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中國的非政治性捐款中,澳洲華僑對中國賑濟救災的次數遠遠超越了其他非政治性捐 款,⼀共有多達49次之多,其中以1920年國內⽔旱災所籌獲的⾦額最多,⼀共約4420鎊(約港 幣3萬7570元), 其次則是1918年為廣東省設⽴的華僑籌欵救濟局,也募得了近4244鎊(約港177 幣3萬7771元)的款項, 其他重要的募款項⽬還包括1920年的三省賑災、1908年的廣東⽔災178 和1920年的寧陽⽔災,都為災區籌獲相當可觀的善款(表3)。中國南部廣東省天災連連,清 末民初期間,⼀共發⽣了至少22次的⼤⽔災和18次的局部⽔災。 檢視捐款記錄也能發現因⽔179 災所發起的捐款活動就有多達23次,募款⾦額最多的賑濟活動也與⽔災相關。

注:相關數據資料筆者⾃⾏整理,資料來源⾃《廣益華報》、《東華新報》/《東華報》、《愛國報》/《警東新報》/《平報》/《民報》和

《民國報》

翻閱澳洲中⽂報刊也可以發現,澳洲華僑第⼀次有公開記錄的捐款也與賑濟救災相關。

1896年,廣西柳州地區由於前⼀年旱災的關係,導致⾕⽶⽋收,造成缺⽶荒,饑民流離遍 野。 聯益堂收到⾹港東華醫院的來電後,召集值理開會,決定先由⾹港的儀安號⽀援1500中180 國元給東華醫院應急,之後在雪梨及堅⼠蘭省(現稱「昆⼠蘭州」,Queensland)等地再發起 募款活動,此次活動⼀共為災區籌獲587鎊的善款(約港幣5682元)。 聯益堂通過《廣益華181 報》的宣導,同時以澳洲僑領的身分以身⽰範,⿎勵華僑捐款解救同胞,⽽這股勢⼒不僅在雪 梨引起了效應,同時也獲得了堅⼠蘭省華僑的響應,說明了宗親組織利⽤中⽂報刊來動員華僑 捐款是有效的。

中國,特別是廣東省,幾乎每隔幾年都會有⼀次嚴重性的災害,澳洲華僑也會因此不定 時發起募款活動,其中響應最熱烈的應該是在1920年的國內⽔旱災。1920年,中國⾯臨最嚴重 的天災事故,據上海賑饑公會述,「直隸、河南、山東、山西等省,因受旱災︔福建、浙江、

表3、中國救濟賑災募款⾦額前五名

排⾏ 捐款⽬的 ⾦額

1 1920-1921 國內⽔旱災 約4420鎊

2 1918華僑籌欵救濟局 約4244鎊

3 1920 三省賑災 約1737鎊

4 1908-1909 廣東⽔災 約1458鎊

5 1920 寧陽⽔災 約915鎊

1英鎊=8.50港幣。〈⾦錢時價〉,《東華報》,1921年1⽉1⽇,⾴8。港幣匯率的折算,筆者是以最後⼀次刊登的捐款明細作為

177

結算⽇,如1920年的國內⽔旱災最後⼀次刊登的捐款明細是1921年1⽉1⽇,筆者所引⽤的匯率也就是當天報紙所刊登的匯率。

1英鎊=8.90港幣。〈⾹港⾦價⾏情〉,《民國報》,1919年4⽉19⽇,⾴6。

178

李⽂海,《近代中國災荒紀年》(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9⽉),⾴9。

179

李⽂海,《近代中國災荒紀年》,⾴611。

180

〈樂善好施〉,《廣益華報》,1896年5⽉29⽇,⾴2。1英鎊=9.86港幣。〈街市⾏情〉,《廣益華報》,1896年1⽉17⽇,⾴7。

181

湖南等省,因受⽔災,居民無食,流離失所,數逾三⼗兆眾。⽽⽇前電傳,更有饑民,食盡草 根樹⽪。忍將兒女出售,或毒害其⼦女,以圖⼀家少數之⽣存者。其餘乏食之災民,餓殍載途,

轉死溝壑,尤難悉其幾許,似此災區之廣,饑民之眾,為吾國近百年餘年來所未有也」, 身182 處澳洲的華僑,雖然稱不上富裕,但仍可暖飽三餐,眼⾒⾃⼰家鄉同胞如此淒慘的情境,再⾟

