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第四節 變數衡量與實證模型

本研究主題為探討關連性應募人對於私募前後發行人的股價、績效以及公司 治理的影響。前述部分已完成應募人之關連性分類,接下來將建立實證模型進行 迴歸分析,探討關連性應募人及私募特性,對公司之異常報酬、影響公司治理之 程度、以及經營績效之影響有何不同。

一、變數衡量

1. 應變數

本研究建立以下三種應變數:

(1) 累計異常報酬(CAR(-3,0)、CAR(1,120))

本研究係探討關連性應募人對私募前後異常報酬之影響,因此選定之事件日 為私募案經股東會決議通過日,並分別從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之事件研究系統,

以風險調整模式計算出兩組累計異常報酬,估計期間均為事件日前二百至前二十 交易日。第一組事件期間選擇事件日前三日至事件日,第二組則為事件日後一日 至一百二十日。

(2) 公司治理(應募人取得治理權之程度,並取自然對數,GR)

本研究認為有治理關連的私募案會產生好的公司治理,且私募後產生新的非 治理關連的私募案會影響公司治理。Gompers et al. (2003)、Cremers and Nair (2005) 以及 Core et al. (2006)曾以股東權利(shareholder right)來作為公司治理的代理變 數,而 Wruck and Wu (2009)則以應募人取得新董事席次占公司董事會規模之比 例來衡量公司治理,該研究認為比例愈高,應募人參與公司治理的程度愈高,公

應募比例達 50%為主要應募人(dominant investor)。然而國內只有少部分私募公司 的同類型應募人持股比例達 50%以上。基於此一限制,本研究以「最高應募比例」

來認定主要應募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另一方面,本研究認為若應募人於私募後有成為發行人之經理人、關鍵商業 合作夥伴、具有治理關係之投資人、或是大股東,則私募案會帶給市場正面的消 息,且績效表現會較佳。因此本研究決定以虛擬變數來衡量此種情況,即應募人 若於私募後一年內有成為發行人之經理人、關鍵商業合作夥伴、具有治理關係之 投資人、或是大股東,則值為 1。由於私募後一年內同一應募人可能同時具有兩 種新關連以上,基於判斷主要新關連的困難性,本研究不再個別探討四種新關連 的形成帶給市場的反應以及對於公司的績效影響。

由於前述文獻探討曾提及,學界在治理關係、大股東持股,以及其他關係對 於公司價值的影響有兩派說法。一派認為會帶來正面影響,因為其與決策者的誘 因較為一致;然而另一派卻認為治理關係、大股東持股,以及其他關係由於「利 益掠奪假說」的關係,對於公司價值會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決定將與治理關 係相關的衡量變數獨立出來,即私募前已具有董事身份或大股東身分之應募人,

探討治理關係究竟如何影響公司價值。另外 Wruck and Wu (2009)有特別探討新 的非董事關係對於公司治理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也決定以該變數來探討對於國內 公司治理的影響。

綜上所述形成以下主要研究變數:

(1) 經理人為主要應募人(MGT)

應募人當中,所有身分為經理人之應募股份比例加總超過 30%即為主要應募 人。若經理人為主要應募人,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開資訊觀測站之私募專區。

(2) 重要商業合作夥伴為主要應募人(KEY)

應募人當中,所有身分為重要商業合作夥伴之應募股份比例加總超過 30%

即為主要應募人。若重要商業合作夥伴為主要應募人,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資訊觀測站之私募專區。

(3) 僅有治理關係之投資人為主要應募人(GOV)

應募人當中,身分僅有治理關係之投資人之應募股份比例加總超過 30%即為 主要應募人。若僅有治理關係之投資人為主要應募人,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開 資訊觀測站之私募專區。

(4) 有形成私募後新關連(NR)

若有應募人於私募後一年內與發行人形成新的關連,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 開資訊觀測站之董監股權異動名單。

(5) 私募前已具有董事身份之應募人(PRED)

若應募人於私募前已為發行人之董事,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開資訊觀測站 之董監股權異動名單。

(6) 私募前已具有大股東身分之應募人(PREL)

若應募人於私募前已為發行人之大股東,則值為 1。資料來自公開資訊觀測 站之董監股權異動名單。

(7) 新的非董事關係(NDIR)

若應募人於私募後有被指定為發行人的經理人、成為新的策略聯盟或大股東,

則值為 1。

3. 其它控制變數

在利益收斂假說觀點下,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愈一致,個人的私利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為,在持股愈多下自身承擔的部分也愈多,使得管理者較不會做出不利股東的決 策,促使公司治理績效提升。而在利益掠奪假說下,當管理者的持股比率增加時,

管理者就會有足夠的表決權使自己的效用極大化,可能降低公司整體的價值。故 本研究決定加入以下(1)、(2)兩個管理者控制力的代理變數來衡量其對私募 異常報酬和經營績效的影響:

(1) 總經理持股比例(SHARE) (2) 總經理任期(TENURE)

此處之總經理任期以年為單位,即該次私募發生時總經理之在位年數。計算 方式為

ln( 1  CEO _ year )

(3) 新興產業(ECO)

