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資深輔導志工之生命敘說,因此將國內對於志願服務的 動機、輔導經驗對其影影響,以及輔導志工之相關研究進行歸納整理。

壹、 志願服務動機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對於志願服務動機的相關研究(蔡佳螢,2000;張碧雲,2004;林慧貞,

2006;胡紹華,2008;陳孟君,2008;劉怡苓,2009;吳慧卿 2009;沈佳敏、林麗 娟,2009;許麗娟,2009;賴淑君,2010;廖秀年,2010;陳慧珍,2010;林惠美,

2010;沈佩宜,2010),(文獻整理於附錄三)進行歸納,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方面除了有青少年、大學生、小學教師、高齡者、新移民之外,還 包括在各個機構服務之志工,此外張碧雲(2004)、林惠美(2010)特別針對女性志願 服務進行研究。

二、 研究對象之服務機構

研究對象之服務機構包括醫療體系、輔導機構、運動賽會、社區、慈濟、學 校、親善大使社團、身心障礙服務機構等。

三、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志願服務的動機很多元,也因為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 年資和宗教信仰不同,而對志願服務的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包括個人興趣、社 會責任感、充實自我、母職延伸、利他主義、求取新知及技能、拓展人際關係、

受服務單位的精神感動、受他人鼓勵與影響、尋求生命意義等。沈佳敏、林麗娟(2009) 發現大學生於圖書館服務的動機為「知識技能」、「社會經驗」、「人際關係」、

「成就與奉獻」、「社群影響」以及「自我成長」,並另外對阻礙因素進行研究;

胡邵華(2008)則發現青少年的志願服務動機是受家庭影響及能在升學推甄中加 分;陳慧珍(2010)發現新移民的志願服務動機包括打發時間及成員特質吸引。此 外,從蔡佳螢(2000)針對安寧療護志工做研究,發現其動機除了社會責任感、興趣、

增進知識之外,還包括宗教因素;賴淑君(2010)針對慈濟委員;廖秀年(2010)針對 銀髮族;林惠美(2010)針對銀髮族的校園志工媽媽等的研究,發現其研究對象之志 願服務動機皆包括自我實現。

貳、 志願服務對志工產生的影響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對於志願服務所產生的意義與影響的相關研究(周美惠,2003;張碧雲,

2004;林麗惠,2006;何亭嫻,2007;林進勛,2007;陳玫瑜,2008;張嘉窈,2010;

劉盈蘭,2010;林詠淇,2010) (文獻整理於附錄四)進行歸納,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方面多為輔導志工、高齡者,此外還包括大學課輔學生、特教老師,

以及公家機關志工。

二、 研究結果

研究者整理志願服務對志工的意義包括:1.增進人際關係、豐富生活的內涵,

2.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充實人生,有助生命意義的追尋;對志工的影響包括:1.

增進傾聽、包容、陪伴等技巧的經驗累積,從中獲得智慧並能改善家庭關係,2.

生活態度的改變、生命價值的轉變、主動性、包容力、溝通技巧與敏感度的提升,

3.感受到「被需要」的親密感,獲得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

參、 輔導志工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縮小範圍,聚焦在國內以輔導志工為研究對象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 (周 美惠,2003;張碧雲,2004;周玉靜,2005;林進勛,2007;莊玉麗,2007;蔡月 芬,2008;陳惠玲,2008;張翠華,2009;陳玉美,2009;李明川,2010) (文獻整 理於附錄五)進行歸納,有以下幾點發現:

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包含服務於生命線或家庭教育中心等機構的志工,另外,蔡月芬 (2008)、莊玉麗(2007)、張碧雲(2004)所做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則包含各種機構之志

工,其中張月芬的七個研究對象中,有一位在生命線、地檢署、更保會、監獄、

看守所、犯保會、醫院、小學等單位擔任過志工,其他研究對象也在多種單位服 務;莊麗玉的研究對象包含服務於家庭教育中心或少年隊的志工;張碧雲的研究 對象則分別為服務於張老師諮商輔導中心、生命線、及家庭教育中心之志工。

二、 研究內容及發現

研究內容的部分,周美惠(2003) 、張碧雲(2004)、及蔡月芬(2008)皆以訪談的 方式了解輔導經驗對輔導志工的影響,周美惠(2003)的研究結果發現,輔導經驗讓 志工獲得成就感、學習傾聽、尊重、促進人際關係和諧、接納自己;蔡月芬(2008) 的研究結果則發現,輔導經驗讓志工充實輔導知能,並且對人多一些包容;張碧 雲(2004)的研究則是為輔導志工寫生命故事,並探究輔導經驗對他們的影響及引發 的省思。莊玉麗 (2007)以深度訪談進行研究,發現輔導中輟生的志工需要更多的 愛心與耐心,而且要讓中輟的孩子回到學校內學習,單靠志工一人的力量是有限 的,需要家庭與學校合作,方才有希望;周玉靜(2005)以敘說的方式進行研究,發 現志工參與的動機傾向於利己性,並與個人生活境遇有關;林進勛(2007)發現志工 參與的動機多元,並與個人生活體驗有關,志願服務也讓人際關係改變;陳惠玲 (2008)發現,志工持續服務與在機構的進修機會及獎勵制度有關,面對挫折時,會 積極充實專業能力,而志願服務也讓志工改善人際關係,並懂得珍惜當下;陳玉 美(2009)也發現,影響志工持續服務的意願與機構的穩定性、自我成長、成就滿足、

回饋與助人、良好的人際互動及歸屬感有關;張翠華(2009)針對志工的服務經驗進 行研究;李明川(2010)研究志工面對壓力的因應策略。

綜合上述發現,社會上有許多人為了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從事志願服務,雖 然這是沒有報酬的服務,大家卻樂在其中,因為志工們的努力付出,讓整個社會 受惠,然而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志工本身也是受惠者,改變人生觀、增進人際 關係、學會尊重、學會包容,並且自我實現。

擔任輔導志工需要更多的愛心與耐心,上述關於輔導志工的研究多以志工的 服務動機、服務經驗、服務經驗對生命的影響等為研究內容,然而周玉靜(2005)及 林進勛(2006)都發現擔任志工與其生命經驗有關,是什麼樣的生命經驗會讓人有具 有服務的熱忱,什麼樣的原生家庭、求學過程、職場經歷會讓人願意持續為別人

服務,為別的家庭付出,他有過哪些專業訓練、有什麼成就感、如何面對挫折,

而這些輔導經驗又如何影響著他,這是研究者所好奇的。故本研究將帶大家來認 識一位擔任輔導志工19年的退休輔導主任,閱讀他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