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輔導志工之成就與挫折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輔導志工之成就與挫折

擔任輔導志工 19 年的歲月中,從生命線到家庭教育中心,阿福老師受到許多 專業的指導,也幫助過許多人,包括學生、家長、老師、社區民眾、獄友等,在 陪伴的路上,學生有一點點改變,露出真誠的笑容、願意配合老師、拒絕同儕的 誘惑、或是對人說出一句感謝的話;家長願意改變作息及不好的習慣,多把心思 放在孩子身上;老師在輔導學生時多了一份支持的力量,繼續為學生努力;社區 民眾打了求救專線之後,願意多一些思考,不輕易做出傻事傷害自己;獄友願意 真實的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犯的錯,並且寬恕那些離開他的人。這些改變並不容 易,有些經過幾個小時就能想通,但有些可能要幾年的時間,然而但只要有一點 點的進步就是進步,這都是阿福老師的成就與感動,也因為這些成就與感動,支 持著他一直走在輔導志工這條路上。

貳、 面對挫折

在一般公家機關、圖書館、學校等地方的志工,服務的內容通常是路線引導、

書本排放、路隊護送等,然而擔任輔導志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面對更多的挑 戰、更複雜的難題,以及讓人灰心的挫折。因為相關資源來不及配合、家庭狀況 不穩定、外在誘惑的吸引,讓學生再度出現狀況,之前的努力似乎又化為烏有,

當夥伴們遇到這樣的挫折時,阿福老師總是給予支持與鼓勵,帶領他們正面思考,

然而當他自己遭遇挫折時,因為考量到倫理問題,不適宜向別人傾訴他的困難,

所以他會透過身體的活動來放鬆身心,並且多補充專業知識,當自己的專業能力 足夠了,就有辦法去面對。

阿福老師在面對挫折時,會放鬆自己的身心,將自己安頓好之後,才有能力幫 助別人,並且多補充專業知識,如同陳惠玲(2008)的研究結果,志工面對挫折時,

會積極充實專業能力,阿福老師也是如此,充實自己,迎向更多挑戰。

第三節 輔導經驗對輔導志工生命的影響

輔導志工這條路走來,雖然阿福幫助別人很多,但他認為很多東西是受助者教 他的,因為從受助者的回饋及反應中,讓他知道什麼問題和情境下,用什麼輔導 技巧是適合的,從受助者的故事中,他也學到面對事情可能有什麼解決方法。然 而讓阿福老師學到最多的,便是「包容」與「珍惜」,在婚姻課程中每一對夫妻的 分享,他發現就是「包容」,能讓他們一路相互扶持走過幾十載,面對學生時,他 比較能看到學生的優勢,能包容學生不夠好的部分;面對自己時,他開始能改變 自己對於原生家庭自卑的想法,容許一些缺陷、一些不完美,也學會以圓融的態 度與人相處。看到這麼多不完整的受助家庭,阿福老師認為自己的原生家已經算 不錯了,於是他學會「珍惜」,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也珍惜老天爺給他的生命經 驗。

如同蔡月芬(2008)的研究,輔導經驗讓志工充實輔導知能,並且對人多一些包 容,周美惠(2003)、林進勛(2007)、陳玉美(2009)也發現輔導經驗讓志工人際關係和 諧,陳惠玲(2008)發現,志願服務除了讓志工改善人際關係,並讓他們懂得珍惜當 下。多看看別人,引發多一些思考,便不會往牛角尖鑽,也會發現自己擁有的已 經很多了。

後記 生命的交會:我與阿福老師

在與阿福老師進行訪談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個輔導功力深厚,很有輔導熱 忱的一位長輩,但在訪談之後,我才知道我們的生命經驗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他 的處世態度有許多值得我學習之處。

 克服逆境

對家人的愛,是我們最割捨不了的,我和家人一起做手工賺錢,分工合作在 菜市場打拼;阿福老師和家人一起去撿牛糞和稻草回來補地上的縫隙。我們也都 曾為家裡的經濟狀況而煩惱,我高中時,家裡曾經好幾個月沒有收入,父親的船 卻又在日本外海被燒毀,當時,我正隱瞞學生的身份,在麵包店打工;阿福老師 升高中時,祖父花天酒地,到處賒帳,家裡辛苦養的豬隻和種植好幾個月的稻米,

全都要給別人,這樣的情況讓他沒有信心念高中、邁向大學。

在求學時代,我的成績大概不像阿福老師那麼優秀,但也屬於中上的程度,

然而我們成績都不是被父母逼出來的,而是自己想學習,我想,我們還有一顆不 想輸的心,就像阿德勒所強調的,「追求完美、努力精熟,以克服自卑感」是人的 天性(鄭玄藏等譯,2008)。面對越困難的環境,我們越往上游。

