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厚植國力,獎勵投資

第二節 接任行政院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調,所以就成立了「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機構名字一旦改成國際經濟合 作,無論在爭取國際國際資金和技術、派人出國進修、邀請國外專家來臺,都可 以由這個單位來統籌進行,不必向美援會時期,透過美援邀請專家前來,只能限 於美國人而已。

經合會原訂 7 月 1 日改組,後來因為考慮各種情況,才延到 9 月 1 日才改組,

而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美援會」)改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簡稱「經合 會」),大抵是出自陳誠的規劃,當時陳誠健康逐漸惡化,多由嚴家淦負責;準 備改組的時候,嚴家淦曾邀李國鼎到日月潭商量,然後再去和美國方面商談。當 時經合會原定改成「國際經濟合作委員會」,為了用國際合作的名義,以便於向 各國爭取經濟援助,以及和聯合國發展進一步的關係,向有關單位爭取技術和資 金的援助,所以嚴家淦建議再改成「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主要目的就是 爭取貸款來配合資助我們的第四期四年經建計劃(1965-1968 年)。當時四年經建 計劃的設計和執行都是由經合會推動。換言之,美援會實際上不是裁撤,只是改 變目的,改組為經合會讓它與工作名實相符。92

第二節 接任行政院長

時序來到 1960 年代。1963 年 12 月嚴家淦擔任行政院長,並於 1966 年 5 月 得到蔣介石總統提拔擔任副手,嚴家淦的從政生涯又攀登上另一個高峰。在擔任 閣揆期間(1963-1972),臺灣的經濟發展更有長足進步,設置加工出口區,促進產 品外銷,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培養人力資源,同時嚴家淦還進一步推動賦稅 改革工作,調整租稅結構,加強稅務行政,使財政收支轉虧為盈。於此同時,政 府也擴大國際經濟合作,在非洲、越南等地加強技術援外與交流,嚴家淦也多次 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出使國外訪問,擴展政府在國際間的外交與經貿影響力。

一、擔任行政院長

1963 年下半年陳誠因病請辭,嚴家淦隨後於同年 12 月受蔣介石提名出任 行政院長。嚴家淦此次擔任行政院長,實際上是頗為意外的結果,這牽涉到蔣介 石與陳誠的矛盾。

1961 年陳誠因身染重病,健康情形開始惡化而斷斷續續請病假,到了 1963 年 6 月 27 日,陳兼院長終於因身心疲憊而遞上辭呈,但此時蔣介石因一心準備 軍事反攻大陸,乃予以慰留,並先後給假二次,長達三個月之久,直到 10 月上 旬才銷假上班。隨後中國國民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11 月 12 日至 22 日召開,

92相關敘述,見李國鼎口述;劉素芬編著;陳怡如整理,《李國鼎:我的臺灣經驗-李國鼎談臺灣 財經決策的制定與思考》,臺北市:遠流,2005,頁 1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次全會是蔣陳矛盾的關鍵點,陳誠在其間因副總裁選舉辦法及中央委員與中央 評議委員選舉,與蔣介石出現衝突,關係終告破裂。

蔣介石此次提名之中央委員,是自己親擬,而且在選舉當日才給陳誠過目,

陳誠不滿自己所屬意的中央委員候選人並未當選;另一方面在副總裁選舉辦法上,

蔣介石在 1963 年 11 月 2 日第八屆中常會第四八二次會議中認為應先選出中央委 員,再由總裁自中央委員當中提名出任,最後經黨代表大會通過。蔣介石此安排 的目的是要把副總裁當作首席中央委員,其位階低於總裁,但陳誠考量到若出任 副總裁而並非中央委員得票數最高者,將「有失體面」,遂於會後向中央委員會 祕書長唐縱要求改變決議,卻未果。然此時已經是九全大會召開前兩天,陳誠深 感懊惱之際,只得當面向蔣介石表示不幹。並在 11 月 23 日夜寫信給蔣介石辭去 行政院長之兼職。93

此次的九全大會改選中央委員,時任財政部長的嚴家淦實際上並未參加競選,

但還是成為中央委員,94而後又以「黑馬」之姿,在 12 月 1 日,受命組閣,一躍 而成黨政方面排名第三的實權人物,嚴家淦的出線可說是臨時性的偶然。95 外傳,張羣是蔣介石有關行政院改組事宜唯一的徵詢對象,他本來應該是新 閣揆的首選,但是他運氣不好,正好遇上日本池田首相的親中外交,加上發生周 鴻慶案,96的外交事件,張羣在處理日本大野特使來臺一事上大拂蔣介石心意,97

93見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十一冊,臺北市:國史館,2015,頁 701-702;

相關討論,還可見阮大仁,〈由蔣中正日記分析一九六三年行政院長陳下嚴上之原因-陳誠下 臺是為必然,嚴家淦上臺則是偶然〉(中),《傳記文學》第 98 卷 ,第 2 期,2011 年 2 月,

頁 93-97;另有說法指陳誠辭去行政院長職務是「弄假成真」,而關鍵在於接班問題上與蔣經 國有衝突,見周茂春,〈淡泊名位,謙沖爲懷-嚴家淦先生的平凡與不平凡〉,《歷史月刊 》 第 261 期 ,2009 年 10 月,頁 77。

94國民黨九屆中央委員會的中央委員共七十四人,其中六十人係選舉產生,另十四人則是總裁 提名大會通過,嚴家淦係由蔣介石指定提名擔任中央委員。見劉維開,《中國國民黨職名錄》, 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近代中國發行,1994,頁 310。

