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發展

透過以上的敘述可發現,本研究發現幾項不足於的地方。。首先因本研究的 研究對象以與父母或是母親同居的為主,並沒有處理到在溫哥華的台灣國際留學 生以及寄宿在寄宿家庭的青少年。在溫哥華的台灣青少年各自有不同的生長背景 所在,而本研究的敘述與結論已限制在跟母親居住然而爸爸在台灣工作(空中飛人) 的青少年家庭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不是具備有各式各樣的生活背景的青少年。因 此無法依依探討每種具有無論是在台灣或溫哥華不同生長背景的台灣青少年在溫 哥華是如同認同自己與他們的生活空間。

再來,在參與觀察的部分,研究者只有觀察到台灣青少年在他們的學校是如何互 動、以及觀察青少年對學校這個場所空間是如何認定為自己的生活空間。青少年 所敘述他 們認同的生活空間場所內,研究者因時間限制上無法依依去現場觀察,

因此將本研究關於生活空間的部分,以訪談內容來完成研究。而在二十六位訪談 者中,只有兩位有打工過或是正在打工中。因此本研究沒有足夠的資料與深度訪 談內容去進一步分析台灣青少年在溫哥華打工與生活空間以及身份認同的關係所 在。

不過,本研究獲得的調查訪談資料補足了過去台灣青少年在溫哥華的的研究 與質性研究。經過多年來,關於加拿大的研究大部分與移民政策、成人職業、移 民居住地的選擇還有移民回流有關,因此對台灣青少年在溫哥華的研究而言具有 相當的重要性也是一種新鮮的探討議題。

另外,研究者發現,關於台灣青少年在台灣的生活空間人際關係,因著各個 青少年不同生長背景,不論是過去在台灣或是現在在加拿大,都可以分成不同的 組合例如,國際留學生、寄宿家庭學生、與親戚同居、與父母的朋友同居的進一 步探討他們的身分認同。或許,不同生長背景組合以及沒有父母在身旁的加拿大 的生活,這些特別的青少年很有可能會有特殊的身分認同與跟其他平時與父母一 同同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青少年會有所與眾不同的思想。

參考文獻

11:33-64。

徐榮崇(2002),《澳洲台灣移民居住地的選擇與決策過程-以雪梨、布里斯本

楊智翔(2006),《澳洲台灣年輕移民生活適應與身分認同過程之探討-以墨爾本為 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廖珮君、姜蘭虹、徐榮崇(2005) 近期澳洲台灣移民之生活現況分析及僑務政策的 涵義,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6(2): 1-18。

廖珮君、姜蘭虹、徐榮崇(2005),年輕移民在台灣、澳洲兩地之間的流動原因、適 應與自我認同,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5:59-87。

張春興 (1999) 教育心理學,台北: 東華書局。

郭為籓(1996) 自我心理學,台北: 師大書苑。

黃德祥(2002)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吳寧(2007) 日常生活批判----列婓伏爾哲學思想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

吳劍雄 (1993) 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 允晨文化出版。

Peter Steoett (2005),加拿大人權與多元文化政策之實務經驗分享,台灣國際研究 季刊,1:131-140 。

英文部分

Gregory D.(2009),Ccommunity. Editied in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5th).

Gregory, Johnston, J. Wolch and M.Dear.(eds)

Cohen .Ira J (1989) Structuration Theroy. Theoretical Tradi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thony Giddens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al Life.

Keith ,Michael and Steve Pile (1993) Place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Radu Cinpoes(2008) National Identity And European Identity, Journal of Identity and Migration Studies, 2(1): 3-13.

Kawakami Atsuko (2009),” From an “Internationalist Woman” to “Just another Asian Immigrant”: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Women’s Self-Image before and after Permanent Settlement in a Western Country”, Journal of Identity and Migration Studies, 3(2): 22-39.

Zhou YuandLan-Hung Nora Chiang (2009) “Assimilation and Rising Taiwanese Identity: Taiwan-born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0-2000”, 人口學刊, 38: 150-178.

Ip, D. (2001) ”A Decade of Taiwanese Migrant Settlement in Australia: Comparisons with Mailand Chinese and Hong Kong Settlers”, Journal of Population Studies, 23: 113-145.

