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蘇新的政治批判與動向

第二章 光復初期的政治動向

第二節 蘇新的政治批判與動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報紙上不斷得到如此的訊息,從 1946 年 1 月至 1947 年 1 月,共查獲稻米走私案 件 47 件、囤積米糧 13 件,也幾乎毫不保留的刊載於報紙上,69當時的報紙對於 政府的貪污、瀆職事件報導可謂家常便飯,讓臺灣人深刻體會國民政府的極度腐 敗,對於政府外省族群的敵意更是透過大眾媒體強烈激化。

第二節、蘇新的政治批判與動向

面對日本異族政權的離去,光復初期的蘇新一如當時臺人普遍抱持樂觀情 緒,對於新時代的來臨充滿著期待與冀望,積極參與各式的社會組織與活動,但 與日治時期不同的是,他從激進的左翼運動者,轉變成批判時政的新聞工作人,

先後擔任《政經報》、《人民導報》、《中外日報》、《臺灣文化》的主編,70並也 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評判時事的政論文章,在這些對於給予政府建言、批評 的文章中,能夠看到蘇新的階級意識展現,頻頻為人民發聲,如針對當時政府人 事布局與日益嚴重的缺糧問題予以評論,並不因過去的政治受難歷程與角色的轉 換而放棄關心政治。

但本文所關注的重點聚焦在蘇新此時的政治立場轉折,由於過去長達半世紀 的日本殖民統治,由少數的外來民族盤據了國家機器與資源成為統治階級,以台 灣共產黨的立場來看,當時民族與階級的敵人是一致的,推翻統治階級也等於驅 逐異族政權,但現在異族政權已離開台灣,而台灣並未獨立建國,卻是由一個蘇 新從未接觸過的「祖國」所接手統治,這個祖國對蘇新來說,僅是祖母口中說過 祖先的家鄉,同樣也是由「祖國人」接掌國家政治、經濟資源成為統治階級,這 時的蘇新是以何種角度看待祖國接收台灣,不僅相當值得觀察,也會帶來更多種

69 顏清梅,〈光復初期臺灣米荒問題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31),頁 95。

70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頁 1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種的疑問。倘若蘇新視祖國也跟日本人一樣是外來民族,此時民族與階級的敵人 又一如日治時代再度合一,而光復初期的經濟慘況肯定讓蘇新在媒體上大有批判 的空間,甚至走回過去階級、民族革命的極端路線?亦或,蘇新認為外省族群也 是台灣人民的血緣同胞,並認同其統治正當性,而將經濟問題歸咎在於資產階級 或其它原因之上?

因此,為了釐清蘇新於光復初期的民族認同,他在光復頭兩年所寫的數篇政 論文章,即為相當重要的史料,但相當可惜的是,前人研究卻在這個部分較為模 糊不清甚至出現矛盾,陳芳明先生認為,以蘇新在二二八前夕所發表的兩篇政論 文章〈紙荒〉、〈農村自衛隊〉,皆以批判物價飆漲造成經濟動盪,因而認定蘇新 在光復初期扮演著階級批判角色:

文章雖短,反映出社會的動盪則相當鉅大。在這段紛亂的期間,

蘇新已在醞釀起義抗暴的行動……無論如何,做為文人的蘇新,

對當時的政治已徹底絕望了。他之走向武裝抗暴,實在是基於時 代的要求。71

但事實上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蘇新在光復初期有任何參與武力革命的跡 象,且陳芳明又在上文的同一個章節中,認定蘇新在二二八事件的角色模糊難辨,

前後文似乎有所矛盾:

蘇新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現在已難以辨識。72

另外,在黃文源的《蘇新的革命道路-一位台共在東亞共產運動的矛盾與

71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頁 177。

72 陳芳明,《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頁 1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困境》一文中,也肯定蘇新光復初期的階級批判角色,其中引述了蘇新晚年回憶 錄談及光復初期的新聞編輯工作,對他政治思想所造成的影響:

蘇新提到:「到《人民導報》以後,我的思想就開始轉變。」為何 蘇新到《人民導報》之後思想就開始轉變,他認為原因:「第一,

參加《人民導報》的這些人,大多比較進步,由他們那裡聽了不少 關於大陸上的情況,特別是『國共合作』的性質和內容。同時國民 黨的真面目已逐漸暴露,增加了對國民黨的認識。第二,看到一些 進步報刊,如《民主》、《周報》、《文萃》、《新華日報》等,從 這些報刊得到了不少新知識。」蘇新思想的轉變反應在編輯方向 上,《人民導報》刊登的文章,大都採用反對國民黨的稿件。73

雖然蘇新從業的報社,多刊載批判國民政府的報導文章,但就以蘇新擔任這 些報社的編輯,而推論其政治態度的轉變,兩者之間的關聯似乎過於牽強,縱然 報社的意識形態偏向批判政府,但是實在難以運用現有資料去斷定,哪些報紙的 報導是由蘇新核准採用,況且,這段晚年的回憶是否有事後自圓其說的可能性也 不能排除。因此要判斷蘇新的民族認同是否影響階級精神的唯一辦法,只有從他 自身所寫的政論文章著手,而這也是前人研究中較少著墨的部分。

