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幼兒到成人:成人創作劇本分析

「為兒童而寫」(for children)與「兒童所寫」(by children),一直以來是創 作者進行兒童劇場之劇本書寫時的兩種面向。研究者想理解「為兒童而寫」的劇 本創作方式,進而修習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開設的「兒童劇場創作專 題」課程,在王友輝老師的指導下,因而有此次成人集體創作《爺爺的天堂島》

劇本改編與創作經驗(參見附錄四)。182

182 成人改編之《爺爺的天堂島》劇本創作為集體創作,創作者依照姓氏筆畫排列分別為林宜 君、林郡瑩、林爾萱、范瀞文、徐世棻、郭嘉儀、黃珮雯、譚黛倫,加上研究者總共9 人。此 劇本之公開與分析,乃經過創作者們之授權同意,僅作為學術研究之用途。

158

同時,研究者所進行繪本劇場課程之實踐,也以《爺爺的天堂島》為研究文 本,因而同一段時間裡,有幼兒與成人分別針對同一文本進行創作的歷程,換言 之,同一文本改編有「為兒童而寫」與「兒童所寫」並存,此為難得的創作經驗,

促使研究者進一步分析與比對幼兒與成人劇本創作之差異。

研究者十分好奇,幼兒與成人所重視的劇本元素分別為何?而幼兒與成人進 行創作時的相似或相異之處,甚至限制又為何?於本小節,研究者先說明成人對 於《爺爺的天堂島》之劇本創作思維,再比較幼兒與成人所創作的劇本架構和特 色,最後於結語回應研究問題:幼兒與成人以同一繪本進行戲劇創作之劇本特質 分別為何?

一、創作者的情節想像

David Wood 曾提出:「若有人要撰寫第一部他或她給兒童的劇本,改編也許 是踏出第一步的理想方式。如果這樣的話,選一本你喜愛或欣賞的書,才能讓你 忠於原味的去改編它」183,研究者選擇《爺爺的天堂島》進行改編創作,原作故 事梗概可以參照本研究第參章第二節。

從研究者在第參章第三節的文本分析可以得知,原作裡,文本脈絡與圖像語 言皆身負不同功能與線索,文本脈絡說明了故事的來龍去脈,而圖像語言的推進,

埋伏了文本裡蘊含的細節,兩者交織而成一個深含寓意的故事。也因此,若單就 故事的文本進行創作,很難呈現圖像語言的細節部分,而,原作中圖像語言蘊含 了許多意涵,圖與文這兩部分在創作的過程中都難以放棄。

誠如王友輝提及:「如何掌握繪本的內容精神,彰顯畫面構圖的意涵,當是 繪本改編成演出文本時重要的思考」。184首先,創作者一樣使用「四格漫畫」的 方式,從繪本內容中挑選三個場景,分別為「家中」、「船上」、「島上」。同時找

183 Wood, David & Grant, Janet 著。陳晞如譯。《兒童戲劇: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手冊》(Theatre for Children:A Guide to Writing, Adapting, Directing, and Acting)。臺北市:華騰文化,2009 年,

4-5。

184 〈從繪本到演出文本――無言劇『沒毛雞』的創作思維〉,前引文,頁 399。

159

出文本中關鍵的事件,分別為:爺爺突然出現、發現金屬門、船上渡海到島上、

島上發生的事、席德返家、席德收到爺爺的信。

依據以上的事件情節,可以發現原作裡注重的是透過幼兒的視角,展現奇幻 性思維,傳遞生命教育的意涵,進而營造一場「旅程」的氛圍。在這一場旅程,

其寓意所暗示和投射的是人生及死亡。

原作裡,使用場景的轉換來述說故事,故事節奏是緩慢但是富有層次感,並 且重視情感的表達,通常在進行生命教育探討的文本,特別是涉及死亡的議題,

往往符合這樣的節奏。例如:《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亦有這樣的步調。

創作者所設定的觀眾及表演對象亦為兒童,但是也希望成人亦能被劇本中的 情節打動,讓劇本的創作上兼具多層次的展現,為達成此目標,以下依三點進行 說明:

(一)情節發展:如何讓事件之間的進展產生劇情的推動?

(二)戲劇衝突:讓戲劇事件產生衝突的情節,又需要兼顧情節連貫。

(三)情感傳遞:如何讓兒童能感受劇情脈絡蘊含情感,促成創作的主要重 點之一,也因此,故事發展過程的細節伏筆,變得很重要。

最後,要思索的是如何將上述考量用戲劇表演情境呈現。談論死亡議題有許 多種表現手法,創作者們此次保留原作裡,暗喻死亡宛如旅程的核心概念。然而,

書寫的過程必須兼顧文本的特色,故事情節須達到描述情感的功能,並且以幼兒 能理解的視角進行書寫。因此,劇本中所設計的語言對話,需要具備「淺語的藝 術」之特質,能呈現情節推進,而並非只是以繁瑣又抽象的語言交代故事情節,

避免會陷入旁白講述和說教式書寫的危機。故事情節裡穿插創作者所創作歌曲,

以詞曲說明角色所處心境或情境,讓幼兒能夠轉換注意力,與透過音樂將幼兒帶 入故事之中,期望達到「適合於劇場演出、能夠提供表演者足夠的表現可能性」。

185

185〈從繪本到演出文本――無言劇『沒毛雞』的創作思維〉。前引文,頁399。

160

除了書寫,場景的轉換也是表演的可能性所討論的重點之一,要如何能夠完 成家、船、島的舞台布置,呈現彈性卻又不過於制式的感覺,最好能經由空間佈 置多一層想像,經由討論過後,決定使用「半寫意的舞台」,滿足想像空間與場 景轉換所需。

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們所考量的是「如何在文本脈絡底下,營造爺爺與席 德的情感」?席德很愛與爺爺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可知祖孫關係應該很親密,

從日常的互動中,就可以理解兩人之間自然而然建立的默契。

再進一步分析圖像,創作者們透過思考文本中的轉折點,例如:故事的時間 軸、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故事裡的事件與衝突、爺爺與席德在旅程中的各自轉變。

最後得出六個可以探究的方向:

(一)爺爺從什麼時候死亡?

