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潘俊任創作技法分析

第一節 潘俊任主要技法介紹

潘俊任這麼多年的陶壺創作歷程,在初期時創作,失敗率也是有的,為了讓辛辛 苦苦做好的一支壺,在燒製之後還能成功、完整、不龜裂,必須嚴格審視,製作過程 中的每一個步驟,確保每一個步驟,都是正確的,所以經過無數次的試驗與歸納統計,

改革了許多方式與對土的觀念,從揉土開始到製作完成甚至到燒窯,每個環節皆需掌 控,才能確保成功率。

以下介紹水番流幾種特有技法,有些名稱是潘俊任所命名,以利教學。

一、揉土

一般陶土在開始製作前,必須經過揉土的過程,使陶土確實均勻,最常用的是俗 稱「菊花揉」的方式,菊花揉是因為依照固定的角度與方向,順勢揉土,最後產生的 紋路像菊花一樣的圖案而得名。另外有摔土的方式,兩者的目的皆是要讓陶土均勻緊 實。這在拉坯的製陶方式是正確的。因拉坯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水分,所以需要土的緊

122

實度,以免坯體過軟而不易升高,或倒塌。

然而在手捏的製作領域,一樣需要揉土,一樣是需要均勻,但不同的是,揉土揉 一半,不揉到底,目的是放鬆土的結構。這樣在捏製茶壺的過程中,就會漸漸將放鬆 的土胎捏緊實了,好處是過程中要塑型時,不會因土已過度緊實,失去塑性而龜裂。

而另一個要點是,手捏製作過程,不會有大量的水濕潤,除了少量水的局部濕潤,或 是接合時刷出泥漿,再者需要回潤作品時的霧狀噴水,過程中是嚴禁大量水分堆積的,

原因是土胎若局部吸了大量的水便會膨脹,在往後便是產生收縮比不同,而產生龜裂 的元兇。

圖 5-1- 1 揉土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二、指上菊花揉

在製壺過程中,每個零件製作前的每塊土,皆須再次做揉土的動作,確保土的均 勻與放鬆。因為小塊土,所以直接在手上做揉土的動作,以食指與姆指環繞土塊扣住,

使其不至於鬆脫,另一隻手的姆指固定網中心做推土的動作,像菊花揉一般。都在手 指上完成,故稱指上菊花揉。

123 圖 5-1- 2 指上菊花揉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三、手捏土板

水番流手捏壺的土板作法,不是以木棍擀出,而是將土以繞圈旋轉方式捏成土板 狀,待捏到所需大小與厚度時,置於桌子的木板底片上,以手指末端走平行方向輕壓,

方向的另端要用手抵住,以面無限擴大。走完一次 換方向,走完兩至三次,換面。如 法再走兩至三次,直到完全平整為止。注意土搬邊緣不可有裂,有裂痕必須馬上整合,

以免裂縫繼續擴張。中途遇有包空氣軟軟之氣泡,便以針刺破壓出空氣,再繼續工序。

手捏土板的優點是韌性強,抓住土板單邊,在空中搖晃,不容易產生破裂的現象,

韌性比擀出的土板大很多。缺點是要做大面積土板時,手指會比較辛苦。不過習慣這 種作法就不會累了。

圖 5-1- 3 手捏土坂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圖 5-1- 4 手捏土坂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四、手捏筒身

像樹頭、竹子這種圓筒型壺身,或是四方形壺身,為了壺身強度,不以土板來圈 出或接合成筒身,而以手捏成形的方式捏出筒身。所以捏得均勻與有能力升高土牆,

就是此技術的重要能力了。手捏過程,輕捏後移位,能使土板擴張,注意每次的力道 與換位置的頻率要協調,才能使土均勻。若兩手向內擠壓,土會升高、變薄,均勻有 順序的擠壓,土牆就會有順序的升高。手捏的筒身強度比較高,捏好的筒身在移動時,

功力好的甚至不會變形。

124 圖 5-1- 5 捏出筒身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五、 手捏圓球

做一碗形體,外加一土坂,將碗形體黏貼土坂,形成類似半圓的空心體。

在上小洞,以銅管吹入空氣,使其平板部位膨脹成圓形,塞住小洞,以工具輕 拍成正圓形。再以木刀沾水,在原體表面輕輕按摩,一方面回潤球體。球體在 這樣的過程回呈現像皮球一樣原理的圓球形。待稍微乾燥時,在上方再鑽出一 小氣孔,以免收縮使球體爆裂。

圖 5-1- 6 捏出碗型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圖 5-1- 7 結合土板成球形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六、打 T

在做緣口,來回打壓,使緣口寬度變寬,側剖面看像釘子頭一樣形成一個「T」

字形狀,在緣口做這種處置,有幾個目的。

(一)、加強緣口強度,使緣口不易變形。

(二)、使緣口的高度一致,達到水平效果。

(三)、緣口接合時,容易操作,多出來的土可以直接撥合,不用在從側邊撥土。

125

(四)、工具或手指黏水打 T 的過程,也可使緣口回潤,有利接合。

圖 5-1- 8 打 T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七、縮口

捏圓坯體過程,圓口常常越捏越大,透過在緣口橫向輕輕擠壓,會有收縮圓口的 作用。縮口時不可躁進,每個位置只能擠一次,便換下一個位置,均勻的做一圈,就 可縮小緣口,不足時依序再做一次,直縮到需要的大小。

