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英語教育政策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作為本研究理論基礎與參考依據。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我國英語教育政策發展,分析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實 施前後,臺灣國小英語教育歷史沿革;第二節探討國小英語教學實施概況,說明 九年一貫國小英語課程與實施要點、英語師資來源、國內英語教育政策目標等相 關行政配套措施執行情形;第三節探討學習滿意度理論及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因 素相關理論,分析研究層面與內涵;第四節探討國內學生英語學習滿意度相關研 究,將相關研究歸類,形成研究假設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我國英語教育政策發展

本節主要說明我國制定英語教育政策沿革與推動國小英語教學的歷史脈絡,

繼而詳述國小英語師資培訓過程,以及國小英語師資專業能力之認定方式等相關 配套措施,最後呈現國小英語教育政策相關研究,以瞭解臺灣國小英語教育政策 發展過程。

壹、國小英語教育政策之歷史沿革

民國八十五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國小學童應學習英語字母之 辨認與書寫」,建議以必修方式將英語字母的辨識與讀寫,列為國小基本技能(行 政院教改會,1996)。民國八十六年在國小實施英語教學是社會大眾共同的期待 (施玉惠,1998)。

民國八十七年臺灣省教育廳公佈「臺灣省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原則」,各 國小經縣市府「英語教學審查小組」核准後,可依據教師專長、場地設備,在不 影響正常教學的時間全面試辦英語教學 (柴素靜,1999)。

民國八十七年由國教司提出「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評估報告」,內容包括 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理由、英語教學基本目標、未來三年配套措施、拓展多元

10

師資培育管道及英語教學輔助設施等項目。同年由中教司與國教司組成「國小英 語教學評估工作小組」,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民國九十 年起由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首次將英語列入國小正式課程 (施玉惠、朱惠美,

1999)。民國九十三年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英語)課程綱要」, 自九十四學年度起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國小三年級。民國九十七年臺北縣開始英 語活化課程,安排國小學童每周三至五小時的英語課程,至民國一百年已經有超 過 75%的國小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正式英語課程 (戴維揚,2011)。

教育部於「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發表會」中表示,國小英語教學由三年級 向下延伸至一年級是未來 10 年的努力方向,首先考量師資和課程綱要等相關必 要條件完備,而臺北市、新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及臺南市因師資、設備、課程 活動及相關配套措施已齊備,自行將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國小一年級或二年 級,政府基於對國民教育品質之監督與堅持,以及考量前揭縣市學生學習之銜接 問題等因素,均要求這些縣市之英語教學必須符合適法性、程序性、專業性、提 報實驗計畫等四個條件,以保障國小英語教學向下延伸之教育品質(取自教育部 網站,2011)。

吳珍珠(1999)指出,把握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階段,有助於兒童語言能力的 發展,在學校就能獲得學習英語的機會,實現教育資源均等,縮短貧富與城鄉差 距的理想。資源較豐厚的縣市政府,自行增加國小英語學習時數與向下延伸實施 年級,引起全國熱烈討論,期政府當局制定國小英語相關政策的腳步能配合社會 情勢及未來全球趨勢,考量多數學生及家長們實際需求,臺灣欲培育 21 世紀國 際化人才,積極發展英語教育刻不容緩。

Wardle(1992)指出,在小學課程中教授外語的主要原因是要從小開始培養兒 童未來在全球貿易市場上的競爭力。英語是國民小學必修科目之一,多數有經濟 能力的臺灣父母讓子女放學後補習英文,但各縣市國小開始學習英語的起跑點不 一、教材選用版本多樣化的情況下,一國多制的英語教育,加深家長的焦慮,間 接形成兒童雙語機構如春筍般林立的景象,同一個班級中,提前補習的學生可能 干擾正常教學進度,完全沒基礎的學生陷入學不好的惡性循環中(何琦瑜、林玉 珮,2007)。主要影響國小學生英語學習機會的因素有兒童的年齡、法定原住民 身份、父母親的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的平均每月支出(李琇如、王德睦,2007)。

11

相較於其他縣市極力向教育主管機關申請,爭取提高國小英語教學時數,投 入人力、物力、財力以增加小學生英語學習機會,臺東縣國小有極高比例屬於小 班小校,限於縣府經費拮据、英語師資流動率高、家長經濟能力與學生文化刺激 不足,種種因素皆不利於學生的英語學習與發展空間。政府將國小英語教學往低 年級延伸立意甚佳,直接受惠的應是偏遠地區資源匱乏的學童,給孩子多點時間 與機會,提早接觸英語,自小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將英語學習融入日常 生活的一部分,避免城鄉英語教育落差的問題惡化。