苦也希望可以助上⼀臂之⼒。雪梨中華總商會主動為國內同胞發起捐款活動,同時獲得了其他 社團組織的響應,如致公堂的三省賑災捐、基督徒聯同會的國內賑飢捐、美利濱寧陽會館的寧 陽⽔災捐等,都是為了賑濟這次的災害受難者,幾項募款活動⼀共為災區籌獲超越8000鎊(約 港幣6萬8000元)的救濟⾦。 183

1908年的廣東⼤⽔災是20世紀初期廣東省遭遇最為嚴重的⼀次災害。據《⼤公報》敘 述,「...今年南幾省遭⽔災的地⽅...其中惟有廣東⽔災甚重,又加上風災,可就苦上加苦,於 是乎被難的⼈民若⽼若少,若男若女,除了被災已經死去的不計其數,還有許多無家無業、無 喫無穿、半死半活的遍地皆是,顛沛流離之狀,⽬不忍覩,婦哭童號之聲,⽿不忍聞,真是數

⼗年來未有的奇災...」。 澳洲的三家中⽂報社不約⽽同地刊登⽔災的消息,並發起救援活184 動。這次的募款活動也促成了雪梨與美利濱兩⼤報社(《東華報》和《警東新報》)的合作,

雖然各⾃秉持著不同的政治⽴場,經常在報紙上互相抨擊,但是為了解救家鄉同仁⽽暫時休兵,

合作為災民募款,實以難得。募款維持了超過⼀年時間,捐款⼈數超過3000⼈,捐款⼈來⾃全 澳各地,從東部雪梨至西澳普扶埠(現稱「珀斯」,Perth),南至他⼠免耶省(現稱「塔斯

⾺尼亞州」,Tasmania),北至堅省堅⼠埠(Cairns),所籌獲的資⾦超過1400鎊(約港幣1萬 6100元),是20世紀前10年賑災捐款中⾦額最多的⼀次。 185

綜觀澳洲華僑對中國非政治性捐款的列表(附表1)可以發現,捐款有相當明顯的地域性 與⾎緣性,⼤部份的募款主要都以廣東省⼀帶為主,其他地區的募款活動只有少數幾次。由於 地緣與⾎緣的關係,中國非政治性捐款的動員模式也比較直接了當,通常都是由中國或⾹港的 慈善機構與澳洲的宗親組織聯繫,經組織開會討論後對會員及社會⼤眾公開募款,並在報章上 刊登募款廣告,說明源由,著⼿募款,所以在報章上的捐款廣告中都能經常看到「接某機構來 電」的字眼和募款的⽬的。由於這些募款活動都是以解救同鄉梓⾥不幸遭遇或是改善家鄉建設 為⽬的,比較容易引起澳洲華僑的共鳴,願意為⾃⼰家鄉出錢出⼒。華僑雖然身處海外,但家 眷親屬仍都居住在中國的家鄉,⼀旦發⽣不幸天災,禍及鄉親⽗⽼,華僑們都會深感憐惜,所 以為家鄉賑災募款也義不容辭︔另外,華僑在外也體會到科技的發達與社會的進步,希望家鄉 建設能有所改善,所以在許多醫院、學校的募款活動中也給予⽀持,希望可以造福同鄉梓⾥。

