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節、醫療相關捐款

第三節、 教育相關捐款

澳洲華僑對於中國社會建設的另⼀項重要貢獻則是在教育發展的投資。在20世紀上半 葉,澳洲華僑⼀共舉辦過19次的募款活動,募得教育基⾦超過9000鎊。 清末明初期間,改良205 派與⾰命黨都雙雙⿎勵華僑興辦學校,傳承中華⽂化,甚至將教育視為中國興亡的關鍵。1904 年《東華報》在籌募⾹⾢隆都⾼等⼩學經費的報導中就述到:

「國家之強弱,視乎⼈才之優劣,⼈⼼之聚散,其優聚者能強,其劣散者致弱,

此千古不磨之論也。然,⼈才由何⽽優,⼈⼼由何⽽聚,則學堂尚焉矣夫學堂者,

所以育⼈才⽽開民智,振⼠氣⽽動⼈⼼,者也苟無學堂焉則無以研究古今之精理,

無以激發世界之感情,遂⽇趨餘鄙陋愚蒙⽽於國家興亡身世榮辱絕⼤關係之故,

惘然⽽無所知覺又安望其思想發達,合羣愛國以求⽂明之進步,⽽無負國民之責 任也」 206

由此可⾒,教育對於國家的發展賦有重任,特別是在19世紀末期中國遭受歐洲列強入侵後,發 現原來的教育制度已落伍,無法與世界跟進,清政府在1904年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建⽴

新的制度,⿎勵設⽴新式學堂,與近代教育接軌,但政府國庫清空,無法給予⽀援,唯有靠海 外華僑的募捐來創辦和維持學校的經費開銷。 籌集學校經費並非如賑濟般模式,各個學術機207 構都必須通過鄉親組織的管道與海外華僑聯繫,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學府甚至會親⾃派遣代表 到世界各地進⾏宣傳和遊說,如1920年代嶺南⼤學籌募擴張經費或1930年代培正中學經費籌集 都有派遣董事或學校負責⼈到澳洲來向華僑⼤眾解釋到訪⽬的和墾求⽀援。 208

注:相關數據資料筆者⾃⾏整理,資料來源⾃《廣益華報》、《東華新報》/《東華報》、《愛國報》/《警東新報》/《平報》/《民報》和

《民國報》

表5、中國教育建設募款⾦額前五名

排⾏ 捐款⽬的 ⾦額

1 1920 廣州培正學校 約1968鎊

2 1920-1921 ⾹港東莞義學 約1555鎊

3 1923 中國嶺南農科⼤學 約1086鎊

4 1928 上海廣東郇光學校 約876鎊

5 1936 嶺南⼤學校舍 約778鎊

附表1→教育建設。

205

〈勸捐隆都⾼等⼩學堂⼩啟〉,《東華報》1904年4⽉2⽇,附張(筆者⾃⾏註記標點符號)。

206

蔡惠茹,〈僑辦教育的現代性因素探析—以民國時期閩南僑辦學校為例〉,《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

207

2,2009年,⾴132。

〈鍾寶璇啓事〉,《東華報》,1923年8⽉4⽇,⾴7︔〈鳴謝〉,《東華報》,1923年9⽉29⽇,⾴6︔〈廣東培正學校最近狀況之

208

報告〉,《東華報》,1930年1⽉11⽇,⾴5︔〈陳⽂駐啓事〉,《東華報》,1936年4⽉23⽇,⾴3。

澳洲華僑在中國教育建設的募款中有幾次比較卓越的表現,分別為培正學校的經費、⾹ 籌獲約2256鎊(約港幣3萬4095元)和6000中國元的捐款。 211

1920年雪梨東莞公義堂受⾹港東莞⼯商總會的委託在雪梨發起⾹港東莞義學的募款。據 獲了約1555鎊(約港幣1萬4150元)的建校基⾦。 213

除了資助家鄉中⼩學教育發展以外,澳洲華僑對於⼤學的建設也表現相當熱情,曾經兩 度為廣州嶺南⼤學募款。嶺南⼤學是清末民初廣東省唯⼀⼀所基督教⼤學,由美國牧師哈巴於 1888年創⽴。學校佔地2000多畝,學⽣千餘⼈,設有農⼯商⽂理四⼤學院,附設中⼩學各⼀

