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評鑑相關文獻探討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評鑑相關文獻探討

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於教師素質優劣,在我國,小學教師的工作被認為是「鐵 飯碗」,缺乏淘汰機制;又受到尊師重道觀念之影響,常被認為教師評鑑是對教師不 尊重,而難以推行,導致於教育品質無法提升,無法符合時代潮流及家長需求。因此,

欲提升教學品質,必須建立一套良好、完善的優良教師評選機制,對認真教學的教師 予以表揚獎勵及肯定;對教學有待改善的教師给予建議、檢討或給予淘汰。我們要建 構優良教師評選之模式,則須探討瞭解教師評鑑之相關文獻,作為參考依據。近幾年 來,國內學者對教師評鑑之主題研究甚多,茲分述如下:

陳聖謨(1997)探討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抽取台南市282位教師 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的研究方式,來探究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項 目、實施方式、評鑑結果用途、擔任評鑑人選的看法及對實施教師評鑑的贊成程度。

在評鑑指標方面,百分比過半數者分別是﹕人品道德、教學精神態度、班級管理技能、

關照學生程度、課程教學知識、教學設計能力、評量學生能力等七種,其中以教師人 品道德及教學精神態度最受國小教師重視。

吳政達(1999)提出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以模糊德菲法整合家

長、教師、主任、校長、教育行政人員及教育學者的意見,建構教師評鑑的指標,接 著以模糊層級分析法計算各指標間的相對權重,其結論為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分為9大 類主指標41項次指標。九大指標分別為專業知識、教學準備能力、教學策略與實施能 力、教學評量能力、運用教學資源能力、班級經營能力、專業責任、校務參與及服務 績效,與人際溝通能力。

徐敏榮(2002)探討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以國小校長5人、教育行政人 員5人、資優教師5人,專家學者5人,共20人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與德懷術的 研究方法,建構一套我國國小教師評鑑之規準,評鑑的項目共分為7個評鑑領域80項 評鑑規準,此七項領域重要性順序為班級經營、品德行為、專業態度、人際關係、教 學專業知能、學生輔導和行政配合。

廖玉珠(2004)探討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經相關國內外文獻探討比較與 整理後,初步建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後針對專家學者發放問卷,採用 模糊德菲法將群體專家之意見彙整、修正、分析整理,建立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 教師評鑑規準分成四個評鑑內容: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 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

陳金柳(2005)提出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中縣立高級中學為例,以文獻分 析法、問卷調查法及焦點團體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透過相關文獻的分析,歸納出 教師評鑑的初步指標,其次,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實證資料蒐集,以瞭解高級中學教師 對各評鑑指標重要性看法的差異性。另外,再輔以三次焦點團體訪談方式對於問卷施 測所得的量化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結果,擬定一套縣立高級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共分 為教學規劃、教學實務、敬業精神、訓輔知能、專業成長、校務參與、人際關係七大 評鑑領域、42項評鑑指標。

陳妙花(2007)提出以層級分析法運用於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教育專家、

小學教師、教育行政人員、學生家長等利害關係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國民小學教師 評鑑指標」之層級分析問卷訪談研究,建立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層級結構,並求出

評鑑五大構面下二十一個評鑑指標的權重值。五個構面其權重依次如下:1、敬業精 神 36.6%;2、教學能力19.5%;3、班級經營19.2%;4、人際關係14.0%;5、專業知 能10.7%。二十一個評鑑指標中,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前五名依序為富有高度的愛心 與耐心、具有教育熱忱及教學認真、具備良好的品德及行為操守、行動研究與解決問 題、掌握教學目標與運用適當的教學技巧等五個項目。

李匡雲(2007)針對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經過相關文獻探討與德懷術問 卷調查,建構出「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此鑑指標包含五大評鑑構面13項評鑑指 標、並細分出65個評鑑項目。五大評鑑構面分別為課程專業知能、教學專業知能、班 級經營能力、專業發展、專業態度;13項評鑑指標為課程設計、課程評鑑、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學習評量、教學評鑑、行為經營、情境經營、專業進修、研究發展、教育 信念、行政參與、後設省思。

