統的教學 方式作了一個嘗試性的革命(熊慧英主編,1959:1),透過不斷的教學實驗,由 「單元活動課程」、「興趣中心活動」最後揉合長期教學經驗驗證的結果,建構 出所謂的「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倡導幼兒園教育乃需提供有效的空間與寬 裕的時間,讓幼兒在適合其發展特徵與需要的物理與人文環境中,獨立自主的 4.

(18) 在群體互動中,學習創造表現投入群體貢獻,以成長良好的自處與處群人格基 模,用以承受後期學成心身廣的學習,能獨立生存也能貢獻群體,有良好的正 面人際關係,以達「教育就是達到良性社會化」的原理,以己立立人,以達達 人 (熊慧英,1998:49) 。 在這凡事凡物都為孩子構想的奎山校園裡,「獨輪車」的存在,似乎與奎山 學校創辦人熊慧英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息息相關。2013 年進入奎山校園進行田 野觀察與尋找學習主題報告研究時,聽聞奎山將在 2014 年因為增加高中部而需 要另外興建一棟新大樓,由於此,需把原有的幼兒園校舍給拆除,那麼幼童每日 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將會跟著消失。帶著為歷史留下見證的心情,當時的我透過. 政 治 大 末作業。這份影像資料中的幼童間的互動對話內容被我轉成逐字稿,且進行文本 立 的微觀分析與詮釋。這份前導性的作業,也就成本研究構想的先導研究。. 拍錄影像把整個約 20 分鐘的活動過程記錄下來,並把它當作質性研究課程的期. ‧ 國. 學. 當時初步研究發現奎山幼童經由獨輪車搬運牛奶的這個日常活動,即三位 幼童合力推著不是很好掌控的獨輪車時,為了要共同完成搬運牛奶,過程中爭. ‧. 執等、協商、合作行為就跟著他們一面走一面被講了出來。在一種需要勞動的. Nat. sit. y. 過程中,呈現出他們當下的內在情緒。三位幼童透過獨輪車為其他教室內的同. er. io. 輩搬運牛奶,一開始幼童們都會好好地說,希望對方如何協助推行獨輪車,但. al. v i n Ch 同時一面責怪對方,一面互相協助。過程中增加了他們很多同伴間的互動關 engchi U n. 當獨輪車方向一直失控,或是翻倒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急迫性搶救的行動,. 係,對話中可以清楚看見每位孩子鮮明的個性。透過微觀解讀幼童與獨輪車之 間的互動關係,可以發現似乎他們是在這搬運的行動中,透過經驗的累績來促 進身體知覺的建構。奎山幼兒園內讓幼兒用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這個活動,它 不僅提供孩童的勞動性,同時在爭執、協商與合作的社會互動關係中幼童形塑 出其社會化的能力。 這個「幼童以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活動,讓我意識到消逝已久的童年勞動 經驗,內心驚訝的是這個搬運的身體勞動經驗竟然出現在繁華台北市的巷弄中, 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驚喜的是,它再次點醒當今幼兒教育忽視孩童身體勞動經 驗的培養,而該活動提供幼童社會互動關係的平台之餘,其在奎山校園以工作已 5.

(19) 近半百,與奎山學校創辦人熊慧英的教育理念必然息息相關。基於此,我決定透 過論文的研究來探討奎山幼兒園幼童以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教育意涵。.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透過解析與詮釋奎山幼兒園幼童使用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 影片,來理解「獨輪車」存在於幼兒園的教育意涵。具體而言,即是以幼童透 過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經驗為研究對象,探討該經驗如何在幼童的 身體知覺、社會互動關係、勞動的身體經驗等面向上帶來學習;換句話說,本 研究藉由拍攝下奎山幼童以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影片資料及相關人事的. 政 治 大. 採集,進行「獨輪車」存在於幼兒園內可能的教育意涵之探究。.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20) 第二章 關於獨輪車的歷史與功能 獨輪車存留在奎山幼兒園已經有 40-50 年之久,然而今天獨輪車也在我們 的日常生活中出現,在這節中企圖透過探討獨輪車的歷史來理解它與人類之間 的關係;而推敲獨輪車的物理功能,可以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幼童需要如何透過 自己的身體來使用獨輪車搬運。. 第一節 爬梳歷史中獨輪車的身影 獨輪車的出現,無可厚非必然與人類交通工具的演化有關。自古迄今,人. 政 治 大 物牽引的車、人力推動的車,或騎乘各種動物,還有機械動力的各種車子,這 立 些交通運輸工具歷經時代的考驗,皆今持續改良,並保留著其獨特的特徵。從 類創造和開發的交通工具可分為陸、海、空,以陸地交通工具而言,主要有動. ‧ 國. 學. 文獻記載中最早可追朔漢民族及歐洲中世紀的歷史,透過漢民族歷代壁畫、圖 畫、浮雕、坊間故事、交通史的發展、戰爭工具的演變中可發現它的軌跡,然. ‧. 而「獨輪車」這個物件在每個地方、每個年代所扮演的角色都有些略同,有些. Nat. sit. y. 是市民搭乘的一人轎車、市井小民搬運物品的小貨車、農人所需要用來載農作. er. io. 物的工具車、戰爭所需要的戰車、商人所使用的計程車,結婚用來乘載新娘與. al. v i n Ch 它的造型雖然諸多不同,但它的獨特特徵就是只有一個輪子、一個車身、及需 engchi U n. 聘禮的禮車等,但不論它的名稱在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都有著不一樣的稱號,. 要透過人的雙手推行的扶手。藉由獨輪車單一輪子的功能,不管是在平坦的道 路或是狹窄的小道,它皆可運行並達到節省人力與時間,所以從古代至今,它 依然是人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勞動工具。 一、歐洲獨輪車的蹤跡-早期歐洲人日常工作中所運載的工具車 在維基百科關於獨輪車的記載指出歐洲的獨輪車蹤跡的考究,可從出現西 元 1300-1350 年的馬修巴黎(Matthew Paris)的繪畫作品中來觀察。他所繪畫的 SS Alban and Amphibalus 生活中出現獨輪特徵的運行工具(參圖 2-1)。在圖中的右下 角,可以看到歐洲人所使用的工具與現在的獨輪車構造不太相同,它的輪子放. 7.

