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志願服務與社區認輔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志願服務與社區認輔

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是我生命裡有一個重要份量的服務和學習,其中包括了 故事志工及光寶文教基金會的社區認輔服務。本節分別闡述志願服務的內涵和志 工服務動機及意義,以及社區認輔和認輔志工的服務精神和影響。

近十七年來,我在國中和國小協助成立認輔志工團,由於社區認輔的服務對 象多是非志願個案,以及因家庭因素等需要協助的兒童、青少年,是一項具有挑 戰的服務,而為了讓志工在認輔的服務中得到助力,社區認輔以有系統的長期培 訓課程,從自我察覺、同理心開始,加入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以及遊戲治療、

敘事治療等進階課程,培養志工的半專業能力,來陪伴學校的高關懷孩子及其家 庭。近幾年,跟隨著社會脈動和全球化的多元趨勢,以及環保和自然飲食的重要 議題,光寶社區認輔的培訓課程開始轉變,陪伴和關懷的初始心依舊,但更回到 生活的基本面,鼓勵每一位志工,先回到家庭經營和健康的身心照顧,進而影響 更多人。

壹、志願服務與志工

二十一世紀是志工的世紀,聯合國將2001年訂為國際志工年,面對全球化普 遍重視志願服務人力資源的潮流下,志工人力的資源運用,是未來生活一個重要 趨勢與課題(李雪鳳,2001)。

一、與時俱進的助人工作

我國志願服務法(2001)對志願服務所下的定義是:民眾出於自由意志,非 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 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供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 輔助性服務。志願服務是一群人為追求公共利益,本著自由意願,結合志願服務 組織,用自己的所餘去幫助別人的不足,付出不求回報的工作(周美惠,2004)。

早期的志願服務主要為慈善性活動,它是基於人性的關懷與憐憫,時至今日已演 變為付出與學習並重的「服務學習」,並提升成為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間互相學習、

- 13 -

- 14 -

- 15 -

輔導的工作做一個整合,對於校園內的弱勢學生來說,更具有實質幫助,特別是 預防性的目的。鄭崇趁(1995)指出,實施「認輔制度」,是關懷與個別輔導適 應困難及行為偏差的學生之最佳途徑。陳美琳(2002)則指出國小推展「認輔制 度」具有「預防重於治療」未雨綢繆的重大意義。而個人在參與光寶認輔志工服 務多年與陪伴關懷學生的經驗中,很深的體認到志工們不同於學校教師、家長的 角色,定期定時的持續陪伴,對於學生來說,是一股安定的力量。

學校運用認輔志工的原因,是因學校輔導人力不足。雖然認輔制度所預定 的主要認輔者為一般教師,然而,研究也指出教師對於課務之餘的認輔工作感到 有時間壓力和力有未逮的現象,並且因此無法定時和學生進行輔導晤談;此外部 份學校也表示一般教師缺乏認輔意願。因此,促使輔導主任及輔導組長為增加學 校輔導人力,而大力推動認輔志工的招募及運用(陳美琳,2002)。

其中光寶文教基金會以非營利組織,長期協助國小及國中招募成立認輔志工 團,於1998年3月,在臺北市民族國小成立第一個實驗性質的「認輔志工團」迄 今每年約服務四十所認輔學校,平均每所學校認輔志工20~30人,成立至今已培 訓志工達上萬人次。而光寶認輔志工培訓除了基礎認知課程必修100小時,約需 花上兩至三學年的時間來完成,還有進階、種籽師資課程,而成立最久的志工團,

每學期培訓已持續十一年半,其動能值得深入探究(張豫偉,2009)。

二、認輔志工

認輔志工雖為學校志工的一種;但相較於一般學校志工,認輔志工從事的認 輔工作,依認輔制度實施要點中對認輔對象的界定,其實是屬於第二級的輔導工 作,牽涉到診斷及治療,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能,屬於半專業的服務工作(周 武昌,1998;陳美琳,2002;陳榮富,1997)。龍玉琴(2004)對認輔志工的角 色定義,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關懷陪伴者和資源網絡或轉介的提供協助者,認真 的傾聽、接納,瞭解兒童,給予兒童真實的愛與關懷,相互學習成長。此外運用

- 16 -

志工也有助於解決輔導人力不足的問題。

如上所述,光寶文教基金會亦將認輔志工的角色,定位為生活的關懷陪伴者 和資源網絡或轉介的提供協助者、是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是生命的資源中心、是 最佳傾聽者、鼓舞者。認輔工作由認輔志工來做時,認輔便有了另一層定義,那 就是用愛心陪伴、用真心傾聽、用耐心等待,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精神的發揮(光 寶文教基金會,2001;黃淑華,2001)。吳銀玉(2000)認為「認輔」工作並非 只是狹義的面對面和孩子協談而已,它的方式是應該是多樣性的。林正義(1996)