(二)「門」的出現如何兼顧奇幻性思維與維持文本邏輯?

(三)祖孫倆的海上之旅是過場還是主要場景之一?

(四)島上發生的事件如何成為轉折點?

(五)在旅程中爺爺和席德如何發生改變?

(六)如何呈現爺爺給席德的信?

掌握這些創作方向之外,因為幼兒的特質為注重遊戲、愛好有趣的事物、在 故事中容易親近動物,創作者們添加了遊戲情節、雙關語、衝突與冒險的事件,

以及動物擬人化的角色,著重過程中角色在事件裡相處的細節。這些細節的堆疊,

最主要目的是「呈現祖孫情感早已在日常之中緊密不分」。最後爺爺給席德的信,

則希望傳達爺爺生前寫給席德的回憶,

David Wood 提及:「在兒童劇中,結構是至為重要的。對於故事的全面性和 明確度必須切實掌握」186,分場大綱則為表現結構的重要書寫工作。創作者統整 想法之後,將整場戲整合為 4 個場次。可以看到創作者們所撰寫的分場大綱如

186 Wood, David & Grant, Janet 著。《兒童戲劇: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手冊》。前引書,頁 4-8。

161

162

場次 說明項目

爺對話。

資料來源:研究者摘要與整理自《爺爺的天堂島》成人之劇本創作。

依照以上分場大綱,又可將情節中之兒童遊戲說明如下:

(一)遊戲:描述席德與爺爺平日愛玩的遊戲。

1. 比手畫腳遊戲遊戲。

2. 船長遊戲。

3. 過場「門」的出現,來自遊戲的想像。

(二)扮演遊戲:描述席德與爺爺進入金屬門後發生的遊戲情節。

1. 船長遊戲:爺爺教席德開船。

2. 在海中游泳。

3. 動物光影遊戲。

故事情節裡的事件增添,目的在於希望透過情節的進展與事件的堆疊,讓文 本脈絡展現出來,將所欲傳達的情感暗寄其中,而並非用對話「說故事」,也希 望情節的安排上有伏筆與前後呼應,展現情節的細膩與更多的可能性。

二、敘述及語言

音樂與聲音在兒童戲劇中,是重要的元素之一,由於兒童戲劇往往是動態的 故事,因而能感受音樂的旋律,便能更多增添一層享受。在這裡研究者分兩個部 分說明:說話的旋律與歌曲。

(一)說話的旋律

創作者採用祖孫對話進行故事的開展,為了豐富語言的運用,創作者們在遊 戲情節裡添加雙關語。因為使用雙關語,例如:「爺爺:『稍~息!』席德:『燒

163

~仙草!』」187,觀眾能從其中體會不同的樂趣,較小的幼兒,若不懂得雙關語 言裡的含意,在表演時,演員的音調會隨之改變,提供聽覺上的趣味感。較大的 兒童,能理解雙關語裡的幽默感,想必也能會意一笑。另外,在安排雙關語的段 落時,也必須注意到兒童模仿行為的可能,因此創作者反覆唸誦並且斟酌語詞,

使用適合兒童的詞彙。

(二)歌曲創作

音樂本身就具備渲染力,並且為兒童所喜愛,是創作者在創作時常使用的元 素,從國內外許多兒童劇團常在劇本中運用音樂,像如果兒童劇團、九歌兒童劇 團、紙風車兒童劇團……等等,甚至製作兒童歌舞劇的形式。由《爺爺的天堂島》

劇本裡可以看到歌曲書寫的方式,歌詞力求朗朗上口,旋律輕鬆和樂,語句通常 為7 到 8 字組成,是為兒童而寫的兒歌。但是歌曲所佔的比例,卻又不會被聯想 到歌舞劇,是擺放在戲劇音樂的定位。

此次歌曲的填詞,創作者考慮到歌詞也能述說角色所處情境或心境,因此歌 詞雖未交代故事情節,但是大多為角色的「弦外之音」。例如:第三場的歌曲〈不 曾離開〉,歌詞為「你看到我,因為我在你心中。你想起我,因為我不曾離開。」

配合的情節彷彿是爺爺回憶著奶奶,但卻也暗指爺爺與席德之間的狀態。又好比 第二場的〈大海〉的歌詞裡,交代了席德與爺爺所處的情境為海上,讓幼兒從對 於半寫意的舞台想像,增添一些聽覺上的體驗,由視覺與音樂的結合,進入想像

配合的情節彷彿是爺爺回憶著奶奶,但卻也暗指爺爺與席德之間的狀態。又好比 第二場的〈大海〉的歌詞裡,交代了席德與爺爺所處的情境為海上,讓幼兒從對 於半寫意的舞台想像,增添一些聽覺上的體驗,由視覺與音樂的結合,進入想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