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抗⽇戰爭時期的政治性捐款(1931-1937年)

第⼆節、⾟亥⾰命至抗⽇戰爭前的政治性捐款(1911-1930年)

第三節、 抗⽇戰爭時期的政治性捐款(1931-1937年)

抗⽇戰爭雖然到了太平洋戰爭之後才結束,但由於⽬前僅存的澳洲中⽂報刊只到1937 年,所以1937年以後的募款活動筆者並未納入討論,⽽這段時間的政治捐獻中多集中在1931至 1932年期間,同樣以抗⽇救國為⽬的,至少有6次的募款活動,籌獲資⾦超過2萬3300鎊,之後 也有幾次⼩型的募款活動,所籌獲的資⾦也不多。 1930年代,澳洲華僑⼈⼜已剩不到1萬272

⼈,⾯臨⼈⼜逐年下降的華僑社會仍有這般成績,屬實不易,說明了澳洲華僑對於保衛中國的 決⼼與愛國的熱誠並未因⼈⼜的遞減⽽有所減弱。

注:相關數據資料筆者⾃⾏整理,資料來源⾃《廣益華報》、《東華新報》/《東華報》、《愛國報》/《警東新報》/《平報》/《民報》和

《民國報》

1931年,萬寶山事件讓朝鮮華僑無辜死傷慘重,之後⽇本被東窗事發是幕後主使,引起 中國及海外華僑的不滿,發起抗議與抵制⽇貨運動, 同年9⽉18⽇,⽇本又⼼猶未死,⾃⾏273 炸毀南滿鐵路⼀段,嫁禍於中國軍,藉⼜出兵,佔據瀋陽、長春、吉林等地,侵略動作頻頻,

引起了華僑的不滿,紛紛發起抗⽇活動,呼籲國民政府不可縱容⽇本放肆,必須作出反抗,否 則顏⾯盡失。澳洲華僑對於喪權辱國之事也感到憤怒,護國之⼼也再度崛起,雪梨國民黨在9

⽉召集雪梨華僑召開聯合對⽇會議,決議籌組對⽇救國後援會,發起募款,稍盡義務,共挽危 亡。 雪梨中華總商會和致公堂由於對中國國民黨的⼀些⾏為感到不滿,並沒有⽴即成⽴後援274 會,⽽是看到⽇軍在之後幾個⽉步步逼近,中華民族與國家開始受到滅亡的威脅後,才在12⽉

聯合公義堂、聯義堂、勵志會、洪福堂和四⾢會館,成⽴澳洲⿃修威對⽇戰費籌備會為抗⽇募 捐。 在美利濱,中華公會也成⽴了抗⽇救國基⾦來響應國民政府的抗⽇活動, 獲得了華僑275 276 與各商會等宗親組織的熱烈響應,如四⾢會館、岡州會館及蕉果⾏都分別捐出了1000鎊,寧陽

表7、1931-1937年中國政治性募款⾦額前五名

排⾏ 捐款⽬的 ⾦額

1 1931 抗⽇救國基⾦ 約7195鎊

2 1932-1933 救國⾦ 約5139鎊

3 1932 抗⽇救國會 約4901鎊

4 1932 對⽇戰費 約4636鎊

5 1931 抗⽇救國後援會 約1267鎊

附表2→1931-1937年。

272

〈上海實⾏抵制⽇本〉,《民國報》,1931年7⽉25⽇,⾴6︔〈⾹港商民焚燒劣貨經過〉,〈廣州各界抗⽇運動〉,《東華

273

報》,1931年10⽉31⽇,⾴5。

〈聯合對⽇會議〉,《民國報》,1931年10⽉3⽇,⾴8。

274

〈取消黨治⼀致救亡之呼聲〉,《東華報》,1931年10⽉24⽇,⾴5︔〈⿃省華僑成⽴拒⽇戰費籌備會〉,《東華報》,1931年12

275

⽉12⽇,⾴8。

〈澳洲美利濱華僑滅敵救國軍費基⾦簡章〉,《東華報》,1931年11⽉14⽇,⾴5。

276

會館也有600鎊,是這次募款中出資最多的會館組織。兩次募款(1931抗⽇救國後援會和1931 抗⽇救國基⾦)⼀共籌獲了約8400鎊(約港幣13萬3140元)的抗⽇經費。 277

1932年,⽇本再度露出狼⼼虎⽖,無視國際公約,在1⽉28⽇入侵上海,⼤肆虐殺中國

⼈,讓中國全國上下對於⽇本的帝國主義侵略⾏為感到憤怒至極,國民政府也決定不再忍辱負

1931年至1932年的募款活動,在本質上與1908年的海軍捐有相似之處,都是因為⽇本政 府的蠻狠舉⽌讓中國遭受蒙羞,海外華僑對中國政府的處理態度感到相當悲憤,紛紛主動發起

