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起初學習嬰幼兒按摩源自於自己對幼兒真實的接觸,也因為師長的傳授教 學,讓研究者跟著師長們學習。一路走來,此篇論文的完成也是我跟師長們互動 歷程的生命故事。在生命的最後,謝謝唐紀絜老師及愛護我的家人及朋友……

指導教授敘說:論文的後半段,是我跟基順形成共同體來完成,這對於基順 而言不是重要的目的,但對我而言卻是一段師生情感的旅遊,由我當為個案敘 說,由基順來提供生命的心流,我懂,我相信基順也懂,是基順造就了我生命的 圓滿,謝謝您!僅以這本論文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永續前緣,我愛您……

參考文獻

牛峰海、徐心坦(2008)。撫觸對早產兒腸胃蠕動的影響。實用兒科臨床雜誌,

23(14),1076-1077。

王文科、王智弘(201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昭正、朱瑞淵(1999)。參與觀察法。臺北:弘智。

王碧朗 (2001)。依附理論-探索人類情感的發展。教育研究資訊,6,68-85。

申洁(譯)(2013)。嬰兒撫觸(原作者:C. Voormann, G. Dandekar)。中國婦女出版 社。(原著出版年:2009)

全國法規資料庫。幼稚教育及照顧法。幼兒定義。2013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何玉敏、蟻靜君、沈瓊佳(2008)。撫觸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觀察。河北醫學,

14(7),860-862。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周念縈 譯(2005)。Vander Zanden J﹒W﹒(2003)人類發展學—兒童發展。臺 北:巨流。

邱珍琬(2003)。親職教育。臺北:五南。

曾琴蓮/採訪(2007)。按摩,無價的親子時光。蒙特梭利雙月刊卷期,73,23-26。

黃秋玉(2009)。嬰幼兒按摩。臺北:華騰文化。

黃徐矜霖(譯)(2004)。嬰幼兒按摩學習百科(原作者:Heath A, Bainbridge N﹒)。 臺北:貓頭鷹。(原著出版年:2000,2004)

黃雅淑、葉芳瑜、徐永玟、蔡文暉(2011)。按摩對嬰兒行為和生理狀態之影響。

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7(2),106-115。

黃瑞琴(2004)。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遊婷雅(譯)(2009)。兒童發展—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兒童的發展(原 作者:Kail R﹒V﹐Cavanaugh J)。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出版(原著出版年:

2007)

維琪百科。父母。2013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

維琪百科。嬰兒。2013 年 3 月 30 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

臺 灣 國 際 嬰 幼 兒 按 摩 協 會 ( IAIM )。 2013 年 3 月 29 日 , 取 自 http://iaim.16889.com.tw/。

劉佩貞(2007)。探討出產婦執行嬰兒按摩對母育信心、母子依附和新生兒身高 及體重之成效影響。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子教育。臺北:心理。

鄭宜瑉(2006)。嬰幼兒按摩魔法書。大樹林出版社。

賴慧滿(1999)。給寶寶最健康的體魄——嬰幼兒按摩法。媽媽寶寶,146,72-77 賴慧滿(2009)。嬰幼兒撫觸與按摩。新手父母出版。

簡加珍(2000)。按摩對早產兒的體重生長及神經功能發展影響之探討。中山醫 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魏渭堂、吳錦鳳 譯(1995)。Montanaro S﹒Q﹒(1991)著。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及幼文化出版。

曠晉、崔維、道生(2011)。照顧寶貝醫生健康的24種親密接觸。漢宇國際文化。

蘇建文、丁心平、許錦雲(1990)。陌生情境中嬰兒行為及其依附類型研究初探。

教育心理學報,23,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