但若初步分析這些政論文章的內容,即可輕易發現,蘇新並不批判當時的統 治階級,也就是國民政府當局及外省族群官員,反倒是一直歸咎留台日籍官員與 台籍仕紳阻礙臺灣的發展,甚至在往後臺灣民意逐漸敵視外省族群的當下,不斷 對政府與外省族群做出了維護、緩頰的言詞,比較起蘇新在日治時代的武力抗日 路線,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及立場。為探究蘇新政治立場的矛盾現象是如何 出現,本文將以蘇新於光復後的五篇政論文章作為討論焦點,試圖釐清他的民族

73 黃文源,《蘇新的革命道路-一位台共在東亞共產運動的矛盾與困境》,頁 1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認同情懷是否勝過自身的階級批判。

蘇新於光復初期發表的第一篇政論文章,是於 1945 年 11 月 25 日刊載於《政 經報》的〈論人事問題〉,蘇新在文章開頭提到自 1945 年 8 月中光復以來數個月 間,聽到大眾輿論對於行政長官公署的人事任用感到不滿,因為自 10 月 5 日在 台北正式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後,政府仍繼續沿用在日治時代的台、日裔官 員,這讓民意從期待轉為失望,蘇新認為不符合廣大群眾的期許,74為達下情上 達、喚起輿論的言論人任務,他舉出民眾不喜歡政府人事安排的十一項理由,但 這十一項理由都是針對留台日人與台籍仕紳而來,其中五點集中抨擊日本人,另 外六點則攻擊台籍仕紳:

最近跟著接收工作的進展,地方的御用紳士,也都登場起來了。

有的做什麼代理郡守,有的做什麼代理街長。但是,若檢討他們 過去的經歷,大部分是與日本官憲結托而剝削農民,或與日軍部 結托,企圖隱藏軍用品而獲得巨利的所謂腐敗份子,連一點民族 良心也沒有的漢奸……然而我們的政府反卻舉用他們。75

蘇新認為所有曾與日本政權合作過的台籍仕紳,都是違反民族精神的漢奸 根本不應再任用他們為官,更甚的,很多都是壓迫左翼運動的特務警政人員:

臺灣人警察能做到高等特務,巡查部長,警部補,警部的人,大部 分都是壓迫我們的革命先烈-例如文化協會,工會,農民組合,民 眾黨,共產黨等的革命鬥士-和祖國的同胞(所謂華僑兄弟)很有功勞 的……我們的政府又再舉用他們,對於這點,我們怎能心服?76

74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臺北:時報文化,1993 年,頁 153。

75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頁 155。

76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頁 1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上述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到,蘇新聽聞的民意多認為台籍官員多是在日據時 代壓榨、殺害自家人的奸黨份子,若再度舉用他們不僅不合常理也無法服眾,同 樣的道理也套用在留台日人身上:

官吏-尤其是警官是日本帝國主義彈壓並屠殺民眾的走狗和劊子手 。日本帝國主義為著要達成它的經濟榨取的目的,便去養成和訓練 適合於這種目的的官吏(民眾叫它狗官或臭狗)。在過去五十年間 ,臺胞遭受這種狗官吸去的膏血,不可勝計的……假使忽視這種歷 史的事實,而硬要留用這種狗官的話,不但民眾要反對,而且簡直 也對不起我們的革命先烈。77

在光復後,日人高級官員、技術人員因為掌有技術緣故而必須留下,78許多 台籍人士也因為如此而留在原本崗位上,但看在蘇新眼裡,皆同樣應給予嚴厲譴 責,認為他們都是魚肉鄉民、生吞活剝的貪官汙吏,甚至以國民政府的新生活運 動為標準,為糾正社會風氣應不得再留用日人:

日本官吏已經腐敗不堪,與前清末期的貪官汙吏是不分上下的。日 本前首相東久邇宮也曾經指出說:『戰敗的原因是軍部和官吏結托 公然做不正買賣來賺錢,人民也偷做不正的買賣賺錢云云』,所以 從新生活運動的眼光看來,為要使這種不正的政治風氣和社會風氣 面目一新起見,也是不可留用的。若是留用他,就好像叫一隻偷吃 肉慣了的狗去看守雞舍一樣的。79

77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頁 153。

78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合著,《悲劇性的開端 : 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文化,1993 年,頁 118。

79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頁 1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嘆息說「新的也是一樣!」而一部份的日人卻暗中鼓掌說「上我們 的當了!」83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光復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臺灣民眾似乎對於國民政府 已出現反彈聲浪,蘇新因而替政府做出緩頰,他認為之所以國民政府會民怨四 起、施政失敗,是因為留台日人的從中作梗,讓國民政府無法順利施政、人民生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光復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臺灣民眾似乎對於國民政府 已出現反彈聲浪,蘇新因而替政府做出緩頰,他認為之所以國民政府會民怨四 起、施政失敗,是因為留台日人的從中作梗,讓國民政府無法順利施政、人民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