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戰制度沿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5-49)

民 國 13 年 5 月 9 日,國父孫中山先生接納蔣公建議,在黃埔建校 同 時,設 置「 黨 代 表 制 」,執 行 黨 代 表 職 權,推 行 部 隊 政 治 工 作,這 是 國 軍 有 「 政 工 組 織 」 的 開 始 。 歷 經 東 征 、 北 伐 、 剿 共 、 抗 日 、 戡 亂 至 遷 台 各 時 期 , 其 組 織 體 系 、 工 作 內 容 與 業 務 職 掌 多 有 調 整 和 改 變 , 制 度 雖 略 有 不 同 , 但 其 基 本 精 神 與 工 作 要 旨 , 則 一 脈 相 承 , 在 於 實 踐 建 軍 思 想 , 使 軍 隊 能 認 識 主 義 , 成 為 一 支 不 怕 死 、 與 國 民 相 結 合 、 奮 鬥 的 革 命 軍 。

國 軍 政 治 作 戰 ( 簡 稱 政 戰 ) 原 稱 政 治 工 作 ( 簡 稱 政 工 ), 自 民 國 52 年 5 月起,為有別於中共的政工,並著重對敵作戰,因而改稱政戰

。 至 民 國 86 年 7 月 1 日配合「國防組織再造」,實施「國軍軍事組織 及 兵 力 調 整 規 劃 案 」( 簡 稱 精 實 案 ), 各 級 政 戰 組 織 大 幅 簡 併 , 員 額 精 簡 幅 度 達 百 分 之 二 十 八 。 民 國 89 及 91 年 1 月分別立法通過「國防二 法 」及「 總 政 治 作 戰 局 組 織 條 例 」,確 立 了 政 戰 制 度 的 法 源 基 礎,並 於 91 年 3 月 1 日配合國防二法施行,正式更名為「總政治作戰局」。茲 將 政 戰 制 度 之 緣 起 與 演 進 ( 如 表 3.1- 各 時 期 政 戰 組 織 變 革 一 覽 表 ) 概 述 如 下 【34】:

一 、 黃 埔 建 軍 時 期

民 國 13 年 5 月 9 日,國父以總理名義特派廖仲愷先生為中 國 國 民 黨 駐 陸 軍 官 校 代 表 - 簡 稱 黨 代 表 , 同 年 10 月任命戴傳賢 先 生 為 軍 校 政 治 部 主 任。此 為 政 工 制 度 之 創 始,稱 為「 黨 代 表 制

」。同 年 11、12 月間,軍校教導第一、二團之團、營、連均設黨

代 表 , 為 部 隊 建 立 政 工 體 制 之 開 始 。 民 國 14 年 2 月,校軍改稱 黨 軍,並 設 立 黨 軍 政 治 部。同 年 7 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立政 治 訓 練 部,為 全 軍 政 工 最 高 領 導 機 構,各 軍 先 後 成 立 政 治 部。初 期 政 工 基 本 工 作:對 內 以 組 織、政 訓、宣 慰、執 行 黨 紀 為 主;對 外 則 以 宣 傳 主 義 、 組 訓 民 眾 、 擴 大 政 治 號 召 為 要 。

31

二 、 北 伐 統 一 時 期 1. 總政治部

民 國 15 年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總司

令 部 政 治 部 , 各 師 分 設 政 治 部 , 同 年 7 月軍事委員會制頒「國 民 革 命 軍 總 司 令 部 政 治 組 織 大 綱 」,8 月再修頒「國民革命軍黨 代 表 條 例 」。

2. 政治訓練部

民 國 16 年 4 月清黨,總政治部改稱政治訓練部,17 年 5 月 以 後 撤 銷 師 以 下 政 工 機 構 。 北 伐 完 成 後 , 軍 事 委 員 會 撤 銷 , 成 立 訓 練 總 監 部 , 原 政 治 訓 練 部 改 稱 政 治 訓 練 處 。

三 、 剿 共 安 內 時 期

民 國 19 年秋成立南昌行營政訓處,20 年 2 月撤銷南昌行營 政 訓 處,設 陸 海 空 軍 總 司 令 部 剿 共 宣 傳 處,擇 要 成 立 各 師 宣 傳 分 處 , 各 旅 、 團 則 設 宣 傳 隊 。