也指出認輔人員必須「親近、瞭解、關愛、照顧」所認輔的對象,以促進認輔對 象「獲得溫暖、關懷、重視,進而悅納自己,感謝他人」。

綜上所述,認輔志工是朝向「半專業助人者」邁進的輔導工作者,對學校來 說可以補輔導人力不足,對受輔學生來說是一位可以提供溫暖和真誠聆聽的對 象。

根據「教育部認輔制度實施要點」,近年來各國中小學校都在持續辦理認輔 計畫,但是主要認輔學生者仍是學校教師,當學校教師的人力和時間不足以提供 認輔學生所需時,才是具有專業輔導知能之退休教師、學生家長或熱心輔導人 士。也就是說,不論認輔者的身份,都需要有輔導相關的專業知能,這也是當學 校運用志工從事認輔工作時,會提供志工培訓課程的原因,而志工是否能夠繼續 參與培訓課程,對於認輔工作的持續及成效亦有其影響。

參、光寶文教基金會社區認輔

光寶文教基金會,創立於 1993 年,成立主要宗旨在培育人文素養、倡導公 益活動、關懷企業文化、扶持兒童成長等,從人文、公益、教育與文化等面向投 注心力。在一次又一次以兒童成長做為主要關懷目標的活動中,我們接觸到一些 被忽略的孩子,也接觸到一些默默在社區、校園中陪伴弱勢孩子的志工媽媽,而 逐漸確立基金會的兒童認輔方向。從 1998 年協助台北市民族國小成立認輔志工

- 17 -

團開始,基金會就不斷延伸觸角,從國小到國中、社區,培訓一期又一期的認輔 志工,鼓勵多數是家庭主婦的認輔志工,發揮媽媽的愛心,協助學校、老師、父 母共同關懷、陪伴、引導孩子建立自信,正常的發展與成長。

一、「認輔」是什麼?

「認輔」,就字面上而言即「認養輔導」,也就是某一個學校或社團,或是社 區中的組織、機構,有計畫培訓一批「半專業」或「準專業」的志工,陪伴有需 要的兒童、青少年、家庭,甚至是老師、其他家長,走過一段自我學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志工必須接受長達一至三年不等的培訓,接著由學校 輔導室轉介認輔對象,認輔媽媽則運用各種所學的知能和技巧,引領兒童及青少 年了解自我及周遭的環境歷程,並配合其身心發展狀態,建立積極正向的自我觀 念及人際互動,使其身心得以正常成長與發展,潛能得以發揮,對生活具有正確 覺知和自主自控的概念,進而能自我肯定,並悅納他人。

此一陪伴關懷的過程,有可能是一學期,也可能長達兩、三年;必要時,甚 至會跨越寒暑假全年無休的進行。而為了具體有效的改善認輔對象所遭遇的情 況,認輔志工關懷的範圍,有時會走出校園,擴及認輔對象的父母、祖父母、兄 弟姊妹等家人,或是認輔對象認同的青少年次團體及同儕。

二、關懷弱勢,深耕社區

事實上,經過多年系統化的運作過程後,光寶文教基金會所推動的認輔志工 體系,或許不能百分之百稱為專業的輔導團體,但絕對是以兒童、青少年及其家 庭為對象的「全人關懷」工作。換言之,認輔志工必須清楚,我們的立場是:不 同於老師、不同於媽媽、不同於專業輔導諮商人員,而且是在尊重學校輔導室,

以及老師、家長為前提,以協助的立場為出發點,以幫助兒童、青少年為共同目 標,在校園中、生活中,給予他們真實的愛與關懷、尊重和信任。

- 18 -

簡單一句「弱勢孩子」,其實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舉凡來自個人的肢體障 礙、心智障礙、重大疾病;來自家庭的父母不和、親子親師溝通困難、家境貧困 文化不利、單親失功能家庭、隔代失能家庭、虐兒施暴;來自跨文化的原住民、

新移民家庭;來自以前不曾有的天災人禍如地震、颱風、失業等;來自文化落差 的功能性文盲等,都會形成某種程度的弱勢孩子。社區認輔志工,不論在空間距 離、時間效率上,都容易配合,可以發揮即時和長期關懷陪伴的功能。

三、多元的社區認輔服務

認輔的觸角延伸,從兒童乃至青少年、中輟生,志工們更常利用假期,參與 如總統教育獎圓夢工作坊、原住民部落夏日學校…,在在傳遞著認輔是無限可能 的訊息。而在跨文化家庭的全人關懷部分,則是光寶認輔無限可能的另一開端。

近年來,光寶認輔志工的陪伴對象更擴及新移民。藉由舉辦「跨文化家庭校園親 職聯誼會」及「中文專班」,協助新移民女性擺脫倚賴他人協助(中文)的困境,

以增進家人的溝通能力進而產生自信心,悅納他人,並發揮家庭教育之基本功能。

認輔志工們充分發揮所學,以同為母親的同理心,和新移民女性建立亦師亦友的

認輔志工們充分發揮所學,以同為母親的同理心,和新移民女性建立亦師亦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