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號角

第一節 政治生涯的起落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號角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長期以文宣呼應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告,並隨著中共一統 中國後,最終被北京當局承認為一個民主黨派,臺盟的運作中心也從香港遷往至 北京,繼續從事解放台灣的任務,謝雪紅、楊克煌等人也被任命為政協委員,而 肩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宣傳重任的蘇新,竟被排除在政協代表名單外,但卻也因 禍得福,暫時遠離了中央權力鬥爭的傾軋,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才遭受波及,下 放勞改長達七年。雖然政治生涯就此黯然告終,但晚年時期的蘇新仍寫作不輟,

對台灣政局發展與兩岸分離的看法,一一記錄於稿紙之上,直到晚年仍依舊掛念 他無法歸返的家鄉台灣。本章將檢視蘇新晚年手稿中,對於台灣獨立運動及兩岸 分離局勢的個人看法,與其背後蘊含的民族思想觀點。

第一節、政治生涯的起落

自 1949 年台盟前往北京後,謝雪紅、楊克煌被列為中央政協委員,成為向 台灣宣傳統一的看板人物,可是與他們長期並肩作戰的蘇新,並未被列為政委,

但轉入中共的頭幾年,是頗受北京高層重用的,自 1949 年一抵達北京就住在中 南海特區,並在周恩來的指導下擔任國務院統戰部研究室資料組組長,178翌年 1950 年周恩來擔任外交部長,蘇新原先也要被任命為周恩來直屬的外交部亞洲 司日本科科長,但此事未成,據蘇新自身的說法 是謝雪紅極力阻擾所導致:

可惜出任日本科科長的事,因謝雪紅極力反對而不成……她是可 以當個臺盟的主席,公開出來講幾句話,這樣子而已。這樣子也

178 蘇新,〈蘇新回憶錄〉,《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頁 89-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就在生命的最後數個年頭,蘇新終究獲得了政治平反,1978年蘇新恢復中國 共產黨黨籍,且被遷調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播部工作,並在家中培養電台閩南 語廣播員,1979年,擔任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第二屆總部常務理事、研究室主任,

又於1980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87但或許政治平反所 帶來的喜悅與政治地位已經來的太晚,1981年11月13日,時年七十四歲的蘇新因 肺氣腫併發多重疾病,在北京長眠於世,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結束了 壯烈的一生。

回顧蘇新在中國共產黨長達三十餘載的時間,嚴格來說,他完全失去了政治 批判的角色及精神,成了北京當局照本宣科的政令傳聲筒,若要說起蘇新可能有 過的批判,台籍小說家陳若曦(1938- )曾以蘇新為故事主角所撰寫的小說〈老人〉

一文中,描述他在1957年的反右鬥爭中所做出的批判:

大鳴大放對誠實的幹部來說,是一場大騙局。本著對黨知無不言的 原則,他(蘇新)對幹部執行的偏差提出了懇切的意見,批評了對台 統戰政策的錯誤措施……他是屬於帽子拿在手裡的一羣,幾次做 了違心的檢討,才僥倖沒有被戴上。188

這可能是蘇新在中共時期發出過的唯一批判聲音,往後文革期間經歷了七年 的勞改,加上年事已高,政治活動基本上以尋求自我平反與抨擊國民黨為中心,

對於政治的批判力道更早已不若當年。即便如此,並不代表蘇新晚年留下的許多 著作沒有探討的價值,若稍微分析蘇新晚年的諸多文章,即可看出蘇新仍相當掛 念台灣時局,對於台灣的現況、未來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期許盼望,其中,蘇新 不斷強調兩岸統一的政治展望,並用歷史事實去佐證他的論述,當然,更包涵了

187 黃文源,《蘇新的革命道路-一位台共在東亞共產運動的矛盾與困境》,頁 174。

188 陳若曦,〈老人〉,《現代小說叢刊》,臺北:聯經出版社,1978 年,頁 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的民族觀點,因此,下一節將深入分析蘇新對於兩岸分合的個人見解,與其背 後蘊含的民族思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