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續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0-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限於因時間、人力及研究對象之考量,仍有未達完備的地方,故提出幾項 建議作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1、本研究基於時間、人力等因素之考量,僅針對特定對象進行調查,使優良教師評 選評估指標權重之分配可能會因為對象不同而有所限制,因此,後續研究可以擴展至 其他對象,讓結果更為客觀。

2、國內開始推行「教師評鑑」為近幾年的事,強調提高教師教學績效與教育品質,

故適用於不同教育階段的學校導入。因此,可以擴展至其他教育階段的學校,作為後 續研究參考。

3、後續研究可參酌本研究所建構的優良教師評選評估的各項準則,擷取其中某些構 面準則或予以擴大研究,作為研究方向之參考。

參考文獻

天下編輯(1999)。跨世紀希望工程師。台北市:天下雜誌,27-34。

王文岑(200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市。

王邵華(2007)。應用FAHP於國小代理教師甄選方法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江鴻鈞(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吳清山(2006)。師資培育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25。

吳韻儀(1998)。傑出教師五大信念。天下雜誌,台北市,210,26-29。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吳東霖(2010)。國中生在乎的好老師特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 理與諮商學系,台北市。

李匡雲(200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 育學系課程與教學學系,台南市。

李盈慧(2004)。模糊理論運用於中階管理人員管理才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邱榮城(2008)。應用模糊分析層級程序法(FAHP)於國民小學英語教科書評選指標因素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林松柏(2005)。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林芷郁(2007)。建構企業與供應商知識交付之智慧價值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俊宇(2009)。TFT-LCD顧客需求評估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 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新竹市。

侯念左(2001)。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畫麻辣教師 GTO 為參 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

胡緯翰(2007)。研發作業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以筆記型電腦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姜添輝(2002)。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台北市:

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翁宏裕(2010)。應用層級分析法(AHP)建立學校午餐委外辦理供應商評選模式-以桃園 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學系,桃園縣。

梁尚勇(1991)。樹立教師的新形象。台北市:台灣書店印行,159-160。

郭丁熒(2004)。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64-283。

陳昭儀(1997)。良師典範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62,11-14。

陳柏州(2010)。找尋優良教師。師友月刊,519,15-18。

陳柏州(2010)。家長眼中好老師特質。師友月刊,519,19-22。

陳慶鶴(1996)。國民小學優良教師特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類,台北市。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學報,10,

417-441。

陳妙花(2007)。層級分析法運用於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 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縣。

陳金柳(2005)。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中縣立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台中市。

陳玉心(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之研究:以教師觀點為取向。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台東。

陳美榕(2010)。大專院校體育教師專業績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

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陳怡如(2009)。國小推動閱讀活動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 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張德銳(2006)。探討中小學優良教師專業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 館。

張東慈(2008)。教育主管機關、校長與家長評估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準則之研究 -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 縣。

張哲剛(2009)。應用模糊多準則分析國民小學發展學校特色課程特色評選準則之研究 -以雲林縣優質轉型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雲林縣。

張雅惠(2010)。模糊理論於科展評分方式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 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莊世清(2009)。平衡計分卡觀念應用於臺北縣國小特教班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台北市。

莊仲寧(2002)。模糊數學方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綜合評量上之應用。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黃政傑(2007)。期許新世紀的良師。師友月刊, 481,16-20。

黃瑩甄(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與教師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黃淑汶(2009)。教師教學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 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黃中儷(2010)。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理論評選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資訊組長之研究以 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縣。

程元鋒(2008)。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 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傅士哲譯(2004)。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台北市:大塊文化。

楊國賜(1997)。現代教師如何建立專業知能和地位。師友月刊,241,1-2 。

楊豐文(2007)。國道客運業駕駛人員工作績效評估之研究-層級分析法之應用。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學系,台南市。

葉蕙芬(2009)。國小優良教師素質指標建構與實證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鄒碧娥(2009)。應用模糊化評估法建構陽明國小教師評鑑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廖玉珠(2004)。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 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賓靜蓀、王悅懌翻譯(2001)。跳出井底看天下。台北市:天下雜誌,213-216。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

27(6),5-22。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

27(7),1-20。

劉慶仁(2005)。美國新世紀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7-37。

劉千慈(2010)。國小優良教師特質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 展研究所,彰化縣。

蔡博凱(2009)。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於國小數學教科書評選指標之權重建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賴姝雅(2010)。嘉義地區大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賴可歆(2010)。建構個案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準則選用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縣。

盧淑惠(2003)。層級分析法在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指標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 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謝臥龍(1997)。優良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謝慶家(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市。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全面決策品質提升之架構與方法。台北市:雙葉書 廊有限公司。

簡茂發、彭森明、李虎雄(1998)。教育部八十五年度國民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 與評量專案研究計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Addison, L. (1983).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of the gifted in the untied states.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1(2), 60-64.

