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操作型定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操作型定義

25

究資訊系統的採用中發現自我效能是決定知覺行為控制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吳玫瑩 與江珮姍(2014)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對知覺行為控制有正向影響,也就是當台灣民眾 對於數位電視的操作並不陌生時,就會提高使用信心與預期的自我覺知感,知覺行為 控制就越高。因此,本研究推論學生所擁有的自我效能差異可能也會對參與翻轉教學 意圖產生影響;此外由於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翻轉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使用網路多媒體教 材的自信程度,所以探討的是網路自我效能部分,參考上述研究變項提出假說 H8。

H8:不同網路自我效能的學生在參與翻轉教學意圖沒有顯著差異

26

一、個人背景

本研究個人背景包括性別、年級以及學習態度,其中性別依照身體外部特徵區分 為男生、女生;年級依照國一、國二、國三分成三個年級;學習態度則依照個人對學 習所持有的正反面評價區分為積極進取、消極被動以及只要有及格就好,沒必要花太 多時間等三個組別。

二、同儕關係

根據胡秀娟(2006)指出同儕是年齡相近、地位同等、行為相似的個體,在互動關 係上是平等的、具信任感與親密度、忠誠度;本研究進一步以此為基礎將同儕關係定 義為「年齡相近、地位與互動關係平等、具有相似能力與價值觀、且具親密度與信任 感的國中生之間在討論功課以及私底下互動的程度」。並依照國中生在同儕關係量表 總得分排序後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三、課業壓力

根據Naparstek(2002)指出課業壓力是當學生無法符合個人、家長及教師的期待時 所產生的壓迫感,課業壓力往往會造成學習狀況低落,導致學生產生挫折感;本研究 將其定義為「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覺到個人與外在的期許、要求,而當自己感受到 自己的能力無法負荷這些期許與要求時所產生的心理不適。」並依國中生在課業壓力 量表總得分排序後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四、家庭背景

(一) 課業期望:張善楠與黃毅志(1997)將父母課業期望定義為家長對子女在 校學業 表現及未來學歷上的最高期望;此外,許多研究都指出當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 期望愈高,子女的教育抱負也愈高。(Khattab, 2002;林清江, 1984;吳易齡, 2005;

林文乾, 2006;李鴻章, 2007)。本研究將課業期望定義為︰「父母對子女在學業 成績的期許程度與對其未來學校期望的程度」,並依國中生在父母課業期望量表 總得分排序後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二) 學習參與度:Williams and Chavkin(1989)認為家長參與指的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 中,家長在家或學校中參與學校教育的相關活動,許多研究指出父母對於子女 在學習上的參與會對孩子的學習表現有顯著影響(Lin and Ciu, 2012;顏智淵與郭 哲軒, 2011)。本研究將學習參與度定義為︰「父母對子女在家或學校中參與學 校教育相關活動的程度」,並依照國中生在父母學習參與度量表總得分排序後 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27

五、網路自我效能

根據Tsai and Tsai(2003)將網路自我效能定義為網路使用信心與預期的自我覺知 感;以及Compeau and Higgins(1995)定義網路自我效能為個人對使用電腦完成某項較 困難任務的期望,而不是電腦開機關機這種簡單的動作;本研究將亦其定義為「國中 生使用網路應用方面的自信程度。」並依照國中生在網路自我效能量表總得分排序後 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六、 資源

根據陸師成(1995)所定義的資源指的是任何一種有形或者無形、可利用性有限的 物體,本研究將資源分為設備資源與時間資源定義如下。

(一) 設備資源:根據新無敵國語辭典定義設備為建築或器物的設置或配備(2009),

本研究所定義設備資源為「國中生家裡電腦可否上網的資源狀況」。

(二) 時間資源:時間資源為一個人所能運用來從事某事的時間,本研究定義為「國 中生平日晚上扣除掉念書、補習、幫忙家事後,還能運用的休閒時間程度」,

分為完全沒有、半小時以內(含)、半小時以上~1小時、1小時以上~1小時半、1 小時半以上~2小時、2小時以上~2小時半、2小時半以上~3小時、3小時以上。

七、 學思達教學法之學習成效

過去對於學習成效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有些學者將學習成效定義為 學科成績(陳立真, 2008; Dornbusch et al., 1987; 余民寧, 2006),然而朱彩馨則認為 學習成效應該包含狹義的學科成績,以及廣義的學習績效、學習自我評估、學習 滿意度、參與程度、學習興趣以及態度等;本研究將學思達教學法之學習成效定 義為「國中生實施學思達教學法後,主觀認為在參與程度、學習興趣、以及態度 等方面的進步程度。」並依照國中生在學思達教學法之學習成效量表總得分排序 後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八、參與翻轉教學意圖

梁定澎(2012)定義意圖是指個人決定從事某行為的主觀機率判定,此反應了一個 人對於某特定行為的採行意圖;本研究將參與翻轉教學意圖定義為「國中生在實施了 學思達教學法後,願意參與翻轉教學的學習意圖程度。」並依國中生在參與翻轉教學 意圖量表總得分排序後的33分位數、66分位數來區分為高中低三組。

28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