程元鋒(2008)針對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以文獻探討與問 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建構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包括四個項目,十四個 向度,共計七十個規準。以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校長、教師,計有151人為問卷對象,

了解連江縣教育人員對評鑑規準的看法。建構的評鑑規準獲得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 育人員相當程度的認同。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評鑑規準4大項目分別為課程設計與 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等。14個評鑑向度,包含 了課程設計、課程評鑑、教學規劃、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評量、教學評鑑、班級經 營、輔導知能、專業進修、研究創新、敬業精神、敬業態度、人際溝通及教學省思。

王文岑(2008)探討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以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 法,以三十一位具相關背景之德懷術委員為對象,進行三次德懷術調查之意見徵詢,

進行指標建構,研究結論如下: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包括四個構面十二項評鑑指 標;五十七個評鑑項目。四個構面為專業知識、專業實務、專業理念與專業發展;十 二項評鑑指標分別為教育學基礎知識、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科教學知識、

學生輔導、行政配合、人際溝通、教育信念、品德行為、專業精神、研習進修及研究

創新等。

鄒碧娥(2009)應用模糊化評估法建構陽明國小教師評鑑模式,以文獻分析、層級 程序分析法、模糊化評估法為研究方法,建立一套陽明國小教師評鑑模式。教師評鑑 包含四個向度十六個評鑑指標。四個向度,其權重依序為品德素養34.67%,專業態度 29.31%,專業技能21.15%,專業知識14.87%。十六個評鑑指標中,學校認為最重要 的前五名依序為具有服務與奉獻之精神、研究創新能與時俱進、教學認真積極指導學 生、維持良好親師生互動關係、熱心參與學校行政等五個項目。

陳玉心(2009)針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之研究:以教師觀點為取向,採 用質性研究方法,以訪談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之資料為主,並分析相關文獻資料後,

歸納出的結論其中一項是受訪教師認為下列十三項指標應可納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指標規準下:1、教學理念與專業技巧的行銷。2、活用電腦科技於管理與教學。3、

建立良好的師生互信機制。4、主動創造親師生溝通的機會。5、善用媒介建立親師溝 通管道。6、發展察覺學生問題的敏銳度。7、善用教師生涯發展的利器。8、落實人 生的終身學習理念。9、相關利害人的滿意度情形。10、擁有積極正面的人格特質。

11、能以身作則重視身教言教。12、能做好自我情緒管理。13、尊重教師為志業而不 是職業 。

莊世清(2009)以平衡計分卡觀念應用於臺北縣國小特教班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 以台北縣國小特教班教師為對象,將平衡計分卡觀念導入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採專 家座談、德懷術和階層分析法,進行三階段的探究。結果發現,由一、二階段建構而 來的臺北縣國小特教班教師評鑑指標,包括四個構面、13個向度,並細分出76個指標。

四個構面分別為教師教學、教師專業成長、教育成本與資源及學生學習成果等四個構 面。其中,教師教學構面可分為評量、課程規劃、教學實施、班級經營及學生輔導等 五向度;教師專業成長構面可分為敬業精神與態度、專業知能、溝通與合作及研究與 進修等四向度;教育成本與資源構面可分為時間安排及資源運用兩向度;學生學習成 果則分為學生學習參與及成果及家長認同度兩向度,並細分出76個指標。第三階段探

究評鑑指標體系的相對權重,發現各構面以教師教學權重最高,依次為學生學習成 果、教師專業成長、教育成本與資源。13個向度的重要性而言,以學生學習參與及成 果權重最高,之後依次為教學實施、家長認同度、課程規劃、專業知能、班級經營等 向度。

綜合上列所述,有關教師評鑑之相關研究,評鑑項目有教學態度、教育信念、班 級管理、情緒管理、專業知識、教學專業能力、學生輔導、師生、親師溝通關係、行 政參與等,因此從這些項目可評鑑教師教學工作表現,故可作為本研究擬定架構之參 考。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