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蕉天堂》的敘事主軸:流亡、異鄉、白色恐怖

第三章 《香蕉天堂》的敘事模式與歷史意涵 31

第二節 《香蕉天堂》的敘事主軸:流亡、異鄉、白色恐怖

1989年問世的《香蕉天堂》由王小棣、宋紘編撰,講述的是中國移民來台後 所經歷過的故事。我們若將1949年隨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外省人稱為移動族群,在 前後幾年內,這批數量超過150萬的外省籍移民陸續遷移至台灣,新移民如何在 台灣生活?又面臨到什麼樣的困境?一直是被討論的話題。白色恐怖象徵的是國 民黨政府以肅清匪諜為藉口的高壓統治,以匪諜、叛亂為罪名遭殺害及監禁者達 數萬人,白色恐怖對象不限族群,只要被認為是危及國民黨政權的人一概遭受迫 害,《香蕉天堂》就是描述這種時空背景的產物。影片中表現出1949年前後遷移 到台灣的族群及時代背景下的荒謬情境,人民在政府反共抗俄政策底細籠罩的白 色恐怖陰影,教科書不足之處,透過此片皆有鮮明的展現。以下就其敘事主軸進 行討論:

一、流亡:流轉的意象

隨著 1945 年中日戰爭結束,國共內戰隨即全面展開,到 1949 年國民黨軍隊 在東北、徐蚌、平津等戰役後全線潰敗,長期以來效忠中國民黨政府的大批軍民 因避難,延著戰線一路撤退。直到 1949 年 12 月中共幾乎控制中國大陸領土後,

估計約有超過一百五十萬軍民撤退來台。撤退來台的族群,絕大部分是屬於中低 階層的外省籍人士。

根據王童的說法,《香蕉天堂》片中的主角得勝,其原型來自於中影剪接師 汪其洋,他是山東人,個頭高大,標準的性情中人。他時常與同事聊到隨軍來台 的經歷,例如他先是被拉了伕,因想家做了逃兵,整整步行一年回到山東即墨老 家。後來他又再度被抓伕從軍來到台灣,某一次竟然在廣播中聽到親娘在尋找孩 子,這才又連絡上家裡。25也因此,《香蕉天堂》主軸之一即為外省人的流亡經驗,

25 劇中人物出處詳見藍祖蔚訪談記錄,詳見氏著,《王童七日談─導演與影評人的對談手記》,

44

這些流離過程也成為 1949 年來台外省人心中沉重記憶。

在《香蕉天堂》一開頭部隊準備移防台灣前,得勝與門閂的對話呈現典型流 離類型:

得勝:俺得走了,你怎麼辦?

門閂:你怎麼要走了?

得勝:部隊要走,俺能不走嗎?

門閂:那俺爹的大頭給俺還來,那俺爹給俺找師父學抓藥,你就不管啦……

記住,你娘要你好好照顧自己,俺爹說俺要是再回去,他會打死俺!

得勝:你哭什麼?

接下來,出現的是部隊點名的場景:

值星官:張德勝,……何九妹!?何九妹!?此時門閂猶豫著要不要回 答,此時得勝一腳踩在門閂腳上,提醒他的新身分就是何九妹。

點名後,得勝對著門閂說:叫你什麼,你就應什麼嘛!難道叫你九奶奶,

你就真的是九個奶子嗎?

說完,周圍士兵一陣大笑!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只能隨命運擺盪,得勝是村中大哥,門閂扮演的就是年紀 輕輕就隨村中大哥出外找機會的小夥子,小夥子本來是要學中醫,大哥得勝從軍 了,他也跟隨著進入軍隊生活。隨著國民黨軍隊於內戰期間兵敗如山倒,撤退至 台灣成為最後一條活路,門閂只好跟隨大哥隨軍來台,並且冒名頂替部隊士兵「何 九妹」的身分,才有機會留在部隊之中。由此顯然可知真正的何九妹早已逃之夭 夭或是死於非命,但亂世之中,何九妹不過是一個代稱,又有誰在乎真正的何九 妹何在。

流亡到台灣的外省人,不論身分是戰士或學生,都是戰亂之中被迫離家背井 的難民。流亡的型態有多種:少部分人是屬於自行來台,如中興大學阮秀莉教授

頁 147。

45

的父親則是搭著小船,1948 年抵達新竹南寮,在台灣過了一生。26另外多數都是 具有軍人或軍眷身分。跟隨著部隊,因為戰事日非轉進至台灣。軍人之中部分為 自願從軍,但也有一部分是被以所謂的抓兵、補充兵模式,脅迫至台灣。例如作 家魯駿,就是在學校硬生生的被軍隊從青島帶上船,也沒有機會向親友說去哪 裡。27應毛林的父親應小娘,則是在睡夢中硬生生地被「抓壯丁」,帶到基隆。28老 兵林鎮元回顧自己被抓兵來台的歷程:

我叫林鎮元,潮州人,民國 38 年 8 月,我去縣城裡買東西的時候被部 隊抓來的,當天晚上被關在縣城的拘留所裡。我媽媽從鄉親那裏得到消 息,知道我要跟部隊走了,她花了四、五十分鐘從家裡趕到縣城來看我。

潮州人在部隊裡是被看不起的,因為我們都被抓來的,很多人一到台灣 就當逃兵跑掉了。我也想回家,但一直到民國 50 年左右,我知道不可能 回家了,才打消念頭想在台灣成家。29

另外,龍應台在著作中亦曾經提到數則 1949 年前後的流離事跡,如流亡學 生:

四歲的張玉法與八千多個中學生,全部來自山東各個中學,組成聯合中 學,跟著校長和老師們,離開山東的家鄉,已經走了一千多公里的路……

到達廣州時,大概只剩下五千多人。30

十一月,南陽的十六所中學五千多個師生,整裝待發,他們將步行千里,

撤到還沒有開戰的湖南……一年後抵達越南邊境的,剩下不到三百人。31 國共兩黨對峙,鄰近兩岸的最前線的居民也常因不同政權對立,與親人長久 分離,龍應台書中提到一位呂愛治老太太,本來住在金門,一次出門去廈門賣魚,

26姜思章等,《流離記意─無法寄達的家書》﹝台北:印刻出版,2006﹞,頁 189。

27姜思章等,《流離記意─無法寄達的家書》,頁 74。

28姜思章等,《流離記意─無法寄達的家書》,頁 126。

29黃洛斐、譚端編撰,《烽火‧離亂‧老士官》,頁 157-160。

30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北市:天下,2009﹞,頁 86。

31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頁 103。

46

就再也回不了金門老家;許媽媽本來住基隆,與住福州的丈夫回夫家一趟,也再 也回不去基隆。32

李敖也曾經提舉數例,恰好與龍應台觀點做對照:

提到「刺刀從軍」,我的李敖生死書中公布當事人給我的信,提出「出山 東記」帶隊領導人,「可能是中統的人」,可能具有國民黨特務身分,以 至於要代八千個學生逃亡,最後五千人到澎湖……。並指出蔣介石指示 沿途收容流亡學生偕行,同時接受軍事訓練,思想有動搖確有問題者,

必須設法除去……33

龍應台描述流亡學生的「現象」,李敖則點出流亡學生背後可能有國民黨政 府勢力介入,才能促使數量龐大的學生千里奔波。另外李敖也透過五十二軍軍長 劉玉章、七十三團長張晴光、五十二軍少校崔永德以及退伍老兵的傳記、訪談,

描述了劉玉章的五十二軍在上海保衛戰失利後的撤退慘狀。34這些因戰亂而導致 的離散經驗,顯現出在 1949 年所產生的動盪局勢。

流轉來台的外省人,另一個特點是對於家鄉的追想從不間斷,平時可能因為 現實環境有所壓抑,但往往逢年過節或是酒過三巡後,思鄉之情顯得更加炙熱。

如得勝在與蕉農飲酒作樂時說:

香蕉嫂,你對俺真沒話講,以後回家,俺用轎子,一個一個抬回山東,

回山東用大碗公喝酒。

參加完廟會的得勝,醉醺醺跑到路上唱起軍歌:

跑到大路乒乒乓乓乓,打得敵人發了慌,丟下子彈喝軍糧,大車推著小 車上,唱著歌兒進村莊,歡盈盈樂陶陶。肩上掛了槍,手榴彈掛胸膛,

32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頁 338。

33 關於「刺刀從軍」內容,詳見李敖,《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秘密談話錄》﹝桃園:成陽,

2011﹞,頁 127-130。

34 李敖參考劉玉章《戎馬五十年》、張晴光《血戰餘生》、崔永德《拉車憶舊》三本著作以及老 兵訪談,還原五十二軍撤退時的巨大損失,可參考李敖《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秘密談話錄》,

頁 150。

47

挺起了胸脯,前進前進,好像那猛虎下山岡……

門閂看到街上迎神賽會時也回憶起山東老家生活,說:

這俺在家鄉也行,俺的大哥在家鄉是這個,划船、唱歌、打鼓、畫畫,

他什麼都行。

另一個要點就是女性在流亡到台灣後所扮演的角色,兵荒馬亂之際,女性在 逃亡過程中時常居於弱勢,如老兵劉長春回憶當年的一幕:

我記得碼頭有一個女大學生,她央求我們帶她上船,她說她願意嫁給我 們當老婆,她的條件選擇只是一個饅頭,誰給她一個饅頭她就跟誰走。

我們乘坐的船到了高雄,我們住在離港口不遠的一所國民學校裡,下船 的時候下著大雨,我們又冷又餓,就買了兩筐香蕉,先填飽了肚子再說。

35

在《香》片中女主角月香的流亡經驗非常接近這種類型,她一出場是陪伴著 罹患肺病的李麒麟,陰錯陽差遇到了逃離部隊的門閂,李麒麟死後,門閂頂替了 其身分,從此兩個人互相扶持,當了一輩子的「夫妻」。表面上看來月香是一直 依附著男性而生活的弱勢角色,但實際上李麒麟病死了,門閂則是個性懦弱。真 正支撐起一個家庭的正是月香。這種戰亂時期女性為強的特點,在王童的《紅柿 子》中也有相似映照:跟落難將軍相比,姥姥跟將軍的太太這兩位女性角色也扮 演著同樣的堅毅角色。另外,龍應台的母親在遷居台灣,曾經獨力照顧嬰兒,經 營店鋪維持生計,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這也是相似案例。36

國中教科書中對於國共內戰後來台外省人的描述,幾乎只介紹在來台外省數 量,關於外省人的流離經驗則付之闕如。37透過《香》片所呈現的流離經驗呈現,

能夠做為國中教師在講解國民政府遷台時期章節時的參考依據。

35 黃洛斐、譚端編撰,《烽火‧離亂‧老士官》,頁 203。

36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頁 27。

37 就目前現行的翰林版、康軒版、南一版來看,通通只有強調約有 150 到 200 萬外省軍民來台的

37 就目前現行的翰林版、康軒版、南一版來看,通通只有強調約有 150 到 200 萬外省軍民來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