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事活動」與「心理喘息」:家屬能量回復之初探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三節、 「從事活動」與「心理喘息」:家屬能量回復之初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第三節、「從事活動」與「心理喘息」:家屬能量回復之初探

根據前節所述,家屬使用各項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方案的情形,分別為瑞 智學堂、瑞智互助家庭、以及瑞智家屬聯誼會,從事活動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兩 類:(1)自我照顧類:「經驗分享、聊天、聯誼」、「提供資源與資訊」、「提升心靈 的課程」、「廚房煮飯」、「對外宣導」等;以及(2)提供照顧類:「卡啦 OK 室 帶唱」、「麻將室打牌」等參與項目。本研究試圖分析受訪者從事活動的經驗,

聚焦在家屬如何在自我照顧與提供照顧之間獲得能量。因此,本節的結構安排為 分析家屬在使用支持性服務方案期間從事自我照顧與提供照顧的活動,再依受訪 者的主述經驗,歸納出心理喘息的內涵。

一、使用支持性服務方案期間從事自我照顧與提供照顧的活動

學者指出,心理層面的喘息(restorative mental break),包含休息以及參與休閒 活動,目的是理解家庭照顧者在使用服務期間體驗到的能量回復(restorative)和促 發該經驗的情境(Watts & Teitelman, 2005)。在本研究中,家屬使用服務期間從事 活動獲得「心理喘息」的要素,可就休閒與休息、自我效能感、團體的歸屬感以 及採取行動的層面進行分析,分別為(一)休閒與休息:「才能展現」、「享受說話」

以及提升生活「滿意感」;(二)自我效能感:「學習」、「突破」、「成就感」的 過程,增進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三)團體的「歸屬感」;以及(四)社會貢獻的 使命和生命的「意義感」,可見家屬由照顧者蛻變成助人者的軌跡。

(一) 休閒與休息

1. 「才能展現」:他跟我們學,我們用心付出得到肯定,可激發自信

藉由大家一起煮飯,家屬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拿手菜。“他跟我們學”,我 們教他煮的方法,大家互相學習。又在尾牙活動時,“一堆平凡的家庭主婦”也 可以煮出“大餐廳”的菜色,家屬“用心”付出得到肯定,可激發出自信。也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是說,互助家庭提供家屬有「才能展現」的舞台,讓許多家屬因照顧而埋沒的長 才,在此有機會表現自己,使得才能重新受到欣賞。

「你今天要煮這一樣,你是拿手的,你要怎麼煮,按照你的方式,每個人煮 出來不一樣的方式,通常煮起來那個味道也不一樣,那不是更好,這樣我們 就 可 以 多 學 , 他 跟 我 們 學 , 我 們 跟 他 們 學 , 大 家 互 相 學 習 , (FC2 , 2014/04/09:18)」

「很難得的,尾牙,因為大家為了省錢,一方面也為了菜要比較好吃,大家 自己做,每個人就認養幾道菜自己做,竟然就說一堆平凡的家庭主婦,能把 那些菜弄得跟大餐廳一樣的菜這樣子,覺得大家都很用心,大家都很好,那 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這樣子,(FC3,2014/04/21:11)」

2.「享受說話」:隨便什麼都可以說,講話故意逗來逗去,分享快樂或不快樂的 生活點滴,感受到放鬆、樂趣和快樂

在互助家庭,家屬可以跟其他家屬交流。「享受說話」,意即“隨便什麼都可 以說”,“講話故意逗來逗去”,“分享快樂或不快樂的生活點滴”,感受到放 鬆、樂趣以及快樂。即能為內心的情緒感受尋求一個出口,有人關心和傾聽難過 的慰藉。

「我們那種氣氛感覺上就像我在自己家裡頭、跟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人在 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隨便什麼都可以說,完全放鬆,完全沒有壓力的感覺,