(21) 置在最前方,它乘載體積也較小型,為當時歐洲勞力階級運行物品的工具車。2. 圖 2-1 西元 1300-1350 年馬修巴黎(Matthew Paris)所繪畫 SS Alban and Amphibalus 的生活. 西元 1448-1465 年,該圖 2-2 中可見顯示在西元 900 年時,在 Vézelay 這個. 政 治 大. 地方,Bertha Girard de Roussillon 的妻子(Madeleine)在發號施令並監工,畫面中. 立. 其他人都在工作。在右下角可以看到一名推著具有獨輪車特徵的工具車在運載. ‧ 國. 學. 東西。這時期獨輪車的造型車身很低,帶有幅度,輪子也是在前方,為歐洲庶 民搬運貨品所需要的工具。3.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2 西元 900 年前後在 Vézelay 這個地方的獨輪車 另外,從 Angela Wilkes 安琪拉·威基斯插畫繪本《農場的歷史 : 從中世紀 到現代》也可看見(Angela Wilkes,2011:28-29)。作者基於對自然環境的保育 資料出處:The Medieval Technology Pages。上網日期:2014 年 10 月 1 日。網址: http://scholar.chem.nyu.edu/tekpages/wheelbarrow.html 3 資料出處:The Medieval Technology Pages。上網日期:2014 年 10 月 1 日。網址: 2. http://scholar.chem.nyu.edu/tekpages/wheelbarrow.html 8.

(22) 熱忱,以及對農業歷史的長期研究,威基斯著作本書,書中內容描述當時西元 1700-1900 歐洲的農業發展史,農民所使用的搬運工具(參圖 2-3)。4 圖中歐洲 人是人背向獨輪車,雙手往後伸去拉獨輪車。.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3 西元 1700-1900 年歐洲農家生活的獨輪車. ‧. 二、漢民族獨輪車的發展. y. Nat. io. sit. 1、一人推及一人搭乘的交通工具. n. al. er. 在鄭若葵的《交通工具史話》一書中提到西周(西元前1121-771年)當時的. i n U. v. 人力車,包括獨輪車「輦」。當時的金文亦見「輦」字,《詩·小雅·黍苗》有. Ch. engchi. 「我任我輦」的描述。在西周時期亦作為一種民間通用的短程交通運輸工具而 被應用。 到了220-589年魏晉南北朝的鹿車,即來自漢代的輦,俗稱獨輪車,是一 種用人力推挽的輕便小車,《風通俗》解釋為「鹿車狹小,在容一鹿也。或云 樂車。乘牛馬者剉軒飲飼達曙。今乘此雖為勞極,然入傳舍,偃臥無憂,故曰 樂車;無牛馬而能行者,獨一人所致耳。」以上所載,是魏晉名士「竹林七 賢」之一的劉伶所寫的。他提到鹿車的體形狹小,容量如只可以載一隻鹿,或 稱它為樂車;如果乘坐牛或馬所運載的車則可以喝酒作詞。雖然今日乘這個鹿. 4. Angela Wilkes 安琪拉.威基斯為繪本插畫家,寫過近 40 本童書,題材相當廣泛。 9.

(23) 車很勞累,但當他入內,卻無憂無慮的睡著了,所以稱它為樂車;而且它不需 要牛馬就可以運行,只需要一人來推行即可。它如同交通工具般在當時被使 用。(鄭若葵,2005:34、121)。 2、作戰所使用各種功能的戰車及糧食車 中國歷代朝代更佚皆不免有戰事,戰略的手法與工具也同時會不斷推陳出 新。所以從戰爭工具中,也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戰車,也具有獨輪車的特性(參 圖2-4),是由原始社會晚期木板圓輪式陸上運載工具演變而來。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io. sit. y. 圖 2-4 中國古代戰車. n. al. er. 在趙海明、許京生所書寫的《中國古代發明圖話》一書中,提到在遠古時. i n U. v. 代已經有了車輛。商周(西元前1766-770年)至西漢(西元前206-8年)時代,一. Ch. engchi. 般稱車戰時代。然宋代(西元960-1280年)以後,由於火藥、武器的發展,戰車 也由乘載士兵作戰發展到裝備各種火器和冷兵器作戰。所以這時候的戰車在造 型、功能上開始有多種變化,如獨輪攻擊型戰車,包含乾糧車、巷戰車、虎出 和象車。到了明代(西元1368-1644年)作戰出現了適應不同作戰功能的縱火攻 車、火器和冷器相結合的戰車,如縱火戰車(參圖2-5) 6、火箭戰車、炮車等(趙 海明、許京生,2001:224)。從漢民族作戰的歷史中發現諸多功能型的戰車,. 5. 資料出處:趙海明、許京生(2001)。 《中國古代發明圖話》 。香港 : 三聯出版發行 : 臺灣商務總代理: 224。. 6. 資料出處:趙海明、許京生(2001)。 《中國古代發明圖話》 。香港 : 三聯出版發行 : 臺灣商務總理: 225。. 10.

(24) 其原理也如同獨輪車一搬,只是裝載的內容不一樣,如糧食、武器,此種獨輪 戰車同樣為人力推動前進,在此也看見獨輪車成為人類為了作戰所使用的戰 車。. 政 治 大 圖 2-5 明代兩人操作的火戰車 立. ‧ 國. 學. 古代史家陳壽(220–280年)所著的《三國志》中,即指出蜀漢丞相諸葛亮 (197–234年)在曹魏作戰中為了在崎嶇山路中運輸軍糧,發明了「木牛流馬」這. ‧. 個密造的木牛流馬之構造、原理與獨輪車相似,因不可考,僅止於流傳與猜 想,我們常可見很多人拍《三國志》的故事劇、電影時,常會描繪這一段,並. y. Nat. n. al. er. io. sit. 虛擬它的造型(參圖2-6)。7 木牛流馬的出現扮演的是作戰中的糧食運輸車。8. Ch. engchi. i n U. v.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有諸葛亮用「木牛流馬」計獲取糧草的故事,故事中說諸葛亮北 伐多因糧食不濟而退兵,為了解決糧食問題,諸葛亮備下木料,令隨軍匠人密造「木牛流馬」 。 8 資料來源:任乃宏(2012 年 01 月 21 日) 。“木牛流馬”的核心秘密(組圖)。 上網日期:2014 年 8 月 28 日。網址: http://b5.secretchina.com/news/12/01/21/437470.html?%E2%80%9C%E6%9C%A8%E7%89%9B%E 6%B5%81%E9%A6%AC%E2%80%9D%E7%9A%84%E6%A0%B8%E5%BF%83%E7%A7%98%E 5%AF%86(%E7%B5%84%E5%9C%96) 11 7.

