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數理精蘊》編纂的重要事件

一、楊光先教案

清初湯若望得到欽天監的領導權,耶穌會士壟斷了宮廷內部天文事務,隨著 其地位的日益穩固,他試圖將歐洲占星學引入中國民曆,改革傳統民曆。但其改 革與中國傳統術數之學中陰陽生克的理論基礎產生矛盾,所以,不能得到民間的 廣泛認同。又在早期頒布的《時憲曆》封面上加了「依西洋新法印造」的字樣,

不僅如此,湯若望還將《崇禎曆書》重新編輯成《西洋新法曆書》103 卷。湯若 望大膽言「西」,甚至稱中國的曆法源於西方。耶穌會士不僅壟斷了宮廷天文、

數學的研究和教育,並進而公開的表現出他們藐視傳統天文數學知識的態度,這 些無疑會在中國學者和士大夫中激起反感。

順治十四年 (1657),欽天監官吴明煊劾湯若望舛謬三事,85但「所奏三款,

盡皆以無為有,以是為非,言大而夸,不之而作」,因而獲罪。86順治十七年(1660),

徽州新安衛官楊光先,具呈禮部指控西洋人非中國聖人之教,所造《時憲曆》封 面上用「依西洋西法」五字為「暗竊正朔之尊以與西洋」。87但禮部未准其所疏。

光先退而撰《闢邪論》上中下三論,詆天主教及西洋曆法。

康熙三年(1664),光先以湯若望等與各省傳教士陰謀不軌,職官許之漸、潘 盡孝等人入教附逆,告於禮部。進所著《摘謬論》一篇,摘湯若望《新法》十謬;

又「選擇議」一篇,摘湯若望選擇榮親王安葬日期,誤用《洪範》五行。又一再 上書謂西士修曆,不辨吉凶,令人莫知適從。康熙四年,清廷對於光先若望之爭,

但謂:「各言己是,曆法深微,難以分別。」同時加於若望之罪則為:「天佑皇上,

曆祚無疆,而湯若望止進兩百年曆,皆不合。其選擇榮親王葬期,湯若望等不用 正五行,反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具犯忌殺,事犯重大」。88欽天監正湯若 望及要員杜如預等奉旨罷職,境內教士三十餘人拘傳北京,一時興獄,史稱「欽 天監教案」。原擬議決湯若望及欽天監等官員凌遲處死,官員之子及湯若望義子 潘盡孝斬立決,利類思、安文思、南懷仁及各省傳教士皆杖百拘禁或流充。89但 康熙四年四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京師連續地震,城中恐慌,90朝廷大赦

85 彭孫貽《客舍偶聞》內有《定曆頒行條》述楊光先與吴明煊關係云:「歙人楊光先好高論大言,

稍通曆法,與同郡吴明煊善。明煊自謂知曆,每言若望曆長短,光先聞之大喜,用其言疏攻 若望。」引自周彌方 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不得已前言>。

86 湯若望具題《就吴明炫疏剖明回奏疏》,引自《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不得已前言>

「吴明炫」改為「吴明煊」是因避清聖祖玄燁諱而改,只是改又為統一。王氏《東華錄》作「吴 明烜」;而蔣氏《東華錄》則作「吴明煊」,其實吴明烜、吴明煊,皆為吴明炫所改,皆為同 一人。

87 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頁 293。

88 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頁 345。

89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 14,27a-28a,轉引自田淼,《中國數學的西化歷程》,頁 83。

90 光先疏稱:「今民間訛傳,稱若望是真聖人,其教是真天主。」引自 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

傳教士,湯若望等人及族人皆被釋放,僅欽天監李祖白、宋可成等5 人被斬,其 族人亦被責打流徙,91康熙五年(1666 年 8 月 15 日),湯若望在京去世。

楊光先因疏言湯若望曆法,被任命為欽天監右監副,不久又改授監正。光先 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屢次上疏抗辭,未獲准。是年,楊光先將 歷年所撰疏狀論疏,合為二卷,名《不得已》行世。92康熙四年,耶穌會士利類 思著《不得已辯》。序曰:「毀聖訕道,悖謬拂經,以是為非,以非維是,一憑其 寸舌尺管,摭拾天學之餘續影響,而又援引舛謬,以欺當事,莫如《不得已》一 書」,故著書以辯之。數年後,南懷仁亦著《不得已辯》。南懷仁專言曆法,駁楊 光先指摘湯若望曆法之謬,所以世稱《曆法不得已辯》。

康熙七年,因欽天監官員計算曆法差錯甚多,朝廷命欽天監監副吴明烜親自 推算,康熙帝命南懷仁等捐棄昔嫌,共同測驗,以正曆法。光先仍一本明大統曆 舊法,南懷仁則依西法,各執一詞,莫衷一是。而朝臣並無諳西法者,是非難斷,

帝甚感困惑。

南懷仁劾奏欽天監副監吴明烜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民曆內,康熙八年閏十二 月,應是康熙九年正月;又有一年兩春分兩秋分種種差誤。康熙帝又命大臣二十 員赴觀象台測驗,結果南懷仁逐款符合,吴明烜逐款皆錯。「楊光先職司監正,

曆日差錯不能修理,左袒吴明烜妄以九十六刻推算,謂西洋之法必不可用,應革 職交刑部從重議罪。」93

康熙八年八月,欽天監教案平反。湯若望復「通玄教師」之名,照原品賜恤。

楊光先理應處死,念其年老,姑從寬免,將其革職之後,驅逐回籍,卒於返鄉途 中。94楊光先等謂「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無好曆法不過 如漢家不知合朔之法,日食多在誨日,而猶享四百年之國祚。有西洋人,吾懼其