到下午四點,其實,這段時間是很快樂的,(FC1,2014/03/12:8)」

「大家就是開玩笑,大小聲,有時候講話故意,講話逗來逗去,其實兄弟姊 妹有時候講話逗來逗去也是樂趣,(FC2,2014/04/09:19)」

「我們大家在這邊就可以分享生活、照顧,還有一些快樂或不快樂的生活點 滴,我們大家都一起分享,(FC3,2014/04/2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3. 提升生活「滿意感」:參與有趣的活動,家屬玩得開心,也帶來歡愉感 家屬自行規劃有趣的活動,譬如做養生饅頭、插花、包水餃或戶外郊遊等,

由家屬提供各自擅長的技藝,家屬玩得開心。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家屬不僅會 轉移對照顧的關注,還能因活動帶來“開心”的歡愉感,豐富了生活。也就是說 在玩樂時產生正面的感受,作為能量回復的途徑之一。

「我們一起在做新的東西,譬如像那天做饅頭就很好玩,插花啊,像我們去 竹子湖玩都很好啊,我覺得說這都滿放鬆的,(FC3,2014/04/21:7)」

「像昨天做養生饅頭做很開心,下禮拜二又說要包水餃,他們願意提供工,

又提供他們的技術,那不是很好,而且長輩又可以吃得很開心,(FC2,

2014/04/09:18)」

(二) 自我效能感

Mausbach、Coon、Patterson 和 Grant(2008)的研究結果顯示,照顧者參與能夠 自我增強(self-reinforcing)的活動就比較有可能讓他感受到正向的情緒。個案因協 助他人,所以他能夠因為助人而感受到被充權,而透過充權的感受,個人參與動 機會提升、增進個人成長與獲得能量(曾華源、鄭夙芬、溫信學,2013)。本研究 的受訪者也在助人經驗中獲得正向情感,藉由「學習」、「突破」、「成就感」的過 程,增進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達到成長與自我肯定的意義。

1.「學習」﹕「接受」照顧訓練課程,「施予」團體共同照顧,施比受更有福 「學習」是增進自我效能的途徑之一。失智症家屬為了勝任照顧角色,成為 有能力照顧自家長者或照顧他人家的長者,需先「接受」照顧訓練課程,而後「施 予」在家照顧抑或團體共同照顧。在照顧提供的面向,從學堂到互助家庭的施與 受之間,家屬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助,亦可在互助家庭的實際場域給予別人幫助,

習得照顧知能的同時,讓施比受更有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

(1)「接受」照顧訓練課程:認識失智症的課,參加照顧訓練,了解照顧方法 絕大多數剛成為照顧者的家屬對失智症照顧是缺乏認識的。協會辦理家屬 照顧訓練課程,如家屬必修班、與各專業團體合作辦理專業人員失智症照護培訓 課程,幫助家屬“認識失智症”以及“了解怎樣照顧”。家屬接受照顧訓練課程 的方式,包含(1)長者使用學堂期間,協會另有安排課程給予家屬參與,如家屬座 談會;(2)家屬使用互助家庭之前,須參加照顧訓練課程,而具備基本失智症照顧 的技巧與概念。

「看完那本書趕快打到協會,現在我們課已經開始上了,那你就下一梯,那 我先安排你上認識失智症的課,我是從這個地方,因為我要調適,當然有認 識失智症的課,我需要了解,我需要怎樣照顧,所以我就從那時才開始慢慢 有一點點曙光,後來就可以上了,(FC2,2014/04/02:9)」

(2) 「施予」團體共同照顧:找出照顧長者有效的方法,吸取其他家屬的經驗,

獲得成長

在互助家庭的團體共同照顧過程,家屬會學習找出照顧長者有效的方法;例 如“先了解他的症狀,配合他”、找出“他會喜歡的動作”,甚至從“反駁他”

學習到認同他而“陪他演戲”,家屬發現到這個效果很好,有助減少照顧上的衝 突。

「先了解她的症狀,配合她,跟她同一國,她雞同鴨講,她一下唱這首歌一 下又跳到那首歌,我們也配合這樣跳,有時我們牽著她吃飽飯就繞著桌子旁 邊,一面牽著一面唱歌, (FC2,2014/04/09:21)」