雖然中國非政治性的捐款次數眾多,但華僑們仍慷慨解囊不餘遺⼒為家鄉募款,表現澳洲華僑 對愛鄉的關⼼與疼愛。

〈賑災錄〉,《東華報》,1920年10⽉2⽇,⾴8。

182

1920年國內⽔旱災捐款幾個不同機構所籌獲的⾦額如下:國內⽔災(4420鎊)、三省賑災(1737鎊)、國內賑飢(181鎊)、

183

寧陽⽔災(915鎊)、中國北五省賑災(147鎊)、北省旱災(716鎊)。附表1→救濟賑災。1英鎊=8.50港幣。〈⾦錢時價〉,

《東華報》,1921年1⽉1⽇,⾴8。

〈奉勸買畫助賑〉,《⼤公報(天津版)》,1908年8⽉15⽇,⾴6。

184

附表1→救濟賑災→1908-1909賑恤廣東⽔災。1英鎊=11.50港幣。〈⾹港⾦錢價〉,《警東新報》,1909年8⽉21⽇,⾴1。

185

在中國所有眾多的慈善組織中,特別是賑濟救災⽅⾯,以⾹港的東華醫院為最重要,從 早期的廣益堂、聯益堂到後來的保皇會和中華總商會都會不時有業務上的配合與⽀助。⾹港東 華醫院成⽴於1872年2⽉14⽇,是⼀間為華⼈提供⾨診及住院服務的中醫館。由於早期華⼈對 西醫的排斥,醫院並未有西醫部⾨。⾹港在1894年發⽣嚴重的鼠疫後,醫院遭受⾹港政府的抨 擊才開始融入西醫服務,隨著華⼈逐漸接受西醫治療後,加上⼆戰期間物資短缺的關係,中醫 服務被迫在1945年8⽉停⽌。 東華醫院除了治病施藥和育嬰救貧以外,還有⾏善濟世的功186 能。醫院的其中⼀項善舉就是處理原籍安葬的服務。⾹港由於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的關係,遠 洋發展起步較早也較發達,同時又與廣東⼜岸和珠江三角洲有頻繁的內河和沿岸運輸,給運送 棺柩回鄉提供了先決條件,⼤⼤推動⾹港成為原籍安葬的中轉站。 187

華僑普遍都有落葉歸根的傳統思維,雖然過世在異鄉,但仍希望可以回國安葬。由於澳 洲政府法令的限制,華僑過世後許多骨骸無法⽴即送回,需等上⼀段時間後才能起骨運返,⽽

且每次的運量都極為龐⼤,需要有規模的慈善機構才有可能接⼿。東華醫院由於有政府的⽀持,

同時也是⾹港唯⼀具有規模的慈善機構,地理位置上又緊鄰許多華僑的家鄉廣東省,⽽且兩地 之間也有密集的船運系統,很⾃然地就成了海外華僑原籍安葬的中介執⾏機構。東華醫院早在 1874年便開始處理海外華僑棺柩的問題,據《循環⽇報》4⽉8⽇的報導,有三⼗餘具棺⽊從⽇

本神⼾寄往東華醫院,說明了醫院在此之前已有處理原籍安葬的服務了。 188

原籍安葬的執⾏過程相當繁瑣。⾸先海外機構必須以書⾯⽅式通知東華醫院有關棺骨的 付運,待船隻抵達⾹港後,郵船公司再通知東華醫院起棺,將棺骨以⼩艇運至義莊存放。東華 醫院會報章上刊登通告,以待有關慈善機構或親友來認領,認領期為⼀年。有認領者,醫院將 安排運棺艇運載棺骨回鄉。為了⿎勵相關機構或親友來認領,東華醫院更補助⼩額現⾦做為下 葬的開⽀。若逾期未領的,東華醫院將棺柩安葬於義山。義莊的設⽴純粹是為了先安置仙友的 棺柩,醫院對這些服務均不收取任何費⽤,除了上下⼯艇費以外。 東華醫院對海外華僑的善189 舉是促使它能在海外華僑社會中享⽤尊崇地位的關鍵,每每東華醫院致電請求⽀援時,華僑都 會極⼒響應。

東華醫院的救濟服務中,除了施棺助殮以外,也有救濟貧民的功能。醫院除了在⾹港進

⾏了許多救濟活動外(如救助出洋華⼯、保護婦女、賑濟戰時戰後難民),也相當投入中國的 賑災⼯作。醫院是⼀個⾃發性的賑濟組織,每當社會發⽣不幸天災時,醫院就會透過民間資源 去拯救受災的難民,甚至滲入災區,與當地的機構合作,設⽴救濟站,親⾃發放物資。東華醫 院不僅是海外華僑的重要慈善機構,在中國境內也享有相當舉⾜輕重的地位。國內的賑濟機構 會與其開會商討救濟的細節、災後的重建⼯作︔在災情發⽣突變是也會第⼀時間獲得官⽅或非

冼⽟儀、劉潤和,《益善⾏道—東華三院135週年紀念專輯⽂集》(⾹港:三聯書店,2006),⾴28-69。

186

冼⽟儀、劉潤和,《益善⾏道—東華三院135週年紀念專輯⽂集》,⾴102-103。

187

冼⽟儀、劉潤和,《益善⾏道—東華三院135週年紀念專輯⽂集》,⾴103。

188

冼⽟儀、劉潤和,《益善⾏道—東華三院135週年紀念專輯⽂集》,⾴103。

189

官⽅的通報,要求協助,說明了東華醫院不僅在海外享有知名度,同時在中國境內也有相當的 影響⼒,成了海外華僑與國內聯繫的重要中介機構。190

救災需要⼤量的資⾦,⽽這些資⾦的來源主要來⾃海外華僑的資助。東華醫院由於長期

救災需要⼤量的資⾦,⽽這些資⾦的來源主要來⾃海外華僑的資助。東華醫院由於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