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輕度自閉症者的情緒發展與情緒調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輕度自閉症者的情緒發展與情緒調適

在美國精神醫學會 DSM-5 的診斷標準以及相關的文獻中均指出,自 閉症者的首要困難為社會-情緒及人際互動。社會-情緒互惠的缺損會 影響到自閉症者對情緒的理解、表達及互惠的分享;其次社交用的非語 言溝通不足,也使自閉症者在社交情境中較缺乏敏銳度,而無法理解非 語言溝通的線索並適時做出回應;再者社會互動規範的固執性、模仿及 象徵遊戲能力的缺乏、心智理論能力的缺損,也使自閉症者較難與他人 發展及維繫人際關係(鳳華等,2014)。透過醫學診斷的準則確實可以讓 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定義與困難有了具體且便於溝通的概念,然而這 樣的界定真的是合理與完整的嗎?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下,它會是一成不 變的嗎?不容大家忽視的一點是,其實身心障礙也是社會建構而來的。

我們的社會與文化對人們的外表、溝通、互動與行為常存有刻板的觀念,

許多自閉症者因此經歷了不同的困境。就某些方面來說,他們與大多數 人的差異有可能是被這個缺乏彈性的社會給擴大了。換言之,自閉症也 是社會建構下的產物,是一種由文化、社會環境,和人與人之間互動所 創造出來的。曾有一位自閉症者建議,不要把差異假定為反常的行為,

而要試著從自閉症者的身上了解他們的經驗(黃惠姿、林銘泉譯,2006)。

部分國內外學者也開始試著不單以「缺陷-症狀」的觀點,而進一步朝 向「不同-能力」的道路來理解自閉症者(莫少依、張正芬,2014;Happé

& Frith, 2006)。以下將從這兩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關於輕度自閉症者的社 會情緒發展、社會情緒表現與調適策略,以及輕度自閉症者情緒調適之 相關研究。

壹、輕度自閉症者的社會情緒發展

情緒的發展是不會單獨出現的,它會與神經、認知、行為等發展相 互牽連,同時也會受到社會文化及情境脈絡的影響,因此社會和情緒的

30

發展是兩個密不可分的課題,在文獻中常會以串列的方式「社會-情緒」

來呈現,可見這兩者間有密切的關係(鳳華等,2014)。從發展心理學的 研究中可看出,一般嬰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很自然地發展出與主要 照顧者的親密關係,對社會性接觸也表現出強烈興趣,會出現許多非語 言的互動,包括:期待被主要照顧者抱、對熟悉者的接近表現出愉悅、

會與照顧者建立起眼神接觸及共享式注意力等。隨著逐漸成長及更頻繁 的社會互動,也能推估自己及他人的心理狀態,並做出適切的反應。

然而,從眾多的文獻中發現,相較於一般發展的嬰幼兒與兒童,輕 度自閉症幼童的社會情緒發展顯然較為緩慢或有所缺損。學齡前的自閉 症幼童在眼神接觸的強度及頻率較少,他們對於和成人的互動似乎也比 較不感興趣(張正芬、林迺超、王鳳慈、羅祥妤,2012)。我們可以透過 父母的自陳報告來了解自閉症者的早期臨床特徵,多數的研究都提到,

他們缺乏了與人的情感參與及連結(Hobson, 2014)。Wimporoy(2000)

請 32-48 個月大的自閉症與一般幼兒的父母各十位,回想孩子在出生後 兩年內的行為表現,結果發現,自閉症的嬰幼兒較少出現與人的視線接 觸以及一來一往的輪流互動,也很少出現和父母打招呼、或是舉手要求 被抱等動作,在與他人的情感互動上有明顯的限制。即使和其他身心障 礙的學前幼兒(如:唐氏症)相較,自閉症幼兒也較少出現互動性的微 笑(Reddy, Williams, & Vaughan, 2002),另外,當其它人出現痛苦或恐 懼的情緒表現,他們也較少會去關注或回應(Charman, Swettenham, Baron, Cox, Baird, & Drew, 1997; Sigman, Kasari, Kwon, & Yirmiya, 1992)。

到了兒童後期與青少年階段,其情緒表現雖有進展,但仍有品質上 的問題。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在視線接觸與情緒辨識不同於一 般人,輕度自閉症者的視線較少集中在對方的雙眼四周,卻可能在對方 的嘴角、臉的下半部或周圍的背景上移動,而出現情緒辨識的誤判,有 些則是會透過認知策略與規則來補償情緒辨識的困難(Gross, 2004; Klin,

31

Jones, Schultz, Volkmar, & Cohen, 2002; Rutherford & McIntosh, 2007),他 們在人際互動以及同理心方面的表現仍有受限的狀況(Hobson, 2014)。

Hobson和Lee(1998)透過錄影帶拍攝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在面對陌生人 到訪及離去的表現,同時與非自閉症但有發展遲緩者做配對比較,結果 發現多數的非自閉症者都會出現對訪客的注視、歡迎與道別,但大約只 有半數的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會主動和訪客打招呼;而且只有三分之一 的自閉症兒童與青少年會在訪客離去時,同時出現眼神接觸與道別。