圖 5-1- 9 縮口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八、整土、整平

以手指在土坯兩面推土,推土時,一邊手指當依靠的支柱,保持不動,另一手指 推動多餘的土到缺土的地區,即可將厚薄初步整好。相對的,一邊做完要整另一邊時,

手指角色交換即可。

需要表面非常平整的話,就在土皮革化時,以小鋼刷,刷表面,讓其有細紋出現,

猶如耕地一般,表面被破壞,將高起來的地方多跑幾次,破壞更大一點,直到凹處一 班的高度,再用木刀拋平。若不足,依法再做兩次,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126

圖 5-1- 10 以手指整平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九、土球滾動法

事先做好土球,大小表面凹凸看需求而定,坯體成形之後,以土球在表面輕輕滾 動,可使坯體紮實,也可依滾動方向,塑形。

土球滾動時,不可用力,若需較凹陷的效果,可多來回滾動幾次。例如,南瓜壺與 樹頭壺的表面肌理,既是使用此法。進階使用方式,在製作土球時就以工具壓出所需 紋路,可有事半功倍之效,如竹子根部之短氣根,可用此法。

圖 5-1- 11 土球滾動法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十、刷出泥漿

土板接合,潘俊任採刷出泥漿再接和的方式,而放棄以另外打泥漿來接合的方式,

因為另外塗泥漿接合,在乾燥收縮後,容易產生密度與乾溼度的變數,導致龜裂的下 場。

127 圖 5-1- 12 刷出泥漿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十一、破壞整合

大體積面積的接合,很容易會因乾濕度不同而產生變化,導致裂開。兩件之接合 之處,確定是平的之後,刷出泥漿,進行接合。接合時擠出空氣,在接合處表面,以 工具走 45°斜線,進行深度約厚度的二分之一的破壞。再以反方向進行整合。這方法能 強迫使兩件陶板強力接合,且整合後即便在窯燒之後、也不會有接合的痕跡。

圖 5-1- 13 破壞整合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十二、仲介土

在接合處,常因為乾濕度原因使接合不容易成功。特別是把手或分枝有空隙時,

光用刷出的泥漿接合回去,已不容易成功。此時利用一小塊土,壓扁成需要的厚度,

當仲介土。然後將要接合的雙方,都刷出泥漿,仲介土置於其中,輕微施壓接合,如 此作法成功接合的機率將會很高。

其原理是,仲介土可調和接合處兩邊,土的乾濕度之差異性,使其達到乾濕度相 同的狀態。接合便不至於因乾濕度差異太大而脫落。另一功能,若接合處在半乾、皮 革化狀態,裂了或開了,例如把手或分枝,想再接合回去,光是刷水壓回去是不夠的。

128

此時可用仲介土補在多出來的空間。因為土有記憶性,在乾的時候會有彈性,如果不 補足多出的空間,它仍然會因為記憶性而彈開或再次裂開。

仲介土適合在小面積或單點接合處使用。大面積或需要水平垂直處,就較不適合。

因為操作上較難維持水平或垂直。若可克服水平垂直,使仲介土平坦的話,就也是接 合的不錯方式。

這方式與使用泥漿方式類似,但功能上比泥漿強,用的地方與泥漿不同,傳統泥漿使 用,仍有大幅度的失敗狀況,因泥漿水分過多,在乾之後,密度與陶作本身密度不同,

所以容易燒裂。若在使用泥漿時,水分少些密度高些,再加上拍打或破壞整合,應可 達到較高的成功率。

圖 5-1- 14 仲介土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十三、封蓋與開蓋

壺蓋內牆做好後,要將壺蓋封回壺身,強迫壺蓋與壺身緊密契合,不會變形。這 種封存的動作稱為封蓋。封蓋依壺身的形狀而方法有稍微不同。有下列幾種:

(一) 平蓋的樹頭壺,以工具順著壺蓋線平行壓制,直到縫線不見為止。封蓋時必 須以手指框住壺體外圍,以防變形。

(二) 圓壺的封蓋法,包含南瓜、佛手等等不規則圓體壺。以工具順著壺蓋線平行 壓制,使兩邊能契合,一邊需要以手指框住壺體,以防變形,最後輕抹接合線,直 到線看不到為止。

(三) 注意在封蓋時不可在接合處抹水,不可噴水,太濕太乾都不宜封蓋,太

129

濕用吹風機吹接合處,略乾時再進行封蓋。太乾封蓋效果不佳,回潤後行之。

圖 5-1- 15 封蓋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十四、回潤

回潤的方法有兩種,直接噴水與包起來讓乾濕度均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分的 控制。噴水回潤不能一次噴水太多,噴水太多往下流動,下方坯體會過溼瓦解。要分 段噴水,每次噴水完要讓水被吸收後再繼續噴,若積水在下部,容易積水而使土瓦解,

燒製之後裂開。而用濕布包裹回潤法,也是必須注意溼布不能太溼,以免坯體吸水太 多過軟化瓦解。

十五、二次開蓋修整

製壺過程中,封蓋以保持蓋子不變形,但在完成前要二次開出蓋子修整內部,此

製壺過程中,封蓋以保持蓋子不變形,但在完成前要二次開出蓋子修整內部,此