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台灣青少年在溫哥華的生活空間、個人生活空間型塑

第二節 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生活與空間

一、校園生活

校園是每個青少年每天必須面對的一個地方。 校園這個空間對青少年來說,

並不只是單純的一個空間,而是一個充滿著當下、有回憶、有意義、有特定的歸 屬感的地方。就算是簡單的一間教室,對於每天在教室裡上課、讀書的青少年來 說,那可能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因為有同學,有友誼有回憶所塑造出對某特定空 間的情感。因此,本研究發現,青少年在校園內會因著自己的朋友圈去認定特定 的空間。在特定的空間裡,開始了他們的人際關係以及他們生活的點滴。

在溫哥華,大部分的青少年認同的公共空間是以學校、餐廳為主要生活空間。

訪談者 K 表示 : 我們在學校就是最好的地方啊,可以跟同學在一起很快樂啊然後 大家打打鬧鬧的就過去一天了。」對青少年來說,最快樂的時間就是下課時間因 為在

「下課時,大家都會到餐廳那邊聊天然後到上課時後再回去。但是只 有十分鐘,所以要走路很快。有時候中間下課還會一起去買東西吃,

不然很餓。或是吃同學的也不錯! 哈哈」 (訪談者 K ,2011/09/05)

因溫哥華有些學校沒有安排共同午餐時間的原因,許多很怕一整天在學校都 遇不到沒有跟自己同班的好朋友所以在學校時,青少年都非常珍惜能夠跟好朋友 一起聊天的時間。如果一天沒有見到自己的死黨們,心裡就會悶悶的。

「我覺得來到加拿大,英文很難所以只好下課時一直待在台灣人群中 不然我會崩潰。」(訪談者 A,2011/09/05)

既然在學校都要崩潰了,當然很希望能夠跟朋友有多一點的時間相處。

「我們都希望學校幫我們安排到同一個 lunch time 這樣大家才可以一 起吃飯,不然一整天都不能跟朋友一在一起,還要等到放學,但是放 學有時候就一定要回家所以每次我們都會一起去跟學校說想要排同一 個午餐時間阿! 唉! 不過現在都在下雨,我們都待在餐廳這邊也只能 每天打牌聊天睡覺但是真的比自己一個人的午餐時間好一百倍。」

(訪談者 S ,2011/09/13)

當同校的台灣青少年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中文」他們的母語就自然的顯現在 他們中間。因著同樣的語言也凝聚了他們的心中可苦難,也就是覺得一直講英文 非常的困難,所以當他們一同相聚在校園內時,就不用為了煩惱語言的關係而被 綑綁住。大多的青少年覺得講自己的母語比較自在但並不排斥必要時刻必須,有 些覺得那是一種脫離講英文的時刻。

「只有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可以放肆的講中文。因為中午都是大家一 起吃阿,就是大家坐在同一個餐桌然後都講中文。不然上課時後很悶,

每節課 75 分鐘都在聽老師講話,有時候也聽不懂。」

(訪談者 K,2011/09/05)

不單單的吃飯,朋友們之間也會彼此幫忙課業,建立朋友之間的互相依賴。

「我們最常聚在 cafeteria 裡面阿,就這裡。我們固定都會坐這張桌子,

然後有時候會一起寫不會的功課,對我們這種英文不好的是解救啊!!

只好去投靠一些來加拿大比較久的朋友,他們都很強功課超好」

(訪談者 D,2011/09/05 )

如果在課業上遇到一夜之間無法解決的問題,第二天早上就是討論的時間。

「早上第一節上課之前,有時候會一起在餐廳那邊寫昨天不知道要怎 麼寫的作業,或是要考試的時候就會一起在那邊讀書有時候還會提早 去學校讀書,然後再去上課順便一起買早餐吃,反正餐廳裡面就有那 些漢堡薯條那些的可以買來吃。」

(訪談者 M,2011/09/10)

每天都有固定的朋友在固定的地方歡樂相聚時,同儕的影響力是好是壞都會 被影響到,但不一定每個人。例如翹課,就是溫哥華青少年在國高中時段自認為 很「酷」又不對自己負責任的一件事。只要是同學翹課過,然後沒被抓到,就會 帶動其他同儕做同樣的事。

「像我現在就是在翹課啊! 反正也不會怎樣頂多老師打電話給我爸媽 回家被罵一罵但我不怕,只要最後考試拿到好成績就好。現在跑出來 跟大家坐在餐廳裡一起聊天一下睡個覺而已,因為現在要上的數學課 真的很無聊我每次都睡著。但今天已經是我這禮拜第三次翹課了! 哈 哈」(訪談者 Q,2011/09/12)

由以上訪談者所描述他在學校餐廳裡的情況,可看出在高中階段的青少年 因著校園裡的人際關係。在沒有約束的空間裡,他們已經很了解自己在學校的身 分,與他們認同的歸屬感在哪裡。既使只是在學校的餐廳裡面,很單純的身分認 同就在此而建立。校園這個空間是一個公共的空間,是屬於能被看到認同,因此 可在此空間更深刻與同儕之間的共同認同。生活是慣常的,也是一種重複性,當 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地方空間就會產生相互依類的關係。