天主教史文獻叢編》,〈不得已前言〉。

91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 14,28a-b,轉引自田淼,《中國數學的西化歷程》,頁 83。

92 《不得已》收錄的內容為:闢天主教書,如《請誅邪教狀》《與許青嶼侍御書》《闢邪論》(上 中下)《臨湯若望進呈圖像說》;闢西洋曆法及西學書,如《正國體呈稿》《選擇議》《摘謬十論》

《孼鏡》等;及叩閽五疏。《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不得已前言》《不得已》傳世極希,

今原刻止見下卷,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部藏。清康熙飼雀山房刻本,九行二十字,四周單邊。

至於原刻上卷,民國范行准《明本名理探跋》曾說,上海徐家匯藏書樓有藏。其文曰:「余所 得者為原刻本,惜僅存上卷,幸耶穌受罪圖未失」云云。如果是真,《不得已》上下卷尚全於 世。只是徐家匯藏書樓現不開放,無法證實。據說當年西洋人曾以重金求購《不得已》,然後 悉數燔毀。……《不得已》長期以來卻以抄本傳世。今據所知,南京圖書館有四種,北京大學 有二種,台灣有二種。

93 康熙朝東華錄,引自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

94 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的〈不得已跋四〉,頁342:「.乃西洋人財可通神,

藏匿京師,遍賄漢人之有力者,擬薦楊公為監正,必欲伺其間而置之死地。楊公明燭其謀,

五疏力辭,情詞愷切。部臣陰受指使,始終以不准辭官議覆,強使就職。而監中諸人,皆係 彼黨,詢以中國舊法,坐視不助。曆算繁要,獨力難支。明年即以置閏錯誤,部議論大辟。

蒙恩旨革職回籍。至揚州旅寓,中毒暴死,即西洋人鴆之也。」

揮金以收拾我天下之人心。」95此種盲目的民族情結,後世褒貶不一。但是,任 何歷史事件只有放在它所處的特定情境中才能夠顯示其意義,了解楊光先所處的 社會環境及背景,應更能理解楊光先當年的「不得已」。

二、禮儀之爭

康熙時期,耶穌會士不僅在宮中為康熙帝講解歐洲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主持 欽天監工作,還講解過醫學和解剖學知識,並參加火砲製作、《皇輿全覽圖》 (1710) 的制定等。為了獎勵耶穌會士的辛勤工作,康熙帝對天主教也表現了一定的寬 容。然而,康熙帝批准天主教傳教,並不意味著他自己傾向於天主教的教義,或 者說要皈依天主教。實際上,康熙帝對宗教相關的知識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白晉 在其所著的《康熙皇帝》便提到了「對天主教和儒教的一致性稍有疑惑,就絕不 會許可天主教的存在」。康熙帝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儒家的綱常倫理及道德觀 念對於他統治國家有利。此外,作為一個皇帝,尤其是一個出身「蠻夷」的帝王,

背離根深蒂固的儒家傳統,便意味著和士大夫階層及儒家學者的決裂,而這將會 對他的政權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果不期然,康熙帝於1721 年宣布嚴厲禁教,導 火線便是著名的「禮儀之爭」。

據《新天主教百科全書》定義,所謂的「中國禮儀之爭」主要有三方面的內 容,一是士人祀孔,二是家人祭祖,三是有關上帝的語意和與語源學的爭議。為 了附儒,利瑪竇將天主教的 ”GOD” 翻譯為《尚書》等中國典籍出現的「上帝」

和「天」,早在其在世時,這一譯名便遭到其他教派的傳教士乃至耶穌會內部的 反對。此外,利瑪竇來到中國,一心研究中國書籍,日與士大夫遊,他按著自己 的經驗和心得,知道在中國傳教,不宜廢除一切的中國古禮,否則會引起中國人 的反感和排斥。中國古禮中的的敬孔敬祖並不是宗教禮儀,稍加增刪,可以不違 背天主教教義,奉教者可以舉行。利瑪竇對中國的祀孔祭祖禮儀給出世俗話的解 釋,認為這些禮儀是天主教可以容忍的。

禮儀之爭的危機到1706 年才來,但 1610 年利瑪竇去世後就有了預兆。17 世紀30 年代以後,方濟各會、多明我會的傳教士先後因祀孔、祭祖禮儀問題與 耶穌會士產生爭執,三個修會各自將爭議的情況報告了在歐洲的總會長。雖然 1645 年至 1669 年曾就這個問題發出過暫時的諭令,96但多明我會士繼續堅持他 們的要求,同時大多數中國信徒則被告之爭論中的禮儀問題與天主教義並不矛 盾。1693 年,身為福建省主教的顏璫 (Charles Maigrot,1652-1730),大加譴責

95 周彌方編校,《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不得已下卷〉。

96 1645 年,教廷宗教裁判所對在華多明我會會長莫若翰關於「中國禮儀之爭」的報告給出答覆,

認為中國教徒不得參與祀孔和祭祖的活動。為此,1654 年耶穌會士衛匡國赴羅馬申辯。1656 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作出對耶穌會士有利的決定,申明如祀孔和祭祖的禮儀,真是像衛匡

認為中國教徒不得參與祀孔和祭祖的活動。為此,1654 年耶穌會士衛匡國赴羅馬申辯。1656 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作出對耶穌會士有利的決定,申明如祀孔和祭祖的禮儀,真是像衛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