95有論者分析,嚴家淦被內定繼任閣揆,應是在 11 月 23 日一中全會以後的事;如果早已內定,

嚴家淦宜應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見霍甫幽,〈嚴家淦出組新閣〉,《新聞天地》第 826 期,1963 年 12 月 14 日,頁 4。

961963 年 8 月 20 日,日本池田內閣的內閣會議通過由日本倉敷株式會社,向中共出售一套製 造維尼龍工廠整廠設備的案子,價格為二千萬美元。其中立即付款部分僅五百萬美元,其餘一 千五百萬元由日本進出口銀行貸款,准由中共分五年分期支付,年息六分。這座工廠的生產能 力為每天生產人造纖維三十噸。此時中共大躍進失敗,紡織品極為匱乏,日本政府之此一決定,

無異給中共以經濟援助,而維尼龍製品在軍用上也頗有價值,因此也可以算是軍援。雖經我政 府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及日方友我政治家之奔走努力,仍未能阻止。我政府為了表示對 日本政府的不滿,於 9 月 21 日召還駐日大使張厲生。當倉敷工廠案尚未解決之時,池田首 相卻在國會發言,主張「兩個中國」,並稱我國為「蔣政權」,稱中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對新聞記者表示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為夢想,激怒我舉國上下。偏偏此時又發生周鴻慶事件。

這一事件是同年 9 月 6 日,中共派「油壓機械考察團」赴日,10 月 7 日準備返回大陸當天,

團員之一的周鴻慶逃奔自由誤入蘇俄駐日大使館,俄使館將周交給日警,我駐日使館即與日方 聯繫願接周回臺灣,但日方處理此案時偏袒中共方面,使周鴻慶改變意志說要返回大陸。我方 屢提抗議無效,日本政府決定於 1964 年 1 月 1 日將周遣返大陸。我方於是明令批准張厲生大 使辭職,中日外交關係已瀕臨斷絕之邊緣。此時日本政府才知道事態之嚴重,敦請已退休 的元老政治家吉田茂訪華,商談中日間一切有關問題,藉以挽救當前之嚴重局勢。1964 年 2 月 23 日,吉田茂攜帶池田親筆信以私人身分赴臺訪問,與蔣介石進行多次會談。回國後,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之落選。

嚴家淦是張羣推薦而出面組閣的。嚴家淦在過去曾在屬於政學系的陳儀麾下 擔任福建省財政廳長職務,抗戰勝利後也隨陳儀來臺接收,所以與政學系有了淵 源,而張羣此時作為臺灣政學系的領袖,在張羣組閣無望之後,便推舉同有政學 系背景的後輩嚴家淦以自代,作為臨時上陣的黑馬是很自然的。98

11 月 29 日,蔣介石與張羣敲定行政院長人選,蔣介石要張羣向嚴家淦傳達 組閣之命後,嚴家淦於 12 月 1 日即表示接受。

12 月 4 日,蔣介石主持國民黨九屆第一次中常會,提名嚴家淦為行政院長,

並咨請立法院同意,10 日,立法院表決通過,16 日舉行交接典禮。99

在交接典禮當天,嚴家淦發表談話,關於此次接任行政院長,他謙虛且謹慎 的說到:「一方面感到國家交付的責任非常艱巨,深恐個人能力不夠,另一方面 受到各界人士的鼓勵,對於將來工作的推展,自當更加努力」。100嚴家淦並且表 示,他的行政工作,是奠基在總統的領導與陳誠副總統在行政院長期間施政的基 礎上,「今後的工作自可望順利展開」。101

關於此次的改組與人事的變動,政策的一貫性基本上也不受影響,他說:

現代的民主政制,國家政策的決定,有其一定的背景與需要,它有一貫性 質,政府的改組與人事的變動,就政策的執行言,只是由一個階段向另一 個階段的發展。現在行政院改組,政府政策的一貫性並不受到影響,過去 政府所推進的工作,今後要更加努力的展開;過去政府所計畫而尚未完成 的工作,今後要加速其實現。我們要發揚光大施政的已有成果,並以更堅

田茂給總統府祕書長張羣回信,說明池田內閣改善與臺灣方面關係的想法,是為「吉田書簡」。 吉田書簡表明池田內閣將對中共當局民間貿易進行政策性限制,並在道義上支持在臺灣的中華 民國政府反攻大陸,最終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中華民國政府方面的反日情緒。見王鍵,《戰後 美日臺關係史研究:1945-1995》,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頁 109-112;中華百科全書,「吉 田書簡」條,(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52),搜索日期:2017 年 11 月 12 日。

97周鴻慶案發生後,中日外交關係已瀕臨斷絕之邊緣。日方為安撫中華民國政府,在吉田茂來 臺前,1963 年 10 月底,自民黨副總裁大野伴睦做為池田內閣特使,協自民黨外交調查委員 會委員長船田中到臺灣為蔣介石祝壽,希望藉此緩和緊張的中日關係。但此時蔣介石仍對日

97周鴻慶案發生後,中日外交關係已瀕臨斷絕之邊緣。日方為安撫中華民國政府,在吉田茂來 臺前,1963 年 10 月底,自民黨副總裁大野伴睦做為池田內閣特使,協自民黨外交調查委員 會委員長船田中到臺灣為蔣介石祝壽,希望藉此緩和緊張的中日關係。但此時蔣介石仍對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