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視教材在國中台灣史教學的實際運用

第二章 影視史學與國中台灣史教學

第二節 影視教材在國中台灣史教學的實際運用

彼得‧柏克提到,電影導演就像畫家與作家一樣,需要表現形式。關鍵在於 用影像呈現的歷史像繪畫中的歷史或文字寫的歷史一樣,也屬於解釋的行為。31作 為教學者,在選擇影像資料上必須解讀出導演、編劇的製作方的主要拍攝動機,

從中選擇出具有「中之實」32的影像資料,對於歷史教學才有所助益。

影視史學的出現,為中學歷史科教學開闢一條活路,台灣歷史教育在中學階

段,教師多依循審定版本進行教學,國中部分現行最主要為翰林、康軒、南一版。

無論教師採用任何一版本,適時運用影視題材絕對有助於教學,可以協助學生用 具體影像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當下的環境背景,使學生對於歷史概念養成起了激勵 作用。當然,透過不同面向的拍攝,影視教材也可以適時補充教材不足的部分、

提供不同思考方向,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功能可說非常廣泛。

國中歷史教師在選擇影視教材時,除了必須考量影視材料有無符合「中之實」

規準,更重要的是影視材料的難度問題。尤其國中一年級學生剛從國小畢業,歷 史概念尚未建立,影片的選擇需符合國中生的程度,教師在進行影視教學時才能 事半功倍。

因此,筆者嘗試搜尋能配合國中一年級階段學生的影視文本,所選擇的影片 必須能搭配教師講解融入課程,並且適合學生程度,最後希望能建立影視教材資 料庫。筆者選擇的影片中有一部分屬於「歷史劇情片」,此類影片雖然內容未必 達到具備「中之實」的要求,但借助影片內的布景、服裝及生活方式,亦能讓學

31 彼得‧柏克著,楊豫譯,《圖像證史》,頁 226。

32 能呈現歷史人物整體生命、歷史變遷中的普遍趨勢或法則是謂「中之實」,關於中之實的解 釋,詳見周樑楷,〈影視史學、知識基礎與課程主旨之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 23 期﹝台 北,1999.6﹞,頁 458。

19

生體會時代意義及精神,這是必須事先說明之處。此外,國中一年級台灣史相關 影視文本眾多,無法逐一列舉而出,筆者的影視文本以教科書較重視的政治史相 關題材為主,部分影片則搭配經濟、文化等相關議題,學校或社區圖書館較易取 得的影像資料則優先納入考量。以下為筆者嘗試列舉的國中台灣史教學影視輔助 教材,時間則從清領時期開始,到解嚴後的 2010 年代為止。

一、按照影片背景的年代由古到今排列如下:

電影背景 片名 配合授課單元

清領時期

《吳鳳傳》 一上〈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

《源》 一上〈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社會與文化〉

日治時期

《1895》 一下〈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無言的山丘》 一下〈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經濟發展〉

《賽德克巴萊》 一下〈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戲夢人生》 一下〈日治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皇金稻田》 一下〈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

《稻草人》 一下〈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社會與文化〉

1945-1980

《悲情城市》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天馬茶房》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香蕉天堂》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外交與兩岸關係〉

《紅柿子》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經濟與社會〉

《童年往事》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外交與兩岸關係〉

《超級大國民》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被出賣的台灣》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1981-2010 《牽阮的手》 一下〈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

20

二、歷史影片內容介紹及其應用

﹝一﹞清領時期

1、《吳鳳傳》﹝1962﹞:漢人開發史

本片描述主角吳鳳由福建來台經商,擔任通事,熱心助人,頗受當地原住民 的愛戴,但他一心想要革除原住民族對巫醫以及用獵殺人頭作為豐收祭品的迷 信。有一次,因為連年天災欠收,村民決定恢復獵人頭的祭典以求收成,吳鳳自 知難以勸阻,只好犧牲性命,送上自己的人頭,希望能夠感化村民,不再殺人。

吳鳳在歷史上的定位莫衷一是,但一個捨身取義的故事顯然是政治正確的好材 料。電影是政治宣傳的最佳利器。台製廠當年拍攝《吳鳳》有以下理由,一、吳 鳳的故事證明台胞多來自大陸,對開發土地,革除不良習俗有大貢獻;二、吳鳳 是小公務員,希望本片促使公務員都能效法吳鳳,忠於職守;三、吳鳳的故事強 調犧牲的精神,對反共大業和當前社會很重要。這 3 個理由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簡 直不可思議,但對那個以反攻大陸為最大目標的年代來說,電影不只是娛樂,教 化人民才是它的重責大任。33本片於 1962 年拍攝完成,與當時政府強化在台統治 合理性實互為表裡,更是黨國體制下的中國圖騰形象的展現。教師在運用此片 時,若能適當介紹當年的時空背景,相信學生應更能體會戒嚴時期此類「反教材」

出現的歷史意義。

2、《源》﹝1979﹞:台灣油業發展史

描述漢人吳霖芳來台後開墾苗栗石圍墻地區必且發現石油的故事。本片拍 攝年代為 1979 年,剛好處於鄉土文學運動與黨外運動河流的年代,國民黨的中 影公司開拍此片,具有「導正」的傾向。片中大量採用中國與台灣關係一脈相傳 的鏡頭,連片名《源》,都具備了呈現台灣漢人的血緣與文化傳承與中國的綿亙 不斷涵義。34片中吳霖芳發現石油,卻死於爆炸,其子順利開採成功,「火」的形