〈⼤美晚報評論⽇本對華屬實野蠻暴民獸⾏的⼿段〉,《民國報》,1931年11⽉14⽇,⾴8。

282

〈要救國需靠⾃⼰⼒量〉,《民國報》,1931年11⽉14⽇,⾴5︔〈痛⼼的話〉,《民國報》,1931年10⽉31⽇,⾴5 。

283

〈記痛挫⽇奴之李⼆清〉,《民國報》,1931年11⽉7⽇,⾴5︔〈記甲午之戰韓世昌殉難事〉,《民國報》,1931年11⽉7⽇,⾴

284

5︔〈丁汝長軼事 〉,《民國報》,1931年11⽉7⽇,⾴5。

澳洲華僑社會除了有社團組織的沿⾨勸捐、舉辦各類活動,如紀念中國東北罹難者的哀 悼會或是⽩話劇以外, 中國政府⽅⾯也努⼒爭取國際社會的⽀持。 在澳洲⽅⾯,剛上任不285 286 久的總領事陳維屛就曾在⿃省紐卡市(Newcastle)的歡迎⼤會中以國語來演說「祖國的現 狀」,詳述⽇本侵略中國東三省的野⼼,演說痛快淋漓,全會受感。另外,陳總領事也受邀參 加長⽼會的禮拜,除了接受三位西⼈長⽼為中國祈求平安以外,陳總領事也以英⽂對出席者演 說「⽇本侵略滿洲的原因」,引明種種證據,動容全場, 成功引起澳洲⼈的關注與⽀持,所287 以在⼀些捐款明細中也能看到⼀些澳洲⽩⼈的名字。抗⽇戰爭期間,澳洲華僑的募款活動林林 種種,雖然⼈⼜不多,但都希望為祖國出⼀份⼼⼒,三年(1931至1933年)下來的努⼒,⼀共 為中國籌獲了超過2萬3000鎊的抗⽇基⾦。

至此之後,澳洲華僑在1936年和1937年間也有過3次⼩型的政治捐款,其中包括購買⾶機 和救國⾦的捐款,但所籌獲的⾦額都不到100鎊。由於⽬前僅有的澳洲中⽂報紙只到1937年,

澳洲華僑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募款活動無法得知,雖然捐獻資料可以從其他⽂獻中尋獲(附表 6),但由於本⽂主要以澳洲中⽂報紙做為論⽂主題探討的依據,故⽬前只對中國政治性捐獻 的論述進⾏到此,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尋獲相關的報紙檔案來補充這部份的不⾜。


〈澳洲雪梨華僑對⽇救國後援會通告〉,《民國報》,1931年11⽉7⽇,⾴8︔〈雪梨華僑追悼東北殉難同胞⼤會詳情〉,《東華

285

報》,1931年11⽉21⽇,⾴5︔〈中華公會會務彙誌〉,《民國報》,1932年4⽉2⽇,⾴8。

〈中國向國聯會求助〉,《民國報》,1931年11⽉14⽇, ⾴6。

286

〈紐卡市全體華僑歡迎陳維屛總領事紀盛〉,《民國報》,1931年10⽉31⽇,⾴8。

287

⼩結

1896至1937年間,澳洲華僑對中國的政治性捐款⼀共進⾏了至少43次的努⼒,其中多集 中在⾟亥⾰命後至1931年⽇本侵略中國之前,募款活動有多達30次,其次則是抗⽇戰爭期間的 捐輸,⽽⾟亥⾰命之前的中國政治性相關的捐款只在澳洲中⽂報刊中出現4次。孫中山曾讚美

「華僑為⾰命之母」,出錢出⼒推翻滿清政府,但在澳洲中⽂報刊中卻只發現⼀次澳洲華僑為 孫中山募款的明細,讓⼈誤以為澳洲華僑對⾰命運動並未有任何貢獻,但事實上澳洲華僑在最 後幾次起義中都有捐資⾰命運動,甚至有澳洲華僑回國參與起義,可惜澳洲中⽂報刊卻未有太 多的報導,筆者判斷這可能與當時候澳洲華僑社會的政治氣氛有直接關係。

20世紀初期,澳洲華僑社會主要以改良派勢⼒為主。孫中山與⾰命派將重⼼放在東南亞 與美洲華僑,在澳洲⽅⾯並未曾派遣任何⾰命⼈⼠到澳洲爭取華僑的⽀持,讓澳洲華僑對於⾰