所,同時還有專設給華僑⼦弟就讀的華僑學校。 學校董事由美國長⽼會掌控,校長由董事會214

1英鎊=9.10港幣。〈⾦錢時價〉,《東華報》,1921年12⽉3⽇,⾴8。

213

〈嶺南⼤學附中主任陳⽂駐到雪梨埠〉,《東華報》,1936年4⽉18⽇,⾴8。

214

學才正式脫離教會的管理,改由中國⼈經營。學校經費⼀時失去了經濟⽀柱,必須透過國內外 團體或個⼈捐助才能運⾏下去。雖然廣東省政府有提供補助,但由於廣東政局的不穩定,補助 時有時無,極為不穩定,所以學校仍須捐款來確保持續經營。 215

海外華僑的捐款是嶺南⼤學經費來源的重要管道。校長鍾榮光就曾經在1914至1916年⾛

遍南北美洲為學校募款,並在美國紐約設⽴「嶺南學校共進會總會」作為美洲的籌款機構。學 校也經常派遣⼈員到東南亞進⾏宣傳與募款,獲得了華僑巨商的⽀持。 1921年,嶺南⼤學為216 了發展農科,設⽴嶺南農科⼤學,特地派遣專員到海外募集款項。嶺南⼤學教授鍾寶璇在1923 年8⽉抵達澳洲,在澳洲進⾏了⼀個多⽉的巡迴演說和勸捐,獲得了澳洲華僑極為踴躍的參 與,甚至成⽴駐澳洲堅省嶺南⼤學籌款董事局來處理之後的捐款事宜。 1936年,學校為了擴217 建校舍,特派附設中學主任陳⽂駐到澳洲進⾏校況報告和募款,逗留了兩個多⽉的時間,跑遍 了⿃省、域省和他省各個華⼈聚居的城鎮,除了遊說華僑捐款外也同時帶來了廣州的⼀些新聞 和影像,讓無法回國的華僑可以瞭解國內發展的狀況及解解思鄉之愁。 華僑對於學校建設發218 展相當⽀持,兩次募款(1923和1936年)⼀共為嶺南⼤學籌獲了超過1864鎊的經費。 219

澳洲華僑對於教育的態度相當微妙。雖然對於中國境內的教育辦理相當⽀持,但卻對在 澳洲境內華僑⼩孩的教育又採取了另⼀種態度(於第五章討論)。儘管如此,華僑對於中國境 內的興辦學堂事宜還是相當踴躍,在1910年之前就已經為廣東數家學府籌獲了累積超過1800鎊

(約港幣2萬1572元)的經費, 說明了華僑對於家鄉教育發展的器重。 220

徐天舒,《嶺南⼤學經費研究(1888-1937)》(廣州:暨南⼤學,2005年),⾴21-22,34。

215

徐天舒,《嶺南⼤學經費研究(1888-1937)》,⾴26。

216

〈鍾寶璇啓事〉,《東華報》,1923年8⽉4⽇,⾴7︔〈駐澳洲昆省嶺南⼤學籌欵董事局啟事〉,《東華報》,1923年9⽉29⽇,

217

⾴6。

〈嶺南⼤學派員來澳募捐〉,《東華報》1936年2⽉29⽇,⾴8︔〈嶺南⼤學附中主任陳⽂駐到雪梨埠〉,《東華報》,1936年4⽉

218

18⽇,⾴8︔〈陳⽂駐啓事〉,《東華報》,1936年4⽉25⽇,⾴3。

附表1→教育建設→1923中國嶺南農科⼤學(約1086鎊(約港幣9513元))、1936嶺南⼤學籌建校舍(約778鎊(約港幣1萬

219

2059元))。1英鎊=8.76港幣。〈⾦銀時價〉,《東華報》,1923年11⽉10⽇,⾴3︔1英鎊=15.50港幣。〈⾦銀時價〉,《東華 報》,1936年7⽉4⽇,⾴6。

附表1→教育建設→1904⾹⾢隆都學堂、1905唐美鄉蒙養學堂、1906⾹⾢林家族學堂、1906廣東公學、1907沙湧⾺氏學堂、

220

1907⾹山⽵園蒙學堂、1907南強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