(25) 圖 2-6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3、流連於市集裡的小貨車 到了宋元時代(西元960-1368)這種獨輪人力車在民間是很普遍可見,當時的 人稱為串車,也可以從宋代(西元960-1280)的《清明上河圖》中發現,此圖是由 北宋畫家張擇端畫作,圖中描繪的串車其特徵有如獨輪車,這時的前面有一個 似馬或驢子的牲畜在前頭拉著,串車的前後都各有一人推、拉著,裝載的車身 也比現在的獨輪車可裝載的容量大很多(參圖2-7)。9 串車出現在一個市集當 中,用來運載大量的物品,但因為乘載太重,所以加上一頭牲畜來拉行。.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er. io. sit. 圖 2-7,北宋畫家張擇端繪的《清明上河圖》. 明代(西元1368-1644年)也有它的身影,參圖2-8的《皇都積勝圖》,由圖中. n. al. Ch. i n U. v. 可見人所在的位置都有一些改變,這時候的獨輪車前面是由一匹馬拉著,獨輪. engchi. 車後方由一人推車,一旁也都有拿著竹鞭的人驅趕著馬,也是用來乘載物品所 使用。10 相較圖2-7的《清明上河圖》內的串車,明代的獨輪車的車型是較為小 型。. 9. 《清明上河圖》 。國立故宮博物院. 10. 資料出處:鄭若葵 (2005)。 《交通工具史話》 。臺北市:國家:195。 12.

(26) 圖 2-8 明代獨輪手推車及應用圖(《皇都積勝圖》圖錄). 4、依需求變更成家用小貨車、計程車、禮車 到了近代歷史的中國農業社會,可以發現獨輪車是農家必備的載貨小車, 以下這篇《獨輪車的回憶》文章,作者即陸紅兵書寫他對獨輪車的兒時記憶及 經驗:11. 政 治 大 說起獨輪車,90立 後的年輕人可能印像不深,00 後的更不知為何怪物. ‧ 國. 學. 了。當然,尚有田地的山區也許還能見到。. 小時候我們見到最多的車恐怕就是獨輪車了,後來才出現兩個輪子的. ‧. 自行車,但載不了多少貨,帶個人可以。在以農業生活為主的年代,獨輪 車是農家必備的載貨小車。雖說是車,但還是要依仗人力。木製的條框架. y. Nat. io. sit. 子,中間安裝一個可滾動的輪子,兩邊的橫檔上可置放重物;推動時,雙. n. al. er. 手抬起車把,借助臀部的力量,使勁往前推,然後邁動雙腿,車輪就向前. i n U. v. 滾動了。這樣的搬運貨物,比單肩挑,倆人抬省力多了,一次性可馱好幾. Ch. engchi. 百斤貨物,省時省力,方便靈活。. 江南一帶的農村,沒有馬車,搬運貨物只能依靠人力。但肩挑人抬畢 竟有限,若趕上農忙收穫季節,這麼多稻穀要拿回家,沒有獨輪車當然不 行。兩邊橫檔上分別可放置兩大筐稻穀,推車者預先在頸後部系一根帶 子,帶子兩頭套住車手柄末端,以便車子走下坡路時,拽住車輪往下衝的 動力,穩住車速,保持車的平衡。若遇上坡路,人力攻不上去,需在車頭. 11. 資料出處:陸紅兵 (2014 年 3 月 17 日)。《獨輪車的回憶》。中國:東洋日報,第. 12 版。上網日期:2014 年 8 月 28 日。網址:http://dyrb.zjol.com.cn/html/201403/17/content_689054.htm) 13.

(27) 系一根繩子,有人在前面用力拉拽,以助推車者一臂之力。還可以馱其他 的農作物,或馱牲畜、肥料、泥巴、磚塊、柴棍等等。 記得小時候我和姐姐總是坐在獨輪車左右兩邊的勺籃裡,勺籃口上繫 著幾根繩子,把它們打成一個結,勾住車架上部的樁子,籃子便穩穩噹噹 地擱在橫擋上。我們兩個小傢伙,坐在籃子裡面,一邊吃東西,一邊玩 賞,隨著車子滾動的節奏,顫悠悠,樂陶陶,像母親的搖籃,又像是坐在 竹筏上漫遊。那種童年的幸福,任何語言表達都感覺乏力。 那時缺乏運輸工具,連最體面、最熱鬧的婚慶場面,諸如運送禮品、 嫁妝等,也大都用獨輪車。記得我大姐訂婚時,我姐夫就把三用機、電視. 政 治 大. 機、縫紉機等訂婚禮品,用獨輪車馱來,走了足足 30 多里路。但他臉上洋 溢的全是幸福的笑容。. 立. 一般農村在結婚的前一天,男方送來的全豬、全羊,還有幾壇黃酒,. ‧ 國. 學. 幾筐饅頭等,都用獨輪車推來。還有這麼多嫁妝,除了大衣櫃、五斗櫃、 寫字台等大件,其他零碎小件全靠獨輪車來馱。該包紮的包紮,該捆綁的. Nat. y. ‧. 捆綁,一車車,披紅掛彩,浩浩蕩盪,一路綿延……. io. sit. 陸紅兵在這篇文章一開頭描述了時間,推敲應該是1980以前出生的人,地. n. al. er. 點則是江南一代的農村,因山區的地形因素,獨輪車則是與他們的生活密不可. i n U. v. 分,在當時只要需要用到勞力搬運的幾乎都屬獨輪車,如農作物收成、工作結. Ch. engchi. 束時載著孩童回家、婚宴時的婚嫁禮品包括迎娶新娘子都是用獨輪車來運載, 由此可以看見在當時,它扮演如當今的自家小貨車、轎車、禮車等。. 14.

