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光復初期的政治動向

第三節 武力革命的延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事實上,在 1946 年初的時間點上,不論人事或是米價的問題,民意早已將 問題的矛頭指向外省族群領導的政府,從原本的憧憬期待轉變為涉及政治、經 濟、社會、文化各項層面的族群衝突。身為報人的蘇新,在新聞自由的環境下不 可能不知曉民意的向背與強度,縱然在 1947 年初也發表了批判意味濃厚的〈農 村自衛隊〉、〈紙荒〉,蘇新僅就當時鄰近崩潰邊緣的經濟狀況做出描述,並沒有 說明問題的緣由與癥結為何,也沒有說出可能的解決之道及改變的建言,文中始 終不見對於政府的直接正面批判,只用文字做出批評與嘲諷,甚至我們可以從相 關人士的回憶錄得知蘇新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行蹤,是採取觀望的態度,比對起日 治時期蘇新的激進武力革命路線,可明顯看出他放棄了階級革命的政治道路。

蘇新為何放棄了過去舊台共的階級革命精神,可能源於他對於中國的民族認 同與情感使然,在這光復初期的數篇政論文章中,蘇新對於中國接收台灣與外省 族群的憧憬、崇敬在他的文章中明顯展現而出,文章中不時展露 「優秀」、「可 敬」、「廉潔」 的詞彙來形容外省官員、族群,並不時維護他們遭受民意的批評 攻擊,若再比較起他形容日籍官員、臺籍仕紳的詞彙,如「奸黨」、「走狗」、「野 蠻」、「劊子手」等等,兩相比較就可察覺蘇新的中國民族認同的情感似乎影響了 他的階級批判態度。

第三節、武力革命的延續

由上述章節的分析可得知,蘇新因為自身對於外省族群的民族認同與情感,

而忽視了人民對於政局的不滿,完全背離了日治時期的激進階級革命角色,為了 解民族認同對於共產運動造成的影響,是否也在舊台共成員中普遍可見,蘇新政 治立場的轉折並非特殊異例,勢必要將前台共組織成員在光復初期的動向加以比 對,以得知類似的民族情感是否也在其他前台共成員身上出現,又他們是如何看 待光復政局、省籍衝突。此小節將主要參考陳芳明先生《謝雪紅評傳》一書,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謝雪紅在光復初期的政治行動做為主軸探討,得以與蘇新作出比對。

自 1931 年臺灣共產黨遭到徹底清剿後,組織重要成員謝雪紅、楊克煌、蘇 新、翁澤生皆先後遭到逮捕入獄,除了一般黨員楊克培、楊克煌處十年以下刑期,

較為重要的幹部則都處以十年以上99,他們在獄中皆遭到極為殘虐的刑求,得以 活著出獄的人,早已造成身體永久性傷害,運氣較差的,則熬不過牢獄歲月病死 獄中,謝雪紅經歷了七年多的刑期而得到肺病,本來被認為沒有存活下去的可 能,於 1939 年 4 月被日本獄方放了出來,但很快的身體康復,往後到戰爭結束,

與楊克煌定居於台中市,在現今臺中火車站附近共同經營一間百貨店。100但這段 期間因為受到日本警方的嚴密監控,謝、楊完全脫離任何政治活動,但謝雪紅的 政治抱負並不因過去的牢獄之災而有所澆熄,反倒是乘勢而起開創新局。

1945 年 8 月戰爭結束,至行政長官公署 10 月成立,這兩個月的政治真空期,

台人秩序普遍良好,全島各地都有「三青團」、「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等團體,

台灣整體政治氛圍是充滿希望與樂觀的,但相較於台灣人對於國民政府的熱心期 盼與幻想,謝雪紅對於陳儀政府的態度,就如日治時期舊台共左翼革命尚未結束 一般的進行,早在戰爭結束的那一刻起,謝雪紅就已盤算重回左翼革命的準備,

著手組織群眾,延續日治時期沒有完成的政治行動。同年 9 月 20 日,她在台中 市第一女子中學校,成立「台灣人民協會籌備會」,與會者四十多人,組織成立 目的號召群眾民主自治,如八小時工作制、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並發行 《人 民公報》啟迪民智,謝雪紅並以人民協會作為基礎,另外組織「台灣人民總工會」

與 「台灣農民協會」,101一如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擁有周圍組織的策略一般,由 此可見謝雪紅強烈的政治決心。

99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頁 178。

100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頁 184。

101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頁 194-1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所以謝雪紅能夠有這麼強大的政治企圖心及先見之明,應歸因於她早年的 政治經驗,早在謝雪紅莫斯科求學後至上海租界區,時值國共分裂時期,對於國 民黨腐敗統治本質所造成人民的不滿,她早已有所見識,加上台灣共產黨滅亡的 部分原因即是國民黨與西方國家合作,才得以讓日本警方在法國上海租界區逮捕 台共黨人,這些殘酷的歷史片段似乎是謝雪紅一生難以抹滅的記憶,這解釋了光 復初期她不僅對國民黨不抱持任何期望,甚至早在戰爭結束不到一個月,就連行 政長官公署都還未成立以前,就著手展開左翼運動的重建工作,由此可以得知謝 雪紅敏銳的政治自知與高度直覺。

