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教學成就、團體活動、社會公益與評論

第一節 教學狀況與成就

在這章節,介紹潘俊任因應愛好者要求,開始開班授課至今,所經歷過的教室與 學生學習成果,及所累積的教學成就。

一、教學狀況

潘俊任自一九九四年正式開課至今,已超過二十一年。其中在臺灣北部、中部、

南部各有教室據點。以下分別作介紹:

(一)三峽教室

剛開始北部上課在三峽楊文勝處上課,學生越來越多,楊文勝老師本有教陶笛,

喜歡潘俊任的茶壺,邀請他去上課。上了約兩年,因為工作室租約到期,學生商量後 拆成兩處,臺北士林陳國光負責的喜歡陶泥陶坊,還有鶯歌陶驛陶藝複合式餐廳,兩 處上課,讓學生就近選擇上課地點。

(二)臺北士林教室

位於士林的喜歡陶泥教室負責人陳國光先生,成立於西元 2000 年至今。常態上課 的學生約有二十人。陳國光先生是陶藝工具的製造商。因為陶藝工具而認識潘俊任,

在三峽的教室結束後,一部分的學生便移到陳國光的教室這邊上課。

陶藝名家陳景亮老師的學生也去教室上課學習水番流的技法。陳景亮老師也曾親 自蒞臨教室去參觀潘俊任上課,與他認識。對於潘俊任的技法十分好奇。而知名影歌

34

星唐娜,也是潘俊任的學生,在此教室上課多年。

(三)鶯歌教室

教室負責人林松本先生,此教室創立於民國 2000 年,剛開始時從三峽轉過來,在

「陶驛陶藝餐廳」中上課。因林松本在 2006 年轉職到「新泰源藝術工坊」館當總經理,

所以教室就移到那邊繼續經營。

鶯歌本是臺灣的陶瓷重鎮,在此開課是非常挑戰的事情,意外的是,鶯歌本地的 老師傅或陶瓷工作者,並不會故步自封,聽聞有新的陶藝作法,皆抱持好奇與學習的 心態前往參觀,畢竟是專業的人士,能對專業增廣見聞的消息絕不放過。在參觀完潘 俊任的作品與示範之後,讚不絕口。甚至要求現場立即報名,希望盡快開課。

在這陶瓷磚業的城鎮鶯歌,每位業者或創作者都是十分敏感與充滿競爭性的。多 學一種技術,多開一道視野,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都可能有所助益的。

無形中報名人數已超過預定能容納的名額,只好拆開分批上課。因為競爭性,大 家擠著前面要上課,為了公平性,只好規定每人只能連續上兩期,期滿就得先退下,

讓新生補上,以免等待的人等太久。退下的人要相隔半年後才能在再次來上課學習。

規定公平、公正、公開,所以大家遵守規則、相安無事。而休息的人常常在上課時間 去參觀問候潘俊任老師,一方面問問題,所以每當鶯歌教室上課時,總是萬頭鑽動、

熱鬧非凡。

在鶯歌教室,經過潘俊任指導過的學生,得獎、成名者眾。先舉幾個例子,例如 許旭倫老師,得過幾次大獎,現今時常榮當陶藝競賽的評審。還有自己本身已是拉坯 壺名家的王文玉老師、陳明謙老師等,為了更進一步學習手捏部分的學問,也去教室 正式上課,與潘俊任研究學習。

統計下來,全國教室的學生人數比例,以鶯歌教室的人數最多,居其他教室之首。

35 圖 3-1- 1 潘俊任上課情形一

(資料來源:潘俊任提供。)

圖 3-1- 2 潘俊任上課情形二

(資料來源:潘俊任提供。)

圖 3-1- 3 潘俊任上課情形三

(資料來源:潘俊任提供。)

圖 3-1- 4 潘俊任上課情形四

(資料來源:潘俊任提供。)

(四)臺中本部教室

臺中市是最早開始上課的地方,剛開始受邀到朋友陳育銓家中上課,僅有兩位學 生。是最早的兩位學生,潘俊任非常感動,所以不惜代價,不計較學費成本從臺中市 跑到霧峰去教課,非常認真,潘俊任教手捏陶壺也從這裡開始的。

在 1994 年回歸到臺中市英才路的陶淵手捏陶藝研究室,正式招生,一方面也是因 為展覽後,潘俊任一直忙於創作,後來改回臺中市,才不用跑來跑去。由學生過來陶 淵研究室上課。

臺中的教室陶淵手捏陶研究中心,在英才路與大雅路交叉口。負責人是潘俊任本 人。中部學生算是比較幸福的,因為潘俊任老師不用有南北車程的奔波,所以上課時 間比較有彈性。上課星期三與星期日兩天。星期三晚班有個特色,學生上課都已經超 過十五年,這班上課非常自由,跟老師聊天研究技術或觀念,這班的上課時段也是潘

36

俊任示範創作的時間,學生可看可學著做自由選擇,因為學生都已經是資深的,所以 不需要緊盯著教導。甚至師母會下廚做宵夜,讓學生與老師一起吃,因為午夜一般人 士吃宵夜,對潘俊任而言是晚餐而已。而潘俊任也喜歡學生陪他一起吃飯,也常常帶 學生去餐廳聚餐,由他作東請客。

(五)嘉義教室

嘉義教室負責人沈香齊,此教室自 1995 年開始至 2005 年由沈香齊接手。十年之 間有許多學生,上課情形也熱絡。負責人沈香齊學有所成,後來在職進修碩士後,由 她接手負責教新進學員,潘俊任在 2005 年停止上課。有些資深學員就繼續到臺中部上 課。