Hobson、Harris、Garcia-Perez 和Hobson(2009)則是安排16名自閉症學 齡兒童和青少年與16名非自閉症的控制組在一特殊情境,其中一名研究 員的畫作被另一名研究員撕破,觀察這兩組學生的反應,結果有67%的 非自閉學生至少會出現一次關注此事件的神情,但卻只有15%的自閉症 學生會出現關注的神情。此外,也有不少的研究指出,自閉症者在同理 化能力的發展上是有損傷的而且較為落後,亦即較難站在他人的立場,

去 解 讀 對 方 的 感 受 與 想 法 並 予 以 回 應 ( Baron-Cohen, Wheelwright, Lawson, Griffin, Ashwin, Billington, & Chakrabarti, 2005)。Attwood根據其 豐富的臨床經驗指出,即使是輕度的自閉症兒童如亞斯伯格症,雖然他 們具有不錯的認知能力,但其情緒成熟度通常也比同年齡的孩子至少落 後三年(劉瓊瑛譯,2009)。

而國內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張正芬和吳佑佑(2006)使用自閉 症診斷工具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簡稱ADI-R),訪談就讀 於國小到高中職普通班的35位亞斯柏格症及43位高功能自閉症學生的家 長,了解孩子的早期發展與目前症狀,結果顯示這兩組的學生約有半數 的比例,在三歲前即被家長發現缺乏如一般幼兒的社會情緒互動,隨著 年齡的增長,仍然有高達七成的家長表示,這是他們目前最擔心的問題 之一。喬馨慧(2005)針對16名亞斯伯格青少年的研究,發現他們雖能 覺察基本與複雜的情緒,但整體來說,他們對於透過表情、肢體、情境 等非口語訊息來解讀他人情緒的能力仍較一般青少年差。

32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儘管自閉症兒童的社會行為發展較一般兒童 慢,或表現方式不同於一般兒童,但最終他們仍然會以自己的速度發展 出來,例如:有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共享式注意力及請求技巧的發展 雖較一般兒童慢,部分能力出現的次序也不同於一般兒童,但最後還是 發展出來了(Davis & Carter, 2014; Paparella, Goods, Freeman, & Kasari, 2011)。近年還有一份大樣本的研究,針對1992到2001年出生於加州的近 7000名自閉症兒童,透過資料庫的分析,希望找到自閉症者在社會性及 溝通的發展軌跡及相關因素,當中有一項特別的發現是,約有10%的自 閉症兒童其社會性行為原本被歸類在早期挫敗(blommers)這一類型,

亦即他們一開始的社會性表現較差,但是隨著年紀漸增,卻也能逐漸發 展出較佳的社會性行為,雖然還無法確知真正的原因為何,但推測可能 與社經條件、家庭環境、父母教育程度、早期治療介入等因素有關

(Fountain, Winter, & Bearman, 2012)。另外,從研究中也看出自閉症族 群其實具有相當異質性的發展,因此找到影響預後結果的相關因素也是 相當重要的。

目前關於自閉症者社會情緒的發展軌跡多以嬰幼兒到學齡階段為主,

仍缺乏縱貫性研究追蹤到青少年後期與成人階段(Davis & Carter, 2014)。 但近年來關於自閉症成人社會情緒的發展與相關議題已引起愈來愈多的 重視(Mazefsky & White, 2014),現有部分的研究指出,自閉症者的成長 軌跡似乎到了青春期之後會逐漸趨緩、停滯或甚至退化(Smith, Maenner,

& Seltzer, 2012; Taylor & Seltzer, 2010),但未來仍須進一步的研究,才能 對此有更充分的了解。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也不再只是像過去一樣停留 在病因與治療方面,而是朝向如何發展其因應策略、建立優勢能力與社 會適應等(Mazefsky et al., 2014)。

綜上所述,輕度自閉症者的社會情緒發展雖然不同於一般人,從早 期的嬰幼兒階段,出現較少的眼神接觸、共享式注意力及一來一往的輪 流互動,到兒童與青少階段的人際互動與同理心表現落後於一般同儕,

33

然而最終他們還是有機會以自己的速度逐漸發展出來,即使出現的次序 或表現的方式不盡然與一般人相同。至於,自閉症成人的社會情緒發展 仍待更多研究的投入,而國外學者建議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朝向其因應策 略的發展,也是本研究所關注的重點。

貳、輕度自閉症者的社會情緒表現與調適策略

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Asperger指出亞斯伯格症孩子的情緒表現和一 般孩子有「質」的不同,他們的臉部缺乏細膩的情緒表達,有時會出現 較不自然的表情或過分嚴肅(Hippler & Klicpera, 2003)。Attwood表示雖 然亞斯伯格症者擁有不錯的認知能力,但在情緒的解讀、表達與調節方 面卻顯得較不成熟。他們表達憤怒與情感的能力,往往低於自己實際年 齡該有的表現,尤其在負面情緒(生氣、焦慮、悲傷)的表現程度較為 強烈,據父母的形容就好像是聲音開關被開到最大聲的音量。他們通常 不願或不容易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反覆思索,每一次 心理動作的重播,都會帶來一次相關情緒的宣洩,到最後無力再應付了,

挫折、害怕或困惑的情緒達到一個極點,只好用較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挫折、害怕或困惑的情緒達到一個極點,只好用較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