Jones, G (1998)“Australian Identity,”Racism and Recent Responses to Asian Immigration to Australia”, In: Laquian E., and McGee T. (eds) The Silent Debate: Asisan& Immigration Racism in Canada, Vancouver: Institute of Asia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附錄一、 訪談者名錄與基本資料

Laurisa Huang(G)

O O 21 2004 2011/09/05, 18:10

Eric Liu(H) O O 16 2001 2011/09/05, 19:10

Christine Wang(I)

O O 19 2003 2011/09/05, 20:30

Angela Wang(J) O O 25 1999 2011/09/05, 21:00

Jonathan Wang(K)

Andrew Hwang(S)

O O 17 2002 2011/09/13, 12:00

Mitchell Chen O O 17 2008 2011/09/21, 15:00

Sandy Hsu O O 17 2008 2011/09/21, 15:40

George Wang O O 17 2006 2011/09/21, 16:00

附錄二、訪談者基本資料與訪談大綱

你好! 請你將您的基本資料填寫上,然後我們即將開始訪談囉! 如果你提供的資 料需要特別保密請在此打勾

Hello there!

Please fill in your basic information below, we will start our interview right away! If you need your interview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 please tick in the box

姓名 Name :………..

年齡 Age :……….

幾歲移民到加拿大: Age immigrated to Canada ………

一個人住還是跟家人住? Live with family or yourself? ...

爸爸媽媽在台灣的職業 Parent’s occupation in Taiwan ………

爸爸媽媽在加拿大的職業 Parent’s occupation in Canada……….

在台灣時,居住在台灣的哪裡 Where did/do you live in Taiwan?………..

有時常回台灣嗎? 如果有,大概多久一次?Go back to Taiwan often? If yes, how often? ………...

回台灣時,都住哪邊? 親戚家還是住飯店?Where do you live when you go back to Taiwan? Friends house? Hotel?...

在台灣還有親人嗎? Do you have Relatives in Taiwan? ………...

一、個人國家認同意識

3. 你會希望爸媽能夠西方式嗎?

(二)網路媒體影響

家裡會要求講中文嗎?

家裡會要求假日去學中文?

4. 家裡有參加教會,或是台灣人的團體嗎?

5. 最後可以告訴我,你心目中最喜歡的三個地方嗎? 還有為什麼? 在 那邊你都做些什麼事情?

6. 你喜歡你自己是台灣人嗎?

謝辭

這段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總算到可以在這下筆的時刻了。2010 年的 九月開始進入了碩士班,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開始為寫論文這件事情開始煩惱。

從尋找題目、找指導教授,討論,訪談等等,一步一步邁向了今天。

首先這兩年來,謝謝教導我的指導教授蘇淑娟老師。感謝老師每一週的個人 討論時間,不斷的教導我如何能把論文寫得更好。除此之外,也謝謝老師平時的 鼓勵與支持,不論是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夠給予我良好的建議。其次,要感謝兩位 口試委員姜蘭虹榮譽教授,以及從我大學開始,就像媽媽對我一樣好的歐陽鍾玲 教授。

田野調查中,感謝所有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朋友們,讓我在 2011 年的暑假能 夠順利完成與溫哥華的台灣青少年訪談。更謝謝你們讓我能夠重新體驗溫哥華的 生活。

研究所的朋友們,很開心能夠認識你們,不論與你們的年紀差多少,都能夠 像朋友一樣,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度過痛苦的研究生生活。因為有你們,我的 生活更加美麗與充實。在這還要感謝從大學陪伴我六年來的地理威威女籃。謝謝 女籃大家庭再次給予我可以打籃球的地方,也讓我再次感到多留這兩年是非常值 得的。當論文寫到詞窮時,你們總是會張開雙手迎接我到另一個美好世界,令我 暫時逃脫現實,然後再次充滿電回來面對論文。

當然還有我可愛的老爸老媽,還有總是在身邊陪伴著我的你。你們的笑容與 鼓勵是我最大的支持。最後,還是要把一切歸給在天上的上帝。讓我有這麼寶貴 的機會能夠完成研究所。

這兩年,謝謝各位大哥哥大姊姊們的照顧。

對於未來,我會勇敢努力向前衝的!!

蔡璿 2012/07/20 於師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