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我國學生輔導政策概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之執行成效有負面影響之虞。

以「運作模式」而言,現行法規未有明確規範,實務上由各學生輔導諮商中 心自行視情形規劃、發展,因此雖然現行法規未有關於「運作模式」之明確規定,

但讓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因地制宜發展成適合之運作模式亦無不可。因此,以現 況而言,現行法規未明確規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之「運作模式」,對其執行成效 所造成之影響不一定必為有利或有害。

以「經費來源」而言,依照現行法規訂有明確之補助基準,使學生輔導諮商 中心有明確之經費來源,並且規定必須「專款專用」,以避免經費遭挪用,相較 於法無明文補助的情形,現行法規之規範有利於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之執行成效。

綜合上述,現行法規之訂定就「人員編制」及「經費來源」而言,對學生輔 導諮中心執行成效的大致形成正面影響;將「組織定位」規定為任務編組,以及 未明文規範「運作模式」的部分,對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執行成效所造成之影響則 不一定必為有利或有害;惟就現行法規對於「人員之薪資福利」之規定中,有關

「以《聘用人員聘用條例》聘用專業輔導人員」以及「未明確規範主任加給」等 部分,則有對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之執行成效產生負面影響之虞。

第二節 我國學生輔導政策概述

壹、學生輔導政策執行現況

一、「WISER 三級輔導工作模式」之運用

林佩君(2006)提出在學校系統中教師合作需求有三類傾向:「主動尋求合 作契機」、「瞭解分工後合作」及「因案主需求而合作」。而學校體制中的「輔導 合作」則以個案協調會議為主,按危機學生需求邀請相關人員協助處理,由輔導 老師整合為學生問題處遇計畫(徐芸萱,2015)。周麗玉(2003)亦認為學校輔 導專業團隊應以「輔導教師」為統籌者,協助團隊成員彼此交流與合作。有鑑於 學生輔導議題越受關注,《親子天下雜誌》於 2011 年針對學校輔導議題做深入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導,提出學校輔導系統面臨的四項挑戰,包含:「輔導師資的質與量皆不足」、「現 行三級輔導制權責不清」、「社工心理師與學校系統的磨合」及「學生諮商輔導中 心功能不易發揮」(張瀞文,2011)。由此可見「學校輔導工作的三級系統如何運 作與分工合作」是重要課題,爰教育部乃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行《國民中學 與國民小學之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之編製。「WISER 三級輔導工作模式」即 在此委託專案中,綜整相關法規、政策以及第一線國中小輔導者之實務經驗而發 展而成(王麗斐、杜淑芬,2017)。

根據教育部於 2013 年出版之《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及《國民 小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將學校三級輔導工作以「WISER」稱之:「初級發展 性輔導(W)」、「二級介入性輔導(ISE)」及「三級處遇性輔導(R)」,其內涵主 要根據教育部學校三級輔導體制來規劃。「初級發展性輔導(W)」是以全校性

(Whole school)、做得來與雙方獲益(Workable and mutual benefit),以及 智慧策略(Working Smart Not Working Hard)為原則,藉由校長領航,與全體 教師共同推動達成;「二級介入性輔導(ISE)」則是指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的要 素,以 I 代表重視「個別化介入(Individualized Intervention)」、S 強調「系 統性合作(System Collaboration)」的必要性,和 E 凸顯「效能評估(Evaluation)」 的重要性。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主責單位為學校輔導處(室),主要是運用校內 輔導與行政資源,協助超出初級發展性輔導工作功能者;至於 R 則用來彰顯三級 處遇性輔導工作的特色,著重校內外資源的整合(Resources Integration),藉 由引進校外資源,整合已有的校內資源,協助校內輔導與行政資源無法協助之學 生,達成重新適應的目標。大多數的縣市以「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扮演三級處遇 性輔導工作之角色。在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4 年編印之《103 國民中小學校長儲 訓班個案研究彙編》收錄之<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現況之個案研究-以三 所國民小學為例>一文中,提及「WISER 三級輔導工作模式」是核心價值在於「資 源的引入與整合」,也就是「合作」,強調三個層級的輔導工作間的層次,以及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輔相成的效果。在王麗斐、杜淑芬於《多元文化諮商》收錄之<Working WISER:

臺灣學校輔導工作模式之本土化發展與建置>一文中,亦提及相較於美國三級輔 導工作強調每個層級的專業特殊性(如:輔導、諮商、心理治療),臺灣所建構 的 WISER 模式更重視各專業間彼此的相互支援與合作,因此在三級輔導工作架構 圖的繪製也不同於原先將該圖劃分為明顯的三等分之三級輔導工作圖形,WISER 模式是以三個三角形逐層包容、推砌的方式呈現,即是為了強調三級輔導工作間 各專業的合作與融合。