「有的時候是不是安靜的相處,或者抱抱,肢體的抱抱是很好的、安全的動 作,是個她會喜歡的動作 (FC1,2014/03/12:11)」

「剛開始不會的時候,他跟我講我就會反駁他,哪裡有子彈,哪裡怎樣,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樣子他又會更不高興,他情緒會比較…要發脾氣這樣子,到後來我就陪他演 戲了,演了一次兩次,發現這個效果還不錯, (FC3,2014/04/21:8)」

當中,家屬不僅學習照顧自家長者,也學習照顧別人家的長者,家屬之間互 相幫忙、易親而顧的時候,家屬從照顧別人家的長者身上“多學了一樣”,也可 以“吸取其他家屬的經驗”習得照顧的技巧。這樣的過程,因對失智症的熟悉,

體驗到自己獲得“成長”。

「而且我們沒有遇到過,但是在這裡,別人家的症狀是這樣,我們可以去幫 忙,等於我們多學了一樣,等到有一天我老公這樣了,我就知道了,所以我 說啟發我們的智慧,在這邊讓我成長很多,(FC2,2014/04/05:12)」

「每個人的照顧的方式不一樣,可以採用他的方式,有時候,因為每個病人 是不一樣,突發狀況也不一樣,我們也可以吸取他們的經驗,可以用在我們 自己的家人身上看看這樣子,(FC3,2014/04/21:2)」

2.「突破」﹕我做到以前覺得做不到的事,我可以做 100 分的志工

FC1 來到互助家庭,還沒去帶卡啦 OK 室以前,認為“這一塊不是我能帶的”,

但有給自己作為志工角色的期許,而願意嘗試去做。參與過程中,她從長者所給 予的正向反應,促使她更賣力地投入,改變原先對自我的設限。「突破」意即是

“我做到”以前覺得做不到的事,肯定自己“可以做 100 分的志工”。

「今年剛好有義工休息請假,這一塊沒有人帶,所以我就走進來試試看,我 知道這塊很難帶,我也知道這一塊不是我能帶的,可是現在我覺得我可以,

(FC1,2014/03/12:9)」

「從我們身上他們會有反應,從他們身上我們有看到反應,所以我就會很願 意帶,因為我看他到他們開心,甚至我會耍寶、帶跳帶動,我可以看到他們 的反應是喜歡的、高興的、願意的,我就會更賣力地去做。幾次下來以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我發現到:『其實,只要你,肯不怕耍寶,肯不怕他們笑你唱得不好,這都 是我們自己想的啦,但是你真的去做的時候,他們不會笑你唱得不好、笑你 耍寶,他們還會跟你說你最棒,他們最喜歡妳,因為你帶動了活潑和那個生 氣』。所以,我的感覺啦,是我看到他們的反應,所以我就做下去了,就覺 得我做到了,(FC1,2014/03/12:9)」

「所以我說我可以做 100 分的志工,我有給自己這種期許吧,認為說,我一 定要把這塊帶起來,(FC1,2014/03/12:9)」。

3.「成就感」﹕原來我們可以幫助人,很樂意繼續提供協助

FC1 與 FC2 提供照顧的心路歷程,曾幫助來到互助家庭的家屬傾吐苦水。因 同樣是照顧者的身分,也都有過類似想輕生的念頭,因此可以體會與認同該名家 屬的處境,在對話上產生共鳴,相同的經驗亦使得該名家屬敞開心門傾訴。FC1

FC1 與 FC2 提供照顧的心路歷程,曾幫助來到互助家庭的家屬傾吐苦水。因 同樣是照顧者的身分,也都有過類似想輕生的念頭,因此可以體會與認同該名家 屬的處境,在對話上產生共鳴,相同的經驗亦使得該名家屬敞開心門傾訴。F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