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 、 、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肆 肆

肆、 、 、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

在我們對於某一主題在研究中的發展情況,通常以學位論文、學術期刊等研 究發表情形作為指引。研究者主要透過以「懸缺課程」、「空無課程」、「虛無課程」、

「null curriculum」「遺漏」等為主要構詞的搜尋字,進行「關鍵字」以及「論文 名稱」查詢,進而至「不限欄位」與「不限發表時間限制」之方式,來搜尋「全 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教育論文獻上資料庫(EdD Online)」「ERIC 資料庫之 EBSCOhost 和 ProQuest 系統」以及「國立教育資料館」等國內外大型資料庫,

除了發現與本研究「通識教育的懸缺課程」之相關研究本身即是一個研究上的懸 缺之外,也有以下的整理與發現:

(一)國內相關文獻

以在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各大型資料庫之研究數量與類型上來看:由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於民國五十一年起統籌編製《教育論文索引》,至民國八十九 年獲教育部補助,與其他師範校院圖書館合作建置,收錄自西元 1957 年迄今的 國內教育期刊、報紙、學報、研討會論文集等資料之「教育論文線上資料庫」

(Educational Documents Online,簡稱 EdD Online)中,主要僅有 3 篇,分別為:

學者黃光雄於 1987 年在《現代教育》發表的「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的概 念」一文;學者林瑞榮於 1997 年在《國教之友》發表的「空無課程的概念分析」

一文;以及許朝信於 2006 年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發表的「現階段國民中小 學創新課程設立之理念與實施芻議:以金融理財課程為例」一文。其它在摘要中 略微對正式課程或規定中所遺漏的內容作出懸缺課程相關提醒的文章,約莫不過 5 篇。而另外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的教育論文全文索引資料庫之搜尋,亦僅 2 篇為 學者高新建於西元 2007 年國語日報等媒體刊物所發表的懸缺課程的相關談論

(高新建,2007a,2007b)。

而自西元 1956 年起,由國家圖書館,收錄全國博碩士論文,提供論文摘要、 生對空堂時間(null curriculum)的 運用情形不佳。」 由選課與空白時間(null curriculum)

之理念,對於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

curriculum)、減輕學生壓力的特色。」

程實施的

(common null curriculum)。」

九年一貫國

教育之內容

(二)外文相關文獻

Curriculum: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linders, D.J., Noddings, N. and Thornton, S.J.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 Null Curriculum: The

Case of the Popular Eugenics

Movement and

Selden, S. 1987 課程

American Educational

Studies

American Racism:

The Null Curriculum in

Religious Education

Moy, R. G. 2000 種族

Addressing the Null Curriculum:

Teaching about Genocides Other than the Holocaust

Totten, S. 2001 社會

The Hidden and Null Curriculums:

An Experiment in Collective Educational

Biography

Ahwee S., Chiappone , L., Cuevas, P.,

Galloway, F., Hart,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Representation in

Watson, S., Miller,

Teacher Education Textbooks: A Null

Curriculum?

Driver, J., Rutledge, V.&

McAllister D.

Who Cares about the Human Rights?

An Aspect of the Null Curriculum

that Must be Addressed

Totten, S. 2006 人權 Should Teach the

War in Iraq

Flinders, D.J.

Advanced Placement in Studio Art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Policy:

Countering the Null Curriculum

Graham, M. A. and Sims-Gun zenhauser, A.

懸缺 課程

了藝術本質。

在教育政策 No Child Left Behind 中藝術教育也成了懸缺 課程,而越來越多的藝術類懸 缺課程系對藝術教育有重大威 脅。

Skirmishes on the border: How

children experienced, influenced and

enacted the boundaries of curriculum in 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entre

setting

Stephenso State Legislated

Curriculum: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Shift

in Locus of Authority: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urriculum Theorist

Klein, M.

Physical Therapist Curricula for

Shepard,K

1990s: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Jensen, G. Curriculum

Clem, S.

Globaliz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Hegemonic Futures

Russell, G. 1996 遠距

(Vis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VLEs)中的懸 缺課程。

Transforming Curriculum for a Culturally Diverse

Society

Hollins, E.

The Curriculum Shadow

Uhrmache

Sharing the Sacred Fire: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out

Burniske, R. W.

Annihilating Nature

程。建議一個教育工作者如何 運用正式課程、潛在課程與懸 缺課程觀在教育,以統整教育 中的網路和真實世界。

Teaching Justice and Living Peace Body, Sexuality,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in Asian-American

Communities

Lee, B. 2006 宗教 Dramatic Tale of

Research in Aesthetic Education

Hirsch, M. 2008 美學

Counter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Messages in the Rainforest Cafe,

Children's Picturebooks, and

Other Visual Culture Sites

Reisberg, M. and

表 2-1-4 文中提及懸缺課程之研究整理表

m Encounter:

Freeing Teachers from the Tyranny

of Texts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sues and Policies

Morris, P. 1996 政治

Learning Outdoors:

Encounters with Complexity

Higgins, P.