(28) 左上圖 2-9 1941 年中國浙江攝影作品一 右上圖 2-10 1941 年中國浙江市攝影作品二 上面兩張照片是 1941 年代的中國成都龍泉驛社會民生影像中的攝影作品, 拍攝當時商人如何把獨輪車當作賺錢的工具,可視為當今計程車的前身,可以 載人也可以載物品,如圖 2-9 中獨輪車車伕正在等候客人們搭乘、圖 2-10 獨輪 車車伕正在運送一名客人前往客人指定的地點。12 在人類生活演化過程中獨輪車出現的時間其實很早,不管是在歐洲或是在 漢民族中,但由於未能查詢到專門討論獨輪車的文獻,所以也無法精準的知道 它的起源及發明者,不過透過上面資料的爬梳,我們可以一窺獨輪車的出現是. 政 治 大 的身影透過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的變遷,人們所需要的獨輪車所扮演著角 立 人類為了讓生活更加便利,不斷的研發出可以取代人力及省時的工具。獨輪車. ‧ 國. 學. 色也不同,因扮演角色的不同,它的造型功能也跟著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它 是一個需要人力推行的運輸工具,它可以依體積及輪子的大小乘載不同重量的. ‧. 物品,也為人類節省人力與時間耗損。不管現在的運輸工具已經進化到貨車、. al. sit. io. 三、獨輪車與奎山幼兒園歷史中的交會. er. Nat. 的需要依舊存在,它的功能是不輕易被取代的。. y. 火車、船、飛機等,但獨輪車依然還出現在 21 世紀的日常生活中,人類對於它. n. v i n Ch 在中國古代及歐洲古代都有獨輪車的身影,那麼在台灣早期呢?獨輪車在過 engchi U. 去台灣的蹤跡呢?簡單回顧,荷蘭時期(1624 年–1662 年),農作物耕作、打獵、 漁業自給自足,後期也有的是稻米、蔗糖、鹿、烏魚等輸出到國外;鄭時期 (1661 年–1683 年)為了軍人與百姓的糧食,台灣農產重心由蔗糖轉稻米,也發 展鹽;清治時期(1683 年–1895 年)臺灣的物產以稻米、蔗糖、茶葉、樟腦為 主;日治時期(1895 年–1945 年)臺灣經濟主要靠農業及資源出口,如稻米、蔗. 12. 圖 2-1-9 與圖 2-1-10 資料出處:沉默的麻雀(2011 年 11 月 15 日) 。1941 年成都龍泉驛社會 民生影像【三】 。上網日期:民 103 年 8 月 29 日,網址: http://chenmodemaque.blog.163.com/blog/static/16389212920111014101624537/ 15.

(29) 糖茶葉、樟腦等。13 經歷長時間的農業時代,所生產的大量農作物,不管是自 給自足也好,輸出其他國家也好,大部分都需要透過勞力來完成輸送,為了節 省人力,扁擔(參圖 2-11). 14. 畜生拉的推車(參圖 2-14). 15. 、獨輪車、二輪車(參圖 2-12)、(參圖 2-13),或加上 、轎子等扮演極重要運輸的角色。. 立. 政 治 大. 圖 2-11 台灣早期勞動者用肩挑賣木屐.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2 民國 20 年士林庄役場(士林區公所). 13.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2014 年 05 月 18 日) 。台灣經濟史。上網日期:2014 年 10 月 14 日。. 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B6%93%E6%BF%9F%E5%8F%B2 14. 資料出處 圖 1-2-1-11、圖 1-2-1-12、圖 1-2-1-13 資料出處:黃金土 (1992)。 《臺北古今圖說. 集》 。台北市 : 文獻會:217、126、217。 15. 資料出處:經典雜誌 (2006)。 《臺灣人文 400 年》 。臺北市 : 經典雜誌出版:21 。 16.

(30) 圖 2-13 台灣早期小販用兩輪推車賣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io. er. 圖 2-14 荷蘭人由瓜哇引進水牛,徹底改變台灣的農業(日制發行的明信片). al. v i n Ch 知是否獨輪車在當時台灣社會的使用率並不普及。倒是可見重量較輕及小的物 engchi U n. 在查詢資料過程中,很難找到獨輪車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的歷史圖像,不. 件通常人們會用竹編的扁擔來挑。如台灣南部鹽田的運輸,大部分是用扁擔來 挑,鹽田的路徑很狹小,可以靠雙腳來回運行。數量多的物件則用木製雙輪推 車來推,又重又多的物件則用二到四輪的推車,加上一頭牛來運載,人可以坐 在牛車上;而台灣高山上原住民區,原住民的習慣與文化習俗多以頭頂或后背 竹籃為主要的運輸工具。 在 1960~1970 年台灣開始發展輕工業,接續 1971~1988 年發展重工業。在 工業化時代來臨之際,也是我父親出生的年代(1956 年),我爺爺及父親都從事 沿海的養殖業,父親說爺爺以前養漁都還是用扁擔去挑,直到他十幾歲以後才 開始使用鐵製車身、橡膠輪胎的獨輪車。這個時間點剛好是蔣經國推動「十大 17.

(31) 建設」的時代,鋼鐵業是十大建設中主要項目,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就有了用到 鋼鐵製作的物件例如雨傘、螺絲、蓋房子的鋼筋、獨輪車等。為了取代進口的 鋼鐵,降低成本。在這工業時代的來臨,中小企業興起。父親說當時去五金行 都買的到獨輪車,每戶養漁人家窮的還是用扁擔,有錢的就會去買一輛獨輪 車,其他行業如建築業、養漁、農業、牧業也都會有,最後也都普及化。顯然 木製的獨輪車,也就被鋼鐵材料所取代,木輪也轉為橡皮輪胎,如圖 2-1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15 台北市建築工地所使用的獨輪車 (曾舒萍,2014).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6 2014 年奎山幼兒園搬運牛奶的獨輪車 奎山幼兒園搬運牛奶的獨輪車與我父養漁載飼料的車同樣都是如上圖這種 鐵製款式參圖2-16。熊慧英所創辦的奎山幼兒園1963年在台灣成立,剛好在工 業起飛的年代,鐵製獨輪車已逐漸普及。從早期奎山幼兒園一直到現在,至今 約51年,奎山幼童都使用這種獨輪車來搬運東西,如在奎山1981年留下的教學 紀錄片「中國模式幼兒教育研究在台灣」中,幼童就用獨輪車搬運工具、植植 或運載泥沙等。 農業轉向工業化的時期,人們在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很多的勞動力,就 18.

(32) 算是用電的時代來臨,在不富裕的條件下,人們依然還是使用原始的勞動去完 成事情。鐵製獨輪車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節省勞力與時間,它逐漸普及到台灣 各個角落,包含當時的奎山幼兒園,也就不難想像了。但是為何獨輪車會出現 在奎山幼兒園,至今能無法由相關報導人口中得知。. 第二節 獨輪車運載的原理與功能 人類透過身體的各部位來幫忙搬運,如手提、頭頂、肩扛、背負等最原始 及最簡單的方式來運作,但人力有限,為了減少時間、精力,逐漸發展了「簡 單機械」,以達「機械利益」,也就是說為了達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運用簡單. 政 治 大 何謂槓桿原理?它是利用支點到施力點間的距離(施力臂)和支點到抗力點 立 間的距離(抗力臂)的改變來改變機械利益。施力、施力臂、抗力、抗力臂四者 的槓桿機械原理,以作為人類體力與智慧的延伸16 (陳淑菁 ,2001:6)。. ‧ 國. 學. 之間的關係,用下面式子來表示即為:施力 x 施力臂=抗力 x 抗力臂。依槓桿 中的支點位置不一樣又可分三種,其第一種槓桿原理:支點 (△)在施力點(↑)與. ‧. 抗力點(○)中間(參圖 2-17)。施力臂和抗力臂孰大孰小不一定,依實際需要調. Nat. sit. y. 整,主要是用在改變施力方向以方便施力的地方,如拔釘器、鐵撬,剪刀,蹺. n. al. er. io. 蹺板,天平,老虎鉗。.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7 第一種槓桿如:老虎鉗的槓桿原理 第二種槓桿原理:抗力點(○)在支點 (△)和施力點(↑)中間(參圖 2-18),其施 16. 機械利益:假設我們用了一公斤的力氣,透過一項機械設備,可以提起三公斤的水,就可以 說這項的機械設備的「機械利益」;機械利益越高,則表示可以用越少的力量移動越重的物品。 當然,機械發展的趨勢就是盡量提高其「機械利益」 ,達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19.