謝雪紅再度展開左翼運動後,她一直住在胞弟謝真南所經營於台中公園對面 的大華酒家(飯館)樓上,同時以大華酒家作為其政治活動的掩護基地,也是往後 革命起義的辦公室與接待室。但隨著政治活動的進行,相關份子的來來去去,謝 雪紅很快就被國民黨特務鎖定關切,而她憑藉著純熟的政治手腕,始終成功掩護 檯面下的政治活動不受破壞,甚至為了贏取國民政府信任,而重新加入國民黨,

以掩護自己的左翼戰線,據周夢江回憶,謝雪紅早在 1927 年就曾加入國民黨,

1946 年又再度加入,與國民黨之間的表面關係維持良好。102因此許多國民黨的 重要人士、權貴官員也常光顧大華酒家與謝雪紅私交,從往後投入革命的「二七 部隊」成員鍾逸人的回憶可得知謝雪紅熟練的交際手腕:

謝雪紅本人,這段時間也頗勤於交際權貴,憑她的閱歷、氣質風 姿和語言天才,很多來自中國的權貴、國府官員,也都無不以親 睹其風采、與她有交情為榮。103

102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頁 222-223。

103 鐘逸人,《辛酸六十年》,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8 年,頁 4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但就在謝雪紅與國府官員杯觥交錯的表面下,她運用媒體的影響力有效達成 批判國民政府的標的,台中第一大報《和平日報》本屬於國民黨軍方,但謝雪紅 拉攏內部多位記者,甚至派自己部屬滲透,如楊克煌即在《和平日報》內部擔任 主筆,因而得以主導《和平日報》的編輯方針,對陳儀領導的國民政府做強烈抨 擊:

我們所聘用的編輯記者校對和經理部的發行,幾乎都是謝雪紅 介紹來的……這樣一來,報紙的言論和地方新聞也多少能反映臺 灣人民的願望。《和平日報》台灣版在台灣的局面漸漸打開,發 行量迅速增加,日銷一萬多份,僅次於台北的 《新生報》。可 是在台灣當局看來,《和平日報》似乎「毒化」了。他們認為這 是謝雪紅在操縱。104

從前述謝雪紅、楊克煌等人的政治行動來看,雖然台灣共產黨早已於日治時 期瓦解,但他們僅是沉潛以待時局變化,隨時準備重返革命道路,證明了舊台共 成員的政治思想,可以不因組織的實存與否而改變,基於人民經濟、階級平等的 理念,戰後重新集結了左翼勢力,聲勢規模皆不亞於日治時代的台灣共產黨,以 茲對抗國民政府的腐敗統治。更令人注目的是,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謝、楊領 導的左翼陣線,從紙上文筆一躍轉為實質的武力反抗,寫下台灣左翼運動史的輝 煌一頁。

1947 年 2 月 27 日發生緝煙當天,至 3 月 1 日間,全島各地都有零星的警民 衝突,各地區民眾為了避免秩序失控,紛紛成立地方武裝力量以圖自保,並試圖 解除政府武裝部隊的武力以免遭受其傷害,較具規模組織性的武裝團體,有台 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以謝雪紅所在的台中地區民眾來說,從 2 月 28 日下

104 周夢江,〈緬懷謝雪紅同志,《謝雪紅評傳》,頁 1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午,就能聽到從台北傳來的廣播,內容呼籲中南部人民聯合台北市民,集結打倒 貪官汙吏,台中的仕紳階級、知識份子、各黨派團體成員以至庶民階級,無不感 受恐懼氛圍,因而有地方武裝自衛的需求。105

緝菸事件三天後的 3 月 2 日,台中、彰化一帶的仕紳階級,在與國民政府協 商後仿照台北仕紳,在台中市議會成立了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並派遣代表 參加台北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106但也在當天,台中普羅階級市民與學生組 成的市民大會,在台中戲院展開,謝雪紅、楊克煌等人也在這次的集會中發表演 說,煽動了群眾情緒而走上街頭,楊克煌描述了起初的情況:

完全沒有人領導,也沒有人示意他們要往那裡去,而是群眾自己正 確地找到了主要的打擊對象……這批群眾首先衝入三青團,把裡面 的家具、設備全部搗毀了。我進去時,即看到掛在牆上的一幅蔣匪 介石的大畫像已被人拉下來,撕得粉碎了,痛快!107

就在短短的一天時間中,台中市民占領了台中火車站附近的警察局與專賣 局,甚至包圍警備司令部高級參謀的前台中縣長劉存忠(1906-1991)家宅,準備放 火焚燒,後在謝雪紅與群眾的協商下將之監禁,儼然成為群眾領導人的謝雪紅,

又收到國民政府軍隊要進攻台中的消息,因而運用電台廣播中部地區人民起而反 抗,楊克煌回憶如此記載:

謝雪紅又叫《中華日報》分社的一個記者去阻成一個小組到電台 廣播,交代他要向台中地方的人民報告蔣匪軍要來進攻台中……

謝雪紅又叫《中華日報》分社的一個記者去阻成一個小組到電台 廣播,交代他要向台中地方的人民報告蔣匪軍要來進攻台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