性的

A Tertiary Curriculum for

Sustainability

Lautensac

(habituation)的兩大主因。

Attitude Change During Medical School: a Cohort

Study

Woloschu k W., Harasym, P. and Temple, W.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Change

Hartley, D.,

Teaching through Modeling: Four

Schools’

Experiences in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Higgs, A.

L. and McMillan, V.M.

Using Conceptions Zimitat, 2008 以課 懸缺課程與潛在課程是相互連

of Curriculum as a Meta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Medical Education

C. and

Identifying Soft Democratic

Education:

Uncovering the Range of Civic and Cultural Choice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Camicia, S. P. 程的重要原因(Morris, 1996; Higgs and McMillan, 2006)。此形成懸缺課程之社會 意識流中,更包含了社會文化的禁忌與敏感(Lee, 2004)或是在所存在的文化脈 絡當中就已經遺漏或缺乏的(Higgs and McMillan, 2006),更具重要教育意義的 是也會因此一懸缺或遺漏而影響學生之視角與習性(habituation)(Lautensach, 2004)。

(三)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的整理,研究者將發現進行歸納與分析如下:

1.以研究數量與持續性來看

透過搜尋各大型、具代表性且收錄至少 50 年以上文獻的資料庫,以及相關 書籍文獻之整理,可發現懸缺課程的相關研究,雖於 1990 年代以降有持續零星 篇數之相關研究,但研究的整體數量來看是長期缺乏的。

2.以懸缺課程在各研究中角色來看

除了研究數量稀少之外,在僅有的相關研究中,一方面多承襲 Eisner 對於懸 缺課程之架構與意涵,加以略加個人洞見而重新詮釋之,對於懸缺課程之相關描 述有增加,但對懸缺課程概念之概念發展卻較無明顯增進。另一方面,在對懸缺 課程的理解與運用上,也出現對於懸缺課程概念有混淆不清或誤用之情形。再 且,懸缺課程概念在研究中的地位,也少為核心研究議題,而多為文中配角,對 於懸缺課程或是當作用以圓滿主角議題之補充地位,或是點到為止,以作為擱 置,並未加深入探討。

3. 以懸缺課程的研究方法來看

綜合懸缺課程相關研究文獻,研究者發現在懸缺課程的研究方法上,大致呈 現如列研究方法:(1)史料史評與理論,此類研究方法多用於懸缺課程的詮釋與 描述;(2)文本內容分析法,分析學習教材的文本中某一角色視角的缺乏,如:

自身作為英語學習者的視角,在英語師資培育教材文本中的匱乏(Watson et al., 2005);(3)焦點團體法,針對懸缺課程的意義進行書寫討論,並結合經驗分享

(Ahwee et al., 2004);(4)實證研究,進行對於幼稚園兒童的觀察與訪談以及幼 稚園教師自我報告問卷,來研究兒童與教師各自觀點下的懸缺課程(Stephenson, 2009)。

進一步分析文獻中的懸缺課程研究途徑,尚可發現:若以懸缺課程作為一個

研究概念或研究內容來看,較多屬於微觀的、指認式的研究,固然能由其中窺探 所匱乏的其中一二,而較稀有系統性通盤性的研究。目前部分研究嘗試透過「指 認」(point out)的方式,來點出某一科目或某些科目為某一領域中的懸缺課程;

抑或是,某一內容為某一科目中的懸缺課程,並沿續列證舉該課程於某科目之缺 乏情形及其缺乏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例如:在歷史與文學領域當中,勞動階級的 歷史與非裔美國文學的權力符碼經常是缺席的(Hartley, Whitehead and Hadden, 2006)。

針對於此透過指認式的研究途徑,Eisner 的嶄新觀點也許有更周延的詮釋,

Eisner 認為也許有些人會用其思維習慣去推敲假設並指認出哪些某些特定的懸 缺課程內容。但相對於給出幾許精確的懸缺內容名稱,作為一個課程動態發展觀 的信仰者,較為偏向給予一個考量範圍,意即「除了現存的這些以外,皆為懸缺 課程」。前後兩者觀點之不同在於前者仍在「習慣」「習性」等有限理性的範圍之 中,尚未脫離人定價值的影響範圍。而後者則引領了人們從「所擁有的僅有目前 這些」來進行反向思索,面對未知的廣泛的懸缺課程以更開放的探索心態去認識 和發現,原來人們所沒有的竟如此之多,甚至仍存在著許多慣性被遺忘的,等待 人們去發現。

如同上述,懸缺課程相關研究迄今仍未有不同於其他領域研究之研究方法,

是故研究者在考量本研究目的,一方面透過國內外各校通識課程科目之瞭解與分 析,作為政大懸缺課程研究之參照基礎,另一方面也期許透過調查方式來一窺政 大學生觀點下之通識懸缺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在為數眾多的懸缺內容當中,又 有些是對於課程系統演化中有關鍵重大影響的,有些也可能僅具較細微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中期望能進行的不單僅是將所懸缺的內容一一列舉,而是也特別聚 焦於懸缺清單的邊緣者,甚至進一步檢視還有哪些是懸缺清單中仍然懸缺的。希 望能夠描述這些少數的聲音,提供課程更為周全周延的圖像。在本研究中所提供 的懸缺圖像描繪,重疊者固然重要,但邊緣者或許更具重要提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