求學時代,我們除了課業上的學習,還有許多社會上的歷練-打工。從高中到 實習階段,我的打工經驗就與班上同學有很大的不一樣,我在麵包店、鞋店、量 販店、海水浴場、安親班等地方打工,也在菜市場擺攤,幫忙家裡的生意;阿福 老師則是到甘蔗園、鳳梨園、蠶桑場、桑樹園等地方當起農夫,此外,他也曾到 玉里的山林做開墾的工作。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賺錢」,我們想改變 家裡的經濟狀況,想讓自己及家人有更好的生活,更想脫離錢不夠用的不安全感 及悲觀情緒。

面對這些困難,阿福老師說「窮人家沒有抱怨的權利」,但我曾抱怨,抱怨老 天爺對我不公平,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接觸的人、事、物變多了,想法開闊 了,我發現我的才能、更發現我對家人及家人對我的愛,在反覆敘說故事的同時,

那些困難已被我賦予新的意義,以前是帶著眼淚說,現在我是驕傲地說。此外,

我學到阿福老師所說的「包容」與「珍惜」,包容自己的過去,也珍惜現在擁有的 一切。

 平凡中的典範

雖然阿福老師退休了,他的生活卻未停擺下來,不但擔任家庭教育中心的輔 導志工,偶爾也會到森林公園擔任解說志工。許多老師把教育當作「工作」而非

「責任」,甚至認為與家長溝通是一件麻煩的事,但大部分的老師也同意有狀況的 孩子來自有狀況的家庭,要協助孩子便要從家庭做起,在阿福老師身上我看到,

他不曾先入為主地認為家長不負責任,而是給予家長最大的關心與鼓勵,家長受 到鼓勵,便能影響整個家庭的動力,影響在邊緣的孩子。除此之外,阿福老師也 到監獄替受刑人上課,帶領他們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去看與家人的關係,讓他們 學習寬恕自己、寬恕別人,接著重新面對社會,在擔任志工的同時,阿福老師也 不斷自修、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更了解受刑人的心境,阿福老師上網搜尋資料,

並購買書籍來閱讀,期許自己能給受刑人更多的幫助。

我跟著阿福老師一起到家庭訪視,離開時遇到之前訪視的家長,他們開心、

熱情的跟他打招呼,他們曾經拒絕阿福老師的輔導,認為家務事自己會處理,但 現在卻像是好久不見的朋友。我佩服阿福老師在專業學習上的努力,更敬佩他的 服務熱忱,以及敬業的心。我想,他會把他的生命力感染給更多人、幫助更多家 庭;而他的生命故事,也將影響更多志工及老師。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興祥、倪鳴香(2008)生命史及心理傳記:接續與開展。應用心理學研究,第 39 期,P.13—16。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臺東縣家庭教育中心(2010 年 7 月 10 日)。臺東縣家庭教育中心服務項目。取自 http://family.boe.ttct.edu.tw/contents/service.asp

臺東縣家庭教育中心(2010 年 7 月 10 日)。臺東縣家庭教育中心認識中心。取自 http://family.boe.ttct.edu.tw/contents/about.asp

台灣世界展望會官網(2011 年 1 月 20 日)。台灣世界展望會官網-服務工作。取自 http://www.worldvision.org.tw/03_work/domestic.php?m1=3&m2=11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2011 年 1 月 20 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服 務介紹。取自 http://www.ccf.org.tw/02service/00.htm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原作者:Marilyn Lichtman)。 臺北市:學富文化。

何亭嫻

(2007) 。

小手牽大手-大學生擔任弱勢家庭課輔志工之實踐與成長(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惠卿(2009)。2007 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考量因素之 研究

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

,8,75-89。

志願服務法(2001 年 1 月 20 日)

李政賢(譯)(2010)。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Rossman)。臺北市:學富文化。

汪芸(譯)(2006)。志工企業家(原作者:David Bornstein)。臺北市:天下文化。

沈佩宜

(2010) 。

身心障礙教養機構志工服務經驗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無 障礙之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佳敏、林麗娟

(2009) 。

圖書館服務學習動機與觀感不同社區型態與高齡志工社 區參與動機之探討-以高雄縣兩社區爲例

大學圖書館

,13:1,139-165。

沈慶鴻(2008)。建構最需要關懷家庭輔導網絡志工服務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周玉靜

(2007) 。

四位生命線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

周美惠

(2003) 。

諮商義工服務經驗對中年婦女生命歷程之影響-以台北市生命線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水木 (2005)。家庭教育法及其對學校教育之衝擊。學校行政,39,172-192 頁。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勝義(2001) 。服務學習指導手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惠美

(2010) 。

一群女人的故事:小學校園志工媽媽之增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林詠淇

(2010) 。

觀護志工服務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 市。

林進勛

(2007) 。

高雄縣生命線志工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讓(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通識研究集刊,10,171-192。

林麗惠

(2007) 。

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與成功老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俞國良、辛自強(2000)。父母親的面貌:對話與回應。應用心理研究,7,1-49。

俞國良、辛自強(2000)。父母親的面貌:對話與回應。應用心理研究,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