Apple, M. W. (1988), Teachers & Texts: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lass & Gende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2nd). New York: Routledge.

Buckley, J. J. (1985). Fuzzy hierarchical analysi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7, 233-247.

Breaux, A. (2008, September).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teacher. Retrieved. Available at:

http://jc-schools.net/admin/good-teachers.

Corbett, D. & Wilson, B. (2002). What urban students say about good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1), 18-22.

Elizabeth, May. & Chee, P. K. (2008). Building a model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teacher success in Hong Ko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4(3), 623-634.

Freire, P. (1998). Teachers as Cultural Workers: Letters to Those Who Dare Teach (D.

Macedo, D. Koike & A. Oliverira, Trans). Oxford: Westview Press.

Gudmundsdottir, S. & Saabar, N. (1991, September). Cultural dimensions on the good teacher. Paper presented at a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f Teacher Thinking, 3438-3448.

Gramsci, A. (1999). Prison Notebook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Giroux, H. A. (1988). Teachers as Intellectuals. New York: Bergin & Garvey.

Huberman, M. (1993).The Model Of The Independent Artisan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lations, In J. W. Litte & M. W. McLaughlin (Eds.), Teachers’ Work: Individuals, Colleagues, and Context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Korthagen, F. A. J. (2004). In search of the essence of a good teacher: Towards a moreholistic approach in teac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 77-97.

Laarhoven, P. J. M. & Pedrycz. W. (1983). A fuzzy extension of Saaty’s priority theory.

Fuzzy Sets and Systems, 11,229-241.

Miser, F. W. (2009). What it takes be an outstanding teacher? Retrieved January 2, 2009,

From at:

http://www.ohioafp.org/pdfs/members/educator_resources/WhatItTakestoBeanOutstandi ngTeacher.pdf

Malm, B. (2003). Personal Values, Professional Lives. Malmo: GM Educational Consulting.

Nixon, J. (1999). Teachers’ legal liabil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M. Cole (Ed.), professional issu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 teachers.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Parsons, T. (1952). The Social System (2nd).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Poulantzas, N. (1979). Classes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 London: NLB.

Pedrycz, W. (1994). “Why triangular membership function?. Fuzzy Sets and Systems, 64,21-30.

Saaty, T. L. (1977). 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15(3), 234-281.

Satty, T. L. (1986). Decision Making For Leaders: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For Decision In A Complex World. Belmont: Wadsworth.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Seddon, T. (1997). Teachers’ Work And Political Action, In L. A. Saha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Tamblyn, P. (2000). Qualities of success: Lessons from a teaching career. Education Canada, 40(1), 16-19.

Zadeh, L.A. (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8, 338-353.

附錄 A

敬愛的老師:

您好,感謝您撥冗填寫此份問卷。這是一份如何評估國小優良教師為主題之學術 問卷。本問卷目的為建立選拔國小優良教師評選之架構,希望透過各位專家之意見,

針對各構面、準則兩兩相互比較進行評估決定其權重,能使本研究對國小優良教師評 選之評估準則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煩勞您能撥冗填答,以您的經 驗及專業提供本研究寶貴的資料。

您所填寫的答案,將僅用於學術分析之用,絕不對外公佈或挪為他用,故請您安 心填答。非常感謝您的鼎力協助,在此致上萬分謝意。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華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 李欣怡 博士 研 究 生: 黃貞美 敬上

【問卷內容說明】

本問卷為國小優良教師評選指標之權重調查:各層級間作兩兩準則的相對重 要性比較,以決定同一層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評估項目說明】

本研究欲建構國民小學優良教師評選指標。評估構面分為教學態度、管理能力、

專業知能、溝通能力及行政參與,如圖一。各準則之定義皆敘述在表一中。

圖一國小優良教師評選模式     國小優良教師評選

教學態度 管理能力 專業知能 溝通能力 行政參與

敬 業 態 度

教 育 信 念

班 級 管 理

情 緒 管 理

專 業 知 識 時

間 管 理

教 學 能 力

輔 導 學 生 能 力

師 生 溝 通 能 力

與 同 仁 有 良  好 的 互 親

師 溝 通 能 力

行 政 工 作 參 與

校 內 活 動 的 參 與 配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