圖 2 WISER 三級學校輔導工作模式

圖片來源: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王麗斐、杜淑芬主編,2013)p.6

另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附件七 之「學校三級輔導體制中教師、輔導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之執掌功能表」,可知 在輔導體制的三個層級中,「教師」、「輔導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各有其職 掌,彼此互相搭配、合作或提供協助。各層級之目標及職掌如下:在「初級預防」

層級中,目標是「提昇學生正向思考、情緒與壓力管理、行為調控、人際互動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生涯發展知能,以促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師之職掌包含(一)

蒐集並建立學生基本資料,充分瞭解學生。(二)掌握學生出席狀況,學生缺席 應詳實記錄並立即通報。(三)瞭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學習情形及行為表現,並 觀察辨識學生行為。(四)積極進行班級經營,建立班級常規,並協同各處室管 理班級事務。(五)處理班級學生一般的困難問題、偶發事件及違規問題。(六)

與學生家長聯繫,進行家庭訪問及家長座談。(七)配合輔導教師處理班級個案 及個別諮商。(八)參與個案輔導會議。(九)認輔學生。輔導教師之職掌包含(一)

規劃全校心理衛生活動。(二)規劃輔導活動相關課程。(三)提供學生學習及生 涯輔導之相關活動與課程。(四)規劃教師輔導知能訓練及心理衛生課程。(五)

規劃親職教育活動。(六)辦理及協助導師辦理團體心理測驗之施測與解釋。(七)

輔導資料之建立整理與運用。(八)協助學生適應環境,增進自我認識及生活適 應的能力。(九)參與學生輔導工作的執行與評鑑。(十)提供家長及教師輔導與 管教相關知能之諮詢服務。專業輔導人員之職掌則包含(一)提供教師與家長輔 導專業諮詢及協助。(二)協助向教師宣導與心理健康、壓力調適、情緒管理、

性侵、家暴、精神疾患等議題相關之知能;在「二級預防」層級,目標是「早期 發現高關懷群,早期介入輔導。」,教師之職掌包含(一)熟悉校內轉介與通報 流程。(二)輔導及管教違規事件,嚴重問題及適應不良學生轉介輔導室予以輔 導。輔導教師之職掌包含(一)實施個別諮商與輔導。(二)特定族群學生之團 體輔導。(三)個別心理測驗的施測與解釋。(四)學校心理危機事件的介入與輔 導。(五)重大事件發生後之心理復健與團體輔導。(六)校內輔導團隊的聯繫與 整合。(七)協助建構輔導資源網絡。(八)協助中輟學生之輔導。(九)個案之 家庭訪視及約談。(十)特殊家庭的訪問協調與輔導。(十一)提供親師輔導資訊 與輔導策略。(十二)適應不良、行為偏差學生之個案建立與輔導。(十三)個案 管理。專業輔導人員之職掌則包含(一)協助學校輔導室進行個案諮商與團體諮 商。(二)協助學校評估高風險學生。(三)協助個案管理。(四)參與個案輔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議;在「三級預防」層級,目標是「(一)針對偏差行為及嚴重適應困難學生,

整合專業輔導人力、醫療及社政資源,進行專業之輔導、諮商及治療。(二)在 學生問題發生後,進行危機處理與善後處理,並預防問題再發生。」,教師之職 掌包含(一)違法行為之送警法辦。(二)校園緊急事件之危機處理。輔導教師 之職掌包含(一)支援重大事件發生後之心理復健與團體輔導。(二)學生嚴重 行為問題之轉介,及依個案學生狀況適時與專業輔導人員進行合作之輔導與追 蹤。(三)精神疾病及心理疾病學生之轉介,及依個案學生適時與專業輔導人員 進行合作之輔導與追蹤。專業輔導人員之職掌則包含(一)學生與其家庭、社會 環境之評估及協助。(二)個案諮商與心理治療。(三)團體諮商與心理治療。(四)

提供教師與家長輔導專業諮詢及協助。(五)提供學校輔導諮詢服務。(六)學習 診斷與輔導。(七)進行特殊個案學生之安置。(八)個案資源運用與整合。

二、「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之設立

1998 年「專業輔導人員參與國民中小學之學生輔導工作」成為了教育部友 善校園學生輔導工作推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許多縣市紛紛籌辦「學生諮商中 心」,引進專業輔導諮商人員協助地方政府推動學生輔導工作,加強輔導嚴重心 理與行為偏差及適應困難的學生,並提供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專業諮詢服務(方 惠生、戴嘉南,2008)。林萬億、王靜惠(2010)指出「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乃 因應環境脈絡而生,例如 1990 年成淵高中學生集體性騷擾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當時學校輔導人力不足及缺乏專業性的問題,促使各縣市政府開始以專案方式招 募專業學生輔導人員進駐校園,但專案或計劃方式常囿於經費限制而難以持續維

當時學校輔導人力不足及缺乏專業性的問題,促使各縣市政府開始以專案方式招 募專業學生輔導人員進駐校園,但專案或計劃方式常囿於經費限制而難以持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