學校這個「空間」成為青少年想要主動逗留的地方,而這個空間是以日常行 為的連續性在時空路徑所產生的。溫哥華的台灣青少年平時在學校與台灣的同學 最常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是一種結合與權威的限制。青少年每天去學校一定會想 要一直停留與聚集在某一個他們與朋友認同的場所像是餐廳或是籃球場。而因為 青少年就讀高中時,依照學校的規定,學生僅限於在校內範圍活動因此而被受限 制。所以對於台灣青少年在溫哥華的學校裡,必須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朋友群與 空間,又為了要遵守學校的校規開始建立成一種習慣,而這個習慣是被受限制的 像是時間地理學是將日常生活例行活動所產生的制約。

二、 補習班生活

既使語言的障礙已經不再是問題,父母因此而會給他們成績標準的壓力。父 母認為,因為是從台灣來的台灣人就應該努力讀書,必須達成當初移民的目的,

同時也能夠在補習班的空間裡強化台灣族群的認同以及建立人際關係。

「I remember when we first got to Canada, I knew nothing. My mom put me into many of those cram school classes, English, math, drawing, sports, blah blah blah.. I am serious, right after school, my mom would pick me up from school 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o to cram school. It was so funny though, I didn’t complain at all I actually enjoyed it now that I think back, because actually when you go to cram school, you can make other Taiwanese friends. And now I gotta thank my parents for putting me into those classes, otherwise I wouldn’t have my best friends, and yes, we are all Taiwanese. 」(訪談者 X,2011/09/20)

加拿大的小學、中學、高中的一般下課時間為下午三點,除非有特殊活動才

以及孩子在補習班的成效是個雙方正面現象。同時,補習班也成為擴展社會生活 的空間使得在補習班裡能夠自我強化對於台灣的認同。

「Junior High 的時候每天都補習,但是那種補習每次都很興奮。I don’t remember why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here, 可能是因為只要去補 習,老爸老媽就比較不會 nag us about homework or whether we are studying for our tests or say that we are not white people, we are Taiwanese we have to study, we are different blah blah。Sometimes its so annoying, so we rather go to cram school.雖然有時候補習班那邊要 做很多的 extra 功課,回家或是 weekend 都還要寫但是 what can we do 功課最重要對吧? If I don’t do 那些功課, my mom would yell at me and or would not let me play video games or computer. 」

(訪談者 K,2011/09/05)

另一位訪談者也表示補習班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重要。

「我討厭考試,每次我考試都考很爛。本來我媽不想讓我跟其他阿姨 介紹的那些補習班,他以為那些都是去玩得。但是英文真的很難學阿,

後來我媽就叫我去上上看,但如果成績沒有進步的話就叫我不要上。

但是我每次去都很快樂啊,老師真的幫了我很多,也有很多台灣的朋 友。好像上了幾個月後考試就比較好了然後後來到那邊上課,有一些 時間都在聊天,但是英文真的有變好。反正只要功課不要爛到有 B 然 後不要被我媽罵我就沒事了」(訪談者 G,2011/09/05)

因此,課後的補習班在溫哥華成為了一種風潮,也慢慢讓這些父母相信他們 的選擇是明智的。對於青少年,仍然是得到自信心的來源。

「好像大家都會去上補習班吧,不去上的人也太強了!! 我很懷念那段 時間阿,大家一起放學過去然後歡樂一下,hang around,eat junk food,

making fun of each other,sometimes get in trouble with the teacher but it was all good memories。反正就是那些幼稚的事情然後等老師來了我 們就開始寫功課。一定都是先寫學校的功課然後再寫那些 practice worksheet。有時候還會耍脾氣故意不想寫。But I gotta say, those classes was so much fun and even now, 我最好的那些朋友也都是那些 一起補習過來的人啊!真的!!而且,it is so weird that our parents would only put us into Taiwanese cram school and not Korean or people from Hong Kong,maybe it was our parent’s problem. But oh well, I enjoyed it, I would never regret it or anything。」(訪談者 Y,2011/09/21)

在溫哥華地區的台灣人圈子裡,青少年下課後去補習,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 的現象,不僅是台灣父母有這麼樣的想法,就連青少年也這麼認為。從這樣的現 象,可得知台灣的父母依然比較相信台灣人開的補習班,也認為去補習班可以同 時吸收加拿大的課業教導與台灣補習班方式的教導。而這些青少年因此被限制在 父母所安排的課後活動,除此之外還有課外活動。

三、課外活動

父母們給他們孩子選擇的補習班就像是滾雪球的方式,一個介紹一個。例如,

從王媽媽介紹給陳媽媽,陳媽媽介紹給林媽媽。或是有誰的父母先發現一些新的 課程很適合孩子去上,就會互相交流。這些父母的生活圈當然因為語言上的方便,

會是以台灣人的生活圈為主,理所當然的台灣人的聚集點不只是因為孩子的聚集,

連父母也會一起牽扯。因加拿大教育注重運動,台灣的父母看著許多加拿大的父 母會讓孩子去上游泳課、溜冰課、參加球類社團或是球隊選秀,他們也跟進加拿

連父母也會一起牽扯。因加拿大教育注重運動,台灣的父母看著許多加拿大的父 母會讓孩子去上游泳課、溜冰課、參加球類社團或是球隊選秀,他們也跟進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