(33) 力臂一定要大於抗力臂,也就是說這種槓桿原理純粹用以省力,但是施力移動 的距離會比抗力臂的移動距離長,所以比較費時間,像是獨輪車、胡桃鉗、開 瓶器、榨汁器皆是運用此原理而設計的。. 政 治 大. 圖 2-18 第二種槓桿如:獨輪車的槓桿原理. 立. 第三種槓桿原理:施力點(↑)在支點 (△)和抗力點(○)中間(參圖 2-19),所以. ‧ 國. 學. 抗力臂一定要大於施力臂,這種槓桿比較費力,但是施力移動的距離比抗力移 動的距離短,所以比較省力,通常用在不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但需要省時的時. ‧. 候,如掃把、鑷子、筷子、釣魚竿(陳淑菁 ,2001:7)。.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9 第三種槓桿如:掃把的槓桿原理 獨輪車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輪子,並以人力推行的運載工具,它符合人體工 學而設計,獨輪車利用槓桿原理達到省力的作用能夠載重物並在崎嶇狹小的路 面運載物品,但不能在太過傾斜的地面運行。它經常被用在建築工地、農、 漁、畜牧、礦業、花園等,由於為單輪車,相較二輪的手推車更需要人去加以 控制它的平衡,與二輪手推車不同的是,二輪手推車需要在較大及較平坦的路 面運行,但獨輪車是可以在一些易失衡的地方如狹小路段、磚頭地板、崎嶇路 20.

(34) 段等進行操作。是工業發展以後的電力機械也無法取代的,原因在於它的機動 性強、一個人即可完成運載、無須電力供給,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常用的工具 之一。 就外型來看,獨輪車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參圖 2-20),分別是(1)底架:兩個 連結的支架,用作支撐獨輪車整體;(2)手柄:雙手抓握、提供及傳送能量,亦 是操作者介面;(3)負載及其出入口:一個有內壁的托盤及一個可以上載及卸載 的設備,是主要載貨的位置;(4)滾動系統:以輪胎移動(最低摩擦力),亦負 擔了部分負載;(5)腳部(以一對或一塊的形式):與車輛形成一個多邊形的穩 定支撐,在停靠獨輪車期間使用。那人是如何推動獨輪車的呢?.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圖 2-20 獨輪車組成結構. n. v i n Ch 就動力驅動的部份這是與牛頓運動三定律是相互聯繫的,舉划船來說,還 engchi U. 沒划之前船是靜止不動的,透過竹竿給岸邊一個作用力F,岸邊也給竹竿一個. 反作用力Fˊ。對於船來說Fˊ是外力,於是船得到一個加速a,改變靜止狀態,沿 著Fˊ的方向前進。a大小可以用公式a=Fˊ/m計算出來。然而船得到反作用力開 始前進,岸邊為什麼卻不動呢?因為岸邊與地球是相連的,地球質量極大,竹竿 給岸邊的F力道根本微不足道,透過算式 a=Fˊ/m, a幾乎等於零。我們再來 來看獨輪車,人推車,人給車子一個F,相反的獨輪車應該給人一個反作用力 Fˊ,假設人跟獨輪車質量相同,那麼獨輪車應獲得一個向前加速度 a,而人應 該得到一個向後的加速度aˊ,合理來說,車向前跑,人向後仰才是,可是為什 麼人不會向後仰呢?人跟獨輪車卻都得到一個向前的加速度。因為,人推獨輪車 21.

(35) 走,主要作用的那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並不在手的推力和車對手的壓力,而是 在人腳下,如果換成穿溜冰鞋,一定怎麼樣也推不動。人要把獨輪車推走,腳 不用力是不行的,人的腳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F,地面同時給人體一個反用 作力Fˊ。正是這個Fˊ使人和車都可以得到一個向前加速度,也讓人跟獨輪車都 可以往前運動(郭治,2001:191-193)。於是透過獨輪車搬運牛奶這個活動可以 讓幼童身體經歷牛頓第三定律,讓幼童體會到推運牛奶的獨輪車不是用手出 力,而是要靠腳出力與前進,進而帶動獨輪車前進。 當獨輪車遇到上坡與下坡時相較平地較不易運行,由腳帶動全身的力量需 要適度的調整。在上坡的情況下(參圖2-21),三種力的交會點在地面上,而操縱. 政 治 大 力,當重量過重時,光靠一位幼童施力是無法運作的。而向下坡時如圖2-22, 立 情況便相反,三種力的交會點在地面下,幼童們也需要同心協力並有股往回拉 者必須向上施力才能使獨輪車平衡及前進,對於幼童們來說需要更加同心協. ‧ 國. 學. 的力,怕坡度太斜、加上重量太重,獨輪車會往前衝。但如果負載是液體的情 況,下坡有可能會溢出來。.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圖 2-21 上坡中的獨輪車. 22. v.