命派感到陌⽣,雖然有少部分華僑⽀持孫中山的政治理念,但由於資源有限、勢⼒單薄,發展

⼀直受到侷限。反觀,改良派的康有為與梁啟超早在19世紀末便透過澳洲僑領梅光達在澳洲成

⽴分部,更派遣梁啟超到澳洲進⾏推廣,鞏固了改良派在澳洲華僑社會的地位。改良派內有許 多有經濟實⼒的華商,在華僑社會中⼀直扮演著僑領的角⾊,除了與⾰命派長期爭鋒相對外,

也試圖左右澳洲華僑對中國政治前景的態度。另外,由於受到⽩澳政策的影響,華僑對於中國 政治性捐款也選擇低調處理,不敢⼤事宣傳,所以在1911年前的澳洲中⽂報刊都沒有出現⽀持 改良派或⾰命派的捐款活動。

澳洲華僑對中國的政治性捐款可分成三個階段來探究。第⼀階段是⾟亥⾰命前,雖然這 段時期只有4次捐款,主要還是以振興中國為⽬的,也是澳洲華僑社會最為團結的時期,特別 是1905年的拒美約,由於觸及了華僑們的⾃身利益,擔⼼美國的排華法案會影響到澳洲的⽩澳 政策,捐款的踴躍程度空前絕後,希望借助海外華僑的⼒量來嚇阻澳洲政府對華僑進⾏更嚴厲 的種族政策,儘管華僑的舉動最後未能動搖澳洲政府對於⽩澳政策的態度,但卻彰顯了澳洲華 僑僑領如何成功利⽤中⽂報刊來動員澳洲華僑社會。

第⼆階段則是⾟亥⾰命成功至抗⽇戰爭前⼣,期間中國經歷了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 民政府三個不同時期的政權。中華民國政府成⽴後,由於財務困難,為了避免向外國借債⽽喪 失國家主權,政府決定向海外華僑發起國民捐。國民捐獲得了澳洲華僑的熱烈響應,為新政府 籌獲了相當可觀的救國⾦。國民捐雖然由新政府所發起,⼀向反對孫中山的改良派因袁世凱當 了臨時⼤總統也表⽰⽀持︔孫中山的⽀持者雖然對孫氏讓位感到不滿,表⽰抗議,但為了捍衛 新政府的共和體制也積極響應捐款。國民捐是改良派成員在北洋政府期間唯⼀⼀次參與的捐款 活動,之後對於孫中山所發起的北伐捐款,改良成員以⽀持北洋政府拒絕參與,所以在捐款明 細中也沒有發現改良派成員的名字,儘管如此,北伐捐款仍為軍政府籌獲了相當可觀的資⾦。

從澳洲華僑對於中國政治捐獻的態度可以發現此時的華僑社會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對於誰 是中國執政者的意⾒也出現了的分歧。

第三階段則是1931年至1937年抗⽇期間,此時的捐款都是以抗⽇護國為募款宗旨。1931 年的九⼀八事變後,雪梨國民黨便⽴即發起了對⽇救國後援會,通過報紙來激起澳洲華僑對於 國家⼤事的關注,更以報紙來呼籲國民政府必須對⽇本作出反抗。美利濱中華公會也隨之發起 救國基⾦的募款活動體現對祖國的關⼼。改良派成員及⼀些宗親組織由於對於中國國民黨黨內

⾾爭和黨團治國的政策深感不滿⽽未即時響應抗⽇的運動,直到⽇本的戰略活動⽇益嚴重,華 僑們意識到事態嚴重後才願意擱下成⾒組織戰費籌備會來⽀持抗⽇活動,澳洲華僑⾃拒美約後 再度齊⼼合⼒展現⼀致對外的決⼼。

回歸澳洲華僑這近40年的政治捐款可以發現澳洲華僑的捐款動機與⽬的始終如⼀,就是 為了振興中國,維護民族尊嚴。從20世紀初期的拒美約捐、國民捐、北伐捐到後來的抗⽇捐 獻,雖然過程中各黨各派秉持著不同的政治理念,利⽤報紙作為號召,華僑們的政治⽴場也因

⼤環境的關係⽽隨之改變,但仍不阻礙他們對捐款的熱誠,積極參與及響應,主要是希望中國 可以興盛,⼈民能有安定⽣活,唯有中國強盛海外華僑的處境才有可能以外交⽅式改善。身處 異鄉的華僑,雖然無法親身參與拯救的活動,但也希望可以出⼀份薄⼒,展現出他們對祖國的 呵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