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潘俊任的成長與發展

第三節 與壺的緣分

一位除了上班,整天打球飛鏢,吃高等餐廳為樂的闊少,如何會轉變成做茶壺的 陶藝工作者,經過潘俊任的回憶轉述,對於茶與茶壺由興趣變成職業,其過程也是耐 人尋味、步步精采。

一、接觸茶道、迷上茶具

除了打球之外,潘俊任還迷上了喝茶,早期只喝咖啡或酒,在某次朋友那裏喝到 講究的泡茶方式的茶藝,那茶的清香與層次,就像是喚醒了潘俊任的靈魂一般,悠悠 的震撼著他。在他的回憶哩,那天開始幾乎不想喝任何飲品,只想喝茶。於是到處找 茶與跟茶有關的資訊,他發現茶這種飲品,經過深入了解之後,背後隱藏的學問真大,

深深吸引他。他對這種隨著四季變化,就會產生不同口味與風格的植物產生了極大的 興趣,春天摘的茶稱為春茶,清香迷人,冬天採的是為冬茶,渾厚香醇。夏天採的夏 茶、秋天採的秋茶又有不同的樣貌,加上不同產區不同高度,不同的師傅作茶的方式、

功夫派別有所差別,就又顯示不同的味道,這複雜的交錯情形,演變出某種神秘感。

潘俊任喜歡有深度的事物,便一頭栽進茶的世界,沉浸其中,樂不思蜀。

一段時日之後,潘俊任發現老一點的喝茶前輩,喝茶泡茶時非常注重茶壺的選擇,

詢問之後原來茶壺與泡茶有相當大的關係。茶壺的土胎、茶壺的造型、壺蓋密合度甚 至出水好不好都可能影響茶湯的品質。這可是一門與製茶幾乎一樣大的學問,還直接 影響泡茶品質,喜歡研究的潘俊任開始注意起茶壺,收集起茶壺,所謂俗稱的「玩壺」。 潘俊任收集茶壺過程中,注意到一般玩壺的人,崇尚中國大陸宜興地區所出產之 紫砂土所作成的壺,通稱為紫砂壺。他用了許多心力去探討研究,包括紫砂壺的土質、

造型、作工、燒製等等。各種類別都努力收藏,在短短不到兩年內,不知不覺就已經 收了近兩千隻不同的紫砂壺,以非商家的玩家而言,這收藏速度實屬瘋狂。

因為十分喜愛茶壺,潘俊任每日都會泡上好幾壺茶,整天高朋滿座,茶就不停的

19

20

的愛壺朋友越來越多,聊茶壺的深度也越廣越深。

潘俊任回憶當年,想要做壺的想法是,有天在報紙上看到刊登一支名為束柴三友 壺,深深震撼他的內心,大為驚豔,百看不厭,讓他讚歎不已。認為這種壺的表現是 包括了很多涵義且美感十足的作品。仔細追查知道是清康熙年間名家陳鳴遠的作品。

於是藉由報章雜誌開始收集有關陳鳴遠的作品資料,開始研究如何製作茶壺,一心想 尋找像陳鳴遠一樣的茶壺,可惜這是古人的作品,真跡在博物館,到處尋找類似的壺,

一般名家所作的束柴三友壺,並未達到陳鳴遠的水平與味道。這種遺憾之感一直困擾 著他。

關於「陳鳴遠」在黎淑儀與謝瑞華(1997)「紫泥清韻」提到有關陳鳴遠。陳遠,

字鳴遠,號鶴峰亦號壺隱,清康熙時期製壺名家,乾隆時期的吳騫強調陳鳴遠的壺藝 由於和當時的文人學士相結交而突出了一個「雅」字,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

當時陳鳴遠製壺工藝上雖不是最頂尖,但在美感表現上做法纖巧、氣質高雅,非常受 到文人的歡迎,大家都想讓他為自己做一支文人氣質的壺。要是以現代說法來說,就 是當時文人希望擁有一支藝術表現的壺,且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圖 2-3- 1 陳鳴遠之束柴三友壺

(資料來源:翻拍自紫泥清韻,陳鳴遠之陶藝研究。頁 149)

七、念頭興起、開始創作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