民 國 20 年 12 月,合併兩個宣傳處,改組為剿共部隊政訓處

, 各 師 改 為 師 政 訓 處 , 軍 隊 政 工 正 式 恢 復 。

民 國 22 年 2 月,撤銷剿共部隊政訓處,歸併於軍事委員會

政 訓 處 , 全 國 政 工 統 一 。 四 、 對 日 抗 戰 時 期

民 國 27 年 2 月,政訓機構改組為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作戰

部 隊 成 立 集 團 軍、兵 團 政 治 部,軍、師 政 訓 處 亦 改 為 政 治 部,並 檢 討 修 頒 政 工 基 本 法 令 - 「 政 訓 令 」。

民 國 30 年 7 月將國軍政工組織系統改為五級制,或稱兩個

三 級 制 , 師 級 政 治 部 處 於 承 上 啟 下 的 關 鍵 地 位 。31 年 11 月,公

32

佈 「 政 工 典 範 」 草 案 。 五 、 復 員 戡 亂 時 期

民 國 35 年,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

改 組 為 國 防 部 新 聞 局,另 成 立 監 察 局、民 事 局,康 樂 工 作 劃 歸 聯 勤 總 部 特 勤 處 。

民 國 37 年 2 月恢復政工制,改組國防部新聞局為政工局,

各 級 新 聞 ( 訓 導 ) 機 構 全 改 組 為 政 工 機 構 。 六 、 反 共 復 國 時 期

民 國 39 年 4 月 1 日國防部頒佈政工改制令,同日國防部政 工 局 改 為 政 治 部 , 任 命 蔣 經 國 先 生 為 主 任 , 民 國 40 年 5 月改稱 為 「 國 防 部 總 政 治 部 」, 民 國 41 年 1 月 6 日成立政工幹部學校,

民 國 47 年 7 月頒佈「國軍政工組織改革案」,建立現行制度之基 礎 。

52 年 8 月 1 日,國防部通令各級政工機構一律改稱政治作戰 部 門,各 級 政 工 人 員 亦 改 稱 為 政 治 作 戰 幹 部,師 以 上 仍 稱 政 治 作 戰 部,政 戰 部 主 任 為 指 揮 官 之 政 戰 幕 僚 長,旅 級 稱 政 戰 處 長,營 連 稱 輔 導 長,為 各 單 位 之 政 戰 副 主 官,並 在 各 級 政 戰 主 管 之 下 建 立 完 整 的 參 謀 組 織,職 掌 政 一( 組 織 )、政 二( 宣 教 )、政 三( 監 察 )、政 四( 保 防 )、政 五( 民 事 )的 參 謀 業 務;另 編 設 政 治 作 戰

、戰 地 政 務、心 戰、女 青 年、康 樂 及 反 情 報 等 任 務 部 隊 及 特 業 單 位 【31】。

七 、 終 止 動 員 戡 亂 時 期

民 國 80 年 5 月 1 日我國終止「動員戡亂條款」,結束動員戡 亂 時 期,不 再 視 中 共 為 叛 亂 組 織。並 廢 除 戰 地 政 務 制 度,在 金 門 與 馬 祖 裁 撤 戰 地 政 務 組 織 【50】; 國 防 部 戰 地 政 務 處 亦 同 步 裁 撤

33

八 、 國 防 二 法 時 期

民 國 89 年 1 月 15 日凌晨 4 時 30 分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國防 法 」 及 「 國 防 部 組 織 法 」, 同 年 1 月 29 日經總統明令公布,並於 91 年 3 月 1 日正式實施;並於同年 2 月 6 日公(發)布「國防部總 政 治 作 戰 局 組 織 條 例 」, 在 法 源 依 據 下 ,「 總 政 治 作 戰 局 」 依 規 劃 定 位 為 國 軍 政 治 作 戰 最 高 指 導 機 關 , 設 有 政 戰 綜 合 處 、 文 宣 政 教 處 、 軍 紀 監 察 處 、 軍 事 保 防 處 、 眷 改 企 劃 處 、 軍 事 發 言 人 室 , 隸 屬 軍 政 體 系 , 依 法 掌 理 有 關 政 治 作 戰 政 策 規 劃 督 導 與 執 行 事 項 , 內 容 包 括 國 軍 政 戰 整 備 、 施 政 計 畫 、 幹 部 培 育 、 福 利 服 務 、 心 理 輔 導 、 政 治 教 育 、 文 宣 作 為 、 軍 紀 監 察 、 保 防 安 全 及 眷 村 改 建 等 全 般 工 作 。