(36) 圖 2-22 下坡中的獨輪車 獨輪車中央只有一個車輪,所以常會有搖晃翻倒的可能,而操縱者本身需 要要維持獨輪車的左右平衡。當獨輪車在穩定的負載下直立,操縱者以相等的 力量提升手柄,即可順利運行。翻車的原因在於載入的負載不穩定(牛奶偏重在 一邊),或是獨輪車並不是完美地垂直(操縱者以不相等的力量提升手柄)。在此 情況下,獨輪車重量的作用力便不再與車輪對地面的作用力在同一個垂直平面 上,此差距會產生一個引致側翻的力量,令操縱者必須在相反的手柄施加作用 力才能抵消(參圖2-2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圖 2-23 在前方視點的獨輪車,包括平衡及側翻狀態。. n. al. er. io. 由獨輪車的物理構造當中可以發現,操縱者在維持平衡中扮演重要的角. i n U. v. 色,他需要克服手握扶把的高度、用腳帶動全身的力氣推獨輪車並依據裝載物. Ch. engchi. 品的重量來使力,面對裝載物品是否往旁邊倒、面臨運行中的上坡及下坡還有 不平整路面行走等挑戰,這些都必須隨時靠操縱者去維持,對於這三名共同合 作幼童們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每次搬運牛奶的過程中,三個人扮演的角色會 替換,主推車手需要能控制方向、扶手的高度,及往前推行的力氣。兩側的輔 助手,需要能控制不讓獨輪車翻車,維持左右兩側的平衡,當遇到上坡及下坡 時,需要幫忙出力向上推,及下坡時出力往回拉,避免獨輪車衝太快。透過推 動獨輪車孩子有機會學習試著讓自身的身體與獨輪車間維持一個平衡,及如何 控制自身力氣來啟動獨輪車的運動,同時三位協力的幼童也需要合作共同維持 獨輪車的平衡與順利前進。 因此具體而言,本研究的研究焦點將關注在幼童們推動獨輪車歷程中互動 23.

(37) 關係的觀察與解析,以理解奎山幼童日常搬運牛奶日常活動存在著怎樣的教育 意涵;另一方面連結「社會化統整性活動課程」熊慧英創辦人所賦予的核心教 育理念,來探究該日常活動與「群性」人格特質養成間可能有著的關聯。.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4. i n U. v.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13 年在「質性研究」這門課中,進入奎山幼兒園的場域中依個人興趣進 行觀察即採即,並做了關於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先導研究,研究後發現 幼童在過程中因面臨不同的問題面向而產生爭執、協商、合作等社會互動關 係。在初步研究後,並決定接續以質性研究中的非參與式觀察法為研究途徑, 並進入奎山幼兒園內觀察幼童以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的微觀互動現象, 以使理解「獨輪車」存在幼兒園內的教育意涵。為了達成此一研究目的本研究 計畫由拍攝影像進行探究,採集奎山幼童們搬運牛奶的影像紀錄,以微觀的方. 政 治 大 透過訪談的採集,進行國小三年級及六年級孩童過往搬運經驗的焦點團體訪談 立 之採集,經由訪談讓國小孩童回觀這個活動的意義及對學習者的影響,同時也. 式進行對話、行動的分析,並聚焦在獨輪車與幼童互動關係的探究。另一方面. ‧ 國. 學. 訪談一位有 35 年奎山幼兒園經歷的資深老師,對於奎山幼兒園獨輪車在過去的 發展歷史及意義,來加以輔助材料的豐富性、多元性及相互校正。最後透過影. ‧. 像分析資料為主、訪談資料為輔的微觀分析來探討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 sit. y. Nat. 教育意涵。. n. al. er. io. Merkens (1989)描繪了「非參與式之田野觀察」(non-participant field observation)的特徵如下:. Ch. engchi. i n U. v. 觀察者努力讓自己盡可能的隱形,以便不去干擾被觀察者在場域裡的 自然狀態。他對所觀察的事件的詮釋乃是出自於他的視域(horizon)……觀 察者自為地建構了意義,並且假定該等意義乃是以他自身所認知的方式, 引導該行動者們的行動。(Flick,2007:223) 本研究透過非參與式之觀察法,跟隨在幼童每天使用獨輪車來搬運牛奶的 日常活動之自然情境之中,但對幼童而言,我是一個公開式的觀察者並一路進 行跟隨行動,並以完全的觀察者角色(complete observer)透過攝影機來拍攝全程活 動。17 17. 完全的觀察者:保持了觀察者與所觀察事件間的距離,以避免對其造成影響。例如,研究者 可採攝影的方式來取代現場觀察,在某種程度上,此方法可以達成保持距離的效果。 25.

(39) 2013 年進入奎山幼兒園進行田野的質性研究為期一學期,過程中對於幼童 每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產生好奇,並在隔年(2014)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拍攝活 動,透過固定拍攝幼童的每日運牛奶的固定行程進行描述性觀察,以盡可能去 理解觀察情境中整個錯綜複雜的情況,再一步一步將焦點放在與研究問題有關 的面向上,並選擇性觀察特定的核心面向,當進一步觀察以不能提供更多的訊 息時,即是觀察結束的時候。. 第一節 影像資料的採集與解析 奎山中學創建於 1963 年 8 月,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是一綜合性的從幼兒園. 政 治 大 大班級「養鴨人家」式的惡質教育環境是造成學生問題、青少年犯罪的淵藪, 立 為此開創小班級、少班數的小型學校做教育研究實驗。 起,經小學而至中學的小班制小型實驗學校。創校人王熊慧英教授當時因洞察. ‧ 國. 學. 在奎山幼兒園的日常活動設計上幼兒園每位幼童在就讀大班一整年的時 候,約 2~3 個禮拜就會輪替到一次搬運牛奶的工作,三位幼童需依照班級號碼. ‧. 排序來擔任主推車手、輔助手與吊牛奶的角色,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到各種角. Nat. sit. y. 色。每日三位幼童使用獨輪車去搬運兩個班級要喝的牛奶,必須從幼兒園推到. er. io. 總務處,來回的距離約 800 公尺,約 17~25 分鐘,依幼童們合作的效率為基. al. v i n Ch 幼童們喝。在這活動的設計上可以發現,它是一個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engchi U n. 準,輪替到的 3~4 位幼童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將牛奶運回幼兒園給兩個班級的. 在固定的兩個地點移動、需要三位幼童共同合作才有辦法順利完成工作。 早期搬運牛奶是四位幼童,獨輪車的四面皆站一位幼童,前面幼童是負責 拉繩子控制方向並幫忙拉動獨輪車,獨輪車側邊是兩位輔助手協助平衡,後面 是主推車手負責施力與抬高獨輪車車身,以防腳部摩擦到地面。學期初要開始 搬運牛奶時,其實幼童通常會表現出沒有什麼力氣,需要透過前面站的這個人 用繩子拉,好讓獨輪車可以順利運行。但是到了下學期,幼童的力氣會被鍛練 出來,此時就不太需要前面拉繩子的幼童。另外,獨輪車前面的繩子在搬運中 很容易絞進去輪子裡,幼童還要花很大的力氣與時間把繩子取出,所以後來就. 26.

