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肆、實證結果與分析

本章將依據第三章所提出之研究假設,採用所述之研究方法進行實證研究。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

為了解複迴歸中所使用之應變數與各自變數之特徵,在表 4-1 呈現各變數之 敘述統計值,包含帄均值、標準差、25 百分位數、50 百分位數與 75 百分位數。

CAR(-3,0)與 CAR(1,120)分別為事件期前 3 日至事件日當日、以及事件期後 1 日至後 120 日之累積異常報酬率,帄均值分別約為 0.09%及 0.70%,代表宣告 私募前後對整體市場而言都是好消息,而市場對於私募後給予的評價則比私募前 來的高,與本研究預期一致,也代表由於私募的諸多優點,如籌資時間短、發行 具彈性、共組策略聯盟等,因此市場給予較高評價。標準差約為 7.29%及 56.83%,

顯示市場針對不同公司引進不同應募人之反應有一定程度的差異,特別是私募後 的反應差異特別明顯,另外從中位數 0.03%及-0.70%可看出兩組樣本的預期異常 報酬率分布在零附近。GR 為應募人取得之董事席次占發行人董事會規模之比例,

代表應募人控制董事會的程度,也代表了應募人參與公司治理的程度,其詳細計 算為 ln((1+ADD)/BOARD SIZE),而該值帄均為-1.40%,相當於增加之董事席次 占董事會的比例帄均為 13.0%,顯示私募後應募人約會取得十分之一的董事席次。

ROA 為經產業中位數調整之資產報酬率,由帄均值-7.7%及中位數-5.9%顯示多 數發行人之績效於私募後表現較差,此結果與多數文獻所發現一致,如 Loughran and Ritter (1997)以及 Hertzel et al.(2002)均發現公司不論採取公開發行或私募,其 募資完成後之獲利能力皆較差,Hertzel et al.(2002)還發現私募後一年及兩年之產 業調整獲利能力分別為-10.7%及-8.6%。僅管如此,本研究欲探討者為關連性應 募人對於私募後經營績效的影響,故稍後的多變量分析會做進一步探討。MGT、

KEY、GOV 分別代表經理人、重要商業合作夥伴、以及僅具有治理關係之應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人作為主要應募人之虛擬變數,其帄均值顯示此三類應募人分別占總樣本的 11.0%、11.4%、以及 50.8%,可見樣本之主要應募人有超過一半是僅具有治理關 係者,其次依序則為外部人、重要商業合作夥伴、經理人。NR 為私募後有形成 新關連之虛擬變數,從帄均值可看出樣本中有形成私募後新關連者占 50.8%。

PRED 與 PREL 分別代表應募人於私募前已為發行人之董事以及大股東,由帄均 值顯示私募前已為發行人董事的情形占 62.1%,已是大股東的情形占 16.7%。

NDIR 為應募人於私募後有被指定為發行人的經理人、成為新的策略聯盟或大股 東的虛擬變數,由帄均值 49.6%顯示有將近一半的樣本皆有此情形。SHARE 為 總經理之私募當時持股比例,帄均值顯示整體而言總經理持股比例帄均為 5.05%,

TENURE 則為總經理之私募當時任職期間(年)加 1,並取自然對數,該值帄均為 1.45,相當於總經理任職期間帄均為 4.89 年。ECO 為發行人屬於新興產業之情 況,帄均值顯示整體發行人有超過 60%屬於新興產業。PAT 為私募前兩年發行人 所有專利核准數,帄均值顯示整體發行人的專利核准數約有 7.85 筆。RISK 則是 用來衡量各公司之特定風險,帄均值顯示整體發行人之風險值約為 3.32%。LOGI 為整體樣本之私募總金額取自然對數,其帄均值為 18.60,相當於整體樣本之帄 均私募總金額為 2 億 7,183 萬元,中位數則為 1 億 570 萬元。BSIZE 為私募股權 占總股權之比例,帄均而言發行人私募股權之比例為 19.3%。MULTI 顯示同一 發行人辦理多次私募的情形,帄均而言有 67.8%的發行人會辦理 2 次以上之私募。

PHI 則是用來衡量同一發行人之所有應募人的應募股份集中程度,帄均而言集中 程度為 47.6%。BDIS 及 ADIS 分別為私募前後之折價幅度,帄均而言私募前後 整體樣本之折價幅度分別為-12.7%及-10.0%,代表帄均而言整體樣本為溢價發行,

但由中位數顯示仍有一半以上的樣本為折價發行,且折價幅度分別為 18.2%及 19.4%。

式為 ln((1+ADD)/BOARD SIZE)

ROA = 私募後二年之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除以前一年度之資產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圖 4-2 私募後累計異常報酬

雖然本研究設定之私募前事件期間為事件日前三日至事件當日,但仍有必要 觀察自估計期後至私募後三日累計異常報酬的趨勢圖,有助於了解整體私募樣本 的型態。圖 4-1 為整體樣本從私募之股東會決議日前十九日至決議日後三日的累 計異常報酬趨勢,可發現整體趨勢從決議日前十六日開始,累計異常報酬一路往 下滑至決議當日,且在決議當日之累計異常報酬為負。通常事件日(本研究為股 東會決議日)之前的十五天為私募的董事會決議日,故本研究認為可能是董事會 決議日至股東會決議日這段期間有落差,導致消息提前走漏至市場,因此在股東 會決議的前一陣子就提前反應,造成事件日前三天的報酬偏低。而且兩個日期中 間的落差,由於辦理私募的程序問題,甚至可以差到 1 個月,中間許多的雜訊也 都會影響到 CAR 的走勢。再者此圖並未考慮應募人以及其他因素對於累計異常

圖 4-1 私募前累計異常報酬

GR 為公司治理的代理變數,與 CAR(1,120)呈正相關,代表私募確實能增加 對公司的監督,公司治理可獲得改善,同時反應在私募後的累計異常報酬,即公 司治理愈佳,私募後累計異常報酬愈高。ROA 為私募後二年經產業中位數調整 之資產報酬率,與 CAR(1,120)呈正相關,代表私募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以及監督 力可改善公司治理,並反映在私募後的股價報酬,同時帶來較好的績效表現。

NR 為有形成私募後新關連的情況,與 CAR(1,120)成高度正相關,表示私募後若 有形成新關連,市場評價較高,符合原先預期。BDIS、ADIS 分別為私募前後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