(六)高雄教室

高雄教室由黃智瑛負責,自 1996 年開始至今。因高雄路途遙遠,後期高雄上課方 式改為兩星期上一次課,每次上課兩個節次。

最初,每個星期六晚上 7:00 在鳳山市,在沈雪敏學員的文山玩陶坊工作室上課,

原本上課時間是晚上 7:00-10:00。後來在黃智瑛生產完之後, 2000 年九月,希望潘 老師能夠在高雄擴大招生,大家與沈雪敏學員共同商量,並徵求潘老師同意,授課地 點轉移到黃智瑛的工作室-名墩陶藝坊,並且重新再招生,因為上課地點靠近高雄美 術館,交通較便利,學習的學員陸續增加,至今已邁入第十六年了,學習人數保持在 十五至二十人左右。

(七)小結

經過筆者整理,以表格方式呈現至 2015 年仍持續由潘俊任親自指導的教學地點,

以利查詢,而由其他學生所主持的水番流陶藝教室全省有十數處,在此研究就不備載。

37

潘俊任親自指導的陶藝教室:

表 3- 1 潘俊任親自指導的教室一覽表

教 室 名 稱 地 址 負責人 電話 臺 北 喜 歡 陶 泥 教 室 臺北市德行東路 90 巷 15 號 陳國光 02-28347245 鶯 歌 新 泰 源 藝 術 工 坊 新北市鶯歌鶯桃路永新巷 10 號 林松本 0917633501 臺中陶淵陶藝研究中心 臺中市英才路 140 巷 10 號 潘俊任 04-22061311 高 雄 名 墩 陶 藝 坊 高雄市鼓山區新疆路 71 巷 12 號 黃智瑛 07-5330225

(資料來源:潘俊任提供。研究者製表)

整理每個地區的教室,地址與資訊,至 2015 年為止,紀錄潘俊任教學足跡,也可 提供諮詢之用。

二、教學成就

潘俊任在二十多年的陶藝教學中,不乏有表現優異的學生。他的教學不只是陶壺而 已,也包括花器、陶塑、生活用具的創意作品等等,所以學生得獎的範圍也很廣泛。

在學生之中不乏有舉辦個展的人,也有已經開個人工作室或教學的專業作者,以下作 簡單的介紹。

(一)得獎與個展的學生

在陶壺的比賽中,近幾年最熱門的是當代陶藝中心負責人游博文所創辦的金壺獎 茶壺比賽,在 2008 年開始第一屆徵件比賽,當時潘俊任鼓勵學生參加,支持這難得的 專業茶壺競賽。從第一屆開始就有許多學生參賽,也有不錯的成績。另外還有國外國 際性的「大魚小壺」創意茶壺比賽,臺灣手工藝研究中心、大墩美展等等,都有推廣 創意茶壺的活動,在潘俊任的教導下,水番流的學員在這領域大放異彩。

以下為學生得獎紀錄:

38

1.王能聰

2011 年 日本平成 23 年獲全日本小品盆栽協會賞 金賞

圖 3-1- 5 王能聰得獎作品

(資料來源:王能聰提供。)

圖 3-1- 6 王能聰得獎獎狀

(資料來源:王能聰提供。)

2.黃智瑛

1987 年 高雄市樹德家商幼保科畢業 1990 年 開始從事兒童陶藝教學至今

1993 年 高雄市東方工專 二專部美工科畢業 1996 年 考取中華民國陶瓷乙級技術士證照

2000 年 開始跟隨潘俊任老師學習手捏陶至今 2010 年 陶淵手捏壺研究中心 臺中文化中心成果展 2012 年 中國豐藝術會館 手捏陶藝創作聯展

2013 年 水番流陶藝協會會員 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聯展 2013 年 水番流陶藝協會會員 高雄市立大墩文化中心聯展 2014 年 新加坡國際茶碗展

2014 年 南臺灣壺器陶藝館 喜冬藝術家茶器聯展

2015 年 南臺灣壺器陶藝館 古都春日沐藝術家茶器聯展

3.林松本

39

40

2014 年 擔任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 103 年專業陶瓷工藝 人才深化培育計畫 授課講師

2014 年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市民平台-寒窯精典林松本手捏壺藝個展 2014 年 第 5 屆臺灣國際金壺獎 入選

2015 年 於北京當選 2014 中國陶瓷十大年度藝術家

4.許旭倫【書維爸爸】

圖 3-1- 7 許旭倫工作照

(資料來源:取自臺灣現代陶藝網站,許旭倫專頁)

1990 聯合工專陶業工程科畢,師承陳煥堂 1992 進入原料公司擔任釉料開發

1995 師承潘俊任習手捏壺

1998 成立丹陽工坊、作品「絕處逢生又風華」入選金鶯獎 2000 「漁船茶具組」入選工藝之夢

2001 臺中市文化局「不只是」五人壺展

2001 「石說-力爭上游」獲第二屆北陶獎主題設計類首獎 2002 「全家福」流水入選工藝之夢

2002 「石說-天空之門」入選南瀛美展 2002 苗栗縣文化局柴燒聯展

2003 桃園縣文化局「海韻陶情」個展 2003 新竹縣文化局柴燒聯展

41

42

2008 年 入選第一屆金壺獎

2008 年 入選第九屆入選彰化磺溪美展 2008 年 於大甲農會舉辦手捏壺個展

2008 年 於大甲裕珍馨三寶文化館舉辦手捏壺個展

2008 年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行政院藝廊臺灣工藝競賽菁英特展 2008 年 入選臺灣工藝競賽

2009 年 入選第二屆金壺獎 2010 年 參加第三屆金壺獎銅獎

6.劉福先

2008 第一屆金壺獎 佳作 2009 第二屆金壺獎入選

2008 第一屆金壺獎 佳作 2009 第二屆金壺獎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