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緒調適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目的在探討與本研究有關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全章共 分兩節,第一節為情緒調適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輕度自閉症者 的情緒發展與情緒調適。

第一節 情緒調適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早期的研究大都將情緒界定為個體主觀的感受狀態,直到情緒功能 論的興起,對情緒的看法才有了另一番詮釋。情緒功能論者認為情緒不 僅是內在主觀的感受而已,而是一種建立、維續或破壞個體與內外在環 境關係的歷程。為了營造個體與內外在環境間的良好關係,達成適應的 功能,中間的修正過程和行動就涉及到情緒調適的問題。情緒的好壞不 在於情緒本身,而是取決於人們對待情緒的態度和採用的方法(江文慈,

1999)。許多人常會誤認為情緒是不好的,比如說:「你太情緒化了」、「別 鬧情緒好不好」,而忽略了情緒的正面意義,其實透過情緒我們可以更貼 近自己,並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蔡秀玲、楊智馨,2013)。情緒本身是個 訊息,無好壞之分,它促使我們採取行動來因應,所以重點在於因應的 方式是否得當。

情緒調適既然如此重要,便需要深入了解其發展脈絡、運作歷程、

調適策略、影響因素以及相關研究等,以下做進一步的探究。

壹、情緒調適的發展脈絡

情緒的發生是從出生的那一刻即展開,並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逐漸分 化。鳳華、周婉琪、孫文菊、蔡馨惠(2014)參酌國外學者的研究繪製 了情緒發展與分化的路徑圖,如圖2-1所示。剛出生的嬰兒主要的情緒是

8

興奮,且多為反射性反應。情緒發展的過程會先從興奮分化出苦惱,例 如:嬰兒肚子餓了或尿布濕了,就會產生苦惱,而以哭來表達需求。到 了三個月大,興奮又可再分化出愉悅,並出現社會性微笑。六個月大的 嬰兒在苦惱之處又有更多的分化,包括害怕、厭惡及生氣。相較於正向 情緒的分化,負向情緒的分化更為細膩與快速,特別是涉及到後續的情 緒調適,主要處理的就是負向情緒,似乎也意謂著嬰兒已能藉由負向情 緒來表達對不同刺激偏好的個別化,而環境中如何回應這些情緒,也會 影響個體後續對這些情緒的覺察、接納與因應能力。

圖 2-1 情緒發展與分化路徑圖 資料來源:鳳華等人(2014,p.5)

情緒調整貫穿整個人生全程,它在每個年齡層的發展情形如何,引 起許多學者的探究,但目前以嬰幼兒至兒童中期的研究較多,有關青少 年至成人的發展相對較少。Thompson(1991)首先從許多的實證研究中,

歸納出嬰幼兒、學前兒童、兒童中期、青少年和成人等五個階段在情緒 調適發展上的特徵,說明如下:

9

一、嬰幼兒階段:

情緒調適萌芽於嬰幼兒時期,雖然他們會出現自我安撫的行為(如:

吸吮手指等),但在這個階段由於神經生理系統的發育尚未成熟,且無法 自行解除痛苦源,主要還是依賴照顧者的協助與外在的調整,包括直接 介入(如:移除痛苦源、抱抱安撫、餵奶嘴、提供喜愛的玩具等)、選擇 性的增強與示範(如:提升愉悅情緒的面對面互動遊戲)、情感的誘發(如:

父母表現的正向情緒、和諧的家庭氣氛、參照父母的反應)以及生態環境 的調整等。

二、學前兒童階段:

學前兒童的情緒調適是由「他人調整」過渡至「自我調整」的關鍵 時期,此時的情緒調適和語言發展的技巧有密切關係。語言不僅是兒童 與父母討論情緒的工具,也可形成兒童情緒經驗的符號表徵,成為情緒 調適的直接方式。當兒童獲得情緒知識後,就開始有能力運用一些簡單 的策略,來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如:蒙住眼睛限制情緒激發、在陌生 人在時要求父母抱抱及保護、離開讓他們不高興的人事物、使用自我鼓 勵的語言、想著快樂的事來克服不快樂等。隨著情緒詞彙的擴展,他們 也逐漸能區分不同情緒事件的因果關係。

三、兒童中期階段:

在小學階段,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能夠區分表面與真實、對 單一事件有更多元的觀點、社會知識與角色扮演能力的逐步成熟,均有 助於對情緒表達規則與情緒經驗的理解。由於和同儕互動的機會增加,

也因此獲得更多的自我調整策略來管理個人的情緒反應,其情緒調適策 略的量與複雜度擴展得更為快速。兒童了解到情緒經驗可藉由內在情緒 的再調整而加以改變,如:在悲傷情境中刻意分心或想像快樂;或是藉 由對事件不同的因果歸因,也會有不同的情緒結果。此階段的兒童反應 出多面向的情緒特徵,包括心理歸因、社會參照等,也呈現情緒調適策 略的快速成長。

10

四、青少年階段:

學齡兒童已逐漸了解到自己的情緒經驗不同於他人,但到了青少年 階段則更為明顯,如:他們可能發現自己不喜歡某項活動,且不同於他 們的朋友,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情緒處理風格。由於對自我了解的擴展,

青少年也逐漸形成個人的情緒觀點,建構出自我參照的情緒網絡。當他 們有能力去了解及預測一個人可能出現的情緒反應,會使他們表現得更 有自信。此外,增加對調適策略的認識也有助於他們的情緒經驗,如:

運用心像或聽音樂能產生較具建設性的情緒。

五、成人階段:

在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中較少論及到成人階段的情緒調適,但實際上 關於成人特別是生命後期情緒經驗的變化仍然需要被關注。成人階段的 情緒調適會隨著個人的目標和社會環境的要求而增加許多獨特性的發展。

當個人逐漸邁向成熟時,通常較少受到傳統文化對情緒要求的限制,而 是根據個人的目標與需求來調整情緒,另外,成熟的個體也會發展出不 同的調適策略來掌理生氣、焦慮、罪惡感和其他負面情緒。隨著年齡的 增加,情緒調整的差異不僅是調整策略的不同,同時也會嘗試調整外在 環境,在人際和生態環境中建構符合其志趣的生活。

而王鳳慈(2008)將Shaffer 於2005年所提出的從出生到十八歲的情 緒發展整理如表2-1。從表中可看出,一至兩歲的幼兒已能表現喜怒哀懼 等基本情緒,也能藉由面部表情、聲音來辨識他人的情緒,並透過他人 的撫慰來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會透過觀察照顧者的情緒反應來調整自己 的行為;三歲左右的幼兒可理解簡單引發情緒的原因,會命名情緒且逐 漸發展出隱藏情緒的能力,並藉由難過或生氣的行為來表現負向情緒;

四至五歲的幼兒可從過去經驗來判斷情緒;五歲左右兒童可從他人的肢 體動作判斷情緒,並可理解同儕的負向情緒;六歲兒童可理解並解釋引 發情緒的原因、了解他人可能同時會出現兩種情緒,並能使用認知策略 來調節情緒;六至十二歲則學會使用複雜情緒的字眼,能理解引發複雜

11

12

6-12

13-18

 增加與青春期變化及青少年日常經驗 相關的負向情緒

 情緒理解的各方面能力持 續發展

資料來源:引自王鳳慈(2008,p.9-10)。

13

從上述的研究可將情緒調適的發展脈絡歸納出以下幾點:(一)情緒 的分化類型會從簡單基本的逐漸進展到複雜多樣的;(二)情緒調適的發 展是由外在調整逐漸轉向自我調整;(三)情緒調適的成長與語言能力和 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四)情緒調適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程,且 隨著年紀漸增,情緒調適的風格會更具有個人的獨特性。

貳、情緒調適的運作歷程與調適策略

情緒調適是一個動態的發展歷程,可能發生在生理、認知與行為等 多重層面,情緒調整的歷程究竟為何,國內外的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分 析,以下就 Dodge 和 Garber(引自江文慈,1999)、Gross 和 Thompson

(2007)以及陳金定(2007)所提的看法與調適策略進行說明。

一、情緒調適的動態系統

Dodge 和 Garber 於 1991 年提出,情緒調適是由神經生化、認知經 驗、動作行為等三個情緒反應領域所構成的個人內在歷程,同時也要考 慮這三個領域與外在環境系統間的互動。換言之,情緒調適是指激發一 個反應領域來改變、修正或調節另一個領域的過程,它涉及了引發生理、

認知和行為的交互運作,以改變情緒的狀態,可能發生在個體內,也可 能發生在個體間。整個情緒調適的運作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系統,不僅僅 是個人內在的歷程,也與外在環境的支持或干擾因素有關。如圖 2-2 所 示。

圖 2-2 情緒調適的動態系統 資料來源:引自江文慈(1999,p.27)

14

二、情緒調適的歷程模式

不同於前述系統的觀點,Gross(1998)是以輸入和輸出的歷程來說 明情緒調適的運作,認為個體會去評估內外在的情緒線索,接著引發出 行為、經驗與生理交互運作的情緒反應傾向,而後對知覺到的挑戰與機 會做出適當的反應。情緒可以在輸入階段被調整,也可以在輸出階段被 調整。前者稱為「焦點在事前的情緒調適(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後者則稱為「焦點在反應的情緒調適(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焦點在事前的情緒調適包括了情境的選擇、情境修 正、注意力分配、認知改變;焦點在反應的情緒調適則包括增強或減弱 當時的情緒反應。此模式所提的觀點,可作為理解情緒調適的時機。

Gross 和 Thompson(2007)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情緒調適的 歷程模式(A process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如圖 2-3,更詳盡地說 明在此歷程中五項重要的情緒調適策略:情境選擇(situation selection)、

情境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

情境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力分配(attentional deployment)、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