(40) 取消獨輪車前面拉繩子的人 (馮臨燕) 。18 2013 年 3 月研究者進入奎山拍攝幼 童運牛奶活動時,即是由三位幼童推著獨輪車,裝載兩籃牛奶及優酪乳共約 50 瓶。隔年 2014 年 6 月再進入奎山拍攝時,由於園長發現一台獨輪車運載 50 瓶 牛奶太容易翻車,所以改由三位幼童推著一輛獨輪車,裝載一籃約 25 瓶牛奶, 一名幼童則拉一台四輪推車,內裝載另一籃約 25 瓶牛奶,分工運回幼兒園。 壹、影像資料 本研究採影像分析法,採集奎山幼兒園幼童每日搬運牛奶的影像紀錄,並 將影像中的互動對話內容轉成逐字稿,進行文本分析詮釋。前後於 2013 年 4 月 在質性研究課中拍攝 1 部,然而得知幼兒園老師每天都有幫幼童拍攝運牛奶影. 政 治 大. 片,在徵求幼兒園老師同意後,取得數支影片,但發現拍攝畫面的不穩定性,. 立. 而不能進行研究使用。後續為了繼續收集影片並於 2014 年 6 月份期間拍攝 11. ‧ 國. 學. 部,共計拍攝 12 部(參表 3-1)。每部影片為 V 開頭,為 video 縮寫,並依照拍 攝時間先後的順序進行編號,其中取 3 部進行影像分析,分別是 V04、V02、. ‧. V01。以奎山幼兒園幼一班及幼二班為拍對象,分別為 44 位大班及 5 位中班,. y. sit. 17 分 07 秒. 20140610. V 03. 16 分 22 秒. 20140611. V 04. 16 分 12 秒. 20140612. V 05. 24 分 13 秒. 20140616. V 06. 20 分 54 秒. 20140617. V 07. 22 分 34 秒. 20140618. V 08. 18 分 20 秒. 20140619. V 09. 20 分 52 秒. 20140620. V 10. 23 分 01 秒. 20140624. V 11. 18 分 13 秒. 20140626. V 12. 24 分 27 秒. 20140627. V 02. 18. 拍攝日期 a l 片長 v i n 23C分 57 秒 h e n g c h i U 20130418. n. V 01. io. 編號. 表 3-1 拍攝影片簡介一覽表. er. Nat. 共計 49 名幼童參與研究拍攝。. 參自訪 B01-20140626 馮臨燕:257-354 27.

(41) 本研究透過拍攝並分析影像內容為主要的採集資料方法,為何會採用拍攝 為採集資料的手法,而不是在一旁觀察並手寫紀錄,首先這與筆者過往的背景 相關,過去一直是學習藝術創作此領域,相較之下對於視覺圖像、影像是熟悉 及敏感的,另一方面相較於在一旁觀察手寫記錄較不能同時觀看到各個面向, 試圖透過影像紀錄來分析取得某種客觀性。 在質性研究中,採用影片或照片這些工具作為資料,此研究方法跨越了許 多社會科學研究法的限制,相較於內容只能被記錄在訪談表裡的訪談法,此方 法提供了在事件與實務裡的非口語的構成要素。相較一般的觀察法,影片與照 片具有「能一再被使用」的優點:雖然在觀察情境結束時,已無法再重複,然. 政 治 大 文件紀錄的限制(此兩項為觀察法的優點) (Bergmann,1985;Flick,2007: 立 252)). 而,影片卻可以被無限次的重複觀看與分析。此超越了對所觀察現象之認知與. ‧ 國. 學. 影片可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與詮釋。角度的不同將決定分析時所著重的不同 焦點及分析結果,同時也是從社會學者的角度而做的分析。Denzin 強調多重詮. ‧. 釋的可能性,在奎山幼兒園每日三名幼童使用獨輪車搬運牛奶的過程中,可以. Nat. sit. y. 分析的點有很多,如數量的概念、身體動作、自然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關. er. io. 係、師生關係、獨輪車及滑輪物理概念等,但筆者選擇分析探討獨輪車與幼兒. al. v i n Ch 細地分析)與詮釋的難題(應該從什麼觀點去注意這份資料?) 該選擇哪幾部影片 engchi U n. 互動之間的關係;使用影片作為分析資料也帶來了選擇(那些影片與場景要被詳. 來談詮釋,分析出來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何處理資料以便進行詮釋呢?本研究 中奎山幼兒園運牛奶影像先透過轉錄對話與脈絡,再將視覺資料轉變為文本。 影像處理方法,步驟 1 將採集到的數部影像,依差異性較多的影像內容並 擷取其中幾部影像進行研究,(以研究問題飽和為挑選依據),並將被選取之影 像進行內容描述。針對被選出的影片分析則參照部分 Denzin (1989b)提出四個步 驟作為一般的分析模式:步驟 2 首先影片被視為一整體,要指出影片中令人印 象深刻的印象、問題與意義類型。在整個運牛奶過程中,幼童的爭執點從何而 來。步驟 3 接著是將(影片)資料中待解的研究問題格式化,因此指出影片中每 個爭執的問題並予以格式化。步驟 4 並且研究者以個別的場景與其出現的順序 28.

(42) 來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析」(structured microanalysis),擷取每個與研究問題有 關的影格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析。步驟 5 最後為了要回答研究問題,研究者須 探究整個影片裡所蘊含的模式。步驟 6 並提出對影片的真實性或顛覆性看法來 對照。步驟 7 進而總體分析出主要概念。步驟 8 最後研究者書寫對影片的詮 釋。 (Flick 著,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2007:249-250) ,如表 3-2。 步驟 1 首先將採集到的數部影像,依差異性較多的影像內容並擷取其中幾 部影像進行研究,(以研究問題飽和為挑選依據),並將被選取之影像進行內容 描述。總共拍攝 12 部影像,將試圖從 3 部影像內容中較具有差異性地去解析幼 童使用獨輪車在搬運牛奶的過程中爭執原因,進而去分析三位幼童如何去使用. 政 治 大 是由三位女童負責一台獨輪車及一位女童負責另一台四輪推車,透過解析 V04 立 影像去發現幼童如何推行獨輪車,與之達到和諧,探究其原因;第二部是 V02 獨輪車。挑選影像 V04 是 12 部影像中搬運牛奶過程中最為順利的一組,這組. ‧ 國. 學. 影像,這是 12 部裡面運行過程中較為不順利的一組,因獨輪車與四輪推車兩組 相互競速而使之獨輪車頻頻出狀況,諸如翻車、或獨輪車腳部拖地影響前進,. ‧. 透過 V02 影像去發現幼童如何推行獨輪車,與獨輪車不協調的原因為何,將探. Nat. sit. y. 究其原因;第三部是 V01,為何挑選是因來自於 2013 年那時候的運牛奶規則是. er. io. 三位幼童負責一輛獨輪車乘載兩籃牛奶,約 50 瓶,重量是較重的,透過影像. al. v i n Ch 的 25 瓶牛奶的差異,在這些重量的差異中幼童們如何與獨輪車達到平衡並與之 engchi U n. V01 去理解三位幼童如何透過獨輪車搬運重量較重的物品,與影像 V02、 V04. 前進,探究其原因。 步驟 2 首先影片被視為一整體,要指出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象、問題 與意義類型。本研究先抽取這三部有差異性影片,進行整部影像總體表格的書 寫,將三部影片逐字稿,在整個運牛奶過程中,幼童的爭執點從何而來。 步驟 3 接著是將(影片)資料中待解的研究問題格式化,因此指出影片中每 個爭執的問題並予以格式化。依照時間軸排序,進而將搬運過程中每個爭執的 問題點依情境、情節作為分割單位,進而擷取影像之影格,輔助其說明情境。 步驟 4 並且研究者以個別的場景與其出現的順序來進行「結構式的微觀分 析」(structured microanalysis),擷取每個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影格進行結構式的微 29.