33 本介紹摘錄自: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網站

http://www.ctfa.org.tw/tai_image/blockbuster-a.html

34 周樑楷,〈台灣影視文化中的歷史意識,1945~1979:以《源》為主要分析對象〉﹝1997﹞,

21

象就變成了「薪火相傳」的意念。但根據考證,苗栗地區的「吳琳芳」確有其人,

但真正在後龍溪上游出礦坑開採石油成功的是淡水廳通事邱苟,當時吳琳芳已經 過世六年,其死於油井爆炸完全是杜撰虛構的。但本片可以重視的是在服裝、場 景上的考究,仍可作為學生體會當時生活樣貌重要參考依據。而影片拍攝完成年 代適逢台美斷交,本片的出現可以說是符合當時政治氣氛的產物,教師可適當提 示此歷史背景,引領學生思考此類影片出現的意義與價值。

﹝二﹞日治時期

1、《1895》﹝2008﹞:台灣割讓與台人抗日

全片探討面臨鉅變的 1895 年台灣歷史,內容為馬關條約後台灣人抗日戰爭 為主軸,呈現客家領袖吳湯興、姜顯祖、原住民、漢人抵抗日軍接收的保土意識,

另一方面以日本軍官的角度記錄戰事經過。本片出現多種語言:英語、日語、客 家語、閩南語、原住民語,對於學生來說便是教科書中的台灣民主國抗日轉化為 圖像式的影片,影片中所抗日情節,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一八九五年的抗日,絕 非僅是台灣民主國的努力,更多的是來自台灣各族群的奮戰不懈,本片對於學生 將抗日歷史具象化具有極大助益。35

2、《無言的山丘》﹝1992﹞:日治時期經濟掠奪

劇情主要以日治時期大正時代的礦坑生活為背景,透過礦工以及妓女的生命 心酸與痛苦,見證台灣的發展史。本片有一部分是編劇吳念真對於過世父親的追 憶,但透過故事背景,省視了日治時期的族群關係、性別角色的不平等,也凝視 到台灣勞動階級的心態與經驗。361920 年代日本治台漸趨穩定,治台政策由漸進

《1997 台北金馬影展國片專題影展節目特刊》,頁 21-23。

35 吳珊妃曾以電影《一八九五》進行影視輔助教學,詳見氏著〈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 電影「一八九五」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9.2.23。

另外相關資料可參考吳濁流,《無花果》﹝台北市:前衛,1993﹞,第一章〈聽祖父敘說抗日故 事〉,頁 33-47。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市:商務,1992。

36 吳其諺,〈山丘無言人有情─評《無言的山丘》〉,收入迷走、梁新華編《新電影之外/後》

﹝台北市:唐山,1994﹞,〈輯三:紀錄片〉,頁 197-199。

22

主義轉變為內地延長主義,本片可以提供學生一窺此期政治社會狀況的視角,更 加理解日本統治者如何於台灣進行嚴密管理、擷取資源,而台人對於日本的統治 僅能在夾縫中求生的情形。

3、《賽德克巴萊》﹝2011﹞:霧社事件

描述賽德克族在面臨日本殖民政府高壓統治,經濟剝削後,加上文化衝突,

最終於 1930 年,爆發由馬赫坡社領袖莫那魯道所率領的「霧社事件」。劇本以「風 中緋櫻」為底稿進行改編,影片的服裝、語言、場景都極為考究。本片分為上下 兩集,運用新穎的拍攝手法及特效,使得「霧社事件」得以重現螢光幕,是認識 原住民文化以及了解霧社事件的首選影視教材。教師運用本片不僅兼具娛樂性,

也可從發掘出與史實貼近的歷史情境。37 4、《戲夢人生》﹝1993﹞:李天祿回憶錄

透過李天祿直接面對鏡頭回憶、演出李天祿生活、以及演藝生涯﹝平劇、歌 仔戲、布袋戲、日本宣傳劇﹞等三方向重現李天祿的人生,回顧從日治時期到戰 後的台灣歷史脈絡,戰線台灣人的堅毅精神。38影片中李天祿的坎坷人生、祖孫 情節、父親形象、露水姻緣、戲劇表演這些情節,就如同從電影中李天祿的角度 來看待台灣歷史演進,侯孝賢的台灣史觀也透過影片展現,例如影片中剪辮子、

川上課長的完美形象、拆解飛機的情節,表面為李天祿所經歷的人生逸事,實則 表現出導演國族與文化認同的問題。39教師在運用此片時,除了欣賞優美的電影

37 關於本片的相關著作,可參考莊華堂,〈Gaya 魔 咒 下 的 男 性 復 仇 --《 賽 德 克 巴 萊 》評 析 〉,

《鹽分地帶文學》,卷 36,﹝2011.10﹞,頁 63-72。鄭秉泓,〈寫 在 激 情 過 後 ─《 賽 德 克 巴 萊 》〉,《鹽分地帶文學》,卷 36,﹝2011.10﹞,頁 52-62。李志銘,〈用 清 澈 的 目 光 , 不

《鹽分地帶文學》,卷 36,﹝2011.10﹞,頁 63-72。鄭秉泓,〈寫 在 激 情 過 後 ─《 賽 德 克 巴 萊 》〉,《鹽分地帶文學》,卷 36,﹝2011.10﹞,頁 52-62。李志銘,〈用 清 澈 的 目 光 ,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