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第二節 政黨認同影響投票行為

政黨支持強度的部分,在 2000 年問卷中編碼為「某政黨支持者」、「通 常站在鈄政黨這一邊」以及「中立或其他」,而在 2016 的問卷由連續題組 (Q1a、Q1b、Q1c)創造新變數「Party:政黨偏向」,其編碼將強度分為五類

「強烈」、「普通」、「有一點」、「稍微」、「中立與其他」,故本研究統整新的編 碼為三分類「1.支持(強烈、普通)」、「2.稍微支持(有一點、稍微)」以及「3.中 立或其他」。

在政黨認同的方向部分,政黨認同與政黨支持在學術上的解釋有差異,

但由於本研究欲合併兩筆不同的資料來源,因此在 2000 年的問卷中僅有「政 黨支持」的題項,故本研究在此整理為政黨認同以便於不同世代的資料對 照。此外,由於歷經 16 年間前後有許多政黨消長,且本研究僅探討 20 歲到 29 歲的年輕人,為了能夠符合當時的社會氛圍與情勢,在變數處理上有些許 差異。2000 年總統選舉期間,年輕人主要支持的四個政黨為國民黨、民進 黨、新黨以及親民黨。當時有五組候選人出來競選,而有三組候選人是以無 黨身分參選(宋楚瑜、李敖、許信良)。而親民黨則是在 2000 年總統選舉之後 才成立(2000/3/31)。

經過 16 年的演進,2016 年總統選舉,在年輕人心目中「新黨」不再佔 有一席之地,取而代之的是「時代力量」、「綠黨」等新興的小政黨崛起,在 考量數據的影響後,在 2016 的資料中增加「時代力量」,而第三組候選人為 親民黨宋楚瑜與民國黨徐欣瑩,但在 2016 年 20-19 歲選民樣本中,沒有人支 持民國黨,故「新黨」與「民國黨」不納入分析。

34

35

在政黨認同的方向部分,表 四—10 中顯示 G1 世代年輕人主要支持的 四個政黨為國民黨 11.1%、民進黨 36.1%、新黨 1.4%以及親民黨 19.9%,中 立或其他政黨有 31.5%。而 G2 世代年輕選民的分布為國民黨(14.8%)、民進 黨(36.4%)、親民黨(2.3%)以及時代力量(5.7%),中立或無反應有 40.9%。

表 四—11 不同世代政黨認同方向描述性分析

G1 G2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國民黨 24 11.1 39 14.8 民進黨 78 36.1 96 36.4 新黨 3 1.4 --- --- 親民黨 43 19.9 6 2.3 時代力量 --- --- 15 5.7 中立或其他 68 31.5 108 40.9 總和 216 100.0 264 100.0 資料來源:黃秀端(2003)、黃紀(2016)。

三、 政黨認同影響投票行為之分析

(一) 政黨認同與投票與否之交叉分析

在投票與否的測量方面,選用政黨認同強度作為分析,本研究假設政黨認 同的強度越高則越會去投票,並且政黨認同強度對於投票與否的影響 G1 世代 會大於 G2 世代。表四—12 顯示政黨認同在 G2 世代下與投票與否具有顯著關 係,而 G1 世代則不具統計上的顯著關係。

而對照 G1 與 G2 政黨認同強度對於投票抉擇影響的差異,結果顯示在 G2 時政黨認同強度與投票與否具有統計上顯著的關聯(p<0.05)。也就是說政黨認同 的強度對於 G2 世代的選民更有影響力。本研究假設,政黨認同的影響力在 G1 時期比較強,但此部分的分析結果並不符合研究期待。可能是因為對 2000 年整 體投票率偏高,並有三組無黨籍的候選人相互競爭,故稀釋政黨認同的比例。

36 民有更強烈的關聯(0.656>0.618)。也就是說政黨認同在 G1 世代下更能影響年輕 人的投票決定。雖然差距很小,但仍符合本研究假設。

37 Cramer’s V 係數政黨抉擇的方向在 G1 的影響程度大於 G2(0.656>0.618),符 合研究假設。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