(43) 觀分析。 步驟 5 最後為了要回答研究問題,研究者須探究整個影片裡所蘊含的模 式。蘊含的模式:爭執點,例 1、當獨輪車無法被幼童順利運行時。2、當幼童 爭執擔任獨輪車主推車手時。3、當點數牛奶的數量不一致時。透過搬運牛奶活 動過程中的爭執點,去分析幼童幼童如何在過程中去解決問題,而在本研究 中,將以「當獨輪車無法被幼童順利運行時」為主要研究分析的重點。過程中 有機會學習到什麼樣的教育意涵。 步驟 6 進而總體分析出主要兩個概念,如概念化一:關於獨輪車如何被使 用、概念化二:關於幼童的教義意涵。. 政 治 大 觀點」 (realistic readings) 將影片理解為對一現象所做的真實描述,只有詳細的 立 分析內容及影像的表面特色,即能(完全地)揭露此影片的意義。對影片的詮釋 步驟 7 並提出對影片的真實性或顛覆性看法來對照。Denzin 提到「真實性. ‧ 國. 學. 即是去確認該影片對此真實的真正主張為何。但在筆者拍攝影片的同時,紀錄 的角度及影片的內容加上最後的影像分析都是筆者自己的詮釋觀點,所以. ‧. Denzin 同時也提到「顛覆性之觀點」(subversive readings)就如同所有的詮釋者. Nat. sit. y. 都會影響到其所做詮釋,作者(影片拍攝者)本身對真實的觀感,也會影響拍攝. er. io. 的影片內容。因此在採集的影像內容中會相較於在一旁的觀察紀錄來得客觀,. al. v i n Ch 真實性:當普遍成人們看見幼童使用獨輪車的客觀反應為,它是一個成人 engchi U n. 但是透過詮釋者依其對真實的不同建構,而會有不同的詮釋。. 的運載工具車,不易操作也易失衡,對幼兒而言是非常具有危險性的工具,容 易造成幼童受傷,將會盡可能避免讓幼童操作成人所使用的獨輪車工具;反之 在顛覆性中可發現:幼童透過獨輪車搬運牛奶的活動,基本來說它是一個共同 合作才能完成的班級任務,提供「社會互動的平台」,就幼童個人而言是一個學 習群體互動、透過共同協商、討論、爭執而解決當下的問題。透過幼童身體與 獨輪車的互動關係,提供了幼童「身體知覺之建構」的面向。幼童運行成人所 使用的難以被操作的獨輪車,但透過三位幼童的合作它產生了一個可被操作的 狀態,過程中幼童也需要不斷地為獨輪車的運作而有機會產生幼童操作成人工 具的新的詮釋觀點。 30.

(44) 步驟 8 最後研究者書寫對影片的詮釋。 表 3-2. 奎山幼童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影像分析步驟表. 奎山幼童搬運牛奶的日常活動影像分析步驟. 步 內容 驟 1 將採集到的數部影 像,依差異性較多的 影像內容並擷取其中 幾部影像進行研究。. 2. 章節. 第四章第一節 協 調之中的日常漫步 第四章第二節 你 來我往的衝突 第四章第三節 失 衡中的汗流夾背 首先影片被視為一整 關注在整個運牛奶過程中, 奎山幼兒園幼童使 體,要指出影片中令 幼童的爭執點。 用獨輪車搬運牛奶 人印象深刻的印象、 日常活動影片總體 問題與意義類型。 表格(v01、v02、 將(影片)資料中待解的 指出影片中每個爭執點並予 v04) 研究問題格式化 以格式化。依照時間軸排 序,進而將搬運過程中每個 爭執點依情境、情節作為分 割單位,進而擷取影像之影 格,輔助其說明情境。 研究者以個別的場景 擷取每個與研究問題有關的 第四章 影像案例 與其出現的順序來進 影格依時間軸進行結構式的 分析: 行「結構式的微觀分 微觀分析 1、V04 奎山幼兒 析」(structured 園幼童使用獨輪車 搬運牛奶日常活動 microanalysis) 影片 解析 2、V02 奎山幼兒 園幼童使用獨輪車 搬運牛奶日常活動 影片 解析 3、V01 奎山幼兒 園幼童使用獨輪車 搬運牛奶日常活動 影片 解析 為了要回答研究問 爭執點,例 1、當獨輪車無 第五章第五節 影 題,研究者須探究整 法被幼童順利運行時。2、 片案例分析總結 個影片裡所蘊含的模 當幼童爭執擔任獨輪車主推 式。 車手時。3、當點數牛奶的. 立. 以研究問題飽和為挑選依 據,從 12 部影片中選擇 3 部,並進行「影片內容描 述」。. 政 治 大. ‧. ‧ 國. 學. 3. 影像處理步驟 操作. n. al. er. io. sit. y. Nat. 4. 5. Ch. engchi. 31. i n U.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本校附設幼兒園公佈欄。(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 利幼兒園招生

(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本校幼兒園辦公室。(另可於幼兒園招生 E 化作業系統上 查詢).

(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吉峰國小附設幼兒園。(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 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幼兒園公布欄。(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 招生 E 化作業系統上查詢).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公布於本校網頁及教育局網站,並張貼於學校穿堂布告 欄。(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黃子禎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劉芳君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王美茹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謝詩涵 小組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