表 3.1 各時期政戰組織變革一覽表 時 期 區 分 時間 變 革 紀 事

建 軍 時 期 13 年~14 年 由 黃 埔 軍 校 創 始,參 考 蘇 聯 紅 軍 黨 代 表 制

,成 立 政 治 部,建 立 服 從 黨 領 導,實 行 三 民 主 義 的 軍 隊,為 國 軍 政 戰 制 度 之 萌 芽 。 東 征 時 期 14 年 爲 討 伐 陳 炯 明,改 校 軍 為 黨 軍,設 前 方 政

治 部,後 再 改 為 黨 軍 政 治 部,至 此 軍 隊 政 工 正 式 脫 離 軍 校 政 工 而 獨 立 。

北 伐 時 期 15 年~18 年 民 國 15 年相繼召開政工會議及訂頒「政 治 指 導 員 條 例 」, 北 代 初 期 各 項 工 作 表 現 優 異 , 迄 民 國 16 年寧漢分裂、清黨,由 於 共 黨 滲 透、破 壞,導 致 廢 止 黨 代 表 制 , 軍 隊 政 工 轉 入 低 潮 , 而 至 名 存 實 亡 。 剿 共 時 期 19 年~22 年 民 國 19 年秋,因剿共需要,軍隊政工相

繼 恢 復,惟 初 期 組 職 與 事 權 均 欠 統 一,迄

民 國 22 年「軍委會政訓處」成立,全國

政 工 體 系 歸 於 統 一 。

抗 日 時 期 26 年~34 年 國 軍 為 因 應 全 面 抗 戰,重 新 調 整 政 工 組 織

, 各 級 政 訓 處 擴 編 為 政 治 部 。 迄 民 國 31 年 訂 頒 「 政 工 典 範 草 案 」, 並 創 「 軍 政 交 流 制 」, 政 工 地 位 與 功 能 俱 進 , 奠 定 了 復 興 基 地 時 期 的 政 工 基 礎 。

34

表 3.1 各時期政戰組織變革一覽表(續)

戡 亂 時 期 35 年~39 年 中 共 利 用 抗 日 期 間 坐 大,並 利 用 所 謂 中 立 人 士 , 要 求 「 黨 從 軍 中 撤 退 」, 廢 除 黨 代 表 的 政 工 制 度。美 國 調 停,以 仿 美 制 為 折 衝,改 採 美 軍 新 聞 制 度,終 而 失 去 國 軍 政 工 本 旨 , 影 響 甚 鉅 。

遷 台 之 後 39 年~91 年 政 府 遷 台 後 國 防 部 訂 頒 「 政 工 改 制 令 」,

確 立 「 政 戰 幕 僚 長 制 」, 國 防 部 下 設 「 總 政 治 部 」,後 改 稱「 總 政 治 作 戰 部 」。其 間 歷 經 幕 僚 組 織 和 政 戰 業 務 單 位 之 調 整 和 改 進,其 中 以 86 至 89 年執行的「精實案

」簡 併 比 例 最 大,而 有 今 日 國 軍 政 治 作 戰 之 規 模 。

法 制 化 時 期

91 年迄今 國 防 二 法 頒 佈 後 , 依 據 「 國 防 部 組 織 法 」 制 訂 「 總 政 治 作 戰 局 組 織 條 例 」, 並 經 總 統 於 91 年 2 月 6 日明令公佈,正式確立 政 治 作 戰 法 制 化 基 礎 及 其 角 色 與 功 能 。 資 料 來 源 : 政 治 作 戰 史 稿 與 總 政 戰 局 參 謀 研 究 資 料 【25】

3.2 政戰組織法制化內容與時代意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