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青少年代謝症候群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響青少年代謝症候群相關因素

青少年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高度相關,執行血壓、代謝症候群相 關生化檢查及測量腰圍篩檢,早期發現危險因子去做優先介入是目前 的預防策略(Alvarez, Vieira, Sichieri, & Veiga, 2008; Kwon, Jang, Oh, Rho, Jung, &Yum, 2011)。

一、 性別及種族

代謝症候群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其中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是最 重要因素。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6-2007 年針對國中、高中高職 五專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發現,國中生約每四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 或肥胖,高中職專生約每三人就有一人,不分年齡,過重與肥胖 的比例都是男多於女。此外,亦有不少研究證實代謝症候群與其人口 學因子中種族、年齡、性別、血壓、腰圍、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等健 康行為都有有關。在成年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顯示性別、年齡會因種 族的不同,代謝症候群男女盛行率並非呈現相同的趨勢(Cara & Chaiken, 2006;劉美蘭,2011)。若以 ATPⅢ定義分析,男性、女性盛行率各有 不同;以 WHO 定義進行研究,歐美地區大多顯示,男性比女性有較 高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美國全國第三次健康營養調查研究顯示:在 年輕族群,男性盛行率約為女性 2 倍,但女性停經之後,男、女差異 就變小了;三酸甘油酯的異常率是男性比女性高很多;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則男女差異不大。歐洲代謝症候群的年齡標準化盛行率,男性 為 15.7%、女性為 14.2%。亞太地區的研究以 ATPⅢ定義,大多顯示 女性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高於男性。台灣所估算的男性盛行率高於女 性,但金門地區則女性高於男性(吳秀英,2005)。亞洲人及西裔美國人

發生的比例較其他種族高。非洲裔美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最低,高 加索(白)人次之,墨西哥美國人最高(黃麗卿,2006)。

二、 社經地位

Andersen(1995)認為不同社經地位,導致有不同的健康行為產生。

多 倫 多 大 學 (2011) 一 項 由 加 拿 大 病 童 醫 院 (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SickKids)和多倫多大學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社經地位較低 的青少年在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明顯地受到坐式生活型態(Sedentary lifestyle)、營養不良、吸煙和其他健康行為模式等影響,會有較高的風 險。研究人員發現,較高的 BMI 和膽固醇,與較低的收入和教育程度 之間是相關連的,高血壓明顯與收入較低有關,坐式生活型態、營養 不良和吸煙,與社經地位較低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Brian McCrindle 兒科教授指出:「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往往掌有更多的資源、知識和時間 可投身於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對地,那些較低的人則往往關注於更迫 切的問題。張淑玲(2006)社經地位對健康行為的影響也得到了支持:個 體是否具規律的運動、健康檢查、抽菸及嚼檳榔等行為,會受到教育 程度、職業類別及家戶收入的影響而有不同的執行結果。劉美媛,呂 昌明(2006)大一學生健康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顯示,影響健康 行為之重要因素有:健康概念越正向、學期成績越佳、家庭社經地位 越高、與父母同住、自覺健康狀況為佳者,越有正向的健康行為 三、 腰圍及身體質量指數(BMI)

全球共識代謝症候群的定義建議各樣種族與性別,腰圍的具體方 便簡單適合量化腹部肥胖(Parikh, Mohan, & Joshi, 2011)。BMI 和腰圍都 有相同的權力預言代謝症候群,且有肥胖的孩子會有更高的 BMI 及腰

圍是更能預測代謝症候群(Barzin, Hosseinpanah, Fekri, & Azizi, 2011;

Brufani et al., 2011;廖倩誼等,2009)。測量腰圍是一種簡單,廉價的 方法,可識別兒童青少年代謝疾病的風險(Messiah, Arheart, Lipshultz, &

Miller, 2011)。特別是超重的青少年腰圍,在腹部肥胖的診斷是有非常 相關(Alvarez, et al., 2011)。腰圍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 險,利用身體質量指數(BMI)為判定體位的一個轉換公式,若評值 為超重或肥胖與血壓、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多種慢性病況之危 險性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四、 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 子。隨著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盛行率的增加,青少年高血壓也有增加的 趨勢。若能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發現高血壓,早期控制,有助於預 防或改善成年高血壓,防制心血管疾病。目前台灣學童例行身體檢查 並未包括血壓量測,相關的本土兒童與青少年高血壓研究也不多(廖建 彰, 2009)。兒童肥胖會增加發生高血壓的風險(Cheng, Yan, Duan, Er, &

Mi, 2011)。所以日常飲食鈉鹽少吃點、運動多做點、定期量腰圍、血 壓是對抗高血壓的最佳武器。

五、 學業成績

學業成就愈佳、危害健康行為愈少(劉芝伶,2006),國內許多 有關研究不同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行為的關係,性別、年級愈低、

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學業成就愈好、BMI,有顯著差異性,甚至能有 效預測健康行為(張師豪,2011;黃杏彩,2010;林烈照,2010;陳麗 婷,2010 尤秀菁,2009;李秀珍,2007;羅雅玲,2004;張富琴,2001;

李蘭、翁慧卿、曾東松、孫亦君,1999) 。 六、 謝症候群認知

史麗珠,涂慧慈,蔡玉霞,李岑葦,呂采苓 (2010) 設計一份代謝 症候群防治知識量表,以桃園地區整合性篩檢的民眾及桃園地區仍在 學的研究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整體答對率是整篩民眾(48 位,44.2%)

低於研究生(40 位,64.3%),研究生在衛教後(後測)的整體答對率 爲(95.8%)明顯高於衛教前(64.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2011 代謝 症候群認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56.7%)民眾對代謝症候群認知不足,

超過六成不知健康腰圍標準,有 2-3 成的民眾表示自己常檢測血壓、腰 圍、體脂肪。國外研究,成人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及腹部肥 胖的一份調查發現,結果顯示代謝症候群有關的知識答對率較低(答 對率 47%),只有 9%聽過代謝症候群疾病,87%回答他們根本不知道 這種疾病(Oh, Bang, Hyun, Chu, Jeon, & Kang, 2007)。新竹市衛生局對 新竹市 6 所大學,調查結果發現,在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認知情形方面,

88.5%的學生知道腰圍過粗較容易得到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等 慢性病。其中,64.9%的學生正確回答出「男性健康腰圍不可以超過 90 公分或 35.5 吋」,只有 54.0%的學生可以正確回答出「女性健康腰圍 不可以超過 80 公分或 31.5 吋」。

第三節 代謝症候群與健康行為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