由於新興產業占我國私募案件之產業比例最高12,且較具有成長性,因此本 研究欲將新興產業獨立出來探討,並預期當新興產業辦理私募時,其異常報酬會 較高,且其成長性也能促成較佳的績效。因此若發行人所屬產業為電腦相關、電 子通訊、以及生技產業,則值為 1。

(4) 私募前兩年之專利核准數(PAT)

沈明憲(2008)認為專利數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領先指標,該研究發現專 利核准數愈多的公司,其成長性較高。故本研究決定加入專利核准數做為控制變 數。

上述(3)、(4)為創新及技術密集度(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之代理變 數。

12

整理自公開資訊觀測站私募專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5) 特定公司風險(RISK)

Gombola, Liu and Chou (2006)探討私募股權下財務危機風險(distress risk) 與異常報酬之關係,該研究發現財務危機風險較高之公司,其宣告報酬愈高。

而本研究決定改以特定公司風險做為控制變數。而特定公司風險的計算則先從 Fama and French 的公式得出以下迴歸式:

個股報酬    

1

大盤報酬  

2

公司市值  

3

股價淨值比  

個股及大盤報酬皆取日報酬,並由該迴歸式算出每筆觀察值的殘差之標準差,

該標準差即為特定公司風險。

(6) 應募人參與投資之集中程度(PHI)

Wruck and Wu(2009)將衡量應 募人認購股份集中程 度的指數 Placement Herfindahl Index 做為控制變數,因此本研究決定加入 PHI 指數到實證模型中當 作其中一私募特性之變數,其計算方式為各應募人之應募股份作帄方和,除以各 應募人的應募股份總和的帄方。若該私募案較不熱門,則集中程度愈高,但也有 可能較不熱門之私募案會帶來控制溢價(control premium)而使集中程度愈低。

(7) 私募總金額取對數(LOGI)

李惠玲(2007)發現當發行公司的私募規模越大時,私募宣告的異常報酬越 大。故本研究決定加入私募規模做為控制變數,而私募規模以私募總金額取對數 來衡量。

(8) 折價幅度(BDIS、ADIS)

折價乃是補償投資人所花費的資訊成本,若資訊不對稱程度越高,應募者花 費在評估公司價值的成本亦較高,故本研究決定加入折價幅度的變數來衡量其對 私募異常報酬和經營績效的影響。本研究關於私募折價幅度依私募前後區分而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兩種計算方式。私募前之折價幅度為(私募宣告日前一天之收盤價-私募定價)/

私募宣告日前一天之收盤價;私募後之折價幅度為(私募宣告日後十天之收盤價 -私募定價)/私募宣告日後十天之收盤價。

(9) 私募股份占總股份比例(BSIZE)

陳振智(2007)發現發行人私募股份占總股份之比例與異常報酬存有一定關 係,故本研究決定加入私募比例做為控制變數,計算方式為私募總股數/(私募 宣告日之流通在外股數+私募總股數)。

(10) 同一公司辦理兩筆私募以上(MULTI)

Folta and Janney (2002)探討私募次數對於發行人策略利益之影響,該研究發 現私募次數與吸引財務資本及商業夥伴成正相關。因此本研究決定加入私募次數 的虛擬變數做為控制變數,若發行人辦理兩筆私募以上,則值為 1。

上述(6)~(10)為私募特性之變數。

二、實證模型

本研究建立以下多元迴歸模型:

1.私募前累計異常報酬與應募人關連性

CAR(−3,0)i,t = α + β1MGTi,t+ β2KEYi,t+ β3GOVi,t+ β4SHAREi,t+ β5TENUREi,t + β6ECOi,t+ β7PATi,t−2+ β8RISKi,t+ β9LOGIi,t+ β10BSIZEi,t + β11PHIi,t+ β12MULTIi,t+ β13BDISi,t+ year dummies + εi,t 2.私募後累計異常報酬與應募人關連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CAR 1,120 i,t = α + β1MGTi,t + β2KEYi,t+ β3GOVi,t+ β4NRi,t+ β5SHAREi,t + β6TENUREi,t+ β7ECOi,t+ β8PATi,t−2+ β9RISKi,t+ β10LOGIi,t + β11BSIZEi,t+ β12PHIi,t+ β13MULTIi,t+ β14ADISi,t

+ year dummies + εi,t 3.應募人參與公司治理之程度

GRi,t = α + β1MGTi,t + β2KEYi,t+ β3GOVi,t+ β4PRED+ β5PRELi,t+ β6NDIRi,t + β7SHAREi,t + β8TENUREi,t+ β9ECOi,t+ β10PATi,t−2+ β11RISKi,t + β12BSIZEi,t + β13PHIi,t+ β14MULTIi,t+ β15BDISi,t

+ year dummies+ εi,t

4.私募後發行人之經營績效與應募人之關連

ROAi,t= α + β1MGTi,t+ β2KEYi,t+ β3GOVi,t+ β4NRi,t+ β5SHAREi,t

+ β6TENUREi,t+ β7ECOi,t+ β8PATi,t−2+ β9RISKi,t+ β10LOGIi,t + β11BSIZEi,t+ β12PHIi,t+ β13MULTIi,t+ β14ADISi,t

+ year dummies + ε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