貳、國內英語教育相關政策與目標

實施國小英語教育在臺灣國民教育史上意義重大,也是勢在必行的教育改革,

因此在教育學者專家與各縣市政府取得共識之後,審慎規劃辦理。陳淑嬌(1998) 指出,英語政策目標確立,關係整體政策走向、教育資源利用與評估方式,完善 的配套措施是左右語言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羅銀慧(2000)歸納教育部施行國小英語教學相關配套措施,包含訂定英語課 程綱要、建構國小英語教學模式、發展英語教學多元評量策略、培育優良英語師 資、加強教師進修研習、建立具公信力的英語師資認證制度。政府對於國民教育 法令、國小英語課程綱要及國小英語師資培育等相關配套措施陸續修訂,詳述說 明如下:

一、e 世代培育人才計畫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資訊化、全球化、本土化與終身學習的需要,行政院提出

「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為國家施政與發展的基本南針,其中,「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是最基礎的建設(黃榮村,2003)。政府為強化國民因應全球 化的競爭能力與世界其他國家經貿往來接軌,行政院於挑戰 2008 年計畫中,提 出「e 世代培育人才計畫」,計畫主要架構為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推動全民英 檢,強化英語師資,推動大專院校國際化,吸引外國留學生,鼓勵菁英至國外留 學。此計畫強調對人才的投資,擁有卓越的人力資源是國家所有建設和發展的基

12

礎,面對未來的挑戰,政府必須整合各層級的學習資源,建構臺灣為創意活力的 新社會(取自教育部網站,2003a)。

為縮短城鄉差距及家長社經地位差異而產生的英語程度落差,全國各國中小 學設置的英語學習情境設施(英語村)約有 36 校,顯示政府提升國小英語教育品 質不遺餘力之外,目標是希望從小培養臺灣年輕人應具備的語言能力,而提升英 語能力不但是促進各產業未來的競爭力,更是臺灣吸引國外旅客來台觀光及發揚 文化的重要利器。

二、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改善方案

為改善國小英語教育相關問題,教育部於九十八年頒布「國民小學英語教育 改善方案」,從充實英語師資、提升教師知能、營造優質環境、充實教學媒體等 方面著手。現階段國中小英語課程遭遇的問題像是,國中小英語教師教學缺乏溝 通管道,國中小英語課程銜接困難,九年一貫課程英語能力指標與實際學生英語 程度的落差,以及國中小英語教科書編排上的缺失與盲點,透過每年辦理的英語 教師精進研習持續進行中。然而,國中小英語教師研習僅止於探討教學困境而未 能獲得改善問題的策略,教育當局推動國小英語教育改善方案仍須關注後續成效,

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英語教育品質仍待提升與發展,以縮短城鄉英語能力差距。

針對國小英語教學資源不足,政府每年補助經費,開發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

提供網路平臺讓英語教師靈活運用,針對國小可能提早出現的英語成績雙峰現象,

以研發國小英語補救教學教材,強化國小英語補救教學的策略改進,對剛進入國 中就讀的國一新生進行基本能力檢測,並於暑假開辦補救銜接教學以縮短英語程 度落差的問題(取自教育部網站,2010)。

為了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兒童課後照顧、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以及夜光天使計畫等,透過增加學習時間以提升學習效果。然 而偏遠地區學童的課輔資源主要是提升國語文與數學能力,那英語能力呢?臺東 縣教育當局在沒有相關經費補助的情況下,對於英語能力落後的補救教學並未落 實,而學校也無法自行籌備財源、規劃課程與另聘師資,即使學校或國小英語教 師有心投入英語補救教學,也找不到施力點。另外,偏遠地區家長謀生不易,家 庭功能不彰,學生因長期英語程度低落,已經喪失學習的意願,在教室中造成教

13

師管理班級秩序之困擾,教材內容沒有配合學生程度,難以激勵學習動機,而臺 東縣國小英語巡迴教師一人負責二至三校,在分身乏術的情況下,連提供學生課 外作業指導的機會與時間都難支援配合,要扭轉偏遠地區學生英語程度低落的現 況實在不容易。

三、提升國民中小學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

為解決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困境,教育部於民國一百年核定此計畫,藉由強 化學校課程本位管理,適當增加學生英語學習時間與機會,搭配師資培育系統,

為解決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困境,教育部於民國一百年核定此計畫,藉由強 化學校課程本位管理,適當增加學生英語學習時間與機會,搭配師資培育系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